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察之道》看至第三章3.2
当你意识到自己刚才错过了,记得要感知身体的动作,那就开始感知当下的动作,不要懊悔刚才的错过。当你开始懊悔刚才的错过,这是又一次错过。觉察只是知道,而不评判。知道错过了,知道就好。
虽然我反复强调,但还是有人会懊悔。懊悔了怎么办?也没关系,知道自己刚才懊悔了,回到当下,开始感知动作。此时,你又回到了练习觉察,多好!一切都是觉察的对象,一切都是修行的对境。觉察,一直都在,只要你愿意,你永远不会错过。你每一次知道自己错过,都是一次成功的觉察。如果不觉察,你怎么知道刚才的错过?
【感悟】自己之前也会有懊悔,现在知道了,没必要懊悔,只要你愿意,你永远不会错过,回到当下,又可以觉察了。
《觉察之道》看至第三章3.3
在生活中练习觉察,基本要求是:及时看见当下的念头。换种方式表达,就是能及时看见自己的想法。一旦看见念头,不继续跟随,不因为以前的思维习惯(习气)而自然反应,这样就打破了反应模式,有了选择的自由。
当你能“看见”某个念头,这个念头会自己停止。你可以让念头继续或不继续,此时你是自由的。就像我知道我在写文章,我可以继续写,也可以停下来。就像妈妈看见小孩在玩游戏,可以选择让他继续,也可以选择让他停下来。因此,当你保持觉察,并不会影响生活。
但当你真正懂了,有一定的修行能力了,你会发现:你可以在没有愤怒时愤怒,这叫怒而不愤。愤怒也叫怒愤,“愤”就是心贲,有心振起、隆起的意思,表示郁结于心,狂躁不安。“怒”是发怒,明显地表形于外的生气。怒而不愤,是指表现得很生气,但内心并不郁结不挂碍。
类似的情绪还有焦虑。当我们担心某件事(一般指担心未来会发生某件事),就会焦虑。“虑”是思考、考虑,“焦”是担心、着急。当你看见自己的焦虑,可以做到只是考虑应对方法,而不担心着急,这就是“虑而不焦”。
【感悟】练习觉察,需要及时看见当下的念头,看见了,不继续跟随念头,不按自己以前的思维习惯自然反应,就有了选择的自由。目前自己看见的能力还有待提升,一些细微的念头容易错过,也会被以前的习气和模式控制,因此还需好好练习,加强静坐觉察的质量。希望自己以后有一定的修行能力,可以做到怒而不愤,焦而不虑。路还很远,继续加油!
《觉察之道》看至第三章3.5
回到当下,可以让我们此刻不再烦恼。烦恼只会存在过去与未来,无法进入在当下。
错误是过去产生的,已经过去,当下没有错误。问题来自于未来,还没到来,当下没有问题。此时此刻,该做什么做什么,能有什么问题?而且,每一个未来,都由当下产生。如果当下一刻你能淡定,当下产生的下一刻,你也能淡定;如果当下一刻你很焦虑,当下产生的下一刻,你也会焦虑。
烦恼永远解决不完的,焦虑和抱怨对未来不会有任何帮助。当你时刻都能回到当下,你会发现那些担心的事,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严重。问题出现时,处理问题就好,这也是活在当下。如果你能一直如此做,绝对不会有事情能困扰你。愤怒的事,已经过去,担心的事,还未发生,你要处理的,只是当下的事情。就这么简单。
你真正需要面对的,永远只有当下的事情。因为生命只会在一个又一个当下中展开,而过去和未来,只是存在你头脑中的幻象。
当你提起觉察,练习觉察,就能回到当下,活在当下。
修行是降伏自心。但看几篇文章,听几节课就能降伏自心吗?不可能的。不坚持练习,那只是懂了某些道理,但仍然过不好这一生。
修行,需要在事上练,以事炼心。当你明白了修行的方法,需要在事情上练习。
检验一个人修行水平如何,看他在逆境中的反应,就是个很好的衡量标尺。
那些修行好的人,很少焦虑未来,因为未来无论发生什么,是好是坏、是顺是逆,对他来说,都挺好。
修行,是用来要求自己的,不是用来要求别人的。当你想改变他人,就是执著,想帮助他人,才是慈悲。
想改变他人,也是一种习气。故孟子云:人之患,在好为人师。下次,当你想改变他人时,及时“看见”,停下来。这就是修行。
觉知本身,不参与念头,只是知道。不会拒绝某个念头,也不会欢迎某个念头。就像万物都在生长,大地不会干预,只是承载万物。觉知相当于大地,万物就是那些念头。
烦恼层出不穷,只有让自己觉察力越来越强,执著越来越少,智慧才会越来越多。所以,需要持续不断地练习。
用觉察对治情绪,本身就是在练习觉察。练习觉察的目的,就是练习觉察本身。
【感悟】1.练习觉察,就可以回到当下。2.修行需要坚持练习,需要在事上练,只看文章和听课是没用的。3.想改变他人,也是一种习气。看见自己想改变他人,及时停下。4.提升自己的觉察力,要持续不断地练习。
《觉察之道》看至3.7
念头,只要能看见它,不跟随,它会自己消失。所以,虽然表面上看似你在中断它,但实际是念头自己消失的。
这个逻辑需要很清楚。因为觉知本身,不参与念头,只是知道。不会拒绝某个念头,也不会欢迎某个念头。就像万物都在生长,大地不会干预,只是承载万物。觉知相当于大地,万物就是那些念头。
你能用觉察,熟练对治生活中出现的负面情绪,算是掌握了觉察的基本方法。以后遇到任何情绪,哪怕你没能成功对治,但你知道该如何做,不会为此焦虑慌张了。
烦恼层出不穷,只有让自己觉察力越来越强,执著越来越少,智慧才会越来越多。所以,需要持续不断地练习。
当你足够熟练,你会根本不用“练习觉察”,而是“练习觉察”自己在发生。就像你不用特地呼吸,但呼吸一直在发生。
修行,不是某一刻;修行,是每一刻。 踏向彼岸的每一步,就是彼岸本身。
特别是工作除了给你带来金钱外,好像没有其他的收获时,你就更不愿意努力对待工作了。这也是你为什么很喜欢必经之路工作的原因。
当你对修行理解更加深入,你也会发现:工作和修行,并不是分离的。完全可以把修行融入到工作中,在工作中修行。那时,你会爱上你的工作,如同在必经之路工作一样。
实际上,“自我”只爱自己,这是个模式,几乎每个人都是如此。可以再进一步看,那个“自我”的虚假和诡计,也会无处隐藏。“自我”是虚假的,所以总想加强自己,这样显得自己是真实的。所以,会想尽一切办法利己。
【感悟】1.看见念头,不跟随,念头自己就消失了。只是知道,不拒绝,不欢迎。2.练习觉察足够熟练后,它会自己发生,和呼吸一样自然。3.修行,是每一刻。4.把修行融入到工作中,在工作中修行。5.“自我”为了显示自己是真实的,会想尽一切办法利己。要看见“自我”的这个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