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经之路

抄一部心经,点一盏心灯

用户工具

站点工具


csz:juezhi:25gzxx:ydxd:jczsd7

**这是本文档旧的修订版!**

觉察之道第7章笔记

4月4日

《觉察之道》第7章7.1-7.2

不期待证悟,但要一辈子修行。 — 密勒日巴

“马步,冲拳!要快要猛,对,就这样!每天练习!” 大侠教完,飘然离去。

小伙子很高兴,每天练习这一招:马步,冲拳!马步,冲拳!马步,冲拳!

一个简单的马步冲拳,坚持了二十年,也能成为顶尖高手。觉察,就是这一招“马步冲拳”。

练习觉察,本身就是在修行,座上修,座下修都是。

打坐时间越来越长,可能说明你很精进,但不一定代表修行有进步。打坐,需要真的能看见念头,能及时看见念头,不被带走。

“心灵修持之中,困难在开头;世间事务之中,困难在后面。”这意味着,当我们放弃一般的活动,让自己完全精进的修持,可能会遭遇某些外在和内在的障碍。但是越坚持,就会越快乐。反过来说,世间事务在开始的时候会带来一些短暂和表面的满足,但是终究它的结果总是痛苦的失望。

在生活中修行,一开始会比较难。当一开始你刻意去练习觉察,在吃饭中感知动作,用【看盯挖改】对治情绪,会觉得有些别扭。你不再跟随以往的习气和模式,会有一段时间不太适应。

你可能不再喜欢和朋友一起抱怨,一起说是说非,可能不再喜欢参加一些无聊的应酬和聚会,周围的人也会觉得你有些奇怪。这些都是正常现象,是修行进步的的征兆。

坚持一段时间,当觉察成为你的自然反应,就像呼吸一样时刻都在时,你会发现生活会不一样,烦恼无法再困扰你,情绪对你来说也不算什么事。

原本的那些束缚,根本无法束缚你。你可以回到以前的生活,但那时你已经不一样了。你可以看戏,可以演戏,你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你是自由的,在任何时候。

在生活中修行,找到一个好老师,一开始跟着他的安排,认真坚持练习,很重要。过了一开始那个阶段,你会体会到修行的乐趣。那时,再让你放弃修行,回到以前的生活,你自己无论如何都不会愿意的。

当你一整天都在想交觉察作业,想练习觉察,这本身就是个很好的状态。看见了吗?练习觉察的状态,就是练习觉察的目的。我们调伏心的过程,就是我们要的调伏心的结果。踏向彼岸的每一步,都是彼岸本身。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习惯遇到任何事都会想到自己。公司开表彰大会,想到自己会不会被表彰;看到优秀的同事,想到自己和他相差太远;看到有老师讲好妈妈的几个标准,想看看自己符合几条;有人在发年终大礼包,担心自己领不到喜欢的那个;学校老师在点名批评某些学生,担心自己的孩子也被批评……总之,无论好事坏事,无论遇到什么事,人们总是第一时间想到自己。【对照自己,确实如此,总是第一时间想到自己,考虑自己太多了。】

这是“自我”的特点之一:最关心的是自己。 然而,当你修行越深入,会考虑自己越少。如果你遇到事情,偶尔会不想到自己,根本不在意自己,这是修行状态好的征兆。【目前自己的修行还比较浅,继续加油。】

修行,需要融入到生活的点滴中。在生活的细微处,看见自己的念头和习气。一旦看见,改变会自然发生。【修行需要融入生活,我做的还不够,很多时候会错过。这是我努力的方向。】

“自我”会利用一切机会,来获得关注。生病了,是一个人最容易编故事的时候。此刻,能看见头脑的编故事,很难得。一旦看见头脑的这种小把戏,小把戏自然就不起作用了。这就是把修行融入到生活中。以前出现类似情况,总是编故事,现在能不编故事了,这就是进步。【想起以前自己生病了,也会如此,原来是为了获得关注。】

4月5日

《觉察之道》第7章7.3

修行,可以让你认识自己。以前你总觉自己还不错,那只是你觉得,或者只是外表看是如此。你遇到事情,习惯找别人的问题,习惯推卸责任,习惯维护自己,对自己宽松,对他人严格,这是“自我”的模式。如果你不看清这个模式,就会被“自我”欺骗:我很好,问题都是别人的。而修行,是向内求,看自己的问题,一点一点认识自己,自然能看见自己很多问题。因此,并非修行让你变差了,而是你以前不知道自己原来这么差。【遇到事情,习惯维护自己,是“自我”的模式。】

修行也不是为了让你过得越来越顺。

当一个人开始修行,认真对待修行,很多世俗的欲望,会开始减弱。类似对金钱的欲望,对胜利的渴望,对名利的追求等。【我对金钱的欲望,确实减弱了很多,不再执着买房买车了。】

修行的标准和世俗的标准是不同的,按照世俗的标准看,好像退步了,但实际是修行的进步。

反过来讲也成立的,当你开始修行,如果用世俗的标准发现自己退步了,那很有可能是你修行进步了。

修行不是为了快乐,不是为了变得善良,不是为了过得更好,那又有什么用?

