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扬创巴仁波切 《心如野马》在美国英语讲的 拿藏语写的 顶果仁波切《觉醒的勇气》 一是修法的基础,根基是什么,前行 修行不是为了生活而是生活是为了修行 工作也是为了修行 有时候犯错反而是好事 二是菩提心,对生活真正的认识,体验空性 相对菩提心,发愿,自他交换 三是把困境当作觉醒的道路 所有痛苦和烦恼都来自我执 四是让修行成为生活方式 五是修行进步的衡量标准是什么 六是修心的承诺 七是修心的指导 有很多口诀 不另有所图 纯粹一点。
20150409 理解真正我是谁,角度就会打开,如果能保持那个状态,自己就回到了原点。 观念头是丁老师教的。 第一步观念头要知道什么是念头。声音也是念头,痛也是念头,身体的觉受和动作也是念头。一切都是念头。一切又都不是念头。 第二步要认出念头。及时认出它,不跟着走。想起这件事本身就是个念头。越在念头出现之前认出来越好。 认出来就好,知道就好,没有然后。一旦有然后本身就被带走了。 打坐时只要认出来,越认越快。尽量快速的认出念头。更专注的尽快的认出来。 认出念头的头,只有形象出来就看见了。 前期尽量避免有一些声音的干扰。知道知道之后,空调的声音就不见了。 头脑总想找一些次级,太无聊的东西它就不干了。 第三步尽快认出。 第四步念头是会有减少的趋势的。我们习惯了复杂。 如果一切都只是念头,谁在观?我在观。如果没有我谁在观?念头在观。如果只有一个念头,谁在观?我就是那个观。 把我放到观上去。但观是什么呢?观在哪?如果只有一个念头,观本身就是那个念头,不可能是别的东西,观是主体也是客体。 谁知道?我就是那个知。知是不生不灭的。知也可以叫觉知。知道知道知就是道。 什么是真正的我?那个正在发生的就是我。有觉才有我。 我目光所及都是自己。我念头所达都是世界。《我就是那微弱的光》 最爱的女儿是念头,本身也是念头,伤心也是念头。 当你是知你是观时你就回到了原点。 放映机和胶片,你是光源。没有光源什么都没有。 光源就是觉,不用从哪来。 真正的我是觉,是知,是道,无我,是因为以前以为的我不是我。 有生于无,无中生有。
一部经一家人一辈子。 考拉 ,世界最有力量的是水,遇到什么变成什么,哪低去哪 ,水冲众人之恶 。牺牲自己去做别人不愿意去做的事, 水遇到什么形状就是什么形状;水也是很有力量的,水滴石穿,海啸;水往下流,水能住下,但山有多高水有多高,上善若水; 当不知道自己要往哪里努力的时候,就去看一看水。要去做考拉,像水一样。 如果没有真正的踏上修行这条路,我们可能更多的是安慰,如果真正走上修行这条路,我就是无我的,就没有老虎的特性,可以是老虎也可以是考拉,不是只能是追求完美的人,你还在固化自己的习气和念头。 真正好的厉害的人是看不出他有什么特点的,水就是这样的。 我们为什么要变成任何类型?我们有潜力变成但为什么要变成?《普贤行愿品》于贫穷者宁德伏藏。恒盛众生。跟普通人这么说可能会觉得佛理佛气,换个说法可以说是去演戏。想演什么演什么。 自己任何时候都可以去变。用觉察的方法就可以变。 一个好的演员什么角色都可以演,演什么像什么。 生活中,时刻觉察自己是在演戏时,觉察需要什么角色,去演就好了。如果没有觉察,习气带出来的方式可能就是老虎。 为什么平时没有觉察做不到呢?问题就在这里。因为被念头控制了,不是自由的。被情绪控制,自己就没有自由。 如果时刻能保持觉察,都能演戏。 每天演戏不能真正做自己是不是太虚伪?如果演戏是为了获得私欲,就是虚伪。如果你为了让他人更好,这是慈悲。关键看发心是什么。如果发心不是为他人,演善也不善。 累是自我证明存在的把戏。累不累其实完全不用我们自己考虑。 保持觉察,在生活中演戏。真正的我是不生不灭没有定性的,可以变成任何形状,要向水一样恒顺众生。
