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深海语录

返回上一页

4.30日

关于改变

蓝狮子:仓央嘉措的诗。六世达赖喇嘛。大活f。
就是说,哪怕你修行很好,神通具足,你身边的人亲近的人,也很难调伏。他们不会听你的。
仓央嘉措的诗。六世达赖喇嘛。大活佛。
就是说,哪怕你修行很好,神通具足,你身边的人亲近的人,也很难调伏。他们不会听你的。

严磊:的确是这样,就当个媒婆
我队友上了新手村后,有次和她分享,给她建议。
她怼了我一句“你又不是我老师,凭啥听你的!”
我立马反观:自己好为人师的习气又开始了,马上对队友说“你说的对,我们都应该听老师的”

苏珍:你队友说的话,我也经常用来怼我队友:你学你的,别管我

严磊:是呢,是我自己没有智慧,现在尽量少说话,特别是不给建议;另外说话时通过觉察过脑子,哈哈

常顺:师父吉祥
是的,不改了,随顺他了
送不进啊,现在还在怀疑必经之路呢,经常提醒我不要上当受骗,我回:好的好的

严磊:我有个问题:为什么会去想改变队友?
如果是觉得自己的修行方式是好的,队友不好,这样是有评判? 如果是看不惯队友的做法,这样是向外求?

严磊:个人看法,可能的原因是:
1、因为改变对方,会让自己如意、变得舒服!
2、我对你错,所以你得改变
3、喜欢改变他人是一种习性:比如我,喜欢好为人师
总之都是处于自我的需求

常顺:你认为好的,那是你认为,别人不一定认同。
你认为不好的,别人也不一定认同。
要给别人需要的,所以七师父让我们在别人需要时再分享,是对的。

大梅:咱们必经之路的三步原则,不推销不拒绝,不求名利,其中不推销,不拒绝,这个背后就是个接纳的智慧。
接纳不等于认同,更不是纵容,其目的也是为了帮助对方,而不是自己要论输赢,争对错。
个人理解,仅供参考

亚婷:总结。 不该“推销”的原因

1.你会误导人家,会害人家有所知障,所以不能轻易私下教。特别是身边人

2.觉察,是让你认识自己,是being sky
而不是让你利用觉察,想着去“对付”家人。

3.把众生当家人,把家人当众生。
随顺,二字很简单。

但稍不容易就会成“对付”“应付”“心不甘情不愿”
看见家人就“发起进攻模式”“保护自己”

所以我们需要在必经这个安全区域, 在做小七过程,
看见自己的习气和模式,
看见别人的作业,从别人的记录照见自己的某些习气

看见它,对治它,直至脱落。
修行要认真,谨慎。
……
词穷了,🔚

4.29日

关于孩子

别做一个稻草人

蓝狮子:那天, 看到这个消息, 我沉默了很久!

明月:孩子小时候,虽然没有离家出走的这些事情,但他每次和我杠上了要干嘛干嘛的时候,我都是怒目圆睁,用很威严的口气说,有本事你试试

没有智慧,还被情绪控制的人真可怕

我家的娃,从小到大真是好可怜,因为有个暴躁的母亲

现在,孩子也不在身边了,一年也见不到几次,想杠想磨刀,机会都没有了

遇到有娃的必经之路的同学我总是想和她们说,你们好幸运啊,娃这么小的时候就遇到了觉察之道,一定要好好学习好好珍惜,学会了觉察,你们的孩子脸上会都是笑容,家里会充满欢乐

蓝狮子:很多父母喜欢控制孩子,恐吓孩子,甚至经常找理由惩罚孩子。

为什么?

这样会感到快乐。因为这样“自我”会觉得自己强大,有安全感。

所以,稻草人,喜欢吓唬小鸟,永不厌倦。

内在没有安全感的父母,就是稻草人。

稻草人,不吓唬小鸟,就觉得自己没价值。
父母,不控制小孩,也会觉得自己没价值。

列克:我最近发现“如果没有明天”用在教孩子身上也挺好

前几天辅导8岁的女儿写作业,她有个阅读理解写得很差,怎么都看不懂文章的意思。我讲了好几遍她还是不懂,有点生气和不耐烦了。

后来想到,如果没有明天呢? 我是父母,她不懂我就教她,她还不懂我就换个方式教她。在我走之前能教多少教多少,这不是很简单的事么。我为什么要生气?

清净:领导,不控制下属,也会觉得自己没价值么。

蓝狮子:有的领导就这样啊。

不是说所有父母都是如此。
是那些自己没有安全感,或者自己没有价值感,的父母。
往往是,社会上“混得”不太好的父母,会更喜欢控制孩子。

关于习惯的ks

白龙马:对队友,我也充满着期待,期待他改变,期待他不要总说痛苦却不去实修,也总期待自己能够帮到他

蓝狮子:一个人的习气,你以为很简单,就像一颗小石子,捡起来很容易。

其实不然,一个人的习气是很久很久才养成的,可能不是表面上看到的小石子,而是一座大山。

你可以很容易捡起小石子,但搬不动一座大山。

朱平的先生,不关窗户这件事,就是一座大山。他自己也苦恼。

很多男人乱丢袜子,也是一座大山,他们自己也很难搬动。

但在朱平看来,关窗户,只是个小石子。 在很多妻子看来,不乱丢袜子,不是很容易吗?

这样的道理,对孩子也是适用的。

我们总是想着让从小孩子养成好习惯,这当然应该引导。

但父母也要能接受,孩子某些习惯,可能真的很难改变。他们自己也想改,但也努力去改,但真的没那么容易。因为,他的经历,不只是这辈子的,还是以前很多世养成的。

就像若焉同学经常说儿子每次出去,都不关门。自己很生气,甚至有时故意把儿子关在外面,不让他进来。

我想她儿子,也苦恼。他不是故意不想关门,是他真的容易忘记……可能是他宿世的某些工作让他习惯这样。

再解释一下,不是说父母不要引导孩子的好习惯,而是说父母要能接受,有些习惯孩子可能真的很难改,不是他们不愿意,不配合,而是真的很难,如同搬动大山一般难。


对孩子掌控的作业点评

dlm:我看见

我看见儿子刷牙又开始这里找下玩具,哪里摸摸看看,然后搞各种怪动作,立马来句,你到洗漱台这刷啊,看见有点急躁的说,立马止语。

【挖】还是执着于他做事要做好一点,想要控制事情的结果而不在乎事情的过程。

我看见大宝写完一个作业,立马就跑出来玩,看见想说教他,来句,你玩几分钟之后再写另外一个吧。

情绪觉察

背景: 见大宝因为没听老师讲家庭作业,又忘记自己啥作业了,好几次了,他让我告诉他,我说你自己想,然后他哭了,说我不告诉他,

【看】看见我生气了,思娃的过,自己作业不记住。

【盯】盯着自己情绪,情绪不是特别大,之后突然有一念,然后给他说你给我2块钱我就告诉你。

【看】他更不乐意了,他开始哭闹,不理他,有生气的念头。他假装关上门哭闹,仍然不理他,看着他,有无语的念头。最后他妥协了,说给你两块钱吧,告诉我啥作业。

【改】看见他想通了,然后跟他说你先欠着我,等会儿收拾下玩具,拖个地可以抵现2块。

【挖】我希望孩子是能够自己处理好自己事情的孩子,能够自立。

蓝狮子:dlm同学,

印象中,我很少看到你的作业,但今天看到了,很好。

我说几点我的想法啊,先说好了,你别哭[奸笑]:

我看到你的作业,第一反应是:真想把dlm拉出来打一顿!但我不会告诉她原因。

dlm问我为何要打? 问好多次,我也不回答! 最后她哭了好久。 我说:你给我 2 块钱,我就告诉你。

2. 我想说,天下本无事,庸人喜欢搞事情!本来一分钟就能告诉孩子作业是什么,偏偏不告诉孩子。

自己多牛啊,可以欺负/掌控一个上一年级的孩子吧?(一年级?二年级?我只记得很小。)

非要让他着急,让他哭,让他求你,让他恐惧,摧毁他的信心……

3. 更想提醒:你正走在亲手毁掉自己幸福的路上。

不要觉得危言耸听。不要以为蓝狮子以前提到的那些愚蠢的父母,很可笑。在我看了,你和他们是一伙儿的。

4. 一年级的孩子几次忘记了老师布置的作业是什么。多大点事?

我估计以前你肯定也批评过孩子。我记得有一次发过,某些习惯,你以为是一块小石头,可能对孩子来说,是一座大山。

我是真的不明白你为何要这么做,如果是我的孩子,我肯定说:没关系,你下次不记得也没关系,爸爸帮你问老师就好了。

一个愿意做作业的孩子,多好啊! 可能你非要逼得孩子对学习产生厌恶、恐惧…… 可能你非要逼得孩子对父母的依赖变少,对父母的安全感变少……

没办法,人嘛,总是喜欢亲手毁掉自己的幸福

5. 你说,我想让他独立。养成独立的习惯。好几次都不记得了。

你已经不是第一次被“自我”欺骗了。还记得你上次说,你惩罚孩子,是因为他没有责任感吗?