修行可以让人增长智慧,让人认识真相,让人得大自在。这么说过于笼统。如果你还要继续问,那就是:我们无法决定生活,但修行可以让我们决定如何面对生活。【这句话以前读的时候没注意到,这次看到了。修行可以让人增长智慧,认识真相,得大自在。修行可以让我们决定如何面对生活!】

4月6日

《觉察之道》第7章7.4-7.5

某一天,当你不再关心自己的进步与否,只是关心他人的痛苦有没有变少一点;当你不再关心自己的得失,只是关心世界有没有变得美好一点;当你不再关心自己能不能去极乐世界,只是关心他人有没有走上修行之路。那时,说明你修行真的进步了!【向往这一天,真正做到关心他人胜过自己。】

你或许会说:“那不是我的目标,我没这么高尚!”

不,这根本不是高尚与否的问题。 当那天到来的时候,你的“自我”已经消失。当“我”都已消失,“执著”能依附何处?又哪会有烦恼呢?当“自我”消失,“真我”就出现了,慈悲也就出现了。那时,你会爱众生,如同以前爱自己。【慈悲出现,爱众生如爱自己。】

一个真正有智慧的人,会让人如沐春风,不会让人觉得“无情”。虽然你看破了游戏,但偶尔玩一玩游戏不算是问题。就像你偶尔陪小孩玩玩托马斯小火车,也可以的。能做到和光同尘,需要更高的智慧。 【让人如沐春风,做到和光同尘,这是方向。】

修行,不会让人冷漠。修行,让你认识自己,认识生命。生命是流动的,生命本身是爱,爱怎么会冷漠?修行会让你变得真实、勇敢、纯粹。就像你本来不喜欢应酬,但为了在朋友间留个好印象,你假装喜欢应酬,这就是虚伪。现在你不在意他们的评价,你表达的是真实的自己。这是勇敢,不是冷漠。【希望自己在修行的路上,越来越真实、勇敢、纯粹,表达真实的自己。】

修行不会让人冷漠,相反,你修行时间越久,你越会爱上这个世界。你会爱每一朵花,每一片云,你会爱每一个人,你会爱上生活中每一件小事,包括你的噩梦和脸上的粉刺。(状态好的时候会有这个感觉,我爱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一切。好好修行,坚持一辈子修行。)

宗萨老师如是说: “与任何人相处,时间长了肯定都能看出毛病,因为眼睛就是业力专门为我们准备 的。因此,我们需要认清自己的评判标准来自于自我,而不要轻易评论他人的是非功过。其实,你看到的,只是业力允许你看到的。我喜欢的一定是我缺失的,我讨厌的一定是我亦有的,于是释怀!”【我讨厌的,我也亦有。不轻易评判他人。修行之后,我对他人的评判确实少了很多。】

当你想挑人毛病时,要及时看见。然后想起这段话。是的,你喜欢的一定是你缺失的,你讨厌的一定是你也有的。【及时看见】

龙洋老师如是说: “我们生活在人间,没有一个人是没有缺点的,如果没有缺点,那就是佛,不会在人间。要是在人间的话,就是为了度化众生而来的。只要是众生,肯定就有缺点,缺点重重才会在六道中轮回。即便他有一点点优点,也值得我们学习,值得我们惊叹:‘作为众生,他们竟然有优点!’哪怕只有一两个优点,也要看成是了不起的事情。”【这段话看过好多遍,每次看都很受用。每个人都有缺点,我们要多看见别人的优点,有一两个优点就值得我们学习!】

“自我”会用各种方法来维护自己,包括修行。修行,是让我们放下执着。包括对晋升、金钱的执著。如果看见了自己在这方面的执著,对治方法,就是“反过来做”。然而,修行并不是让我们不接受晋升,不涨工资。而是让我们不要执着这些。有,挺好。没有,也挺好。

你仍然可以努力工作!但努力工作,是真的为了工作,为了服务客户,为了服务学生,而不是为了晋升!【修行是让我们不要执着这些所谓的“好结果”,但还是要努力去做。】

csz/juezhi/25gzxx/ydxd/jczsd7.1743944148.txt.gz · 最后更改: 2025/04/06 20:55 由 juez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