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同学,今天我要跟大家分享的主题是:我是谁?
我们从练习觉察开始,其实最终要走到的那条路,走到的目的地,或者说我们要走到的那个方向,你要能够真的理解:真正的“我”是谁。
回到原点的方法
如果你理解了真正的我是谁,或者你体悟到真正的我是谁了,你思考问题的角度就一下打开了。你以前可能是个锐角,你可能理解了我是谁后,你至少可能达到平角了。就这么厉害,你真的可以体验到。如果你还能够真正保持一种状态的时候,你会发现,你就到了原点。这就是我要跟大家讲的到原点的方法。 我再强调一遍,虽然我这么讲,我不是说我就能做到,我这方面不行,而且我讲的这个完完全全是我的理解,不是从哪个书上看见的,或者说有另外一个人这么教我的。当然,我也是借鉴了别人的一些方法。教我观念头的方法是丁老师教的,我觉得特别好,我就去查资料,这确实也是佛法里边一个特别好观心的这么一个念头。
第一步:什么是念头?
我们去讲觉察,讲让大家去打坐练习。第一步的关键是,你要知道,我们说观念头,观念头,你要知道什么是念头?
就像云峰同学第一次在写他打坐感受的时候,他说我忽然之间心里一片空白了,没有什么念头了,我只听见了声音,只听见了鸟叫,只听见了这些东西了。那我告诉他,声音也是个念头,所以他不是没有念头了,声音就是个念头。他可能把这个意识放在了声音上,声音就一直是个念头,一直在他那个地方出现,你要说你一直在念佛号,那念佛号本身也是个念头,你一直在观呼吸,观呼吸本身也是念头。明白吗?你的头一直在痛,痛也是个念头。
大家现在还不太理解,到后面你会理解为什么它也是个念头,现在不太理解,也没关系,但是我告诉你,这都是念头,所有这些都是念头,包括你身体的觉受。你说我刚才头痒,痒是一个念头,你说我刚才挠了一下头,对不起,你挠头了,也是个念头。有人说这是个动作,它也是个念头,挠头了也是个念头。你说我在打坐,你在打坐也是个念头。理解了吗?所有的都是个念头,这是第一步,你要知道什么都是念头!
第二步 你要认出念头
第二步你要认出念头,就是你要认出来这是个念头,而不是被它带走了。当你有一个想法,这个想法是一个念头,当你想起了某个人,这是个念头。你能够及时地认出它们,这是我们觉察很难的一步。你认出它来,你不跟着走。我们很多人的情况是,念头出来以后立马就跟着走了。
那天的陈坤讲的他自己的判断,当他看见别人比较好的时候,他升起那种嫉妒心,他觉察到了。后面说陈坤你这个人怎么不高尚,你怎么还能嫉妒别人?开始自责,你不是个高尚的人,但后面这些都已经被带走了,但是他那个念头出现的时候,他能觉察到。其实就是一个很好的觉察,就相当于这是你到这个就就停止了。对吧,你要认出来,当你这个意识起来。豪哥说我认不出念头,其实很简单,例如说:你想起你要完成作业,你想起这件事情本身就是个念头。你知道就好了。 你想起了我明天要干什么事,你想起这件事情本身就是个念头,你这个时候又想起了以前你在上学的一个经历,这个想起本身就是个念头。当然你肯定开始没意识到,你想起以前在那个国家怎么样怎么样,这个时候你要意识到这是个念头。等你看见这个念头的时候,但是已经被带走了。你被带走这一段比你一直沉浸下去要好,所以你越在念头出现之前,你能够及时看出来就越好,所以要认出念头。
你看新萍同学想起了跟前夫以前的事情,本身这件事情就是个念头,但是认出念头以后呢?我们这个头脑就是这样的,它就想然后呢,然后呢?没有然后,认出来就好了,知道,这是个念头。我们所谓的知道,其实就是告诉你自己知道,你已经认出念头来了。知道就好,到这个时候就停了,不要到后面去了。知道就行,就是没有然后,一旦有然后,你就是已经被带走了。然后你就说,唉,我不能想这个事情,我怎么能想这个呢?其实我说了,我不能跟着走,你有这个念头本身就走了,所以当你被带走了以后,就说我这个又偏了,对不起,你这个又偏了,又多了个念头。你不用后悔,也不用告诉自己说这个偏了,知道回来就好了,因为你一旦有一个新的东西,就相当于你头上又加头了。我不知道有没有讲明白,就是没有,然后到此为止,知道就好。这一点都明白没有?