六七岁的孩子,要他独立,要他有责任感,否则你就惩罚他……你自己真的信?

不是的。只是你的“自我”为了自己发脾气,找的一个借口而已。

这个模式蓝狮子上次已经提醒过你一次了,你忘了。 我公开提醒过很多次,你也不记得。 你30 多岁了吧?还上过大学,为何你会忘? 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忘记家庭作业是什么,真的就不行吗?

还有,蓝狮子骂你了吗? 你不是我女儿,我也没骂你,还是重复讲。 但你亲生儿子,你就那么狠心?真是亲生的吗?

6. 你知道为何你喜欢控制孩子吗?

你自己说过,自己没有安全感。你控制不了同事,你控制不了队友(你队友很稳,也有智慧),你控制不了父母……

但自我喜欢控制啊,所以你只能控制孩子,因为他弱小,什么都不懂呗!你一句“责任感”,一句“要独立”,就让他不知所措,认为自己真的犯了天大的错误!

要看到这个把戏啊!你折腾自己我就不管了,别折腾孩子!

7 最后的把戏,更搞笑。

折腾了半天,孩子哭了,自己下不了台,还“聪明”地说:给我两块钱,我就告诉你。

此刻,马上认错不好吗?道歉不好吗?安慰一下孩子不好吗?

你做不到,为何?以为“自我”不会认为自己错了啊。你此刻还在被“自我”戏耍着。

所以,找了个台阶:给我两块钱,我就告诉你。

我真的是又好笑,又好哭!

“自我”,就这么一点微小“权力”,都要用得淋漓精致……欺负一个六七岁的孩子

dlm:嗯嗯,我也看哭了啊,原来我是这样想的,我都不知道,但我到今天早上也是觉得不对,哪里不对我不知道,现在我知道了,我会多看几次,印在心里

4.28日

小黑狗

蓝狮子:大家仔细看看这一段:

蓝狮子指出问题后,yz小姐说:我接纳这个阶段。

蓝狮子说:别怂。

大家仔细看看这一段:

蓝狮子指出问题后,柚子小姐说:我接纳这个阶段。

蓝狮子说:别怂。

讲这个,也是想告诉大家,“小黑狗”,很狡猾,也很明显。

修行,不是文字游戏,不是逻辑推理,是真刀真枪的事。 很多禅宗公案,我们普通人看,觉得莫名其妙,懂的人看,就是刀光剑影。

我修行不够,也只是半桶水,因此,喜欢晃荡晃荡。

所以,我一直说,我也只是教大家在生活中修行,处理一些情绪,解决一些烦恼……不敢当大家的师父。


蓝狮子对向外索取的ks

yz小姐:【1】4月28日 yz 情绪觉察

【背景】早起出门,咳得非常厉害。

【看】 情绪低落。又想起了昨天的事,我发烧咳嗽的时候,妈妈都没问过我身体怎么样。

【盯】喉咙痒、疼,胸口疼

【挖】 我执着于得到妈妈的关心,希望自己被放在重要的位置。当这种期待落空时,内心生起委屈和嫉妒。

【改】 继续赶路。

【发愿】祈请诸佛菩萨加持: 愿我能放下对被关注、被呵护的执着,
愿我能生起平静与慈悲,不再因未被关心而生怨心,不再向外索求。 我愿意承担众生所有孤单、不被理解的感受,守护自己,温暖他人。

【3】yz自评

我自评这个看盯挖改没有问题。看见情绪,觉知身体,挖到更深的需求,是渴望被理解被关心,回到当下后,及时发愿。

我看见我之前所有作业里记录的嫉妒、面子、评价、控制都指向了这里。家庭得不到,所以向社会索求。写完这个作业,我止不住地流泪。

这就是剥洋葱吗?又悲又喜

蓝狮子:这不是剥洋葱,这是偶然的“发生”。

这不是剥洋葱,这是偶然的“发生”。

其实,这种索求,是当一名乞丐,向人乞讨。

而每个人,本是国王,什么也不缺,根本不需要他人施舍的“爱”。

当一个人不再向他人索求“爱”, 而只是去“爱”他人时, 他会发现, 自己是富有的, 拥有无穷无尽的爱!

所以,当柚子不再索求关注,不再索求被爱,而发愿去爱别人,去替哪些孤单、不被利己的人去承担时,她就开始流泪。

那眼泪,不是悲伤,而是溢出的爱!

此刻,柚子同学感受到的,是自己本自具足。

此刻,柚子同学感受到的,是自己充满爱!

因此,此刻,柚子同学,本身就是“爱”!

再比如,蓝狮子, 不会要求同学过来关心他, 不要要求有人必须爱他,

不是同学的爱没有价值, 不是蓝狮子看不上,

而是, 蓝狮子知道自己很富有!

当他只是去爱这些同学, 他本身就成了爱的海洋!

大海, 怎么会向河流索求一滴水?

你, 怎么会需要向他人索求“爱”?

不被“理解”的人


蓝狮子ks

宗萨老师,关于如何对治“愤怒”和“嗔恨”的建议。

和咱们天空营的方法,有些相应。

宗萨老师关于抑郁症患者该如何处理,和咱们写的《在病痛中修行》有相通之处。

而且,宗萨老师也解释了:发愿如果成真了,对自己会不会有危险?

这两篇宗萨老师的开示,是最近看到的,天空营教材中的文章,几年前就有了。

我想说:修行,回归到本质,是一致的。都是朝心上下功夫。

修行,看似一件和普通人没什么关系的事情。

但当你真正理解了修行,就知道这是和每个人都想关的事情!

如同“愤怒”、“抑郁”几乎和每个人都相关一样。

你的问题是:我很忧郁,我应该做些什么呢?

不幸地,我的回答是:当你抑郁的时候,只要看着那个抑郁就好;不幸地,这就是我的回答。

在我看来,宗萨老师的回答,非常实用,绝对有效。

但,没有学过觉察的人,根本不知道宗萨老师说的是什么。认识每个字,也知道意思,但就是不知道这是要干什么。

我在想,宗萨老师有时一定也有些悲伤……

他说了好多遍,也很简单,但众人就是不明白……每天还会问重复的问题,每天还会陷入同样的烦恼和痛苦……

所以,宗萨老师说:不幸地,这就是我的回答。

他此刻,是悲伤的,我也是悲伤的……

宗萨老师开示中的密续修持的方法:只是 30 秒静静观照。不思索为何生气,不问任何问题。不带任何评判。

如果你们看《觉察之道》看得够细致,咱们的【看盯挖改】中的【盯】,是这么描述的:

为了让情绪消失,需要“盯住”情绪,直到情绪减弱或消失。盯住情绪,就是反复“看见”。念头方生方灭,方灭方生。如果能反复看见,则可以让情绪能量减弱,逐渐消失。

这里的【反复看见】,就是 30 秒静静观照。

因为同学做不到,所以《觉察之道》后面写了:

当情绪过于激烈,盯住情绪就很困难,我们可以分解这个过程。觉察到情绪升起,看见情绪念头,情绪还没有消失,知道。你感受情绪的能量所在,可能会集中在胸部、腹部、喉咙等。此刻,你身体一定有某些部位和平时感受不一样,感受它们。

我也是今天才发现,觉察之道提倡的方式,和宗萨老师建议的方式,吻合度很高。

这不是蓝狮子发明的,也不是宗萨老师首创的,因为佛陀教导“觉察”这个方法,本身的原理就是如此。

柚子小姐:感恩蓝狮子。 进到必经之路才之道,何为真正的情绪接纳。

蓝狮子:如果没有最后一句,就是很好的见地

就是不推开,不逃避,也不压制, 只是看着,和情绪待在一起。

柚子小姐:我接纳这个阶段

蓝狮子

关键时候,别怂!

就是一念之间。 当你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看见”,你会超越很多“身心灵”导师的水平!

看见!

只是看见!

没有对与错,没有好与坏!

如同一张写满了字的白纸,每个字都有意思,可能表达情感! 但白纸呢?

白纸,只是一张纸,它没有任何观点!

