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智慧第38讲:修行人的慈悲要有智慧(16分钟)

2025.02.20

所以我们想要减少生活中烦恼的一个很简单的方法:不是要去分析某一个烦恼怎么来的。比如这个烦恼是我孩子带来的,我把孩子变好了我就没烦恼了?不可能的。首先你能不能改变你的孩子,就算你改变了孩子,你又会有新的烦恼,烦恼是层出不穷的。所以只要你生活在表面,没有生活在核心的这个能力的话,没有深入的能力的时候,你的烦恼是层出不穷的。

在咱们摩鱼班,我以前批评过全方楹同学。她说:“利他是条宽道我在新手村去利他就好了。”你不是说利他是条宽道吗?我利他就好了,我不要做什么别的觉察练习,我要练什么觉察呀,搞什么静坐呀,看什么念头呀,都不用,我只要利他就好了,这是一条宽道。

我说:“没有觉察的利他,很可能是走向地狱的宽道。”就是你没有觉察,不带着觉知的这种动作,你做的善事也有可能是恶事;你带着觉知的动作,其实就没有什么恶事。真正的恶,不在于某一件事情,不是因为你做的事,而是因为你没带着觉知,没带着觉察去做这件事情。听不也没关系,等真的练习到一定程度,你就能理解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了。所以修行其实是一个危险系数比较大的路,我建议大家在这条路上一定要谨慎一点,你不修可能也比走错了好。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有好多人可能在生活中挺精进,你会发现他越精进,错的越厉害。

有的人说:“那我多找几个人一起来好好修。”没智慧的人、修行不到一定程度的人,就像盲人、看不见路的人,你找很多人一起修就相当于你找盲人,3个盲人看不见路,300个盲人看不见路,三万个盲人也看不见路。它跟别的不一样,它不是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这个是没办法的。它也不是人多力量大,智慧就大。而人越多,其实越麻烦,所以修行是一条比较比较危险的路。

有人问:“因为带着觉察会有发心的不同吗?”不是的,我们之所以说不带着觉察的利他可能是走向地狱的宽道,就是因为自我的这种狡猾是远远超乎你想象的,你不能够看见你的那种念头和想法,你不知道你在做什么的时候,其实你很容易就被自我给欺骗了。就像你本来可能觉得是在为大家好,希望别人都过来吃素,你甚至给别人发餐券都是素的,一定要别人来吃,别人不来你就生气,你觉得这个是很好的修行,是很好的利他。实际上不是的,这会增加你的嗔恨心,觉得这人怎么这么不识好歹;你的傲慢心,我都对他们这么好了,我怎么怎么样,你的所有的习气都会越来越明显。你不带着觉察的时候,你会发现这条路越走越怪,这也是为什么在生活中,你会看见有的学佛的真的是越学越怪。但是真正的修行是越学越自在。

有人问:“修行是一条很危险的路,那还还要修行吗?”如果你有更好的路你可以不修行,很多人之所以选择了修行,是因为太苦了。所以我从来不劝大家一定要去好好修行,你要觉得没什么苦就不要来了,没关系的。有的人走了一点走不下去,他不愿意走,最后离开了,也挺正常的,这条路是劝不了的。这条路只能他自己主动过来走,这也是为什么必经之路不推销、不拒绝的原因。有很多人不走上修行这条路,是因为他还不够苦,有的人一辈子可能都不知道还有一条路是可以解决他的苦的,他觉得所有这一辈子都是这个样子的,他被很多这种痛苦折磨的不行,但是他不知道怎么解决,他觉得人就应该是这个样子的。

有次一个同学发了一条消息,当时发了以后他自己应该也是特别的有触动。他说:“我终于看清楚了折磨我几十年的情绪是什么样子的了。”以前他不知道这个事,以前他只知道自己很痛苦,但是他不知道是因为这个东西在折磨他,而且他知道是这个东西折他,但是他不知道是什么样子。后来告诉他,一出现的时候他看见了。也不是说带着觉察修行就不危险,而是说特别在修行前期,一定得有老师,而这个老师还得是有一定修行基础的老师,不能是一些忽悠人的。

一些不是那么专业的修行人,甚至是可能带一点追求名利财色目的的那种人给你讲修行,是不禁止的、是鼓励的,没有人会禁止这个,所以社会上很多这种骗财骗色的,(也不说他一定是骗)但是这种人很多,这个社会是不禁止的。

“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这其实很形象、很典型的,“善结”就是它能够把你绑起来,但是不用绳子,你还解不开。每个人身上都绑了很多看不见的绳子,又解不开。这就是你的自我、欲望、习气、执着点,你想放都放不下,这其实特别明显。

