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本文档旧的修订版!**
提升见地的作业
5月7号第二个作业
以他人的角度阅读自己发的文字信息
源起
一个作业的回复 一篇文章 我分享一下我的发愿
师父说
【1】刘伟同学如何写作业
- 其他同学的回答,无论是否合适,但都有明确的观点。但你的没有
- 若同学受到你的回复,疑问应该还在。这个体会,也给我同样的感觉,就是不知你想表达什么。你可以看看其他同学的作业。
- 并非说你这种方式,就一定不行。如果你自己看,没问题,但要交作业,就需要考虑他人。
- 你以后写完类似作业,或者微信文字信息后,先不着急发出来,自己以其他人的视角读一读,他人能明白自己想表达的意思吗?
【2】船长谨言慎行
大家以后的回复,要注意用词。
必经之路不是宗教组织,但里面有很多同学是有宗教信仰的。
类似:
- 越是复杂的,越有人趋之若鹜。比如觉得念诵了多少遍咒语、仪轨,比做了多少次的观念头会更重要。
- 相比形式上的“念咒,拜佛”,发愿才是真正的修行。
- 这种描述,会容易给人造成误会,可能会造成一些学相应方法的同学起情绪,还可能会被人摘录后,用来“攻击”必经之路:
- 必经之路的船长说:念咒不是修行,发愿才是修行!
- 必经之路的船长说:持咒和念佛,都不如观念头。
- 你们平时留意蓝狮子的所有表达,都不会说别的修行方法不好,甚至也不说别的课程不好。一方面,是避免这些问题。另一方面,大家要知道,不同的人,适合不同的方法。不能那么绝对。
【3】蓝狮子对文章的体会
说一下这篇文章啊。文章体会,每个人都不一样的。我说一下我的体会:
其实我最大的体会,在前半部分。对后面发愿部分的体会不大。
- 宗萨老师倡导的方法,和咱们的觉察方式,几乎完全一致。
- 我最开始教大家“觉察”这个方法,也没有那么笃定的(担心把同学带偏),但看到宗萨老师很多次视频和文字,都是在介绍这个方法,我觉得很“幸运”,也很庆幸:至少自己不会把大家带偏。
- 关键他还说了一句话:“虽然在理智上我明白,只是靠这一个方法就够了,但是我发现自己总是想做些仪轨、念咒、拜佛……”
- 宗萨老师,对《老子》《庄子》《论语》的观点,很有意思。他认为老子庄子,是讲修行的,而论语应该不算。这不是他一开始的判断,而是他看了《庄子》三个月后的观点。
- 我个人的判断,也和他类似。以前我写文章说了这个观点,大意说从修行角度,老子是开悟的,而孔子没开悟。嗯,当时被很多人批判。后我也不这么说了。老子孔子都是圣人,一个是修行的,一个是入世的。大家也就能接受了。
- 宗萨老师“不敢”在厕所看《法句经》,后来也“不敢”在厕所看《庄子》,我看到后,有同频之感。其实,不是因为别的,而是恭敬心。
5月7号第一个作业
【背景】泽碧同学参加了空明行的行走活动。提出了两个疑惑:
这一程除了行走,其余大部分的时间是在寺院、法事、埋葬小动物、早课。。。宗教的内容非常之多,于我,难得的机会近距离接触了寺院,很殊胜,同时,也有一点担心:会不会与必经之路去宗教化的发展定位相背离了?