而,看见,就是让你成为那张白纸

所以,无论纸上写的是什么,白纸如如不动。

她看着你哭,但她不哭。

她看着你苦,但她不苦。

她看着你生,但她不生,

她看着你死,但她不死。

她一直陪着你,从未离开,虽然你从来不知道。

她一直在等你明白:她就是你。

她和你, 如同白纸和字。

对,就是如此

如果见地不能到这里,自己不能体证到这点, 大家就不要和人讲修行,也不要和人分享,自己好好练习。

各位船长也是,如果知道还达不到,就老老实实按照教材辅导新同学就好。别搞轻易搞创新。

如果见地到了这里,你们再参加所有“身心灵”的课程,听老师讲几句话,你就能明白对方是有真功夫,还是假把式。

而见地,不是知识。 这段话你背下来,也没用。 只是理解,还没用。

理解,是逻辑。

见地,是知道。

嗯,慢慢体会吧。同学不懂也没关系,今天讲的有点深。


同学们对感恩和觉察的见解

是否可以绝对的说, 本质上和一些所谓美好的感觉呆在一起,也都是不究竟的,甚至是有些偏了?

比如,充满爱的感觉、充满希望的感觉、满足、感恩、感动、兴奋、喜悦……

不好意思,是我见地太浅了

这样看来社会上那些追求所谓感恩、美好的课程,可能从一开始的方向上,都已经偏离“道”了呢

如意:你明明上到了三楼,看着二楼就好。你非要下到二楼,告诉这个:你是高兴的,另一个:嗯,你是生气的。 你想干嘛?

你本来就是俱足的,感恩啥,你最该感恩的是自己。所有真正的感恩是找到那个本自俱足的自己。

亚婷:当你想追求幸福,肯定就会痛苦。

向外求抓取太多, 最后也会痛苦的。

还不如学会觉察,去认识自己,去证世界的真相。

小谦:同学们受益很棒呀,我是钢铁直男,喜欢逻辑思考,感觉这里有点矛盾呢

我们之前在天空云学习的内容是 在走路中觉察,在吃饭中觉察,在开车中觉察……

前边是所处的动作状态,后边是要做的。

既然觉察已经是本质了,如果把觉察放在前边,把感恩放在后边,这个逻辑有点“本末倒置”或者说“头上安头”呢?

朱平:当你乘船从此岸到彼岸,看到岸边风景不错,停船了,流连忘返,感觉甚好

那也是受益了

严磊:朱平船长点的够委婉的,比喻很形象,修行不是让一个人睡的更好,而是醒来!

萤火虫:觉察是知道此刻的正在发生,只是知道,不追随、不评判。

当能看见自己的情绪及念头时,把觉知放在自己的身体感受,此刻,无论是负面情绪或者是正面情绪,都会减弱。

每一次的看见,都是对治自己的习气。

当拥有“看见”的能力,不追随、不评判,只是看着。情绪会消失。

劲松:如果你非要为感觉定义一个美好或非美好,你一定会有烦恼。

所谓的美好因人而异,还会随时间变化。

比如,有的人年少时,希望有娇妻美女相伴,谓之为人生快乐事。但有的人,就喜欢独处,觉得娇妻美女是个麻烦。

何况娇妻美女肯定也会拉屎,也有臭的那一面,这个时候,你的感觉会变。

所以,所谓的愿意与美好呆在一起,也是自我的把戏。自我喜欢执偏,不喜欢执中,就像钟摆,不是在左边,就是在右边,就是不在中间。

修行,就是让我们的心回到中间点,不偏不倚。

觉察就是让我们看见我们一会左,一会右,但不要去动,只要你的心如如不动,钟摆没了能量,自然就回到中点,这就是自然发生。

如意:感恩不是道,和道差的很远

李延红:感恩是清理心灵杂草的“工具”。 这样理解可否?

小月:不敢苟同这句言论,我个人觉得【感恩】离真正的“道”差之千里,完全是两个不同层面的:一个还停留在向外求,甚至不断加深自我执着的层面,与真正的修行方向是完全不同的。一件披了觉察外衣的感恩,终究也不是觉察,外衣褪去,本性自现。

真正的“道”,是本自具足的。

如意:所有外求的,只是看见就好,真正需要的是内求

苏珍:此道非彼道,也可能是一条道,道路的道。要看这条道通往何方。

李延红:我有点读不懂

我来到必经,感恩必经的存在,感恩蓝狮子。

我感恩我的向导、船长,他们比我更懂我,一直引领我。

类似这样的………

/——/

写到这里,有点感觉,就是真正的遇见自己,是靠自己一步一步的自己“走”出来的,老师同学给的力量,可以支持你,但不能硬拉你去认识自己。

这样理解,方向可对?

如意:并不是感恩不好,只是或者要看看感恩背后的真相是什么?

我们是否需要一直停留在感恩的层面上,我们是否需要更深的了解和挖掘。

新人班:感恩可以去去我执。

天空营:开始教你寻找感恩的真相。通过觉察的看见。

摩鱼班:开始在生活中修持。

透过表面寻找真相或者规律。

当然,生活中大部分人不喜欢寻找真相,还是需要感觉,感受。需要外求。需要表达。从而有了很多和世间法结合的说法。但这也仅是一种通道,但不是实质。

这个世界终究是自己的世界,与任何人无关。

所有的一切,也都是空性的。

只有觉,姑且称为觉,才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

海涛:概念先放一边

我给大家说下自己的经历 我得过很严重的抑郁症 脑子停不下来的 整天胡思乱想的那种 到了专科医院给我上一个小手术 叫“无抽”(就是用电刺激大脑,让大脑停下来) 这个手术很快让脑子的运转变慢了(不懂的说会变傻,反应变慢了)

我也就因此静下来了,然后看到了希阿荣博堪布的《次第花开》 那本书把我拉回到原来念头清净的那段日子里(从开始接触佛学,到皈依,到做义工,有3年吧) 见地一点点找回来 就在医院就把抑郁症治好了,出院不久就把要药停了

后来接触觉察,不论自己练习体验也好,还是结合之前看的书,理解也好,我越来越坚信 觉察是最究竟的方法(看见念头,不评判,不跟随,抑郁症或者日常比较大的烦恼,情绪,就是不断的跟随念头)

来必经的很多同学烦恼很深的 如果不把觉察放到最重要位置 看不见自己的烦恼的升起 别的无从谈起

所以我倒是觉得越是新同学越要先了解和学习觉察 老实听话掌握了方法后再谈别的

我们大部分人都不是像六祖惠能那样的慧根,还是需要像神秀大师那种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需要结合世间的实际来增长智慧,但知见上我们要知道: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知见需要高高山顶立,行持需要深深海底行。

知见正确,才能保持正确的方向。

这也是蓝狮子同学经常讲的。

不说了,都是瞎说哈。我撤了。

瑞丽:赞同!

觉察打底,其它一切的修持的底层逻辑都是分明的。

船,才体现它“用”的意义。

李延红:感恩。

我每次写这两个字,是内心的臣服,觉得自己愚痴,有老师、船长、各位小七的帮助……

因此,更要“努力”练习觉察。

但“努力”而不得力,老师的《觉察之道》每天读,每次都有收获。就是觉得自己笨。就更感恩老师同学们的不离不弃。

………

想说句:自己慢慢来就好。

又看见老师说:别怂。

都有触动到我。

真的是感恩这份遇见

小月:说完我也撤了,自己修行不好,只有老实听话照做,别无他法 ———————— 我们拥有了看见的利器“觉察之剑”,和破除我执的“慈悲之盾”,在这个过程中,能发生的自然发生,其中也包括感恩吧,但看到就好,不是我们最后追求的,仅此而已。

另外个人浅显的认知:感恩里还有自己,还有自己的所得和所获,还有分别心。所以我觉得如果已经学过觉察的同学(特别已经是深海班的同学)来进行感恩练习,有点像似往回走了,或者是朱平同学所说的停下来看沿途的风景。

随着觉察之路越走越深,自我应该越来越小,感恩依附的对象也会随之脱落。我们日常生活的所有点滴所有的事情,都可以拿来练习觉察之剑和慈悲之盾,不用刻意,不用迎合,也不用期待,此时才是真正的回家之路。

小芳:好一个回家之路,透彻心扉。

朱平:感恩也挺好的,但不是我们最后追求的。

没来深海班的,也或许会误把风景当目的~

阿魏:如果练习感恩有期待“得”,那还是在向外求,这种感恩不练也罢。

如果感恩只是感恩,没有任何期待,也许也是一种不错的工具。

但我们有更简单,更强大的觉察之剑,慈悲之盾。好好练习这个就好。

蓝狮子

规矩

我讲的很多故事,有些是我看见了某个故事转述或者改编的。但这里面的故事,是现编的。我觉得很有趣也觉得编得很好的故事。

看见大家的争论,想起来了,发给大家

当我们分不清某个方法是不是修行时,回到根本:修行,是降伏自心。

一切降伏自心的,都是修行。 一切加强我执的,都不是修行。

忘了是哪位大成就者(我记性总是很差),他跟着师父修行,师父让他摸皇后的屁股,让他去村里偷吃的……做了很多不可思议的事,最后用鞋底抽了一下,开悟了。

我想说,在明白人那里,教你怎么做,都是修行。骂人也是。

所以我说,我们修行不到位,不要和别人讲修行。更不要指导别人修行,老老实实按照方法练习,就好。也别做什么优化。

修行不到位,你做的优化,都是错的。哪怕很合理,也是错的。

修行到位了,你做的优化,都是对的。哪怕不合理,也是对的。

每天练习感恩,是不是修行? 我不好说。

如果只从字面上判断,这就想问:

每天练习磕头,是不是修行? 我也不好说

严磊:修行三阶段: 1、在准备修行时,找到一个善知识(老师)很重要,老师代表了修行的方向,方向错了,努力白费 2、在自己没有开悟前:听老师的话,老实听话照做,不要瞎折腾,所有的折腾都是自我的表现 3、开悟后:圆人说法无法不圆

@蓝狮子 老师,是否可以这样理解?

