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察之道应用篇第13-15章笔记 [[csz:juezhi:25gzxx:ydxd|👉返回上一页]] ###4月22日 阅读第13章《在嫉妒中修行》 生而为人,很不容易,从一出生,就会被很多与生俱来的“坏习惯”影响和控制。其中影响最大的有五种:贪婪、嗔恨、愚痴、傲慢、嫉妒。这就是“五毒”。 “坏习惯”,也并非真的坏。好与坏,也只是个标签。之所以说坏,是因为,这个习惯容易给我们带来烦恼和痛苦。之所以说只是个标签,是因为若掌握了修行的方法,“坏习惯”也能帮我们增长智慧。相反,若不懂修行,好习惯也可能让我们产生傲慢,就成了坏习惯。【修行是降服其心。】 罗素说:对治嫉妒最好的方法是快乐。一个人平时快乐比较多,产生嫉妒的几率就会小。容易嫉妒的人,是在告诉别人,自己有多不快乐!【快乐的时候,确实不会嫉妒他人。】 对治“嫉妒”的第二个方法,是“自信”,要“超级自信”。超级自信的人,很少会嫉妒别人。我相信我喝的茶叶,就是最好的;我觉得我的房子,就是最舒服的;我认为我的小孩,就是最棒的;我认为我的工作,就是最有价值的……对于一些无法用数字衡量的事物,我们可以表现得“超级”自信。【我恰好是个不自信的人。】 真正对治“嫉妒”的方法,是“知足”。嫉妒来自比较,自己和他人的比较。容易嫉妒的人,总是习惯于把着重点放在关系上,而不是事情本身。当一个人知足,就不会有比较,也不容易产生更多的欲望。【以前的我喜欢比较,现在的我懂得了知足。】 生活的压力,10%来自于生存,90%来自于攀比。【认同】 一个人容易嫉妒,说明内心还很匮乏。内心富足的人,不会嫉妒他人。【来必经之路后,越来越感觉富足了。】 当嫉妒出现,马上意识到“嫉妒”出现了,这就是觉察。觉察很简单,但需要持续地练习。 当这个念头出现,看到这个念头,就是觉察。当你看到这个念头,不跟随,这个念头就会消失。持续看见下一个念头,下一个念头也会消失。一个很神奇的方法。能持续觉察,嫉妒自然也消失了。【看见念头,不跟随,持续看见,念头消失。很简单,也很容易错过。还需多练习。】 一旦觉察到自己嫉妒某人,就祝福对方。羡慕嫉妒恨的反义词是什么?随喜祝福爱!这种祝福,以及不抱怨,并非是让你品德变得高尚,而是帮你自己消除负面情绪,减少烦恼,这种反过来做的方式,也是用来帮你消除对“自我”的执著。【一但羡慕和嫉妒就祝福对方!并不是为了高尚,而是为了消除“自我”。反者道之动!】 嫉妒的另一个典型表现形式,是挑毛病。当一个人嫉妒情绪产生,会不由自主挑对方一些小毛病,强化对方的弱点。【某些时候确实是】 嫉妒的本质,是把自己看得太重。用修行的术语讲,就是“我执”。如果自己的东西比别人好,就会得意,自己的东西比别人差,就会嫉妒。这就是“我执”的把戏。如果一个人对“嫉妒”的本质有了真正的理解,也自然不会被“嫉妒”控制,反而会因为看见“嫉妒”而哈哈大笑。【把自己看得太重,也就是“我执”。理解了嫉妒的本质,自然不会被其控制。】 看到了自己的嫉妒,你就祝福对方;想避免别人嫉妒自己,你可以示弱。老子说: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这本身就是修行。 【学会示弱!】 人生处处是修行,看见自己的嫉妒,做到不被嫉妒控制,也不被人嫉妒,这是智慧。这就是在嫉妒中修行!【修行,增长智慧!】 ###4月23日 阅读第14章《在保持初心中修行》 那时,什么都不懂,自己只是个初学者,每一件事都努力去做,认真去做。我认真学习,认真听每个师兄提的建议,认真完成每一个功课。每天都小心谨慎,担心自己不够努力,不够精进。 现在呢?不对啊!以前那个初学者的心态,看不到了。【说的就是我这样的人……】 我们对新鲜事物,常常会好奇、认真和敬畏。这就是初学者的心态。但这种心态持续不了多久,我们很快就变得“聪明”了,熟练了,圆滑了,开始敷衍了事,成了“老手”的心态。【是啊,慢慢就敷衍了,没有开始那么认真了。】 俗话说,不忘初心,保持初心,是提醒我们要记得最开始的发心,要保持最初的发心。这种解释有道理,但还有更有深度的解释。 初心,是初学者的心。保持初心,是让我们在生活中保持一颗初学者的心。嗯,有名的铃木俊隆禅师,就是如此解释“初心”的。 【初学者的心,我得把它找回来!】 始终保持一颗初学者的心,很多烦恼就不复存在,很多问题都能避免。 如果始终保持一颗初学者的心,我修行一定会更加精进;如果始终保持一颗初学者的心,必经之路的志愿者应该会进步更快;如果始终保持一颗初学者的心,我们不会生起傲慢的情绪;如果始终保持一颗初学者的心,我们会时刻提起觉察…… 人们总是习惯喜新厌旧,头脑总是习惯新鲜刺激。要想保持初心,就需要有“觉察力”。 【提升觉察力!】 觉察,是知道此刻的正在发生。觉察力,是一种能时刻觉知自己思想和行为的能力,也就是觉察的能力。这个能力,倒是很简单,就像平时走路时,你把觉知放到脚上一样简单。