所以你要认出念头,你们在打坐的时候,你只要能够认出来,你会发现,后面你会越认越快。你有时候有一些念头特别强烈,当你的念头特别强烈的时候,你可能想什么不是念头?还是一切都是念头?对,一切都是念头。你先记住这个概念,到后面你就会明白为什么说一切都是念头。我也会告诉你,一切都不是念头,先不把大家弄混了。
你一旦认出了念头,你有时候会遇到一些比较粗大的念头,就是这个念头你怎么样知道它最后还是被带走。例如说你的小孩病了,我们小孩起床在地上了,我担心他会不会着凉,那我知道,你明知道带走了,你会发现你还担心,我知道还担心,最后算了,我去把他扶起来吧。那这个时候你这个动作已经做了,这就是一个比较粗大的念头。
当然,我们不是说你遇到这种事情,你真的遇到这个事情,七师父说,我不要被带走了,所以我一直要看着他。你发现这个房子起火了,你说七师父说了,这个时候就不能被带走,一定得看着,你也不逃跑,也不救火,最后在房子里把自己烧死了,这就是学傻了。最后等你被烧死了以后,你过来找我的麻烦,说我按照你的方式最后我被烧死了,我得找你,我不负这个责任的。 所以我们有时认出一些粗大的念头断不了的时候,你可以在它一出来,你就知道,知道你一直在知道,它有时候断不了,断不了你稍微转移一下注意力,例如:你这个时候你观三次呼吸,相当于我不想这个事了,观呼吸后,接着看看还出不出来,它可能还不出来了,然后你去觉察一下你自己的手或脚,反正你把注意力和意识用另外一种方式把给它转移了。第二个大家要去观念头打坐的时候,就用这种方式来对治。
第三步 能够快速地认出念头
好,到了第三步,你要能够快速地认出念头,一开始你只要认出来,可能你被带走一点没关系,但是你做在后边,你要给自己提更高的要求,就是尽量快速地认出念头。什么时候念头一出来,你就能看见它。这需要有一个比较,怎么说呢?你要说专注,这个词也不是那么的准确,但是没有更好的词,就是你要更专注地去把它尽快地认出来,什么叫尽快地认出来?
大家在打卡的时候,有一些评论里边,你说你在想“我今天要夸哪七个人”,你在打坐的时候,你想“我要夸哪七个人”,那这个念头是被你认出来了,但是你更快速地认出来的时候,你想着我今天要做作业,或者说我今天要夸人。就是它还没到一个程度的时候,你就认出来了。念头,念头,念的头,你能认出来念的头。
红艳同学在打坐的时候,她听见她妈妈进了佛堂。她感觉到她妈妈进了佛堂,这是个念头,但是如果你及早地看见,你就是听见了脚步声,明白没有?你听见了脚步声,你听见了声音,或者说你就听见了声音。这个时候就算你更及时地看见了念头,你后边还没来得及判断。所以你能够更快地去认出念头,更及时地认出来念头,你最好的是能够认出念的头。
这个其实你要去讲科学,它也比较细微的,我自己的一些经验体会,我相信如意同学,她有这种体会的。然后你会发现,就像我举的那个例子,37阿哥如果想到一个名字,后边名字都会出来的时候,等那个后面名字还没出来,他就已经看见了,只有一个形象出来的时候就全部看见了,这个时候,就是认出了念的头。
芬芬说,如果一直有个声音?我们在前期的时候,你尽量避免有一些这种干扰。你尽量避免有一些声音的干扰,所以你尽量不要放阿弥陀佛和音乐。尽量让空调也没有声音,但其实你会发现空调有声音也没关系的。如果你经常知道、知道、知道,你会发现空调的声音,后边你也听不见了。你会忽略它的,因为这个念头它很有意思,太无聊的东西,这个念头它不干。所以人总是想找一些什么呢?这个头脑总想找刺激。太无聊的东西重复到后边,它就不干了,就像你去观你的呼吸一样。它不是很聪明的念头,反正就是它没有那么厉害的,你只要经常去观察,你把注意力稍微调节过来以后它就没了。
当然了,每个人可以试着用自己不同的方法,原则就是这样的,你尽快地、及时地发现念头。
第四步 念头是有减少的趋势。
第四步,你会发现念头是有减少的趋势。它减不减少不是我们期望的,但是当你能够及时发现念的头的时候,念头是会减少的。它有可能说没有,没有的时候,你也知道。你要说,唉,终于没有了。你感叹终于没有了,这本身就是个念头。你又被这个念头给带走了。
七师父说没有念头,这就是一个新的境界,你的这个想法又被带走了。所以说这个事情太简单了,很多人他做不好,就是因为我们人平时习惯了复杂,自我习惯了复杂,你会发现这么简单的事情它不适应,所以你经常就会被带走,我们的习气就是这个样子的。
这个时候你只要知道,所以,有念你知道,无念我也知道,知道就行。对,我们叫头上安头。我们到了很关键的时候,这个逻辑是讲清楚了。
第五步 一切都是念头!