蓝狮子:我理解没有三个阶段。只有一个:找到老师,听他的。

修行越好的人,越会听师父的

我的师父的师父,在世时,还住在国外。

我的师父大小事,都会打电话请示。以前电话费很贵,他也会经常打电话请示。

记得前几年,宗翎老师说可以自己筹钱,给寺院僧人买类似医疗保险什么的,我的师父说:发心很好,我请示一下师公。🙏🙏🙏

听说,师公的回复是这样的: 现在的条件有这么艰苦吗?修行人,都需要买保险了吗? (大概是不买保险就不能修行了吗?我不记得原话)

我很受震撼。

4.24日

蓝狮子对抑郁的ks

宗萨钦哲仁波切:对抑郁者的建议......

发现这就是抑郁版的《在病痛中修行》:

  1. 抑郁不是坏事
  2. 发愿。
  3. 看着抑郁。

上次我姐就说: “隔壁邻居那个老头,每月四五千的退休金,他怎么会自杀?!每月不干活也有这么多钱,还要自杀?!我实在想不通!”

我理解,抑郁的人群中,缺钱的人,比例很小很小;

抑郁的人,大多不是因为缺钱。

我猜的,没统计过。

每天都要忙着挣钱糊口,哪有精力抑郁?

我理解啊:

每个人,都追求幸福。幸福从哪里来?大家默认觉得,有事业,更多的钱,大房子,想要更多更多……大家方向很明确。

大家潜意识认为,有了这些,就会幸福。因为社会的价值观,貌似是如此。特别是中国最近几十年的政策,会有这方面的引导。

这些都是向外求嘛。

当大家努力向外求,发现无果,或者取得了很大的物质财富,烦恼和痛苦还是很多?该怎么办?发现以前的设想都是错的。

该何去何从?

没了方向,没了目标,没了动力,没了意义 ……

抑郁出现了。

可以预见: 社会越发达,抑郁人群会越多。 西方国家,抑郁人群比东方国家多。

脏愚:现实版案例在这,可以把我写入教材。

有钱有权后就分崩离析抑郁了,没钱的时候只有一个烦恼没钱,有钱了之后就问题层出不穷。

蓝狮子:哈哈。脏愚同学好像真是这样的。

我不带分文行走期间,山西有个行业“大咖”,有钱有名有事业,还年轻,过来见我,说:

“把我塞进我妈肚子里再出生八次,也想不通鬼脚七为何要干这件事!”

:一本被封禁的预言书:《战胜心魔》 拿破仑•希尔

魔鬼说,那很简单:我只要在你们内心里种下一颗负能量的种子,等它超过正能量时,我就可以控制你们的思想。 而且种子有很多种,我最喜欢用的一种叫做恐惧,恐惧包括:贫困、痛苦、衰老、失恋、指责,还有人生中最大的恐惧–死亡。只要你有任何一种负面的情绪,我就可以进入你的内心,并控制你的思想。

盛唐一梦:去年夏天,上天空营前夕,有一天晚上我从睡梦中惊醒,感觉呼吸不上来,从来没那么害怕过,甚至让队友带我去急诊,他说没事,最后我自己打坐慢慢恢复了

从那天开始以后的一个多月,我经常觉得呼吸不上来,特别是在家的时候,甚至不敢去卫生间低头洗脸,一洗脸就觉得缺氧心跳加快

后来我还去医院挂急诊看,心电图啥的都没问题

那段时间好像有了心理阴影,但是奇怪的是,出去外边就好很多,几乎没事

所以在家就成了我的困扰甚至恐惧在家,我觉得我抑郁啦

那段时间太原汾河上的几座大桥,几乎天天有人往下跳,为此太原政府还把基层单位的工作人员派到上边去执勤

我把我的情况告知老师,老师告诉我说最好能上天空营,然后,就开始有小七来联系我,推着我往前走,我觉得我有救了,特别特别感恩

有一天抄经时,抄到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时,我突然嚎啕大哭,那一刻好像懂了那些人为什么要跳桥

她们可能只是在自己的世界里走不出来,没人救她们

就像我认为我自己病了,我缺氧不能呼吸了,但是我有必经有老师同学,她们没有,她们多可怜啊

那天边大哭边发愿,我要好好学习,活一天修行一天,活一天利益众生一天,我发愿要用自己的智慧去救有缘的众生


蓝狮子对爱的ks

“只是我告诉你们, 要爱你们的仇敌, 为那逼迫你们的人祷告。” ——《马太福音》5:44‌

“你们的仇敌,要爱他! 恨你们的,要待他好! 咒诅你们的,要为他祝福! 凌辱你们的,要为他祷告!” ‌——《路加福音》6:27-28‌

后来我的体会,

真正能让人彻底放下嫉妒的方式,只有:爱。

当你真的爱一个人,你不可能嫉妒他。

你爱你的女儿,女儿越优秀,你越开心。

你爱你的恋人,他越优秀,你越开心。

你暗恋你的同事,你同事越优秀,你也越开心。

嫉妒,不会出现。

当爱减弱或消失,嫉妒就会趁机而入。

最彻底放下嗔恨的方式,也是“爱”。

爱, 是一切美好的源泉, 也是一切烦恼的终点

有人可能觉得, 自己爱的范围太小。

不是的。 我们可以爱上任何人。

爱你的家人,爱你的领居,爱你的同事,爱你的朋友,爱陌生的人,甚至爱你的敌人。

在修行路上,走着走着,某一天,你忽然发现,自己爱所有众生!

类似的话,圣经中也有的。

你爱众生, 而不是想要回报和占有。

就像大海爱每一条鱼 就像森林爱每一棵树

你可以试试, 但对普通人来说, 有难度。

老子说:“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 还说: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得善。

f经典里类似观点的话,就很多了。

这些观点对世人来说,简直不可理喻。甚至孔子都说:以德报怨,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但修行人不是的。修行人,是朝心上下功夫。有了这个前提,你就可以理解耶稣、老子、佛陀他们为何说:要爱你的敌人了。 懂修行的人,会容易一些

【当你真的爱一个人,你不可能嫉妒他。

你爱你的女儿,女儿越优秀,你越开心。

你爱你的恋人,他越优秀,你越开心。

你暗恋你的同事,你同事越优秀,你也越开心。

嫉妒,不会出现。】

上次我这么说,有人反驳道:

不是的,因为她是我女儿,是我的儿子、我的爱人、我的恋人,我才不嫉妒。我自己的当然不会嫉妒。是别人的女儿、儿子,我就会嫉妒。

我说:是因为你爱他,所以他就成了你的。你的恋人,原本也是别人的儿子,不是吗?当你爱上他,他就成了你的恋人。

当你不爱你的恋人了,你们分手了,若他过得比你好,你就会嫉妒,甚至会嗔恨,对吗?

当你爱上众生,他们都成了你的众生。🙏🙏🙏

你自己的众生,你当然不会嫉妒。

我后来得出来一个结论:

你永远辩论不过一个会写程序的修行人。

豪锅:我特别能理解反驳的同学,以前我也喜欢唱反调,举反例,从而证明蓝狮子说的也不绝对

我现在老实一点了,理解蓝狮子是想方设法指月亮给我看,而我却在争辩手指的角度、姿势、肤色我不喜欢

蓝狮子

爱,其实是一样的。

爱本来是美好的,是无私的,是自由的,是慈悲的,是只要对方过得好,自己愿意付出所有。这叫“法爱”。

不一样的是,世人,经常会把“爱”,过渡到“占有”、“希望得到更多”的欲望。成了“饿鬼爱”。

《大般涅槃经》: “爱有二种:一者饿鬼爱,二者法爱。 真解脱者,离饿鬼爱,怜悯众生,故有法爱。 如是法爱,即真解脱,真解脱者,即是如来。

《圣经·新约·哥林多前书》13:4‌: “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 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 爱是不狂妄,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他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 凡事包容,凡事盼望,凡事忍耐; 爱是永不止息。”

亚婷:慧眼看婚姻和爱情 1️⃣第一个层次:欲 2️⃣第二个层次:爱

3️⃣第三个层次:升华。慈悲利他。

家人,众生。平等心。 把家人当做众生 把众生当做家人。 入戏太深。

贪欲是自我的, 慈悲是利他的。

在生活中修行:把低级的爱转换成高级的爱,让人生过得有意义。

皮蛋:一点点实践体会:当尝试去爱身边的每个人,爱身边的每个众生,慢慢会发现,想超越对“爱”的挂碍,最持久根本的方法就让自己成为爱本身,爱的源头。真正的爱是智慧和慈悲的结合,是佛性的体现。就像太阳一样,去爱和祝福每一个众生,看到身边的人在成长变得更好,我们会喜悦。不太会去渴望和索求他人的爱,也不需要他人用我们期待的方式来爱,更不会恐惧爱的流失和消亡。


慧贞:1.正常点思考,一个可以“通神灵”的人怎么会来必经之路学习?

