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团体活动计划书B

项目名称

“身心共愈:传统文化赋能抑郁康复计划”


一、项目背景与目标

  1. 服务对象

    18-60岁轻中度抑郁患者(PHQ-9评分5-19分),排除急性自杀风险及严重精神障碍。
    对传统文化(中医、太极、诗词等)有基本兴趣者优先。

    2. 核心理念
    以CBT为基础框架,通过中医“整体观”和传统文化实践,重构“抑郁是身心失衡状态”的认知。

    3. 目标
    短期:6周内降低PHQ-9评分≥30%,改善睡眠、社交回避行为。
    长期:建立“五行-认知-行为”自我调节模型,预防复发。

二、团体设置

1. 人数:6-10人(封闭式,中途不增员)。
2. 时间:每周2次(如周二/四晚19:00-20:30),共6周。


三、团体规则与伦理

1. 保密协议:签署书面承诺,禁止外传成员隐私。
2. 缺席处理:连续缺席2次需个案访谈评估继续参与可行性。
3. 风险预案:发现PHQ-9第9题≥1分或自杀风险评估≥3分者,启动“1对1危机干预+转介精神科”流程。


四、12次团体活动详细方案

第1-2次:团体建立与文化联结

主题:破冰·身心觉察

1. 活动1(30分钟)

  1. 中医版“情绪温度计”:用“寒热燥湿”描述当前情绪状态,绘制团体情绪地图。
    2. 活动2(40分钟)
    - CBT技术:情绪日记记录(记录“阴阳情绪比”)。
    - 文化整合:太极起势教学,体验“动静平衡”与情绪调节的隐喻。
    3. 家庭作业:每日站桩5分钟+记录1件“阳情绪”事件。

第3-4次:认知解构与五行思维

主题:识别扭曲·五行重构

1. 活动1(25分钟)

  1. CBT技术:“五行认知扭曲表”——将灾难化思维归类为“火过旺”,过度自责为“土壅塞”。
    2. 活动2(35分钟)
    - 文化整合:临摹书法“静”字,配合呼吸练习(吸气默念“清”,呼气默念“疏”)。
    3. 家庭作业:用“五行相生”替代3个消极思维(如木生火:“行动可破焦虑”)。

第5-6次:行为激活与气血活化

主题:行动破郁·经络疏通

1. 活动1(30分钟)

  1. CBT技术:制定“气血阶梯任务”(从“起床开窗”到“公园散步”)。
    2. 活动2(30分钟)
    - 文化整合:八段锦“双手托天理三焦”教学,同步植入认知:“抬手即接纳,放下即释怀”。
    3. 家庭作业:每日完成1项“通经络任务”并记录身体感受。

第7-8次:情绪耐受与情志相胜

主题:矛盾体验·以情胜情

1. 活动1(40分钟)

  1. CBT技术:观看喜剧片段→讨论“大笑时身体如何对抗悲伤”。
    - 文化整合:集体朗诵《定风波》(“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2. 家庭作业:当悲伤来袭时,尝试哼唱激昂戏曲选段(如京剧《穆桂英挂帅》)。

第9-10次:人际效能与和谐之道

主题:边界重塑·肝气调达

1. 活动1(30分钟)

  1. CBT技术:角色扮演“如何拒绝过度索取”,学习非暴力沟通四步骤。
    2. 活动2(30分钟)
    - 文化整合:茶道体验——“倒七分茶”隐喻人际边界,品茶时练习正念觉察。
    3. 家庭作业:记录一次“以柔克刚”的沟通实践。

第11-12次:巩固整合与预防复发

主题:天人合一·自我赋能

1. 活动1(40分钟)

  1. CBT技术:制作《五行康复手册》,将CBT工具对应中医模块(如“认知重构→疏肝理气”)。
    2. 活动2(30分钟)
    - 文化整合:制作中医安神香囊,集体冥想并诵读团体誓言:“我愿如四季,枯荣自有时”。
    3. 结业仪式:颁发“节气康复卡”(含24节气情绪调节建议)。

五、效果评估与风险管理

1. 评估工具

  1. 量化:基线/第6次/结束时PHQ-9、中医体质问卷。
    - 质性:成员撰写“文化疗愈故事”、团体满意度反馈表。
    2. 风险管控
    - 每次活动前快速筛查自杀风险问卷,治疗师24小时紧急联络通道。
    - 高风险者启动“中医情志相胜+药物转介”双轨干预。

六、附录

1. 参考资料

  1. 《认知行为疗法:基础与应用》+《黄帝内经·素问》。
    2. 工具包
    - PHQ-9量表、安全计划模板、八段锦视频二维码。
    3. 团队配置
    - 1名CBT治疗师(主带)、1名中医师(顾问)、1名助理(危机联络员)。

本方案通过文化符号降低治疗阻抗,以“可感知的身心练习”增强CBT实操性,适用于社区心理服务、中西医结合门诊等场景,兼顾科学性与人文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