关于练习觉察这件事,看上去很简单但实际很强大。宗萨仁波切说,所有人都可以学。 自己看和老师带着做是完全不一样的,特别容易浮在表层,容易偏,容易放弃。 听见老师说的每一句话,比如,练习时不要放音乐,不要念佛号。打坐时不要让身体有不必要的刺激,打坐不是为了练身体。不要在表面上下功夫。 真正的要在心上下功夫。如果心能够很平静看见每个念头出来,要厉害很多。 无论什么样的姿势,不要让自己加戏。 你的这辈子就是你上辈子说的下辈子。好好珍惜,练习。说不定自己会有变化。
觉察练好了会有什么变化?拖延症方法收集器 聪明是比不过那子。修行人。真正的聪明人是那些修行人。 真正的修行人做世俗里的事情是很容易的。《当和尚遇到钻石》朱元璋小时候是小沙弥 稻盛和夫短期出家半年 武则天做过尼姑 如果走世俗名利路线应该不是难事。如果懂了修行再玩世俗,不是难事。工作中如鱼得水。绿荷同学,如意同学。 如果真的想修行得道世俗中的事,反而修不好,真正的修行是要放下的。 只有把世俗里的执着放下。 2008年负责淘宝的广告部门,一帆风顺,收入目标都是几百亿。如果抱着世俗赚钱的目的反而修行修不好。想要修行好就要放下一些执着。 《西藏生死书》买油点灯的故事。保持觉察,很快翻到这个故事。真正在你需要的那一刻,他就会出现。再重现一次时不见得会发生,因为目的不纯粹了。 悬赏问题第一个人喜欢看,但后续问题可能就没有人看,怎么样合适呢? 我是大海,我需要多少浪花就有多少浪花。状态好时智慧就会出来。 你修行和七师父是一样的,但可能有时候状态没那么好。特别想证明能力时反而不行了。 真正厉害的人是时刻处于这种状态。 汉人比较喜欢读金刚经,心经觉得短了点。 如何降伏自心还能住在那个状态不退转?当退转后反而会怀疑以前的状态不是真实的。 每个人都是圆满的,但我们为什么不是这样子呢?我们执着太多,还不能真正理解我是谁,为什么我们要利他。 无论我们怎么布施我们都是富有的,越抓一个东西时才是最穷的。 在必经之路继续修行,是你需要必经之路,不是必经之路需要你。从修行角度讲。 没有好的修行团体我们很容易就退转回去。 我希望自己更加纯粹。我们不是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不是做一个好人。 真正了解什么是修行,什么是觉察,本身就是对必经之路的回报。在生活中恒顺众生去演戏。 时间八法,每个人都希望被看见,地位很高的人也不例外,但如果想要好好修行就要看见时间八法人性自然反映的模式。希望被关注是自身的小把戏。 灵魂本身是圆满的,为什么需要伴侣?世间的婚姻都不是圆满的。 告诉自己本身是圆满的,不需要被关注,不需要被表扬,不表示不接受别人的表扬。这是对修行人说的,要求自己的,而不是要求别人的。 如果需要,就是我执在表演了,要证明自己是大师,自我本身不存在,要用各种手段来证明自己是存在的。 什么时候该剥洋葱? 你怎么知道我真的是圆满的?真的是不需要被关注?不需要被表扬呢? 什么是想通了?是因为本身就是通的,被执着障碍,如果觉察起来,是修行的开始。 所有的烦恼都是菩提,本质都是一个念头,是空性的。在生活中,所有的烦恼都是修行的入口。 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头脑总喜欢编故事。在大脑中收到了大礼物,礼物是什么呢?不同的礼物不一样,法无定法,真正的本质是经过一次生死考验时,以前执着的东西没什么意义了。自我以前编的故事被自己破掉了。自我就束缚不了自己了。