蓝狮子:第一点,还真有。

咱们必经之路有一些同学,是有“神通”的,也能治病什么的。同学自己也知道,这不算修行的“正道”,因为他自己生活中同样烦恼不断。所以他来必经之路了。

另外,也有一些能“通神灵”的同学来必经之路,是“神灵”指引来的。同学自己讲,是指引多次,让她来到必经之路跟着鬼脚七学习觉察方法。

有的同学有自己修行的师父,师父指定让同学来必经之路学习觉察的。

我相信他们说的是真的。

但针对这一类,涉及鬼、神、非人、神通、通灵、附体……的人和事,我一般只是知道,不深入也不干涉,不否定也不宣扬。

必经之路,是引导大家在生活中修行,只教导【觉察之道】【慈悲之盾】。不是其他的修行方法不好,也不是其他方法是不是正道,也不是没有更多的修行方法可以讲,而是必经之路目前定位就是这样:引导大家在生活中修行。

必经之路同学,除了学习觉察之外,还学习中医、针灸、念佛号、打禅七、练瑜伽、动中禅、练习感恩……各种练习,我不反对。

有些可能并不是修行,但也对大家生活没有坏处。对于我认可的老师,我还会推荐大家去。

但如果方向不对,过于“玄乎神奇”的,我反复劝大家谨慎。

必经之路教大家的觉察、发愿、自他交换等方法,我自己也长期练习,有过一些经验和觉受,如果同学们遇到任何“特殊情况”,我有把握能处理。

这些本身也是很基础,很正统的方法。

今天的内容,大家不要分享到别的群啊。有些同学信任不够,会误解的。

基础方法,并非不强大。反而是可能是最强大有效的。

老子说:大道甚夷,其人好径。

意识是:真正的修行之路,其实路很宽的。但世人喜欢走小路,喜欢找捷径。

我理解的修行的大道,很简单:降伏自心。

从“心”上出发,朝“心”上下功夫,

所以,我说: 一切降伏自心的,都是正道。 一切加强我执的,都非正道。

这就是我理解的修行大道。

亚婷问:这种情况【但如果方向不对,过于“玄乎神奇”的,我反复劝大家谨慎。】,怎么处理啊 应该要管一管的吧?

是不是该反对还是得反对。 有的人需要讲的很明白,她才能懂……

特别是基础练习不牢固的同学,就会乱,迷惑。

蓝狮子:不是的

没人有权力限制别人只能学什么,不能学什么。

有同学加入必经之路,也不是必须听谁的。

就像有人上学,蓝狮子是语文老师,平时上课教语文,但学生自己去报各种培训班,我就管不了了。

当然,如果学生报培训班之前,问蓝狮子:这个课外培训班可以报吗?

我可能会给出一些建议。

最后总结强调一下:

必经之路,是引导大家在生活中修行,只教导【觉察之道】【慈悲之盾】。

这么做的目的,让大家增长智慧,减少烦恼。

不涉及宗教,也不搞个人崇拜,不搞师徒传承,也不涉及供养、生意等任何金钱交易。

一切方法、原理、教材、视频都是公开的。

所有人,来去自由。

(讲完了,谢谢大家)

对了,这部分是对必经之路的定位,也是未来的方向。

大家一起相互监督、提醒[抱拳]

如果蓝狮子自己走偏了,也请及时提醒[抱拳]


小默 想到蓝狮子反复强调的:

【宁搅千江水,不动道人心。】

去年Y同学经常给我发链接,说某个老师讲的很好。其实我真的不感兴趣。

但为了带她,我还是会去看一下,了解一下,好跟她有沟通的语言。也想看看水平到底怎么样,会不会把人带偏,能不能放心让她去那边。

后来有一阵我都在想,要不我也去潜水进去探探底。但是想到我水平也不咋滴,还根基不稳,其实也没有能力辨别。而且跟着一个老师学习的原则不能违背,就选择没去。

后来发现,这可能也是一个考验,不去是非常正确的选择,特别庆幸。

自我太狡猾,修行真的很容易走偏,老实听话为上上策。[合十]

俊池 我也有同感。

经常有同学跟我提某老师讲得很好,必经内外的老师都有。其实我真的不感兴趣。

不是说我早知道那课好或不好,只是学了觉察之后,我看见了自己的习气,好奇心重,总怕错过了最“好”的。

不在“降伏其心”上用力,顺着自己的习气再去学更多?看见了,自然不想去了。

蓝狮子 俊池的理解很正。

我判断修行方法的原则: 一切能降伏自心的,是正道。 一切会加强我执的,非正道。


蓝狮子(老师之前对修行的经历,亚婷保存发出)

我正式学佛时间不算长,不到十年,但最近几年出家修行,对修行的理解,越来越不一样。或者说,越来越简单。因为真正的修行,是从“心”下功夫,可以简称为“修心”,真正的佛教就是修心宗。

修心,很容易。每个人随时随地都可以练习。

修心,也很难,每个人随时随地都会做错,甚至是随时随地会向反方向做。

觉察,是修心的基本功,是最简单,也是最强大的法门。

某些修行团队,是先学其他的,打四五年基础,才能开始接触类似“觉察”的课程。这么做是有道理的,因为不是每个人都愿意“修心”。很多人修行、学佛,还是为了积累点福报,或者让自己情绪少一点,让生活过得好一点。这样的人,很难朝自己的习气开刀,他们不愿,也不敢。

我练习觉察这几年,也走过不少弯路。从最开始的不屑,到后来的好奇,到兴奋,到狂妄,到迷茫,到回到初心,到现在的平和…….

回头看,唯一不变的,是觉察本身。也就越来越知道“觉察”这个方法的强大。

越练习觉察,很多事情看得越来越清晰,不是看得清晰,是清晰会自然出现。

越练习觉察,看问题会越来越有深度,不是看的有深度,是再复杂的事情,都会变得简单。因为他们本身都很简单。

那些问题的本质会自己出现,也就是一个念头而已。

智慧,也只是一个念头而已。

大道至简,简单到只是一个念头。甚至念头也只是念头,来自于无,消失于无。

必经之路,从最开始做点抄经纸,倡导大家抄经,到现在引导大家在生活中修行,选择了“觉察”这个方法,不是谁规划好的,一切因缘和合,走到了这一步。

每个睡觉的人,都不愿意被打扰。

只有努力想醒来的人,才会愿意被唤醒。

虽然所有人都适合练习觉察,但练习觉察并不适合所有人。所以,一直跟大家强调,不要推销,不要给身边人讲,这么做会适得其反。

因此,看见亲人朋友受苦,有时不一定是坏事。就像有人做了噩梦,才会想着醒来。

练习觉察,入门容易,坚持难。而且,一不小心,你觉得自己会了,又会障碍自己修行,很快还不如以前。

修行越到后面,越容易走偏。就像爬悬崖一样,低的时候还好,越高越容易摔下来。

我记得去年有一个晚上,我和大梅聊天,实在看不过去了,说了一句很重的话:你学F几年,还不如那些不学F的!

估计大梅很伤心。

不是她不努力,是她一不小心走偏了。

当一个人方向偏了,越努力,会偏得越厉害。这也是为什么修行,需要有师父。师父很重要。

社会上很多人,一开始接触修行,接触F法很兴奋,觉得找到了方向,后来很精进,再后来,身边的人就觉得他越来越怪…… 这就是走偏了。但他自己不知道,觉得是自己修行水平提高了,看别人都不行。

评价是不是走偏了,其实很简单,只要看看这个人,我执是不是越来越重。

周围很多人,学F学得”我执“越来越重,边上的人说不得碰不得,只能避着哄着……

大家经常听到的一句话是:你学修行这么久,怎么学成这么个样子?怎么还是这么个样子?

看上去很不好听,实际上,是中肯之言。提示你,可能你真的走偏了!

