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我奇怪他起那么早去干嘛?

原来是制止儿子洗头。

儿子最近半年每天上学前要洗头,已成了习惯。他说不洗头会痒。

孩子姥姥每天早上说孩子一通,天天洗头如何不好,会怎么样怎么样……儿子不听,伴着他姥姥的唠叨和水流声,5分钟就搞定了。这时我们家早上惯有的交响曲。

他,怪我不管孩子。我觉得孩子就是一个阶段,不需要干预。

他有时想起来会说儿子,以训的口气,孩子回应的很少。

我给儿子说过,妈妈支持你做自己,爸爸和姥姥认为天天洗头发不好,是他们的认知;你可以听他们的间隔几天洗,也可以不听他们的,你是自由的。

今天早上,他又去训孩子。

孩子不回应,他吼了起来;我听到打了一巴掌,然后是一个吼着问,一个懦懦的答;

我站在儿子卧室门口,喊他穿袜子,该去上学了。算是干预了。

人在情绪中,就是个野兽。这时候我不能帮孩子,会加重他的戾气,会更肆无忌惮的宣泄……

他,我只愿用他称呼他。吼完回屋睡觉去了。

儿子趴在床上,默不作声,手攥被子很紧,在消化着大早上泼天的委屈。

我轻轻拍他,靠近耳边,告诉他,加把劲,努努力,考上高中离开这个家吧……

……………………

此刻,敲打这些文字,庆幸自己在修行,能平静的看着这些发生;

一杯浑水只有放置才会沉底出清,我能做的是不搅动;

看着儿子擦干眼泪,揩掉鼻涕,戴上眼镜默默去上学的背影

这是他的必经之路;

虽然疼惜孩子,可,谁又能定义这一定不是件好事呢?

这一巴掌,在15岁少年的心中,留下怎样的痕迹,谁又能知道蝴蝶效应到哪个点上呢?

让子弹飞吧,这子弹会在多少年后回旋到今早的怒和屈,打穿谁的铁头笼子,谁知道呢?

学习觉察,做个情绪稳定的人,太重要了。

人,还是要多读经典,才有所畏惧,有所收敛;

人,还是要从经典中把心量打开。

发现经常喝茶看报的老头,不控制、不居高、不向子女索取情绪价值;

经常阅文识字的老太太,不唠叨、不吝啬、不贪便宜不堆放杂物……

愿我做个有智慧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