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小智之熏习记录

返回

2025.4.7~5.6

学习资料:

2025.4.11

    1. 因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习气和方式,都是朝着一些分割的方式做的,所以我们要好的,不要坏的,我们要利益,不要损失,我们要健康,不想有病。
    2. 当你跟随念头,其实时间就产生了,当你不跟随念头,其实永恒就产生了,你就活在永恒之中。
    3. 在觉知中你是不生不灭的。真正的你,就是那个不生不灭的。
    4. 当你的觉性在的时候,你就是一个活人,你就是个活的。同样的道理,哪怕你在日常生活中,你不保持觉察的时候,你不提起你的觉知,你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的时候,其实你是死的。
    5. 真正的生与死,它的区别在于,你的觉性有没有保持住,你有没有保持觉察。
    6. 不评判不跟随,这不就是无为。你只是看着它就好了,你的内心世界自己在那运转,你最后只是在那看着,你看多好。
    7. 所有的这种念头、情绪、思想,然后挫折、烦恼、痛苦在你内心世界的这个变化,其实你会发现,它没有一个真的是来自于你本身的,他其实都是因为各种因缘巧合出现的。你的时间是有限的,你不可能分析的清楚的。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去觉察。
  1. 十不求行:

一念身 不求无病,身无病则贪欲易生。
二处世 不求无难,世无难则骄奢必起。
三究心 不求无障,心无障则所学躐等。
四立行 不求无魔,行无魔则誓愿不坚。
五谋事 不求易成,事易成则志存轻慢。
六交情 不求益吾,交益吾则亏损道义。
七于人 不求顺适,人顺适则心必自矜。
八施德 不求望报,德望报则意有所图。
九见利 不求沾分,利沾分则痴心亦动。
十被抑不求申明,抑申明则怨恨滋生。


2025.4.8

    1. 生活中那么多烦恼,无论发生在哪里,我们都可以清醒的看着它,需要我们解决,我们就去解决,需要我们去完成,我们就去完成,需要我们看着,我们就看着。
    2. 遇到了伤心的事,需要我们痛苦,我们就痛苦一下;遇到兴奋的事,需要我们开心,我们就开心一次;遇到了竞争对手,需要我们去战斗,我们就去战斗;遇到了需要帮助的人,需要我们伸出援手,我们就伸出援手。
    3. 无为的人,生活还是会丰富多彩,生活仍然有这么多酸甜苦辣,我们身在其中,但我们又在旁观。
    1. 你跟随念头,你就进入了时间,接下来你干什么,回到过去你干什么。当你不跟随念头的时候,你就活在当下。你去觉察,你去观照,你去体会,就会越来越深,当遇到各种事情你都保持这种觉察的时候,你就会发现,生活就会越来越达到你的核心。
    2. 你跟随念头,时间就会产生,你不跟随念头,停于觉察之中、观照之中,就是永恒的。横和竖十字架交汇点在哪里?就在当下。
    3. 大家不要去用头脑修行,不要总是去推理,一个修行人到一定程度以后,那就无欲无求这活着还有什么意思,我就干脆不修行。不是的,这只是你自己想出来的。

2025.4.7

    1. 修行是可以让自己接受所有的不安全。一个人活在世界上,你要真的是能够活着,知道自己在活着,都是不安全的。
    2. 作为一个修行人,他可以去接受所有的结果,这个时候他才是自由的。
    3. 我们朝希望的方向去努力,而能够接受所有的结果。
    4. 是一种削弱自我的一个方法。就是让你自己看见,让自我无处可以遁形,这样呢你能够看见自我的一些模式。所以大家一定要重视这种练习,要重视觉察你的动作,觉察你的念头,重视座下修和做座上修。
    5. 安住当下。
    1. 找到一个值得信任的师父,然后听他的。师父说什么,你就信什么,他要求什么,你就做什么。就这么简单。
    2. 修行的目的,不是增长知识,而是增长智慧。在修行上,如果想得太多,“不一定”是好事。对于修行,需要实践,亲自实践。实践了,遇到问题,再请教老师,而不是理论搞明白,或者一开始就质疑老师的方法。
    3. 一个具格的上师对待弟子,就像太阳对待万物一样,给弟子的不会多一点也不会少一点,一切都是他需要求的,刚刚好。