4.23日

定心:@蓝狮子 如果yz同学没有发祝我节日快乐这个,还能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她是想要求关注?【缘起yz同学的觉察作业求关注】

蓝狮子:首先,是感觉。不是逻辑分析出来的。

另外,一个人如果不是寻求关注,不会展现自己,而是把自己的事简单说。

例如,如果是我写作业,我可能会写:

今天对我是个特殊的日子,但队友忽略了,我很不舒服。看见自己的不舒服,看见自己的求关注….

这样,重点放在了作业上,而不是今天是我恋爱 19 周年的日子,具体如何如何……

这种就是小把戏,“自我”需要被更多人看见。

:雪地里的小黑狗在修行人眼中它是怎么也藏不住,只是小黑狗还不自知。


建文:我只看到了我自己

“别把自己看的太重,全然爱别人的时候,你才会真的变得很重。”

一直在这句话里

这句话是啥意思呢

蓝狮子: 全然爱别人的时候,你才会真的变得很重。

这句话,是有了前面一句:你不要把自己看得很重。才有: 当你全然爱别人的时候,你才会真的变得很重。

这句话不需要讲道理,很好理解:

如果蓝狮子每天都在计较:必经之路同学是否尊重我,有没有忽略我,有没有怼我……

我相信很多同学,估计早就离开必经之路了。这说明蓝狮子不重要。

但如果蓝狮子每天不考虑自己,只是在关心大家的修行,爱每一个同学。如果哪一天,蓝狮子要离开。估计很多人会舍不得,因为蓝狮子太重要了。

再看看自己的家庭,看自己的父母。

如果你爸比较自私,平时只考虑自己,以自己为重。你或许很少挂念他。因为他不重要。

如果你妈特别爱你,什么事都想着你,不考虑自己。你会经常想他,想去看她。因为她很重要。

郭丽: [愉快]这下知道了,我每次和同学们自我介绍,都说我是陪读妈妈,陪读12年了。

背后的潜台词是:我不容易吧。你们都夸我?[尴尬]

蓝狮子:所以,如果你有了自己的修行师父,在师父面前,老老实实,是最好的。

否则,会显得很滑稽。


智愿:老师,如何分辨爸妈的“为你好”的爱? 不按照父母的意思或者是愿望来做某些事情,好像就是不孝顺。(感觉不是所有的父母都有智慧去爱。)

蓝狮子:常关心你,是爱你。常要求你,是执着。

我妈在世的时候,每次电话都会问: 你吃了吗? 你那里冷吗? 你还需要什么吗? [流泪]


蓝狮子

交觉察作业,本来是来削弱“自我”的。但当“自我”学会后,它就会伪装。 用交觉察作业,来加强自己。 记得以前说过: 自我很厉害,它能把你学到的一切,变成自己。包括修行。

文章

  1. 什么是:修行人经常把自己放在不安全的环境中。
  2. 什么是:像野狗一样死去。这篇文章有回答。

真正的修行人,希望自己死的时候,也没人关心。 而作为凡夫的我们,三八妇女节,没有收到礼物,也会闹三个月。


:蓝狮子 怎样才能拥有你10%的智慧呢?

蓝狮子:“我”,没有智慧。而你,本自具足。

劲松解释:“我”就是“自我”,没有智慧,这个明白了吧。

“自我”就是“贪嗔痴慢疑”的体现,全是梦幻泡影,颠倒梦想,当然是没有智慧啊。

“你”就是那个有“空性觉性”的你,是你本身就有的,与佛陀证悟出的“觉性”一样,所以,你本自具足啊。

@青 ,明白了吗?

这样非要交“我(自我)”与“你(空性)”分开说,其实也不究竟,应该“我(自我)”与“你(空性)”也是一体,就像水与浪花的关系。 如果我们将浪花比如为”情绪、念头”等妄念,水比如为“空性”的话,浪花的本质也是水的本质,也是空性。

蓝狮子:第一层意思: 蓝狮子说自己没智慧,说你智慧圆满。

嗯,世俗中的客套:谦虚与抬举。

第二层意思: 劲松讲的,“自我”是没智慧的,而每个人本自具足。

第三层意思: 你觉得自己没智慧,因为有“我”:我想要更智慧,我想要厉害。

因为你本自具足,所以减少“我”,智慧就多了。

不知这算不算文字游戏。我觉得这么写出来,文字很美。

这可能是蓝狮子的习气。


蓝狮子

深夜了,跟大家讲一件刚发生的事:

刚才有必经之路的同学求救。

同学在必经之路学习,认识了另外某个同学,看他的朋友圈,觉得很好奇,交 2000 块钱,学习如何让老天爷为自己所用,学习宇宙语,学某个“神奇咒语”……

一段时间后,出现了类似“走火入魔”的现象,出现幻听、幻象,类似附体等,火急火燎找蓝狮子求救……

我了解情况后,是真的很无语!

我想再次提醒大家:

修行一旦走错了路,风险很大!三思而后行!损失金钱是小,走错了路,是大。 越神神叨叨的,越不要信! 真正的修行要追求智慧,不要追求类似财富、神通,或其他福报! 当你内心足够定,就不会受到诱惑!

也有人加入必经之路,是想通过必经找收费学员的……

这件事,我了解的情况,如实讲述:

  1. 是A 同学在读书群加了 B 同学好友,看了其朋友圈,主动找 B 同学想学习的。
  2. A 同学出现了状况后,B 同学好像说教不了,主动退款了。
  3. A 同学找了一些师父处理念经什么的,好像也解决不了。才找蓝狮子。
  4. 通完电话后,A 同学说:感觉问题彻底解决了。我不确定,只能以观后效。 其中,B 同学的意图,目前不好判断。 ##4.22日

慧心:将财政大权交给队友的前提是他值得托付我们家的钱宝宝,钱在他那里是安全的,可以用在正确的地方[笑脸]

放下对金钱的执着,不代表放下对它的爱。[笑脸]

蓝狮子其实,还要更进一步看,才知道是不是修行好了。

假如,只是假设啊 队友拿钱偷偷买股票,亏了十之七八,你会闹不?

再坏的情况: 队友拿钱赌博输了个精光。你会不会后悔?

更坏的情况: 队友拿了钱,闹离婚,说钱没了。明摆着就是骗你钱。又当如何?

我们还可以假设一个场景:

姑娘 M 和小伙子 B 谈朋友。姑娘 M 平时把钱工资都给了B。

但谈着谈着,二人闹分手,最终二人决定分手。

此刻,姑娘 M会不会找 B 算算账,把之前给的钱要回来?

问问你的心❤️

其实,修行人,要经常把自己放在不安全的环境中,更合适修行。

所以,如果你真的认为修行是最重要的事,那可以做些“另类”的决定。

就像以前的“鬼脚七”,非要不带分文挑战 2000 公里行走。算有点另类。

如果你还没做好准备,那就再等等。知道自己还不行,也没关系,说不定哪天就可以了。

4.21日

蓝狮子

有智慧时,就是定海神针; 没智慧时,就是搅屎棍。

4.20日

江迪:我们的心,不适应安安静静,不适应默默无闻,不适应功劳都是别人的,活儿都是自己的,自我只想占便宜,不想吃亏,自己付出了,就渴望得到蓝狮子的看见和表扬。

默默无闻、专一地做一名小七,非常不容易,可以看见自己各种小心思。

为了众生,连性命都可以不要,黄胖胖说,无世间欲,为众生忙。


蓝狮子

世俗中,不用脑子是批评人。 修行人,不用脑子是高评价。

4.17日

蓝狮子的经历回忆

今天中午,拿着馒头(南方的那种),我想起了 32 年前,上高中吃馒头的场景。

我每天早上吃 6 个,也只能吃半饱。但不能多吃了,因为没钱买。

有一次吃馒头比赛,我吃了 13 个,第二名。但我知道我还能吃,不能多吃了,因为不好意思。

同样的馒头,今天中午,我吃了四个,已经饱了。

寒窗苦读十几年,我馒头也吃不下几个了……


蓝狮子: 长年因郁症困扰,不幸去世。

死因说得含糊,应该非病逝,也非意外事故,有可能是因抑郁而自杀吧,我猜。

这位企业家,世人追求的事业、财富、名誉,应该他都拥有了,但还是被抑郁症困扰多年。有些可悲。

更可悲的是,世上还有更多人前仆后继地追求这些,以为获得了这些就能幸福!


严磊:@蓝狮子 老师 ,是不是可以把觉归为下面四种情况? 1、不做事只观念头:静坐觉察 2、看到念头回到当下继续做事:动作觉察 3、完全沉浸在事情中:专注做事,产生心流,没有觉察 4、我知道我在做事:带着觉察专注做事

蓝狮子: 我说一下我的理解啊,看能否讲得清楚一点。[汗]

觉,觉性,一直都在。

觉察,是名词,也是动词。就是提醒我们,此刻回到觉的意思。觉察,回到“觉性”来“观察”。虽然不是很究竟,但也说明了部分意思。

觉,从来不是单独的。没有事情发生,她也就没有。有事情发生,她也就出现。

我不知道有谁用语言描述清楚过没有。我感觉描述是真的很难。但体验过“觉性”的人,是明白的。就是知道风吹过,知道有鸟在叫。也就这么简单。

说“觉”没有,也不是没有“觉”,而是,觉,就是那个“没有”。

所以,觉察,是什么?

