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经之路

抄一部心经,点一盏心灯

用户工具

站点工具


csz:liuwei:jdzy

**这是本文档旧的修订版!**

提升见地的作业

5月7号作业

【背景】泽碧同学参加了空明行的行走活动。提出了两个疑惑:

这一程除了行走,其余大部分的时间是在寺院、法事、埋葬小动物、早课。。。宗教的内容非常之多,于我,难得的机会近距离接触了寺院,很殊胜,同时,也有一点担心:会不会与必经之路去宗教化的发展定位相背离了?

关于乞食,毕竟做为未出家人,我们没有为对方做任何事,这样去乞食,真的可以吗?我们的为众生祈福,可以做为乞食的理由吗?我当时的确很为施舍的店主感动,但也的确升起这样的困惑。

【问题】如果泽碧是你船上的同学,你会如何回复?[抱拳]

【要求】每个学员根据自己的理解,用文字回复。500 字以内。注意检查格式和错别字。

刘伟的点评

泽碧同学你好
在了解了你的故事后。我看到了一个想要智慧增长,努力向上学习的泽碧同学。

看见了一个在遇见必经之路这样一个公益组织时,那种热爱。和找到方向的喜悦心,还有在必经之路的笑与哭。

所以你会有这样的困惑,我非常能理解。你的担心也是我的担心。

必经之路未来的发展是靠“人”一个知道修行方向。知道必经之路的原则,知道生活中修行,朝心下功夫的这样一个智慧的“人”船长。

是的,如果注重了这些宗教形式,而忘记了必经之路的初心,是我们要重视的。

同时这种担心也是存在的,会发生的。现在我们正建立了一个培养传承必经之路使命和生活中修行的霍格沃茨学院,你愿意来接受这份邀请吗。期待你的回复。

关于第二个困惑

我只好从我理解的修行方向上回答。

看自己的这颗心,在心上下功夫。

如果乞食可以让自己的傲慢。执着等放下。那我愿意去要饭。

如果我内心真的是为了祈愿众生能够因我参与了乞食,而身体健康,能够增长智慧。所有病痛有我承受。愿乞讨顺利

如果不能顺利对众生更有利。那我依然去乞食。 因为乞食的过程最重要 结果我不在乎的。

这个与是否是出家人无关了。还记得大梅姐在九华山的例子。当同学们饿的时候。她便去要点吃的。压根没想这么多。

同样的,如果乞食是为了有所求。为了一个目的例如这是为成佛的例行功课。如同形式上的乞食行走。而没有回归到心上。

这样的确是宗教化了。宗教是宗教,智慧是智慧。

乞食无关乎宗教。为了帮助他人。我愿意乞食。

师父的点评

刘伟同学

这两个问题的回答,我没看明白你想表达的意思。

其他同学的回答,无论是否合适,但都有明确的观点。但你的没有。若同学受到你的回复,疑问应该还在。


师父的回复


4月29号船长在一场会议中的观察

  1. 观察哪些人参与,观察同学的反应
  2. 观察嘉宾如何进行答疑,如果这个问题,是自己该如何回答。
  3. 整个会议有哪些可以改进的

【1】第一场天空营直播

  1. 罗瑛同学好久没来。月白同学在老师分享中有感受。
  2. 看见了乘月,可乐,周周同学听得很专心
  3. 小默学长分享时,有同学专注,有同学不在意
  4. 小默分享即刻觉察时,也是很多同学中的作业提到过的,例如延红同学。

  5. 明就仁波切
  6. 六分同学很喜欢关注
  7. 主持人不是很安定。听小默分享时,因为小动作多
  8. 旭文同学一直不认真,当师父出现时,依然在做其他的事
  9. 善良24小时核心:长时间保持觉察。长时间看见念头。就是即刻觉察24小时版

  10. 关爱24小时:以家庭为道场,去看平时不想做的人和事,在关爱这个反着来的行为中,去看见习气。
  11. 会议需改进邀请一两个同学在线连麦。现场问一些问题。
  12. 柚子同学明显有极大兴趣。被师父点评后。
  13. 直播答疑这个环节,原来是为了减轻船长的压力。

【2】观察青春号读书会

  1. 主持人庄敏同学
  2. 杨启佳回来第一次参与读书会
  3. 参会同学有明智同学,哈哈是技术支持
  4. 发现主持人庄敏同学,用孔子来解释白纸
  5. 不懂觉察去说觉察
  6. 发现和之前的必经之路有区别,己经没上过天空训练营的人,也开始讲觉察了。
  7. 有同学在抖音上刷到有人讲练习觉察。于是加了微信,来到必经之路
  8. 看见了同学的模式反复强调队友不容易,要感恩队友。