你会发现有时候念头比较少了,有时候可能就想到一个你特别关心的人,比如大梅想到她的女儿,她们家菩萨,她特别疼爱的人。因为你心里还在观,你想到了女儿,你会发现女儿也只是个念头,你特别疼爱的人是个念头。虽然我们在观的时候会这么想,但是你会发现这个结论会让你一下不一样了。你这么疼爱的女儿,你天天关心她,为她操心的这么一个人,居然只是个念头。你特别恨一个人的时候,你思考他出来,他居然也只是个念头,曾经让你寝食难安、心里愤愤难平的人,他居然只是个念头。
如果你有这种感觉的时候,你不觉得自己很可笑吗?假如说你真的有这种感觉,这个时候,我们现在告诉你只是个结论。比如说小菊先生,有一段时间可能对你男朋友,你觉得他这种行为就特别讨厌,你心里边愤愤不平,很过不去,后面你在打坐的时候,你发现他只是个念头。这个时候,你不觉得自己很可笑吗?你曾经为了一个念头,居然让你难受那么久,你不觉得很可笑吗?当你觉得很可笑的时候,你会哭,还是会笑?你会泪流满面的,所以有时候我们说有些人打坐的时候,他会泪流满面的,他真的知道到一个程度以后他会发现的。你说他不是因为伤心哭,对,你会发现这些执着居然只是一个念头的时候。天呐,我们居然曾经会为这个念头这么痛苦这么操心过。
有时候你看见别人这个样子的时候,你也会想,我们先不说别人,就想我们自己曾经因为这个东西那么执着的时候。他居然就是个念头,这个时候你思考的角度就不一样了。
我们讲了一切都是念头,之所以我之前跟大家说了好多次,你要去好好地练习,因为你只有练习了,你对于我讲的这些话才会有深刻的体会。你才会真真正正地改变自己思维的方式,如果以前我告诉你,说你恨的那个人就只是个念头,那你不会认同,你会嗤之以鼻的。
阿俊同学说打坐的时候,完全无念是什么状态,你管它是什么状态。而不是说无念也是念头,你不用去管,你就知道就好了,我们口诀已经告诉你了,“知道有念,知道无念,知道就好了”。不用去管,明白吗?你不用去管它到底是什么状态,这个状态好不好,当你有这个想法的时候,你本身又被念头带走了。有的人是有可能到那个状态的,你知道就好了。大家要专注一点,到这个时候已经很关键了,告诉大家,刚才说一切在你打坐的时候都是个念头,一切都是个念头。 一切都是念头,请问,我是谁?是谁在观?一切都是念头了,谁在观呢?那是我在观吗?要不是我在观,我怎么知道是个念头呢?那好,一切都是这个念头,那请问我是谁?
如果就只有这么一个念头了,假如说我们看到这个时候就只有这么一个念头了。我们先不说没有念头,我们现在只有一个念头了,这个时候你看见你想起来那个你特别恨的人,说我也是个念头,那只有这么一个念头,你也是个念头,不就两个念头了吗?