讲故事,有人说,我们是为人民服务,但不是为刁民服务。必经之路是一个服务精神领域的公益组织。 群里的人有没有人你是看不惯的,是你不想帮助的。我们对陌生人很好,但对身边的人家里人就会挑毛病。这是个值得反省的问题。 真正的利他是要完全抛开自己,越是看不惯越是要和他在一起。 当领导的人看问题很敏锐就会看出很多问题,心理就会起烦恼,但是大家要明白我们这个组织的目的是什么?是修行是利他是帮助别人,希望他人能够在生活中修行增长智慧。怎么样才是能增长智慧呢?我们组织出现问题其实并不用担心,要担心的是没有问题。看见存在问题但不用气馁,某种程度上他必须有问题。 就像一个母亲做梦梦到小孩子掉到河里去了,想尽各种办法去救,终于把小孩子就起来了。就和菩萨普渡众生一样,虽然很辛苦,但再难也是一个梦,本身不存在。我们真正做这件事不是希望必经之路成为效率很高的事,否则搞一个公司好了,而是要通过这些事情去修人。犯错误从来不是什么问题,有过错没关系,别错过就好。 我们在服务栈长,但不是栈长需要我们,而是我们需要栈长。《普贤行愿品》我们要借事修人。 一是我们的利他要从身边人开始。二是我们遇到问题需要改进,但不是退缩和抱怨的原因。 生活是为了修行,工作是为了修行。 我大大咧咧说话直接都是我们的习气。正面负面其实都是一个标签。要和光同尘。 能够自然的变成什么形状而不是固执的认为自己的方式很对。执着于做公益也是执着。 一个人没有自己的时候,什么样子都可以。 四种人格,老虎、孔雀、考拉、猫头鹰。厉害的人是看不穿的,没有执着点。真正修行要脱离开四种人格。 按钮少了,角度变大了。 有人看哪里哪里都是问题,有人看哪里有问题但没有关系 人身的角度有多大,所有的问题,所有的障碍,都是修行的入口。我们不用看待好坏,而是对治我们的心。 最大的角度就是圆周角360度,没有什么事情是不可容忍的。 如果看不惯的东西特别多,不是别人不行而是自己的角度太小。 如果最厉害的人可以回到原点,角度则可以无限大,这是我们修行的目标。 老师教大家的方法就是回到原点的方法,对治生活中90%的问题都不是问题。
知道有念,知道无念,知道就好。 不妄语
所谓回到原点,是要真的接纳。不二,不是一,也不是二,不二是不要去判断,不要去贴标签,不认为是好还是坏。 修行是把事情搞简单。 念头起来,不跟随。最基本的方式是坐上修,排除一些干扰。 观的时候不要躺下,但躺下实际上也可以观。看见任何念头,告诉自己知道。以最及时的方式看见念头。 唯一要求是背要直,其他都不重要。 最难的是什么都不做。最终不是什么都不想,念头和浪花白云乌云一样。只要看见就好。 原点是不判断。一旦有排斥,就不是圆满。 如果都是念头,我在哪呢? 练习时注意尽量做到念头还没成型就去看见,念头看的会越来越快。谁在观?我是谁?我就是那个念头,我就是那个观。 我的眼光所到之处,我的念头所达之处,我不需要去远方,因为我就是远方。 有体验后思维会很不一样。 真正的厉害是和光同尘的,你能看出来他厉害说明他还不厉害。真正厉害的人是看不出来的。
小结:利他要从身边的人开始。必经之路就是存在问题,要借事修人,看见问题没关系,不是大毛病。总是强调个人性格特点时,就是自己要修行的时候,无论是很有帮助还是没有帮助,说明修行还不行。水可以慈眉善目也可以金刚怒目。角度打开,看不惯说明自己角度还不够。做觉察的方法。言语和朋友圈要尽量说一些对于修行认识的话,避免说一些太浅的话,比如我们要努力,我们要奋斗等,对世界的认识要更深刻一点。
通常的思维事把角度展开,通过经历事情,慢慢放下执着,看问题的角度也会越来越大,另外一个方法是退到原点,360°打开,哪个角度都能适应。
不另有所图,我们赞美别人时不要怀着一个目的去赞美,就是发自内心的去赞美。发愿也不要带着目的,而要纯粹,就是发愿,就是利他。修行后就会长智慧,但不是为了长智慧这个目的。修行可以对治我们的烦恼,但我们真正走上这条路,是要利他,让自己更纯粹的利他。 看见自己自私的念头时,先放下。我知道会获得更好的所以我表现的很利他,也是另有所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