7 修行,需要融入到生活的点滴中。在生活的细微处,看见自己的念头和习气。一早看见,改变会自然发生。 退步原来是向前。进道若退。 老子说: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纇。明白了道的人看上去有些蒙昧,修行进步的人看上去像退步了,平坦的大道看上去好像崎岖不平。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 六根清静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布袋和尚《插秧诗》 练习觉察有没进步1.情绪指标。2.执著减少。3.他人的评价。 修行,我有个口决,也教给你:自己最差,老实听话! 别想太多,听话照做就好。一开始可以给自己定个小目标:坚持练习一百天。祝福你! 修行,不会让人冷漠。修行,让你认识自己,认识生命。生命是流动的,生命本身是爱,爱怎么会冷漠?修行会让你变得真实、勇敢、纯粹。 你修行时间越久,你越会爱上这个世界。你会爱每一朵花,每一片云,你会爱每一个人,你会爱上生活中每一件事,包括你的噩梦和脸上的粉刺。 你喜欢的一定是你缺失的,我讨厌的一定是我亦有的,于是释怀!我们生活在人间,没有一个人没有缺点。 修行,是让我们放下执着。包括对晋升,金钱的执著。有,挺好,没有,也挺好。 5 没有一个情绪无法根除,因为情绪只不过是念头,而念头如同在虚空飘移的风,空无一物。 情绪要本质是念头,只要能看见念头,此刻,念头会消失。 及时“看见”情绪。看见情绪的升起,看见念头的出现。一旦看见,全力以赴。绝不妥协。 (1)普通的一些念头出现,可能只需要[看][改] (2)看,是看见自己的情绪和念头。 (3)盯,是盯住情绪,通常用感受身体的方式来盯住情绪。 (4)挖,是挖掘自己的问题,并非找别人的问题。 (5)改,是要改变行为,尽量是真实发生的行为,而不是表决心,说自己改变了某些想法。 以下方法帮助我们更好地对治情绪。 不迁怒,不甩锅,在某处贴条“觉察”。在事前提醒自己觉察。了解世间八法。停止编故事。找情绪按钮。在看戏中修行。提起同理心。 天空在那里无论做什么,白云和乌云迟早都会出现。天空要做的,只是看见。 1 不是控制不了脾气,而是被脾气控制了。 不是控制不了情绪,而是被情绪控制了。 你生而有翼,为何竟愿一生匍匐前行,形如是蚁。 当你有了放弃一切的勇气,金钱的监狱,也会随之破碎。你可以放弃一切,甚至生命,当然也包括金钱。 当你拥有放弃一切的勇气,内心会开始滋生力量。如果连要饭的日子,你也觉得是种难得的经历,你还会被金钱束缚吗? 当一个人可以接受自己“一无所有”金钱怎么还能困住他?这个破绽,很多人都可以试着突破。 真正的自由,是心无挂碍。 真下的解决之道是:让问题不再是问题,让挂碍不再是挂碍。 当你明白自己是大海,明白自己是天空,只是看着念头的来去,这就是静心。 只有当你没有自己,才能做自己! (1)修行是降伏自心,智慧增长,有了智慧,自然可以解决生活中的烦恼。 生活即道场,在每天的走路,吃饭,聊天,工作……行住坐卧中都可以修行。 “心相续”,要你能及时“看见”。你看见念头,中断念头的相续。及时看见,这就是觉察,一种可以练习的能力。 你看见念头,中断念头的连续。及时看见。看见就过了,念头出现要知道回来,或者多关注微动中觉察。打坐可以让脑子清明,提升专注力跟观念头。 (2)能看见才自由,当你看到想抱怨,想生气,消极等想法……看见了,可以选择反着做。可以看戏,可以转念,这时你就是自由的。当你看见山你已在山之外,当你看见河你已在河之外。看见念头,你要知道,只是知道。不评判不跟随。有烦恼,有欲望也可以看见,你想怎么做你也是可以选择的。 (3)通过学习在生活中修行,目前情绪起来少了,有起来容易看见,不会再老跟随着念头到处跑了,安住当下多起来,微动中觉察多起来了。喜欢上学习,跟一帮睿智的老师和可爱的同学们。生活变得充实,知道可以学习和要学的还有些多。