4月28船长如何讲解闹玲觉察作业

某船长讲述的作业

定格的那一瞬间

身体:相对比较好感知,记得提醒自己尽可能仔细的去感知

语言:可能也还行,有没有说话,在说什么会比较清晰。

意(想法,念头):有时候可能不太精准,初期也很常见~

确切来说,不是前一顺的念头,不是后一顺的念头,更不是回忆总结,就是提起觉察当下那一瞬的念头~

一开始可能不是那么特别容易,只要能看见念头就好,早一点晚一点也没多大关系~

越是对每一瞬的念头能够及时清晰的看见,就越容易回到当下,朝这个方向去练习就好~

师父说:这是某位船长,讲述关于闹铃觉察的要领。大家过来点评一下

刘伟的点评

船长您好

我看不懂,想请船长您说说该怎样做这个作业。

以及作业要求是哪些。

我看作业描述是自己设定好闹铃,闹铃响时,开始留意此刻身体姿势和感觉。

留意正在想什么,说什么,做什么,这些都要写下来,提交对吗?

另外写这个作业有什么要求呢。是当时记录。还是晚上慢慢回忆写下来好呢?

恳请船长再给我说说

师父的点评

这位船长,是在专门解答:【闹铃觉察】定格的那一瞬间。

之后的内容没有提。不怪船长,是我选择了这一段。大家做了提醒,或者没做提醒,不是问题。

我设置这个题目,是想让大家考虑一个问题:设置【闹铃觉察】的目的是什么?

知道了这个作业的目的,就不用死记作业的要求和要领。因为一切练习的要求,都是为目的服务的。

有不少疑惑的问题:
身:扫描身体,扫描要不要很细致?要不要尽可能的扫描细致,描写细致?

语:是最简单的。不多讲。

意:记不清念头怎么办?记什么时候的念头?是闹铃响之前的,还是响的时候?或者是记录的时候?

这些疑惑的问题,如果教材上没有写,蓝狮子也没说过,该如何回答同学?

这就需要大家对这个作业设计的原理、目的,有足够的思考和理解。

只有理解了其本质,才能得心应手指导同学。

这个作业设计的目的是什么?

让大家练习回到当下
练习感受当下的身体
练习看见当下的念头

总之,就是练习知道一切的正在发生:自己在做什么、说什么、想什么。

如果针对这个目的,作业要求会是什么?

其实,具体要求,不重要的。 重要的是,能不能看出同学作业中,是否在描述这些。

我讲一下可能的情况

  1. 我看过有些作业,做了很细节的身体扫描。包括手指脚趾大腿小腿……我就知道他扫描了身体。下次,我会建议他不用这么细致描述了,扫描就好。会感知身体,去感知身体就好。
  2. 因为细致的描述,哪怕是扫描,也很花时间的。意义不大。已经回到当下了,会感知身体了,也感知了身体,太细节的就不用了。
  3. 但是如果他写得很含糊,只说,身:我在坐着。那我会要求他,感知手指,感知脚的位置,感知大腿小腿……

  4. 念头记不住,描述不准确。不是多大的事。
  5. 同学知道了如何感知身体(包括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如何看当下的念头,接下来几分钟尽量保持觉察,也就知道方向了。
  6. 哪怕你现在重新开始观念头,记念头也可以的。尽量记录闹钟响的那一刻的念头。忘了?就忘了,当下看看念头,记几个也可以的。
  7. 因为,本来训练的就是,让你当下看见念头,船长不是真的对【同学闹钟响的那一刻想什么】感兴趣,而是对同学【是不是会回到当下观念头】感兴趣。

第三条。船长需要知道真正要关注点是什么。
不能停留在形式要求上。
这不是知识要求,而是对修行的要求。
每个同学的情况都不一样。点评可能也会不一样,甚至要求都不一样。 例如,有些同学根本不明白什么是看念头(还问,是用眼睛看吗),可能需要引导他如何看念头,能看见一个念头,就要鼓励…… 嗯,这些大概是我对【闹铃觉察】的理解,不算标准答案啊。 大家有想法也可以提。 有些作业,有船长的解读和理解,比我更深刻。 上次我和大梅讨论【发愿】和【自他交换】,就感触颇深。

csz/liuwei/jdzy.1747667322.txt.gz · 最后更改: 2025/05/19 23:08 由 liuw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