那如果我是念头,那谁在观念头呢?你看,所以这个逻辑就非常的微妙,这个时候就非常微妙。那没有我了,那谁在观,那总得有一个主体客体在观,对不对?那没有我了,那难道是海浪在观,那海浪你不在观,那是你们家媛媛在观吗?不是的吧,她在睡觉,对不对?那总有一个人在观。
我告诉大家很关键的点:如果没有我了,谁在观?那是念头在观。那就相当于一个念头在这,另外一个念头在那,那就是有两个念头,你没看见你自己的念头吗?我们刚才说只有一个念头,我告诉大家答案。当只有一个念头的时候,请问:谁在观?那是我在观,对吧?这个肯定没错,因为我一直在观。
好,那请问:那只有一个念头了,我在哪?我就是那个观,因为真正的我,就是那个观。你看我已经讲出来了,我是谁,我就是那个观。为什么?因为除了观,没有别的东西了。因为只有观念头,观念头,我在观念头。请问:那只有一个念头又有观,哪还有我?请问:我在哪?我就是那个观,真正的我,就是那个观。
豪哥同学,你不要想自己没明白。这个时候还在明白的路上,没有关系,就是不理解,观是一个动作。我就是那个观,你看我们一直在观念头,你想想你的眼睛是闭着的,没睁开,你在哪儿观,真正的我就是那个观。
你如果还不明白,这个时候我们可以通过推导,可以推导出来。因为只有一个念头,因为我在观念头,但是发现我在哪呢?没有我了,那就只有观念头。其实这个时候,如果我们说的无我,就是这个时候你已经没有我了,但是这个时候如果你非要找一个我的话,那真正的我就是这个观。明白没有?
只不过我们说无我,那确实是无我,但是你要把这个我放到一个上面去,那就放到这个观上去。我就是那个观,那观是个啥呢?观是个状态还是个动作?只是一个念头了。我就是那个观,观念头,对吧?我就是那个观,请问,观在哪儿,观到底是什么?
我们说观,那就是有个东西在观那个东西,对不对?有一个观在观另外一个东西,这是我吗?我就是那个观吗?假如说我们能理解我就是个观,假如说我们定义,我就是那个观了以后,那我和另外一个东西还是分开的吗?如果只有一个念头了。观本身也就是那个念头吧?没有别的东西了。因为我去推导以后,它没有别的东西了,对吗?它不可能再有别的东西了。因为它只有这么一个念头在这,所以它本身主体也是客体。
如果说有这个客体的话,它只有这么一个念头了。你说你这个观在哪观呢?我不能够边上打个灯观吧?所以这个念头本身就是我们说的观,但是它又能够带着内容。它本身是不带内容的,只不过后来你加了很多标签进去,它就带内容了。
我再跟大家补充一点,说念头就是观,那我们先不讲念头就是观,因为这个还是有点难以去理解。我们还在讲观,咱们《心经》的第一句话是什么?观自在!你看观自在,你看他用的就是这个“观”嘛!
我们说,你看见这个念头,知道。所以有这个念头,知道,请问:谁知道?只有一个念头了,我们又回到刚才这个问题了,只有一个念头了,谁知道呢?
念头知道,我知道,对,那我是谁?观知道,对,观又变成一个人了,它知道。知道,知道,我就是那个知。明白没有?我就是那个知。
知道,知道,真正的我就是那个知,真正的我就是那个观。对!原来我就是那个知,这个知他是不生不灭的,这个观是不生不灭的,观一直都在。我就是那个知,我就是那个观。当你是那个知的时候,你会发现真正的我是那个知,如果这个时候你再看什么叫不生不灭,这个“知”它是不生不灭的。
你能让这个“知”变得多一点儿?或少一点儿吗?大家再看我之前写的那首诗,我说,它一直陪着你,它陪着你生,但它不生。我以前一直在问,你怎么知道你在看直播?你说我在看,但是你看只能看见影像,你只能了解你的动作,但是你怎么知道的呢?
