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经之路

抄一部心经,点一盏心灯

用户工具

站点工具


csz:juezhi:25gzxx:ydxd:jczsd6

**这是本文档旧的修订版!**

4月2日

《觉察之道》看至第6章6.2

1、 让自己减少执著,最开始可以转移执著。把对各种金钱、美色、美食、名誉等的执著,转移到对“修行”的执著。例如,你给自己定了练习觉察的目标,要坚持打坐,先坚持三个月。或者决定每天抄一部心经。当你把时间花在静坐、抄心经上。你去夜店的机会少了,你抱怨社会抱怨公司的时间少了,你玩游戏看视频的时间少了。你对其他的执著自然会减弱,至少不会加深。

但执著于修行,也是执著啊!

是的。你脚上扎了好多根刺,你总得找一根针把他们都挑出来啊!等你用针挑出了刺,刺不见了,针也放下了。就像为了过河,你不得不扎一个竹筏,借用竹筏过河后,你自然舍弃它了,不会背着竹筏继续走。

【感悟】自从来到必经之路,开始修行后,再也不追剧了,也没看过综艺节目,新闻也很少看了,每天练习觉察,坚持打坐,再有时间就看必经的视频,不断熏习。有点执着于修行,这样是让其他执著减弱了很多,挺好的,这是借用竹筏在过河。

2、 学习了觉察,她下决定改掉这个毛病。于是她定了一个目标:半年之内,一件衣服也不买。【向这位同学学习,下定决心去改!】

后来,X 同学把想买衣服这件事,作为自己的修行入口。每次想买衣服,就看见自己的“想买衣服”,每次想唠叨,就会看见自己的“想唠叨”。只是看着,让那些想法自己消失。一段时间后,X 同学说:“买衣服这件事,已经无法困扰自己了。”【看见这个“想的”念头,只是看着,让想法自然消失!】

这就是转移执著。生活中,我们对某些事物执著很深,自己觉察力量还不够,那就用另一个执著来对治它,或许有效果。然而,由于习气太重,我们定了新的原则,有时也不一定能遵守。这意味着用新的执著对治旧的习气,也不一定能成功。这就需要想更多的办法,例如一开始把要求定低一点,找其他人帮助监督等。这是与自己做斗争的过程。老子说: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确实,自己的习气太重,有的对治没有成功,不够有决心。可以先降低一点要求。】

向内求,意思是遇到任何烦恼,从自己身上找问题,解决问题。向内求是希望我们假设外界一切都不会变,而让我们自己改变。

你想改变他们,就是向外求,你想让自己适应他们,就是向内求。

事实是,你改变不了任何人,除了你自己。或许,你连自己都改变不了,改变自己也需要智慧。没有智慧的人,被习气控制,被情绪控制,痛苦地活着。这不就是现状吗?

当你遇到烦恼和痛苦,可以提起觉察,提醒自己向内求。如果你有任何负面情绪,那一定可以在自己身上找到执著。这就是向内求。

注意,向内求这件事本身,也是要求自己的,别要求让别人“向内求”!

明白了这个原则,你至少不会继续找别人的问题,不会继续编故事。

向外求,是执著,向内求,是修行。

值得提醒的是,不要把向内求当成了自我否定。自我否定,是判断,是跟随,是从一个极端走到了另一个极端。而向内求,是不向外求,是不评判,不期待,不评判自己,也不期待别人的变化,是只履行自己的职责,不控制和要求任何结果。

当你向内求:是因为我对孩子的执著造成的情绪,而不是因为孩子。

来,让我们更进一步,看看什么是真正的向内求。

所谓的“内”和“外”是相对的,只是标签。就其本质,没有“内”与“外”,只有“求”与“不求”。一旦有“求”,就是向外求。

念头,是一个投射,不跟随念头,你无法向外求,不跟随欲望,你无法向外求。向内求并非真正向内求,它只是停止向外求,根本无所求。

当你保持觉察,只是观照,不跟随,不评判,你会发现你自己已经在里面。这也是真正的向内求。

csz/juezhi/25gzxx/ydxd/jczsd6.1743520115.txt.gz · 最后更改: 2025/04/01 23:08 由 juez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