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本文档旧的修订版!**
觉察之道第7章笔记
4月4日
不期待证悟,但要一辈子修行。 — 密勒日巴
“马步,冲拳!要快要猛,对,就这样!每天练习!” 大侠教完,飘然离去。
小伙子很高兴,每天练习这一招:马步,冲拳!马步,冲拳!马步,冲拳!
一个简单的马步冲拳,坚持了二十年,也能成为顶尖高手。觉察,就是这一招“马步冲拳”。
练习觉察,本身就是在修行,座上修,座下修都是。
打坐时间越来越长,可能说明你很精进,但不一定代表修行有进步。打坐,需要真的能看见念头,能及时看见念头,不被带走。
“心灵修持之中,困难在开头;世间事务之中,困难在后面。”这意味着,当我们放弃一般的活动,让自己完全精进的修持,可能会遭遇某些外在和内在的障碍。但是越坚持,就会越快乐。反过来说,世间事务在开始的时候会带来一些短暂和表面的满足,但是终究它的结果总是痛苦的失望。
在生活中修行,一开始会比较难。当一开始你刻意去练习觉察,在吃饭中感知动作,用【看盯挖改】对治情绪,会觉得有些别扭。你不再跟随以往的习气和模式,会有一段时间不太适应。
你可能不再喜欢和朋友一起抱怨,一起说是说非,可能不再喜欢参加一些无聊的应酬和聚会,周围的人也会觉得你有些奇怪。这些都是正常现象,是修行进步的的征兆。
坚持一段时间,当觉察成为你的自然反应,就像呼吸一样时刻都在时,你会发现生活会不一样,烦恼无法再困扰你,情绪对你来说也不算什么事。
原本的那些束缚,根本无法束缚你。你可以回到以前的生活,但那时你已经不一样了。你可以看戏,可以演戏,你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你是自由的,在任何时候。
在生活中修行,找到一个好老师,一开始跟着他的安排,认真坚持练习,很重要。过了一开始那个阶段,你会体会到修行的乐趣。那时,再让你放弃修行,回到以前的生活,你自己无论如何都不会愿意的。
当你一整天都在想交觉察作业,想练习觉察,这本身就是个很好的状态。看见了吗?练习觉察的状态,就是练习觉察的目的。我们调伏心的过程,就是我们要的调伏心的结果。踏向彼岸的每一步,都是彼岸本身。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习惯遇到任何事都会想到自己。公司开表彰大会,想到自己会不会被表彰;看到优秀的同事,想到自己和他相差太远;看到有老师讲好妈妈的几个标准,想看看自己符合几条;有人在发年终大礼包,担心自己领不到喜欢的那个;学校老师在点名批评某些学生,担心自己的孩子也被批评……总之,无论好事坏事,无论遇到什么事,人们总是第一时间想到自己。【对照自己,确实如此,总是第一时间想到自己,考虑自己太多了。】
这是“自我”的特点之一:最关心的是自己。 然而,当你修行越深入,会考虑自己越少。如果你遇到事情,偶尔会不想到自己,根本不在意自己,这是修行状态好的征兆。【目前自己的修行还比较浅,继续加油。】
修行,需要融入到生活的点滴中。在生活的细微处,看见自己的念头和习气。一旦看见,改变会自然发生。【修行需要融入生活,我做的还不够,很多时候会错过。这是我努力的方向。】
“自我”会利用一切机会,来获得关注。生病了,是一个人最容易编故事的时候。此刻,能看见头脑的编故事,很难得。一旦看见头脑的这种小把戏,小把戏自然就不起作用了。这就是把修行融入到生活中。以前出现类似情况,总是编故事,现在能不编故事了,这就是进步。【想起以前自己生病了,也会如此,原来是为了获得关注。】
4月5日
修行,可以让你认识自己。以前你总觉自己还不错,那只是你觉得,或者只是外表看是如此。你遇到事情,习惯找别人的问题,习惯推卸责任,习惯维护自己,对自己宽松,对他人严格,这是“自我”的模式。如果你不看清这个模式,就会被“自我”欺骗:我很好,问题都是别人的。而修行,是向内求,看自己的问题,一点一点认识自己,自然能看见自己很多问题。因此,并非修行让你变差了,而是你以前不知道自己原来这么差。【遇到事情,习惯维护自己,是“自我”的模式。】
修行也不是为了让你过得越来越顺。
当一个人开始修行,认真对待修行,很多世俗的欲望,会开始减弱。类似对金钱的欲望,对胜利的渴望,对名利的追求等。【我对金钱的欲望,确实减弱了很多,不再执着买房买车了。】
修行的标准和世俗的标准是不同的,按照世俗的标准看,好像退步了,但实际是修行的进步。
反过来讲也成立的,当你开始修行,如果用世俗的标准发现自己退步了,那很有可能是你修行进步了。
修行不是为了快乐,不是为了变得善良,不是为了过得更好,那又有什么用?
修行可以让人增长智慧,让人认识真相,让人得大自在。这么说过于笼统。如果你还要继续问,那就是:我们无法决定生活,但修行可以让我们决定如何面对生活。【这句话以前读的时候没注意到,这次看到了。修行可以让人增长智慧,认识真相,得大自在。修行可以让我们决定如何面对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