它必定有一个东西是告诉你了,这个东西里一定存在的一个,就是那个知,对吗?所以我们做任何动作的时候,你都能够意识到有谁在叫我,我要去喝水,我要去拿杯子,你动作是有,但是你知道你在干这个,就必须得有一个东西叫“知”。我跟你说这个话其实也不太究竟,但是我就为了大家明白,就是有这么一个知,我们也可以说它是观,它也可以叫觉。觉醒觉醒就是这个“觉”,觉察觉察、觉知觉知就是这个“觉”。
知道,知道,知就是道。
我为什么不选别的词?我选的是“知道”这两个词。知就是道,道就是那个不生不灭,知道就是那个“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尾”。你看老子里边一直在讲道,“道可道,非常道”,你看他这个道是没法讲的。他为什么没法讲呢?因为你怎么讲,它都到不了那个点,你看这个时候你会发现,就是你的思维角度一定是变过来了。 以前我们跟一个朋友就讨论,最后还说了一句话:“道可道,非常道,什么是真正的道呢?可道,即道。”就是这个东西可以说,它就是道,就是那个可以说的东西叫做道。所以,我记得以前跟如意还是跟大梅也讲过,我说:“什么是真正的我?”那个正在发生的就是真正的我,它必须有发生,你才会有知道,你才会有知,你才会有觉察,如果没有什么发生,觉察也没有。
这块非常的烧脑,可以说是烧脑,但是如果你能够理解到这一点,你在理论上,你的思维角度已经完全从以前的一个小角变成这么大了。为什么说正在发生是我呢?是因为你正在发生的东西是你时刻去觉察的,你只有觉察你才知道正在发生,没有觉察,没有这个觉,没有这个知,没有这个观,你是不知道它在发生的。 所以这个时候你看见的所有的念头,其实也都是你觉察告诉你的。对吗?就是那个知告诉你的,如果他不告诉你,你是不知道的。就像那天我跟俊池说:“当你不知道你的小孩进来拿了手机,因为你的觉察是不知道这件事情,就是你没觉察到的话,所以你的这个知,他没有告诉你这个的话,我们所谓的告诉,就是说这个时候因为你觉察是放在别的地方的时候,你会发现这个事情,其实念头就没出来。”
(有我才有觉)不是的,错了,有觉才有我!
所以,我觉得这个稍微有点深了,咱们这里边有几个同学应该差不多可以理解了,我们的慧同学太棒了。
对。当你真正发生这个东西的时候,你想哭,那其实是很正常的,你不由自主你就会哭的。因为这是一个你从来不会思考的一个角度,以前黑糯米总是在那说,这个应该是这个样子的。我说你不要用头脑想,因为你用头脑怎么想你都构思不出来的。有觉才有我,所以平时如果你真的是厉害的,或者说这种厉害的人,他是有这个能力的,他这个觉它是可以遍布的。
你看,《金刚经》里面还有一句话,不知道你们有去理解吗?说大千世界,一切众生,若干种心,如来悉知。这是哪一品呢?大家有没有记得的?我们绿荷老师好像对《金刚经》也是很熟的,就是大千世界里边所有众生的这种心,如来悉知。
他为什么知道?那真正这个佛陀到达境界,其实它就相当于说,佛陀的觉性跟我们的觉性是一样的。觉是无处不在的,所以你看山的时候,你的觉就已经到山上了,对不对?你看到远处的星空它也在的。我不知道这个境界,我只能说我能够理解他说的这个话是什么,就是他的觉能觉察所有人的这种念想,对不对?因为这个觉就是这样的,他无处不在,他也无处在。
(一体同观分)对,小秦同学这个体验其实是很难得的,就是他能知道所有的人所想,其实一个人他在中阴身的时候,他也能知道的,就是这种觉其实是非常的……就是觉醒,我们说觉醒,觉醒就是佛,对吗?明白了?
所以你可以去看,为什么我们说哪怕你看见一个真人,你也知道他就只是个念头,为什么?就是因为你有这个觉,你才会知道他是个人,这个人到你这块他就是一个念头。
懂了吧?所以本身传递过来的,或者说我们意识到的,它就是一个念头,这个时候,你就能解释为什么七师父以前那首诗里边儿说的:我目光所及都是自己。这个时候你们能够明白了吧,我看见的居然都是我自己。我念头所达,都是世界。世界就是念头啊,对不对?所以,《我就是那个微弱的光》里边我就这么写的,你如果不是真的对于这种觉察和修行有一定了解,他只能觉得:哇,这个话好酷。但是他如果是真的懂的人一看,嗯,这个人有一点点修行,有一点点体验,对不对?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说对于一个懂的人来说,他一看就知道这个人,我们只要一聊天,我就知道这个人水平如何,但是对于更厉害的人,他不用聊天,他可能连看都不看一眼,他就知道这个人水平怎么样,对吧,那有佛的境界呗。
那个钟尧同学你千万不要判断,你这个时候不用判断,不要给自己暗示,这个东西难还是不难?你现在就说你还没理解,对吧?但是它不是个难事,因为我说了,你现在之所以还不能理解,因为你平时练习得太少了,你还没有这种体验,等你真的有这种体验的时候,稍微一点,你可能就明白了。
对吧,或者说因为这个其实就是差那么一点,但是这个对于大家来说,就是很多人可能很快就能够体验到,咱们这个默其实已经开始有一些这种感觉了,因为默在很早之前一直在看我的书,她知道我这里面讲的觉察是什么东西,她可能自己也练习过,因为我那天听她的分享,我就知道她在这方面是有感觉的。
所以,这是一个很关键的点,所以三期的同学你们不太理解的,你这个时候千万不要去判断说这个东西太难了。我跟你说,其实这个时候,这一刻是自我受到挑战最大的时候。因为你一旦真正有体验,真正明白,这个自我就很容易就被你摧毁了,所以这个时候它一定会找各种理由过来告诉你:这个人说的就是他的一些想法,对不对?这个太难了,你学不会的,对不对?那可能还要花好长时间呢,对不对?慢慢来吧,先不用着急。我告诉你,你真的会有这种理由出来的,你会有这种想法出来的,这就是自我的临死挣扎!
