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本文档旧的修订版!**
3月22日
《觉察之道》看至第三章3.2
当你意识到自己刚才错过了,记得要感知身体的动作,那就开始感知当下的动作,不要懊悔刚才的错过。当你开始懊悔刚才的错过,这是又一次错过。觉察只是知道,而不评判。知道错过了,知道就好。
虽然我反复强调,但还是有人会懊悔。懊悔了怎么办?也没关系,知道自己刚才懊悔了,回到当下,开始感知动作。此时,你又回到了练习觉察,多好!一切都是觉察的对象,一切都是修行的对境。觉察,一直都在,只要你愿意,你永远不会错过。你每一次知道自己错过,都是一次成功的觉察。如果不觉察,你怎么知道刚才的错过?
【感悟】自己之前也会有懊悔,现在知道了,没必要懊悔,只要你愿意,你永远不会错过,回到当下,又可以觉察了。
3月23日
《觉察之道》看至第三章3.3
在生活中练习觉察,基本要求是:及时看见当下的念头。换种方式表达,就是能及时看见自己的想法。一旦看见念头,不继续跟随,不因为以前的思维习惯(习气)而自然反应,这样就打破了反应模式,有了选择的自由。
当你能“看见”某个念头,这个念头会自己停止。你可以让念头继续或不继续,此时你是自由的。就像我知道我在写文章,我可以继续写,也可以停下来。就像妈妈看见小孩在玩游戏,可以选择让他继续,也可以选择让他停下来。因此,当你保持觉察,并不会影响生活。
但当你真正懂了,有一定的修行能力了,你会发现:你可以在没有愤怒时愤怒,这叫怒而不愤。愤怒也叫怒愤,“愤”就是心贲,有心振起、隆起的意思,表示郁结于心,狂躁不安。“怒”是发怒,明显地表形于外的生气。怒而不愤,是指表现得很生气,但内心并不郁结不挂碍。
类似的情绪还有焦虑。当我们担心某件事(一般指担心未来会发生某件事),就会焦虑。“虑”是思考、考虑,“焦”是担心、着急。当你看见自己的焦虑,可以做到只是考虑应对方法,而不担心着急,这就是“虑而不焦”。
【感悟】练习觉察,需要及时看见当下的念头,看见了,不继续跟随念头,不按自己以前的思维习惯自然反应,就有了选择的自由。目前自己看见的能力还有待提升,很多时候会错过,还会被以前的习气和模式控制,因此我还需好好练习,加强静坐觉察的质量。希望自己以后有一定的修行能力,可以做到怒而不愤,焦而不虑。路还很远,继续加油!
3月24日
《觉察之道》看至第三章
回到当下,可以让我们此刻不再烦恼。烦恼只会存在过去与未来,无法进入在当下。
错误是过去产生的,已经过去,当下没有错误。问题来自于未来,还没到来,当下没有问题。此时此刻,该做什么做什么,能有什么问题?而且,每一个未来,都由当下产生。如果当下一刻你能淡定,当下产生的下一刻,你也能淡定;如果当下一刻你很焦虑,当下产生的下一刻,你也会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