但正是因为太简单,简单到你容易错过,就像平时走路时,你无法一直把觉知放到脚上一样容易错过。不信你试试,走路时,你把觉知放到脚上,看能坚持几秒?如果能达到一分钟没有别的妄念,那你就真的厉害了!【对,太容易错过了,深有体会。】 还好,保持初心,不需要时刻保持觉察,只需要在你做事时,提醒自己保持一颗初学者的心,不急不躁,不敷衍不应付,不骄傲不自负,不自以为是不理所当然,提醒自己保持好奇,保持认真,保持敬畏。这样,你自然而然会改变之前的习气,也就降伏了那颗“老手”的心。 【不敷衍!不应付!不自以为是!不理所当然!保持好奇、认真、敬畏!】 这就是在保持初心中修行。【多看几遍!找回自己的初心。】 ###4月24日 阅读第15章《在抄写经典中修行》 1、抄写经典,需要的是恭敬心 为何需要保持恭敬心?一方面,经典是大德智慧的结晶,需要对其保持恭敬心;另一方面,虽然现在看经典比较容易,但当初经典都是先贤们历经艰辛才得来的,需要对其保持恭敬心。【提醒自己,保持恭敬心!】 2、抄写经典,应该有仪式感 仪式感,是认真对待生活的表现,并非做给别人看,而是一种态度,一种敬畏,一种虔诚,一种美好,一种精致。 仪式感,可以使我们生命中每个时刻都不同于其他时刻。人们都想希望自己生活有个好的状态,当你练习仪式感,本身就是个好的状态。【以前对仪式有些忽略,对生活不够认真,现在知道了,可以去练习仪式感,让生活更美好。】 3、抄写经典的目的,只是抄写经典 就像饿了想吃东西,你就去吃东西;困了想睡觉,你就去睡觉;觉得想抄写经典了,你就去抄写经典。就这么简单。 不要期望任何东西,不要期待自己抄写经典时有喜悦,有宁静,有很多体悟,这些都很好,但不重要,抄写经典只是抄写经典,就是生活的一部分。【不期待任何东西,只是去做。】 4、抄写经典,就是在静心 当你坐好了,一支笔一张纸,就可以抄写经典了。抄写经典的过程,是个很好的练习觉察的过程,和练习静坐一样。【抄写经典,也是练习觉察。】 你的心是整个大海,而念头就是海面的浪花。你的心是整个天空,而念头就是空中的云朵。 你想要阻止某个念头,就产生了分裂,形成了对抗。当你想要拒绝念头或者跟随念头,都会对念头产生作用力,有了作用力,念头会更加活跃。当念头出现,你需要做的,就是什么都不做,只是知道。 【念头来了,不阻止,不对抗,不拒绝,不跟随。什么都不做,只是知道。】 这就是在抄写经典中静心。 5、抄写经典的魅力 学会看着那些念头,就像大海看着海浪的起伏一样,就像天空看着乌云的来去一样。一旦你能只是看着念头,你就已经在静心了。【只是看着念头!】 通过抄写经典静心,和通过静坐修禅是一样的。有人不习惯静坐,因为太枯燥单调,那可以试试抄写经典。抄写经典时,你的手需要写字,你时刻觉察你写的字,和打坐时观呼吸是一个道理。【抄写经典,觉察写的字,也是静心】 不用介意周围有人在干扰你,哪怕有人在吵架,有人在打电话,一旦你学会了静心,那些都不会干扰到你,都只是浪花而已。当你明白了这一点,你在静心时,周围的一切都在静心。爱人在刷视频,儿子在玩游戏,而你在抄写经典,本质上没有差别。因为当你在静心时,全世界都在静心。这就是静心的魅力。这也是抄写经典的魅力。【不用在意周围的吵闹,你在静心时,全世界都在静心。】 6、抄写经典,不要有期待 抄写经典可以静心,但不要期待静心。只要你按照正确的方式抄写经典,静心自然就在那里,就像天空一直在那里一样。但你一旦有了期待,那个期待就会像乌云一样,时不时遮住你头顶的天空。【不期待静心】 抄写经典可以让你修行进步,但也不要期待进步。修行的进步,几乎是自己无法感知的,因为太细微。【不期待修行进步,你也无法感知细微的进步。】 一份心经,抄了一个小时,你不要期待什么变化。只要你每次都在练习觉察,练习静心,变化自己会发生。【不期待,自然会来。】 7、抄写经典,不要太精进 你可能体验到了抄写经典的快乐,希望今天多抄几份。此时你要小心,这并非是个很好的状态。因为你想继续快乐,这就是有了期望。 学会让自己平静下来,告诉自己,抄写经典只是件普通的事,有快乐挺好,没有快乐也无所谓,抄写经典就好。抄写经典最大的回报,就是抄写经典本身。【做这件事最大的回报,就是这件事本身。】 8、抄写经典,不要羡慕别人 人们总是喜欢比较,抄写经典时也喜欢比较,不要这样。修行之事,与世俗做事不一样。进步快,不一定是好事。 这会让你产生期待,也会让你产生傲慢,甚至会让你产生不过如此的念头,这些都会成为修行的障碍。修行,从来不需要跟别人比。【不要比较,不要羡慕。】 面对别人分享的感悟,你可以替他高兴,但不要羡慕,不要期待自己也有这样的体验,每个人的体验都不可能一样。【不羡慕,不期待,祝福别人,替别人开心。】 抄写经典,只是抄写经典,不要给抄写经典附加多余的东西。期待、骄傲、羡慕、沮丧,这些都是多余的东西。【只是抄写,简简单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