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03
真正合于道,真正在修行,这个状态你要自己去审核一下,如果你发现自己最近特别的痛苦焦虑,那一定是有一点问题。为什么呢?我们不去讲这个宗教,有的人信上帝,有的人信佛陀信阿拉真主、穆罕默德都没关系,上帝怎么会希望让你受苦呢?不会的,上帝爱他每一个儿女。其实这个存在也是这样,整个存在你会发现它是很温柔的,所以当你的觉知出现的时候,你走路都是很优雅的,你吃饭动作都会变慢。练习过在吃饭中修行,在走路中修行的同学都会知道,只要你把觉知放在你的手上嘴里头,你的动作会自然变慢,会很优雅的。所以整个存在对于每一个人它是很温柔的。存在是温柔的,上帝也是温柔的,佛陀也是温柔的,道也是温柔的,它还是活泼的,它是鲜活的,它会出现很多很精彩的画面。
但是为什么我们会有痛苦、会有纠结、会有焦虑?因为你在跟道对抗,跟整个存在对抗,你跟道对抗的时候就是痛苦的,你不对抗,就会发现整个生活就很温柔。什么叫对抗?就是当你内心里一直想这个欲望、执著,你总有对一些东西很执著的时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就是对抗的,当你有这种对抗的时候,那一定会产生反作用力的,你要是顺着这个道走,我们说合于道的时候,会发现什么问题都没有。所以就像在河里面游泳一样,你漂在水面上很舒服的,你逆着水去游的时候,你会发现很难很累的,当你合于道的时候,你就会觉得很温柔。
有的人说我都失恋了,我小孩考试成绩都这么差了,我还要顺着他吗?我还不该痛苦吗?我还不该失落吗?我还不该很严肃的去对待这个事情吗?大家还记不记得我以前说过一句尼采说的:“享受你的失败,如同享受你的成功;享受你的痛苦,如同享受你的幸福”。
如果你是想离开还是拥抱,那其实是你在做一种选择。当你真正的修行,你不会认为痛苦是痛苦,不会认为快乐就要停留。所以真正的修行人看见尼采这句话,就会知道尼采真的了不起,他不是用头脑,这个哲学家跟别的哲学家不一样。很多哲学家是讲自己的理论,会有一套体系出现,尼采的不是,他的很多话是矛盾的,这一定是一个修行很不错的人说出来的话。真正的修行人一看到这句话,就知道这个人厉害了,它不是因为这句话很漂亮。
他还有一句话我印象特别深刻,他说:“我在人世间学到的第一宗智慧,是让所有的人过来伤害我,而我不设防”。不懂修行的人很难理解这句话,你过来伤害我,我不设防?真正修行的就会理解,讲修行是朝心上下功夫,这个时候你就会理解这里边一切,就像痛苦出现的时候,太好了,它可以让我去看见,原来我的挂碍在这,原来我对于感情的执著、对于一个虚无的执著、我总是希望保留一个东西,我总是希望一个好的状态能留下,我希望一个不好的状态离我远去,自己就会通过这种痛苦看的一清二楚。
一个状态怎么可能停留呢?就像一条河怎么可能静止?它一定是在动的,哪怕它遇到了沙漠,它必须有选择:要么消失了,要么升空了,就是没有一个状态是静止的。所以我们有的同学就会经常烦恼,为什么小孩不听话?以前他很听话为什么现在不听话了?小孩听话的状态也不是静止的,小孩的身体为什么不好,他身体健康状态也不是恒常的。
有的同学说我和男朋友就谈了一年,我希望能够再多一年,我还没有那么伤心,不,如果多了一年你会更伤心,有的说我就谈了三个月就分手了,我很痛苦,希望跟他更长久一点,希望能够有10年,这样我就没那么痛苦了,你傻呀,是3个月的感情深还是10年的感情深?如果有了10年,你只会比现在更痛苦,所以你会发现没有一个状态是静止的,如果你真的认识到这一点,你会享受你的痛苦,你的痛苦也不是一直存在的,你失恋时候的痛苦也会消失的。其实父母去世也是这样,有的人希望父母一直在世,怎么可能嘛;有的人希望跟爱人永远在一起,也不可能的;而且还有一些人,例如可能40岁就得了绝症,觉得如果我70岁得绝症我都可以接受,其实不是的,70岁得绝症他也不接受,人活得越久越怕死,越是年轻人还没那么怕死,年轻人血气方刚,死就死了,还勇敢,人越老越怕死,不是说活到80岁、90岁的人就不怕,我不是说所有人,很多人也很怕死,越老越怕死,它不是我们头脑想象出来的,真正的这种状态,每一种都不会固定。
道是什么样子的?如果你发现生活很痛苦、很纠结,你一定是跟存在对抗,你要慢慢的化解,想着要合于道,要享受失败如同享受你的胜利,享受痛苦如同享受你的幸福。这不是蓝狮子说的,是尼采说的,他的原话是:“享受失败如同享受你的幸福”。有的人说:我怎么合于道呢?代代同学说,我要怎么享受呢?肖燕同学说,我怎么样止损呢?我们接下来用一个故事,这个故事信伊斯兰教的人应该比较熟悉的,好像是伊斯兰的故事。