“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意思就是圣人、修行好的人特别善于去救人,他从来不放弃任何一个人,这是慈悲。“常善救物故无弃物”,什么东西都可以用来发挥它的作用,他从来不放弃什么东西,这是智慧。

它是讲圣人的慈悲和智慧,觉察之剑和慈悲之盾。所有的东西,都能够跟我们的觉察之道联系在一起。“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这才是真正的智慧、真正的修行,“袭”是什么?继承;“明”是什么?光明。

以前,我记得最开始的时候,有一次豪哥问我说:“蓝狮子,觉察这么好,为什么那些大师们都不教,只有咱们必经之路教?”我说:“不是他们没教,其实他们都在教,只不过他们教了以后,这么多人都不听。”咱们必经之路所讲的这个觉察之道与慈悲之盾,只不过是用了一个生活化的语言教大家而已,所以你会发现,真正的修道也好、修行也好、智慧也好它们是殊途同归的,都会回到这个点上。他们只不过是用了不同的语言去介绍而己。无论是佛陀、老子,还是耶稣,都是在用不同的语言去讲而己。

“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善人,是说有能力的人、擅长做事、有智慧的人,是那些没有能力的人、不擅长做事的人、没有智慧的人的老师,你向他学习。我们没有修行,找一个老师,他修行了,他是善人,我们找他修行善知识。

“资”是“不善人者善人之资”,这个对于有的人不是很好理解。什么?资我们可以理解为资粮,什么叫资粮,就是你的助力。我们必经之路所有的这些小七,包括新手村的小七,天空营的小七,船长等,我们经常说的一句话是“非常感谢我们这一期的新同学”。有的人说,你们这是客气,不是的,大家真的是这么认为的。因为没有这些新同学,就没有新手村,没有新手村,就没有这些小七在这里面以事炼心的机会。新同学在某种意义上相当于“不善人者”,他是“善人之资”,是小七修行的资粮,是修行的方法。有的人说,你把我当成工具了,我们不是把小七当成了善人,把新同学当成了不善人,只是打这么一个比方,对于那些不是很擅长修行的,他过来修行其实对于善人来说他是修行的资粮。

有的同学可能还不太理解,我再给大家讲讲宗翎老师讲过的普贤大愿王。里边有一段是这么写的“菩萨若能随顺众生,则为随顺供养诸佛;若于众生尊重承事,则为尊重承事如来;若令众生生欢喜者,则令切如来欢喜。何以故?诸佛如来以大悲心而为体故。因于众生而起大悲,因于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觉。譬如旷野沙碛之中有大树王,若根得水,枝叶、华果悉皆繁茂。生死旷野菩提树王,亦复如是。一切众生而为树根,诸佛菩萨而为华果,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诸佛菩萨慧华果”。我不是要跟大家讲佛经,我就是讲这个例子,在佛经里边也是这么讲的。

其实是的。我们是善人之资,我们也是不善人之师。这就是众生和修行人的关系,如果没有这些众生,其实你也很难修行的好。所以这是说“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你嫌弃别人,觉得这个人怎么这么笨,怎么怎么样,就算你有点聪明,其实你也是很迷惑的。

我们讲的这一章是:要有慈悲,要有智慧。如果你能做到这个样子,我们能够贵其师,爱其资,每个人都有来帮助我们的善知识,每个人也都有需要我们帮助的不善资,不善人,也就是我们的资粮。所以我们要贵其师,爱其资,只有这样才是要妙,这就是修行的窍诀。

还有一点,有的人对于修行和哲学有点分不清楚,或者说修行和心理学分不清楚。当然现在有很多心理学,也慢慢走到修行这条路上。哲学是什么?哲学是发现一些所谓的规律,讲一些道理,但是修行不是这样的。哲学要把很多事情解释通,什么叫解释通?例如有的人很痛苦,你找哲学家,哲学家告诉你“人生就是这个样子,每个人都面临痛苦,没有人是例外的”。让你觉得好像我就可以忍受痛苦了,因为每个人都很痛苦那我痛苦是很正常的。当你觉得一件事情正常的时候,你就可以接受它了,这就是哲学。

那修行是什么?修行可能还要教你怎么解决这个痛苦,从痛苦中解脱出来。所以,当我们哲学学的比较好的时候,你的痛苦依然是有的,只不过对于这个世界,你会接受度更高一些。就像我们说睡觉,很多人是在沉睡,哲学与心理学教你怎么样睡得更舒服,但是修行不是让你睡得舒服,而是让你醒过来。哲学是思辨,修行是体悟,这也是他们的区别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