2025.4.6

    1. 玩网络游戏玩手机游戏的人,他们很认真,很专注,很投入,很享受,比平时工作时专注多了。玩游戏的人,可以心无旁骛,可以废寝忘食,还能找到很多乐趣。我儿子就是如此,沉迷游戏多少年,现在还沉迷。不要再鄙视家里喜欢玩游戏的孩子了,我们还不如他们呢。
    2. 玩游戏还有个特点:对结果很看重,但又没那么执著,想赢,也不怕输。
    3. 教大家如何看戏和演戏。就是让大家保持觉察,不要陷入到对境中,不要被情绪控制,可以在生活中看戏,也可以和周围的人演戏。
    4. 我们有挂碍,有烦恼,有情绪,其实就是个病人。懂了修行,就能自己找到方法,解决这些毛病,我们同时也是自己的医生。
    1. 观,你能够看见一切,就是知道一切正在发生,就是它们都发生了,你都看见了。照呢,就是你知道它们都在发生。
    2. 什么叫解脱?就是你真的认识到这个世界的真相,你能够体验到自己的真相,你能够认识到道,你能够合于道,成为道!所以这就是我们说的在生活中修行。
    3. 真正的合于道,人和道就是一体的。
    1. 一个修行人他在哪里,哪个地方就是他的王国,他的王国是没有边界的。真正的这种修行,你就会发现万事万物,你能够成为念头的主人,情绪的主人,你本身就是君王。
    2. 修行自己作为自己的主人,自己就是国王。如果你太看重自我,其实你就会失去一切。
    3. “躁则失君”,躁就是动,你去跟随这些“躁”的时候,我们的欲望、我们的想法、我们的念头、我们的情绪,你跟随这些东西走的时候,其实你就失去了主宰,你就没法成为主人,你就成为了奴隶。
    4. 当他去做的时候,他就做到了。我们很多人是没做,不是做不到。

2025.4.5

    1. 有人尊重我,挺好,没人尊重我,又如何?对我活出自己想要的样子,有关系吗?
    2. 如果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还需要得到别人的允许,那就永远活不成自己想要的样子,顶多活成别人允许的样子。
    3. 你本来就是自由的。你的自由不需要谁认可和尊重。有尊重,挺好;没有,又如何?
    4. 真正的自由,不是自己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而是自己不想做什么能不做什么。真正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不是想要怎么活就能怎么活,而是不想怎么活就能不怎么活。
    1. 如何达到这个不努力呢,你必须开始要努力,你要很努力,才能最后让你自己不努力。
    2. 练习觉察也是,你一开始要很努力的去练习,最后你才可以不用做任何努力,觉察一直在。
    3. 自我的特点:总希望表现自己,总希望让别人认为自己是对的,总希望夸耀自己,让别人看见自己的功劳,总是会不由自主的觉得自己有点了不起。
    4. 你避开了烦恼,你也避开了喜乐,你避开了问题,你也避开了答案!
    5. 当你拒绝了一个东西,你拒绝了饥饿,那你拒绝了美味。
    6. 我们出现了烦恼,你会知道它很正常,你不会被它带走就可以。

2025.4.4

    1. 每个人只能成为自己,没有别的路。
    2. “我不看花时,花与我心同寂。我看花时,花的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我心之外。”
    1. 真正的精进是很喜欢做这个事情,带着欢喜心去做,很认真的去做。
    2. “当你在想别人的不好的时候,你把别人的不好又做了一遍。当你在想别人的缺点的时候,你把别人的缺点又自己做了一遍。
    3. 修行是要看见一切的习惯,能不被它控制。
    4. 习气只是个习气而已,只是个习惯而已。我们不去区分它的好和坏,就看自己有没有被它控制.

2025.4.3

    1. 人的成长,有几个过程: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知道自己不知道,知道自己知道,不知道自己知道。我怎么感觉自己什么都不知道。
    2. 当越不考虑自己,自己的贪念越少,智慧流经芦笛的概率越大。这就是方法。
    3. 我爱你们每一个人!就像大山爱着每一棵树,就像大海爱着每一条鱼。我怎么感觉自己谁也不爱。
    1. 当你状态好和不好的时候,都不要着急。需要做的只是看着他,体验他,OK啦,有山峰就有山谷。
    2. 我们的眼睛看别人的问题,看的很清楚,看自己的问题看不见的。
    3. 真正的臣服是没有所谓接受还是不接受,而是发生这个事情,让我怎么做就怎么做。
    4. 当你真的去接受所有状态的时候,你会发现生命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打击你,当你不想赢,你没有想赢的念头的时候,你永远不会输。
    5. 当你离开某一样东西的时候,你才会成为他的主人;当你一直拥有某一样东西的时候,你可能就会成为他的奴隶。
    6. 当你可以一无所有的时候,你就拥有了所有的东西。所有的东西,对你来说,你都是他们的主人,他们只是工具而已。

2025.4.2

    1. 之所以你觉得还不自由,不是环境束缚了你,而是自己的思维习惯影响了你。
    2. 看见欲望,这一刻,你是自由的!就这么简单,看见了就自由了。
    1. 念头从哪来,又去向哪?
    2. 不一定要去追求静坐觉察时间的长度。一开始不要追求时间的长度,一定要去老老实实的按照这个方法,要看见你的念头,尽量地不要被它带走,知道带走了以后能回来,这是一个窍诀。

2025.4.1

    1. 我们随念头流转,从来不在我们所在的地方。
    2. 醒来,就是人生的必经之路。
    1. 不能够期待用以前的方法重复的做,能够得到一个新的结果。
    2. 真正的强大,不需要表现的很强大。只有不强大的人,才希望让别人看见他很强大。真正有能力的人是不需要证明的。
    3. 修行要从心上下功夫,要看见你的念头,最基本的方法是要看见念头,同时我们是要看见你的习气,不要被他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