说有畏难情绪,对的,你这个畏难情绪就是你自己就是他受到威胁了,特别好。告诉你,大家一定要有这种觉察出来。
好,有的人说,那整个世界都是个念头,那这个到底怎么玩?你不用担心这个,等你以后真有这个体验了以后,你再担心好不好?千万不要现在说这个太玄幻了。不用怕,等你有这个体验了,你再来。然后还有一点,你也不用真的有这个体验,说我最爱的人居然都是个念头,你就很伤心。本身你伤心也是个念头,它不只是伤心是个念头,是你认为你爱的人只是个念头,本身这一件事情,这也是个念头。就是如果你真的是发现说,这个事情引起你很伤心了,那你会发现伤心本身是个念头,这就是你给情绪贴的一个标签,大家就伤心而已,它本身都是空性的,我们都是空性的。
那不只是说你最爱的女儿是一个念头,而且还会说,你最爱的女儿她是个念头本身这个它也是个念头。你理解没有?我最爱的女儿是个念头,所以我很伤心,我居然很伤心。我这么爱她,她居然就是个念头,好,伤心是个念头,我告诉你了,对不对?然后这个时候说,它不只是伤心是个念头,是因为前边的那句话也是个念头,懂了没有?
我已经重复了两遍了,就是“你的女儿是个念头”本身这也是个念头。对治这个东西,它就只有一个方法,就是用空性去对治,它本身就是拿空性去对治的,对一个念头有什么好伤心的。
好,我们回答刚才说,那是不是什么情绪都没有了?不可能,就像大海是一直有波浪的,虽然你已经知道你是大海,大海就没波浪了。不会的,有的。只不过所有的情绪我都可以很容易对治了。这个时候如果你自己都已经不是那个我,你是那个“观”,你是那个“知”,你是那个“觉”的时候,你就回到了原点。
这对于破执着非常有效,对,所以我就最开始告诉大家,我说能够破除你95%的执着。我不是瞎说的,可能不止95%。所以你这个时候,其实你不用去担心说念头、你的情绪没有了,不可能没有的,而且你到不了这个程度,真正厉害的人也到不了这个程度,说情绪没有,什么情绪都没有,那不是人类,是石头,那是木头,那是非有情众生。你之所以叫有情众生,有情众生,它是有情的,情绪也是情。
这个大家能够理解了?眼泪掉下来了,掉下来是对的,没掉下来也是对的,都只是个念头。所以这个时候你会发现生活中的烦恼,所以你懂了这个以后,那些心灵鸡汤的话,你不愿意说了。没什么意思,世界本身就是不完美的,对不对?当你受伤了,总会有人安慰你的,对不对?我们要学会接纳,对吧?我们每天都充满了喜悦,爱就在你我之间流淌……这个时候你会觉得这个好没意思,你看见别人说,你就知道原来他在说这个。我们先不说这个,糯米同学这个提问,我们先不管,这个我们先不管,我们先把这个问题解决了,这个问题还没完全解决呢,对不对。
我们说回到原点,最后我还有一个很形象的观点。我们刚才讲一切都是个念头,这是第五步。
第六步 我就是念头
我就是念头,我就是观,我就是知,我就是道,我就是那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当你这个时候能够理解了以后,你就知道,原来这个时候就远离颠倒梦想。以前那些执着都会被你破掉的,那个梦想都会远离了,这个时候你再抄心经的时候,你的理解就不一样了。这个时候已经无眼耳鼻舌身意了,无色声香味触法了。为什么?因为你是那个觉,你是那个无处不在的觉,你是那个无处不在的知,你就是那个观,它能度一切苦厄。人家菩萨说的好慈悲,说“ 度一切苦厄,真实不虚”,我没骗你,你们要相信哪 。