很荣幸很高兴能遇见你们。希望我这个捣蛋G不要制造出太多的麻烦。感恩感恩无比感恩。 修行不是思考,不是逻辑,修行是体验,是经历。 2 你知道自己为什么不快乐吗?其根本原因,正是因为你一直在追求快乐。 快乐与痛苦,总是相伴而生的,他们是一体两面。所以当你追求快乐,痛苦一定会来。 真下的修行不是为了获得快乐。 真下的修行,是让你成为天空。不迎不送,不增不减。 一个真正的智者,应毫不气馁全神贯注地欢迎快乐和痛苦、喜悦和悲伤。———《薄伽梵歌》 一旦你开始觉察,你就是智者。当你有了智慧,要以从容面对一切烦恼,这就是睁开眼睛。 在生活中能不被情绪控制,能不被习气控制。 从间单到复杂,是知识的积累;而人复杂到简单,则是智慧的增长。 每个人的自性,都是智慧具足的。 觉察是知道此刻的正在发生。 智者能转境,愚人被境转。 保持觉察49分钟~ 当一个人吃饭就是吃饭,睡觉就是睡觉……都能一直保持觉察。 第一个层次:感知每一个动作。 第二个层次:看见每一个念头(还有点难) 第三个层次:看见每一个情绪 第四个层次:发生 发生是一件美好的事,也是一件平凡的事。正是那些明白这个道理的人,开始变的不平凡。 明白了觉察,接下来就是练习,反复练习,坚持练习。练习分成座上修和座下修。 修行不是一件事,而是每一件事,修行不是某不刻,而是每一刻。 觉察此时此刻你正在做的……微动中觉察每一个细微动作。身心合一。处在当下是舒服享受的状态。看见念头不跟随,评判回来。难一些习气重。情绪起来少了。 想学习了这么多,要修行和利他尽早,还是根据自己目前情况,先自己稳稳的先,把自己从泥潭里先拉出来。有时工作上有些迷茫,继续还是有可选的~有纠结的。是近来学了后有矛盾的点。 小孩学习上,学习了后,叨,情绪都没了。心里还是很执着,想他多看书,多学习,多努力。不会引领,学习习惯一般些。口头说说,效果慎微。 其他通过学习觉察都在往更好的了。 心经坚持HHH 3 觉察知道此刻的正在发生,感知身体的动作也是正在发生。 早上从睁眼,听见声音,回来。起床,坐起来,穿衣服,下床,穿鞋,刷牙,喝水,晨练,做饭,吃饭 走路,工作,打字,看书,做家务…………更多提醒自己回到当下此刻。 多感知动作上就是此刻你是用心去体验。在当下的一刻动中觉察是身心合一的,是最舒服最享受的状态。工作学习上效率也会提升。跟以前没学习觉察的自己是都在用脑,念头一个接一个。现在看见念头要知道回来当下,不跟随不评判。还要加强多练习的。打坐站桩等都有利提升看见念头能提升觉察力,专注力。 爱自己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照顾好自己。让自己有个好的生活习惯,买一些自己喜欢的衣物,做一点自己喜欢的事。这算是爱自己,看到自己有时对自己很苛刻,有时对自己又很懈怠。没做好。 第二个层次,是接纳自己。每个人都不完美,当一人开始去接纳自己……。 第三个层次,是认识自己。当你真的认识自己,认识到真正的自己是谁,你会发现所有人都很可爱,都值得爱!此时,慈悲心会出现,我会爱上所有人,也会爱上众生。这三个层次,并非递进关系,而是可以同时进行。 如何认识自己?修行是其必经之路。修行就是不断认识自己的过程,也是不断消除“我执”的过程。利他,是很好消除“我执”的方法。并非要等到修行好了再利他,利他本身就是修行。 在生活中修行,有两个基本条件:老师和老实。 修行,不是某一刻;修行,是每一刻。踏向彼岸的每一步,就是彼岸本身。 4 观念头-座上修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老子《道德经》第十六章 你看见念头出现,只是知道,这种方式,会自动切断念头的链条。 禅修中最常见的坐姿,如果你希望学习,可以参考:眼睛半闭半合,舌尖轻抵上颚,下颚轻微内收,肩膀稍微张开,脊椎直而不僵,手势手结定印,坐姿双腿盘坐。 静坐觉察的原则:尽量看见每一个念头,及时看见,不判断,不跟随。 