或许不好说,我定义:知道此刻的正在发生。

这也不是最合适的。比喻是最合适的。

所以,我总说:你本是天空,看云起云落。

天空在哪里?

没有云,也没有天空。因为它真的空啊,什么都没有。

很难描述觉察是什么,但可以说:觉察不是什么。

专注,不是觉察。

(但这么讲,好像也不对的。因为觉性一直都在,专注时,也在,怎么能说专注不是觉察呢?)

大概明白方向,就简单练习就好。

如果有怀疑的,就用它来练习看见某些习气、模式、对治情绪。 这些总骗不了人,也马上能看见效果。

等练习到一定程度,自然就理解:哦,就是它!就是这样!原来一直都是这样。本来就是这样。

所以,我说:

很多人每天都想追求真相, 但真相每天都在他们身边发生, 而他们每天都在错过。

很多人每天都想好好修行, 他们想找个更好的地方, 找个更好的老师, 找个更好的方法, 找个更好的时机, 然后才能好好修行。

只是他们不知道, 最好的修行地方,就是当下的环境。 最好的修行老师,就是生活的安排。 最好的修行方法,就是降伏自己的心。 最好的修行时机,就是当下这一刻。

所以,他们一直在错过。

我想,还是我智慧不够吧,还是讲得不够清晰。

我也只是讲我体会到的。可能还有更深层次,更究竟的。我不知道。(好啦,结束啦)

我讲的这些,不是F经上看的,是自己的体悟而分享的。可能也不够准确。

群里有不少同学学F多年,也有实修体证,若发现我描述有不妥之处,也欢迎私下告诉我[抱拳]

对了,今天的记录,大家别转到非摩鱼班群里了啊。

其他同学看了,会懵的。


安然:@蓝狮子 [合十][合十][合十]

我专注讲课的过程中,如果同时去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状态,就会被分神,因为有些学生需要去提醒

专注讲课时,常常哪怕只有几个同学积极回应,就感觉这节课状态很好了,讲的很舒服了 ,但有的学生可能就没能跟得上

没办法兼顾到,这是我想解决的具体问题

蓝狮子:这是个很好的应用场景。

你可以尝试一下,就是在讲课中,做即刻觉察练习:

试着提起觉察,知道自己在讲课,也知道同学在听课,知道一切的正在发生。

就像蓝狮子在直播分享时,会分享内容,会注意到同学的表情,也知道公屏上的内容。

我貌似没觉得冲突了。

是知道,而不是关注。体验一下。

4.16日

定心:七师父,有个问题我想请教下您:

是这样,昨天我儿子在学校,因为可能走神了,拿着铅笔尺子,他老师以为他在画什么东西,然后就跑过来把他铅笔尺子橡皮扔地上了,结果不小心还把他卷子撕掉了。

孩子委屈也很伤心,哭了,他老师还来句我从来不相信眼泪。

听完我很恼火老师也很心疼孩子啊,然后也不知道咋引导他。

因为对于他来说,引导的好就是个好事,引导的不好就不太好。

我当时是这么说的,你老师是在发泄情绪,那你当时是什么感受,他说了之后,我再说以后遇到这样的事情,我们就需要注意一下,你现在知道她是会向你发泄情绪的,你就要在她课堂打起12分精神,不能被她抓到。

问题: 其实我是觉得这样引导也不是很好,所以希望七师父给点智慧,我灌到脑子里,然后去引导他

蓝狮子:别,不用引导。

小孩受点委屈没事的。

(其实我想说,没智慧,最好什么都别做。别把孩子带歪了!)

经常很多家长,其实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听自己孩子讲述,就觉得是事实。然后气得暴跳如雷。

气愤不过,家长还到蓝狮子这里指责老师,问:为什么现在老师素质这么差?

我也没法说,因为我也不知道事实。但我想: 一个几岁的孩子真的能讲清楚当时的情况?另外,到底是谁素质差?

我说一个经历。

记得有一次,女儿上小学回来,说被老师批评了,很伤心。具体因为啥事我忘了。

我当时抱着她说:走,跟我去学校,是哪个老师批评的我闺女,告诉爸爸 ,爸爸把他拉出来打一顿。居然敢批评我闺女,看我不打哭他!

女儿连忙阻止:不用不用,就说了几句,不能打老师的。

我说:好,那就算了,下次有人欺负你你告诉爸爸啊!

风雷:孩子比我们有面对事物的能力,相信孩子。

之前我家女儿告诉我和她爸爸她被老师打了,大人听了很气愤,爸爸还要去学校找老师。

我问孩子你当时什么感觉?

孩子说当时我很伤心,眼泪都出来了,我一想老师被小恶魔(情绪)带走了,我就原谅她了。

老师撕孩子卷子,扔孩子书不止一次,孩子说:妈妈当我害怕的时候就念莲师心咒,我就感觉蓝狮子在我身边我就不怕了,心里吸走老师的情绪,我知道老师也是为我好。

我只是惭愧不如孩子

蓝狮子:其实吧, 孩子就是求个安慰, 大人总想给他智慧。

问题是 大人自己脑子一团浆糊, 还总觉得自己是很厉害

定心:好吧,我也不知道咋整,因为我有类似的经历,还是挺受伤的,记得小学,我跟我儿子一样,就问了老师为啥我一直坐后边,我生气的说我不想一直坐后边,然后老师就踢了我几脚,我生气了跑回家,也不敢回家,就躲起来了,到晚上才回家

我是觉得老师可能是纠正他习惯,孩子肯定有些问题的,但是孩子不知道她这么做的目的,只知道委屈伤心啊啥的,还有一个就是我家孩子有点反应慢半拍,所以需要一些引导

蓝狮子:定心自己经历的,也只记得那些不好的。

定心,要看见那只小黑狗。

现在很多家长,自己打孩子,骂孩子,罚跪,甚至把孩子赶出家门,或者扔到马路上……

家长这么做,都觉得没什么。

但,如果老师批评了几句孩子,家长就觉得这不得了了,这要是让老师继续下去,天都要塌了……


蓝狮子对【死了一万次的猫】绘本的角度理解

作为绘本,挺好的。里面有个环节,对孩子非常好。

虎斑猫说:我可是活了 100 万次呢。

白猫只是说:哦。

我觉得:这里是故事的“眼”。

不过,文学嘛,每个人的视角不一样。

从来不是说,好的文学作品,所有人一定要说好

反正我看了故事,觉得这个,和什么“努力生活的你是最棒的”,半毛钱关系都没有

刘伟:师父:下午好

就是“哦”

不跟随虎斑猫说的话。

只是知道。 所以白猫只是回答“哦” 只需回复一下哦。 该干啥干啥

这会骑车路上 等红绿灯觉察时 突然想到的

蓝狮子:我没想到这点。

虎斑猫说:我可是死了 100 万次的! 白猫只说:哦。

我的理解是: 对白猫来说, 她有一颗安定的心。 别人成就很大,挺好, 但与我无关, 我只是安静做自己。

如果孩子能明白这个道理,就受益无穷!(大人也是如此)。

我想这应该也是这个绘本,获奖的原因之一吧。

修行也是如此。

藏地经常有不少法会,还有大活F传法,很多人东奔西走去参加。

但只要不是我自己的师父传法(或者不是师父让我去),我都不参加,看也不看。老老实实,安安静静做自己的功课。

不是那些大活F不厉害,他们很厉害,有点甚至比我师父名气更大,但与我无关啊,我有自己的师父,有自己的修行方法。

继续说啊,再回到必经之路,

很多同学看见这个活动很好,想参加,看见那个活动很好,也想参加,一会儿天空营,一会儿深海任务,一会儿……

其实,就是心不定。

有一个词,叫FOMO,好像叫 Fear of Missing Out。

应该可以翻译为:错失焦虑症。

大家看看松松之前发的 Joy 的【工作中修行】的任务挑战记录,Joy 在那个期间,专心做这个任务,每天都有一些小的挑战和实践。

蓝狮子闭关,她也在认真践行。蓝狮子没有给过一次点评,但这不妨碍她老老实实完成任务。

还记得蓝狮子以前讲过,自我的特性之一是:喜远恶近。就是喜欢还没有的,忽视当下的。

我们经常会不知不觉被这个习气戏耍。

修行,其实不在我们做了什么事, 而在于,我们是否看见我们做事背后的习气。


蓝狮子对专注的ks

当你知道你在专注,知道你一直在焦虑,此刻,你是自由的。

你可以选择继续专注,也可以选择暂时停下来。

你可以选择继续焦虑(傻子才这样选),可以选择回到当下。

这就是:能看见,才自由。

4.15日

喆予: 今天想起老师很多次

每次想起就想哭

想起初恋男友得知我不要他的时候

想起初中英语老师因为我骄傲自满骂我的时候

我从来不觉得鲁迅说的“劣根性”和我有一丝一毫的关系

原来,我是有劣根性的。

今天跟我同事道歉了,我真的认识到错了,原来我认为她有的缺点,我都有,只是我会藏,我装得很温柔!