你觉得如果你到这一步,你能度一切苦厄吗?什么是苦?你怎么可能苦?你不可能苦的。我们的徐同学明白了。
好,我从道理上讲明白了,你能听明白,其实已经很不错了。
第七步 达到一种看见所有念头起落的状态
好,我再用一个第七步,我告诉你要达到一个什么状态。什么状态?就是你能够在你观念头的时候达到一种状态,就是你能轻轻松松地看见所有的念头起落,这个时候你就是觉。
这个时候你再去理解七哥(以前七师父)说的,你就是那个天空,乌云、白云就是念头。现在你知道了,你就是那个天空。所以这个时候你再看念头的时候,念头起,念头落。这个是悲伤还是欢喜?跟你一毛钱关系都没有,你会发现以前你之所以执着,是因为你的视角跟着你的这个念头一直在(转)。当你一个特别开心的事,你就特别地喜悦。有人批评了你一句,你就生气三天,你也没缓过劲来,就是你跟着念头走掉了,对不对?就是当你发现真正的你就是那个“觉”的时候,你会发现这些其实你不会去做任何评判了,他只是个念头而已,他起来就起来,灭就灭。
那有的人可能还不太明白的,那接下来我再给大家举个例子,你们可能就能够明白了,就是我们知道以前看过那个露天电影,露天电影的时候,前面有一个屏幕,这边有这个胶卷,然后有个放映机,然后这后面有个投影打过去,对吗?
好,问题来了。如果我们拿这个电影放映机来对比,我们说,我们现在处在这个世界是什么样子的?你看,屏幕上出现的这些电影动画,连续不断的动,包括我们还听见声音呢,这个就是我们现在如果你没有听这堂课,没有打坐修行,这就是你理解的世界,对吗?因为你不知道背后的逻辑,你看见了,我们看见这个人杀人,那个人好坏怎么样……这就是你理解的世界,你看见的世界,你理解的世界就是这样。但是如果你再回来一层,你会发现:咦,原来是有个胶片的,原来一切都是因为胶片引起的。胶片是什么呢?胶片就是我们所谓的我们的习气,我们的业力,我们的阿赖耶识!就是你以往做的一些业力都展现出来,最后和周围的这种发生关系,就成了这么一个很好的电影了,所以我们每天都沉浸在这个电影剧本里头。但是如果厉害的人就知道,原来有个胶片,原来这个胶片和这个机器放在一起,存在这么一个东西。当他理解为胶片的时候,他就觉得:我厉害了。他找到根本了。
我们有很多灵修的这种课都是这样的,那我最后想要改变这个东西,我就把胶片改一改了,这样的话,所谓我们的这个夫妻关系,我们的原生家庭,他在胶片上想给他改一改,那确实有时候也能起到一些作用,但是你会发现:它这个胶片,你人一生那就无穷无尽,你改完一个,后面还有好多好多,你改不完的。所以这也是为什么你解决了一个小问题后,都不究竟的问题。我们这都是比喻,它不是那么绝对。那为什么这里面会出现这个,别的一些例如说跟我的习气,跟所谓的别人的事情交叉起来以后,它就会产生一些新的故事。那放映机转动的那些机器,就起这个作用的,它把你的眼、耳、鼻、舌、身加到一起以后,组合出来以后就成了这个东西了,加上你的习气。
好,那七师父,到底什么是我?什么是我?什么是觉?什么是知,什么是观?
这些都不是,你是那背后的大灯泡,你是那光源呐,没有光源,什么都没有。你说你的酸甜苦辣,你的悲欢离合,跟光源有关系吗?光源会在乎吗?它会在乎你是杀人呢?还是善良的人?还是恶人吗?