口决:知道有念,知道无念,知道就好。不要小看静坐觉察练习,不要把它当成一个普通的工具,不要把它当成一个要完成的任务,而要当成一种美好,当成一种回归,当成生命的一部分。它是一个连接,和存在的连接,它是一座桥梁,通向真理的桥梁。 当你把练习觉察融入到日常生活的每件事中,你会发现生活开始变得精彩,世界开始变的不同。 坚持每天静坐练习:静心,专注,更好的观,提升觉察力,脑子清明,智慧开启…… 6 生活中的一切烦恼,都来自于执著,没有例外。一个人如果彻底没有“我执”,也就没有了烦恼。 老子说:“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有执著就有烦恼,放下一分执著就增长一分知慧,减少一分烦恼。 当知慧出现,执著自然会消失,这就是放下执著。 6.1转移执著 给自己定觉察目标。每天坚持打坐,先坚持三个月,你对其他的执著自然会减弱。 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金刚经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6.2向外求,是执著,向内求,是修行。向内求是不向外求,是不评判,不期待,不控制和要求任何结果。 向内求,是寻求光明的唯一途径,是开启智慧的必经之路。向内求,去遇见真正的你。 6.3明事理 人之所以有烦恼,是因为有执著,之所以有执著是,是因为没有智慧。 严以律人宽待己 向内求,明事理,可以抽丝剥茧,一点点放下生活中的执著。 渐修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明事理,也需要修行,修行过程本身就是“认识自己”的过程。 1.王公式心病。(他人对我好才是正常的,必须要对我们好) 2.饿鬼式心病。(永不满足) 3.霸王式心病。 (这样的爱就是一种操控,比如很多父母对孩子的爱) 4.畸选式心病。(忘记他人对自己的好) 5.自虐式心病。(时常想起他人对自己的不好) 6.自大式心病。(时常看到自己长处,意识不到自己的不足) 7.杀人式心病。(总认为自己是正确的,不容反驳) 让自己明事理,最好的方式是提升见地。一般指修行见地,当你认识到执著的虚幻,执著自然就消失了。 6.4-6.6 尼采说:当一个人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就能忍受任何一种生活。 我活着,就是要做这件事。 宗翎师说,他有一天看《玄奘之路》的纪录片,被感动的不能自己,忽然明白了自己的使命:我活一天,就翻译一天;我活一天,就修行一天;我活一天,就利益众生一天!他说,自从明白自己的人生主线,以前很多烦恼和挂碍,自然就消失了。 一个人最大的执著,来自对“自我”的执著。可以说所有的烦恼,都来自于对“自我”的执著。利他,会削弱对“自我”的执著。 纯粹发心去做利他的事,本身就是修行。 利已,会加强对“自我”的执著。反之,利他,会削弱对“自我”的执著。 利他,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修行方法。相对“觉察”来说,利他,是一条宽道。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所有的快乐,都来自于希望别人快乐! 所有的痛苦,都来自于希望自己快乐! ——寂天菩萨 无常,是指一切都在变化。哪怕是你自己,也一直在变化。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一切“如是”如其所是,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此时,还有什么执著呢。真相就是觉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