我是那么残忍,她上班真的很累很累!年纪大了,动作慢了,加上她心态确实有点不好,我感觉到她真的很痛苦,很紧张。

我有同学们,船长听我叨叨,有老师指引我,而她没有人倾听她。

我真的太残忍了,我还跟西药房的同事窜口供,让他们千万不要告诉刘老师之前我们有过休息的人来加班的先例,我怕她动不动就喊我来加班。[裂开][裂开]

她经常忙得中午加班,下午加班,我都视若无睹。我只在乎我自己,我只希望我自己休息的时候不被打扰。3月份我才实在良心过不去了提出来说可以来加班。

蓝狮子:修行,是不断认识自己的过程。就如你这次看见了自己“不堪”。

想要真正走上修行之路,需要勇气的。就如你这次的主动道歉和承担。

你的哭, 或许不是你想起了谁。 你以为是想起那些事让你哭, 或许那不是真正的原因。

真正的原因, 是你开始正视自己, 开始认识自己, 而不是继续被各种欲望和习气耍得团团转。

以前被耍得团团转, 还沾沾自喜, 觉得自己很聪明有手段, 觉得自己占了便宜, 自己可以欺负别人……

我见过很多好的修行人, 他们不怕吃亏, 不怕被伤害, 也不怕被欺骗。

他们也从不伤害别人。

如果一个人, 看重的是,是否多加了几天班, 看重的是,是否多扫了140平米的办公室, 看重的是,为什么不能让自己提前半个小时下班

如果看重的是这些,他的生活怎么可能没有烦恼?

我可以确定,这样的人,生活处处是烦恼!

一个人计较什么,他计较的东西就是他能力的反应。

所以,平时计较这些东西的人,他们一直在那个层面挣扎、抱怨……

就像猫头鹰每天护着自己的死老鼠……

在凤凰眼里,那些根本什么都不是。

还记得尼采的话吗?

我来人间学到的第一宗智慧是:不再防备那些伤害我的人。(非原文,大意)

很多人不理解,其实很简单:世人计较的,尼采根本不在意。有人需要,那就给他。

大家回头再看看必经之路。

只要有人愿意组织抄经,我都支持你。

有人说给我抄经纸,但不能提必经之路,我想打自己的品牌。

可以,因为我们不在乎这这种名气。

当你丝毫不在意某些东西, 你怎么会和计较那些东西的人生气?

当你和一个计较加班的人生气,那是因为你也很计较。

好啦。说完了。 谢谢大家的不打扰[笑脸]

喆予:就如同,喆予想我加她微信,那我加她好了

喆予想表现,求关注,那我就把她公布出来,大家都关注她[阴险][阴险]

喆予需要爱,那我就爱她![流泪]

你知道我的勇气来自哪里吗?

来自您的诗,不管怎么样,我都喜欢你们。。。。。。

[合十][合十][合十][合十][合十][合十]

一旦我有情绪,就是我的错

一旦看见,全力以赴

330耶

4.14日

4.9日

如果我們在低处或脏乱的地方,找到一张佛陀的法照,或一页、甚至只有一个字的经文,我们会恭敬地捡起来,置于干净的高处。

当我们见到众生时,应该持之以相同的敬重。

每一次仲敦巴见到野狗躺在街上,绝不会跨过去,反而想到这个畜牲也有觉醒的潜能而绕道而行。

因此,我们应该用相同的敬意来对待佛与众生。     _顶果钦哲法王


我负责一个大殿,偶尔会有人来参观。

冬天,有师兄会用加热坐垫,我就在大殿拉一根插排,牵到他们座位下。

一天,有几名藏人过来参观,磕头献哈达后,然后绕着大殿很恭敬地走一圈。

当一个老妇人,走到牵着长线的插排处,她居然蹲下身体,把插排的线,举过头顶,从线下转过去。后面的几名藏人依次如此通过。

记得,我当时很震撼,也很羞愧。

震撼,就是她们的恭敬心表现得如此自然且虔诚。

羞愧,我每天都跨来跨去,从未意识到。


晓玉:请同学们帮我分析分析:

练习开车觉察之前,开了十年车,只扣了一次违章。

这半年练习开车觉察,扣了十二分了,违章好几次。违章基本都是不看红绿灯,我反思过为啥练习觉察之后会这样?好像是练习的太刻意了。

老师回答:晓玉能坦诚提出这个问题,很好!我谈几点看法:

♣️①因果关系不一定成立(是不一定)。我们头脑经常下某个结论,是因为某事,所以我如何如何。

就像很多人说,我现在性格内向不善交际,是因为小时候父母总是骂我。 我可以保证,这样的结论,爱因斯坦也无法证明。但当事人会很确定!然而,同样的反例也很多,很多人小时候被父母骂,长大了很善交际。

这种看上去有逻辑,实际就是自我的小把戏。

从晓玉同学交的作业了解,最近半年工作烦恼很多,平时头脑中估计很难安静。这也是可能开车闯红灯的原因之一。

不过,真相或许是,我猜想,晓玉同学平时练习开车觉察,并不是真的那么认真和勤勉。

如果真能半年一直坚持练习开车觉察,修行挺不错的人才能做到。群里同学自己可以回顾一下,有几个人每次开车都在练习开车觉察,且坚持了半年的?

但是头脑喜欢甩锅啊,这半年我扣分比较多,总要甩出去的。如果不是觉察,估计也会甩到别的方面,例如: 过去十年,我只扣分一次,但自从半年前婆婆过来住,我就经常闯红灯,扣了 12 分……

我们经常被自我这种模式欺骗。

♣️②从我对晓玉同学的了解,晓玉同学对觉察的理解,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也可能开车练习觉察时,有些偏了。刻意关注手上动作身体动作,忽略了眼耳,加上头脑中念头又多,本来只需关注红绿灯,现在多了好多事……

这样确实可能导致闯红灯。

♣️③ 建议晓玉同学可以单独练习红绿灯觉察。遇到红绿灯,提醒自己觉察。

这就是我提到的,生活中所有的烦恼,都是入口。


动作觉察,可以是即刻觉察的一种。静坐觉察也可以是即刻觉察的一种。

即刻觉察,主要是记录一天中主动觉察的次数。

即刻觉察,是检验自己觉察能力的方法,也是让自己一天中保持更长时间觉察的方法。

4.8日

很多人都渴望被人爱。

被人爱是幸福的,

比被人爱更幸福的是,爱上一个人。

比爱上一个人更幸福的是,爱上所有人!

4.7日

🌸自我也最狡猾 无我也最“傻” [奸笑]

无我, 是最智慧的,也是最傻的 是最高贵的,也是最平凡的 是最神秘的,也是最普通的 是最困难的,也是最容易的 是最有用的,也是最无用的

无我, 一无所有,也无所不有

🌸🌸最近看同学的困惑、痛苦和问题,常常一声叹息…….

想到孔子: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赞叹其心之坚定!

想到孟子说:虽千万人,吾往矣!真乃大丈夫也!

且不说普渡众生,就是教人在生活中修行,好像也需要有这种气魄和决心。

否则,分分钟就放弃了。

人类社会几千年,每个时代都出过圣人。

每个圣人都在做同一件事:教导大家如何醒来。

每个时代也都有无数凡夫。

每个凡夫也都在做同一件事:和圣人的教导反着做。[捂脸]

现在想想,真实不虚。

当我们沉浸在红尘中,觉得焦头烂额,甚至迷茫绝望。

但在修行好的人眼里,我们如同在瓶子里盲目瞎撞的苍蝇……蓝狮子

4.6日

在修学过程当中,你始于一个狭窄的峡谷,接着你抵达平原,最后攀上一座非常陡峭的山峦、山脉,而这是为了了解和体验金刚乘所做的准备。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你们必须非常努力精进地修行。如果学生尚未准备就绪,没有精进地修行,老师的努力就会付诸东流。

这有如对着墙壁说话。老师是在对着全然的迷惑说话。——邱阳创巴

由于事物缺乏真实的存在,那么有什么可以得到,什么可以失去? 有谁向我献殷勤和荣誉,有谁轻蔑辱骂我? 苦与乐从何处生起? 是什么给我喜与忧? ——寂天菩萨

哈哈哈,看了这几句话,

是真的想大笑😄😄😄😄😄😄

笑后又想大哭😭😭😭😭😭😭 ——蓝狮子


返回👆🏻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