以前有个师父带一个徒弟,他们俩牵了两匹骆驼,要穿过沙漠。晚上到了一个绿洲,就找了个客栈准备休息了,师父的骆驼就交给了徒弟(因为徒弟嘛,你总得帮师父干点活吧)。然后师父就开始祈祷了说:“真主啊,今天我们一天结束了,感谢真主帮我照顾一下骆驼。”徒弟也在那祈祷说:“真主啊,我们今天一天很累了,帮我照顾一下骆驼,我们有两匹骆驼,你要照顾好了,不能让它跑了啊”。祈祷完了以后,师徒两个都睡觉了,第二天早晨发现:骆驼不见了。师父就很生气说:“徒弟你怎么回事?骆驼呢?”他说:“我跟真主说了,让真主帮我照看一下骆驼”。师父说:“你没把骆驼系上吗?”他说:“我跟真主说了呀,让他照看,我还要系骆驼吗?”师父说:“你傻呀,真主除了你的手没有别的手,所以你在让真主照看骆驼之前,你得先把你的骆驼给系好”。故事讲完了,这句话就是:当你要真主照看骆驼之前,你先把你的骆驼给系好。
就这么一个故事,大家想一想到底是什么意思?跟我们刚才要问的问题:我怎样才能享受我的痛苦如同享受我的幸福,我怎样能够享受我的失败如同享受我的成功?每个人的解释都不一样的。安然同学听见了这句话说:真主除了你的手没有别的手,就是真主除了你的手他没有别的手,所以你要想让真主照看好骆驼,你得先把骆驼给系好。有的是:那我系好了还要真主干啥?那晚上有人偷呢?系骆驼是你可以做的事,晚上有没有人偷骆驼,你控制不了,要是骆驼自己他发狂的跑掉了呢?你也控制不了,但是系骆驼这件事情是你可以做的,你把除了系骆驼以外的事交给真主交给上帝,做你能做的,其余的事情就交给上帝了。
我们在生活中也是这样:天天催婚,很焦虑。你做你能做的,你让我相亲,我相亲呗,其余的事情就交给真主了。我就把骆驼系好,其余的事情我不管了,我不用去担心,我也担心不了了,这个时候我们可以交出去,无论结果怎么样,是上帝的事,不是我可以关心的。我们的小孩最后考试结果怎么样?不是我能够决定的,是真主能决定的,我可以平时该给他做复习,该去提醒去提醒。这其实就是我们说的,你可以去做你能做的,其余的事情不要执著于它。还有一句话叫:“因上努力,果上随缘。”越说它好像就没有那么高深、那么神秘、那么高大上了,一讲故事好像还挺高大上的,这个时候就“尽人事听天命。”所有的事情,无论是顺境和逆境你都是这个样子,遇到痛苦也是一样的,苦难还会化成传说呢。每个人都希望人生很精彩,如果人生没点波澜起伏,怎么可能精彩?你要不失恋,怎么可能会有这么丰富多彩的人生嘛。大家真的想要好好修行,你去体验生活中遇到的一切,也不是说单身就不好,也不是说结婚就很好,也不是说结婚就不好,也不是单身就很好,你该遇到什么事情就做什么事情,其余的事情交给真主就好了,你系好你的骆驼,你不要骆驼也不系,系骆驼是你的分内之事,其余的事情就交给真主了。
刚才讲了:道,你是没有办法去描述,你要去体验。到底合于道的人是什么样子?有人说“合于道的方式度过一生”。那合于道是啥?这种人是什么样子?我们要向他看齐。合于道的人是不是会飞?背后发光?是不是他有三只眼,天眼都能看得见?合于道的人是什么样子?老子也知道我们想什么,所以他第十五章是这么说的:“古之善为士者”,善为士者就是特别善于修道、修行的人,“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就是他特别的微妙又玄通,深不可识,他太厉害了你认不出来,如果非要把他做个描述,非要知道他是什么样子,那我就你描述一下,“故强为之容”,容就是形容,我要给你形容一下他什么样子。
“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浑兮,其若浊。孰能浊以止,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这一段就是在描述真正一个好的修行人是什么样子,他说:就是因为他深不可识,所以我给你勉强的形容一下。他做事情的时候很谨慎,谨慎到就像冬天的时候在河上面走一样。当冬天河水结冰了,有时候比较薄,走的时候是不是一步一步很小心呢?犹兮若畏四邻,就像你搬到一个新的地方,你会对周围的邻居有点担心是不是会得罪他,所以你对每一个邻居都会很谨慎的。俨兮其若客,就像你去别人家里面做客一样,你在自己家里面,坐着躺着还翘个二郎腿,可能还点根烟,可能一边嗑着瓜子,干着什么,刷个视频,无所谓。你做客的时候能这样吗?你做客的时候,你可能左看看右看看,主人在干什么,坐在他们沙发上,特别是第一次去的时候,你很规矩的。涣兮若冰之将释,冰之将释就是冰化的时候是一点一点很缓慢的化的,这种变化其实非常慢的。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就是他又显得很憨厚,其若谷,他心胸又像山谷一样很空旷。混兮其若浊,他又好像没有那么精明,他又有点糊涂。整个描述都很有意思,他不是说一个修行人就是说我是一个修行很厉害的人。现在越是那些自吹自擂的,他肯定就不是个善为士者。那些说:我修行很好,有哪个明星是我的弟子,哪个富豪是我的弟子,他们曾经都拜我为师,都对我佩服的五体投地。如果经常去讲这种话的人,那就不是一个善为士者,老子讲的哦。善为士者反而是很谨慎的。在生活中,越是那种自吹自擂的人,都不是真正修行好的人。越是修行好的人,其实都非常的低调。他若冬涉川,若畏四邻,他对于很多做法,其实是很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