光源从哪里来?因为我就是光源呐!所以光源,就是我们说的那个觉。他不用从哪儿来。所以“觉”就是这个东西。
绿荷老师,你千万不要去纠结这里边所谓的电,我们都是一个比方,就是让你去理解你真正的这个觉和我们日常一些念头之间的关系,或者说让我们日常做事的一些看到的景象的关系。就是你怎么知道你在看直播?因为你必须得有一个“知”,你才会真的知道你在看直播,否则的话没有这个“知”,你是不知道的。我怎么知道我在跟大家做演讲,有这么一个“知”,所以没有这么个“知”,你是看不见的。
我们说你放电影,你没有这么一个背后的光源,没有这么一个灯泡,你是看不见任何东西的,电影是不会显示出来的。所以,这个觉,它只是负责把它显示出来,它没有好和坏。没有对和错,没有善良的人和不善良的人,对它来说无所谓。就真正的厉害的人是他要能够时刻停在这个“觉”里头,这个时候对他来说,其实他不会去判断,就是他不去有这种二元的这种执着。我们如果看电影的时候,我们会去分辨是好人是坏人,对吧?眼耳鼻舌身意,其实我们可以比方成为那些机器。最后我们的所谓这个业力(这是个比方,大家一定要注意,我说的这是个比方),觉只负责觉,我不负责判断。所以我们之所以这么去练习,就是让你体会到什么叫“觉”,你体会到什么叫只是观,知道吗?所以我看见所有的东西过来,我都不评判,我就知道。因为本身就是只有知道。
你看以前我告诉大家,我说我们就是天空,这还是个比喻,但是放映机这个比喻,我觉得会更形象,但是它会更难理解一点,它会更形象一点,因为它真的把我们所说的放电影这个事情,一层一层的往后推,当然这个比喻不是我想出来的,我没这个能力,这是咱们的创巴仁波切说的,所以我很坚信,这个应该没有错,是因为那个人是一个公认的大成就者,也是在这个方面,就是对于这种空性,对于这个方面儿的理解是非常,反正我看他所有的话都是特别地有道理,就是他每次说出来以后,我都会觉得,哎呀,就是我想说说不出来的,明白吗?我觉得特别有道理。
所以,真正的我是那个“觉”,真正的我是那个“知”,我就是那个“道”。我们说无我,是因为以前我们以为这个“我”,它真的不是我。对,光源是无形无相的,所以你要从这个角度来看的话,它这个放映机这个比喻也不太恰当。
好吧,我们今天就到这里了。我最后再跟大家去声明一下,这些都是我的一些理解,里边确实有好多是,就包括像刚才说的这个比喻也好,天空的比喻也好,海浪的比喻也好,大海的比喻也好,是之前的人有过比喻,我拿过来的。
就没有人去特别明确地这么去说。所以可能吧,因为我自己确实也觉得,至少我觉得我不够那么究竟,所以就是你要从究竟的角度讲,可能还会有一些偏差。
例如说:我们说有个“觉”,那就有个“觉”这么一个东西,我们是有个“知”这么个东西,但是实际上。它又不是真的有。就是当你没有一个念头的时候,这些东西全部都没有,但是它一有它马上就全部出来了。所以这是一个,就像这个《道德经》里边,因为我之所以敢跟大家这么去讲,因为我发现《道德经》和《佛经》这些东西联合起来以后,它们都能解释得通了,说“有生于无”就是这样的,你的念头从哪儿出来?你会发现,它没有源头,它消失去哪儿?你也不知道,它消失于无,它有生于无,它也消失于无。它无中生有,其实你再去理解《道德经》也好,《佛经》也好,你就会发现,哪怕你没有体验,你只是今天听了七师父讲的这个课,你会发现,你能看懂一些了,你再去看,哪怕这个我以前写的一些东西,你就会发现我原来讲的是这个。但是它是不是最究竟的,我不知道,这个可能还有更究竟的说法吧,但是可能在不同的阶段,可能都会有一些不同的认识。如果你到了那一步以后,我发现我也没办法去跟你解释了,那我会告诉你去找谁。
所以大家可以好好地再回看一下,特别是今天后边这一段,我们大概从九点多讲到十点多的这一段,1个小时的,这个说实在的比较深。我前面讲的其实都还只是拿空性的一些东西跟大家去和世俗的结合,我告诉你我最擅长的地方,我就善于拿一些东西跟我们实际结合,就把佛法里边的一些跟实际结合,我觉得就可以解释得比较通,是吧?但是你说真正对于空性的这个理解和体悟,肯定我在这方面还是有不足的。大家就先去看一看,你有了这个基础,你再去做发愿,你就不害怕了,你没那么恐怖了,因为你知道真正的“我”其实从来不怕被伤害,真正的“我”,是无比的富足。没有什么东西,我是不能布施的,这个时候你完完全全你就可以理解了,所以如果这一点不理解,我们还是有时候会犹豫,哎呀,我要是怎么样怎么样,这个就会比较难一点。
好的,那今天我们就到这里结束了。
校稿: 米粒BJ2303431 安BJ2406054 复核:花点时间BJ2303701 小智BJ2404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