关于乞食,毕竟做为未出家人,我们没有为对方做任何事,这样去乞食,真的可以吗?我们的为众生祈福,可以做为乞食的理由吗?我当时的确很为施舍的店主感动,但也的确升起这样的困惑。
【问题】如果泽碧是你船上的同学,你会如何回复?[抱拳]
【要求】每个学员根据自己的理解,用文字回复。500 字以内。注意检查格式和错别字。
刘伟的点评
泽碧同学你好
在了解了你的故事后。我看到了一个想要智慧增长,努力向上学习的泽碧同学。
看见了一个在遇见必经之路这样一个公益组织时,那种热爱。和找到方向的喜悦心,还有在必经之路的笑与哭。
所以你会有这样的困惑,我非常能理解。你的担心也是我的担心。
必经之路未来的发展是靠“人”一个知道修行方向。知道必经之路的原则,知道生活中修行,朝心下功夫的这样一个智慧的“人”船长。
是的,如果注重了这些宗教形式,而忘记了必经之路的初心,是我们要重视的。
同时这种担心也是存在的,会发生的。现在我们正建立了一个培养传承必经之路使命和生活中修行的霍格沃茨学院,你愿意来接受这份邀请吗。期待你的回复。
关于第二个困惑
我只好从我理解的修行方向上回答。
看自己的这颗心,在心上下功夫。
如果乞食可以让自己的傲慢。执着等放下。那我愿意去要饭。
如果我内心真的是为了祈愿众生能够因我参与了乞食,而身体健康,能够增长智慧。所有病痛有我承受。愿乞讨顺利
如果不能顺利对众生更有利。那我依然去乞食。 因为乞食的过程最重要 结果我不在乎的。
这个与是否是出家人无关了。还记得大梅姐在九华山的例子。当同学们饿的时候。她便去要点吃的。压根没想这么多。
同样的,如果乞食是为了有所求。为了一个目的例如这是为成佛的例行功课。如同形式上的乞食行走。而没有回归到心上。
这样的确是宗教化了。宗教是宗教,智慧是智慧。
乞食无关乎宗教。为了帮助他人。我愿意乞食。
师父的点评
刘伟同学
这两个问题的回答,我没看明白你想表达的意思。
其他同学的回答,无论是否合适,但都有明确的观点。但你的没有。若同学受到你的回复,疑问应该还在。
师父的回复
泽碧同学,
第一个问题,你担心的问题,是确实存在的。这也是我们应该小心的地方。
必经之路的使命之一,是引导大家在生活中修行。这点要清楚。我们提醒自己,不能把必经之路做成一个宗教组织。你知道是为什么。但我们也不能走到另外一个极端:反对宗教。
所以,平时的活动,正常开展,和宗教无关,没问题;偶尔有活动,地点是在宗教场所,有宗教活动,也属于正常。
但这里确实需要把握好“度”,否则容易让人产的很误会。类似的活动,在开展之前,组织者需提前和同学们说清楚,大家自愿参加。
4月29号船长在一场会议中的观察
- 观察哪些人参与,观察同学的反应
- 观察嘉宾如何进行答疑,如果这个问题,是自己该如何回答。
- 整个会议有哪些可以改进的
【1】第一场天空营直播
- 罗瑛同学好久没来。月白同学在老师分享中有感受。
- 看见了乘月,可乐,周周同学听得很专心
- 小默学长分享时,有同学专注,有同学不在意
- 小默分享即刻觉察时,也是很多同学中的作业提到过的,例如延红同学。
- 明就仁波切
- 六分同学很喜欢关注
- 主持人不是很安定。听小默分享时,因为小动作多
- 旭文同学一直不认真,当师父出现时,依然在做其他的事
- 善良24小时核心:长时间保持觉察。长时间看见念头。就是即刻觉察24小时版
- 关爱24小时:以家庭为道场,去看平时不想做的人和事,在关爱这个反着来的行为中,去看见习气。
- 会议需改进邀请一两个同学在线连麦。现场问一些问题。
- 柚子同学明显有极大兴趣。被师父点评后。
- 直播答疑这个环节,原来是为了减轻船长的压力。
【2】观察青春号读书会
- 主持人庄敏同学
- 杨启佳回来第一次参与读书会
- 参会同学有明智同学,哈哈是技术支持
- 发现主持人庄敏同学,用孔子来解释白纸
- 不懂觉察去说觉察
- 发现和之前的必经之路有区别,己经没上过天空训练营的人,也开始讲觉察了。
- 有同学在抖音上刷到有人讲练习觉察。于是加了微信,来到必经之路
- 看见了同学的模式反复强调队友不容易,要感恩队友。
4月28船长如何讲解闹玲觉察作业
某船长讲述的作业
定格的那一瞬间
身体:相对比较好感知,记得提醒自己尽可能仔细的去感知
语言:可能也还行,有没有说话,在说什么会比较清晰。
意(想法,念头):有时候可能不太精准,初期也很常见~
确切来说,不是前一顺的念头,不是后一顺的念头,更不是回忆总结,就是提起觉察当下那一瞬的念头~
一开始可能不是那么特别容易,只要能看见念头就好,早一点晚一点也没多大关系~
越是对每一瞬的念头能够及时清晰的看见,就越容易回到当下,朝这个方向去练习就好~
师父说:这是某位船长,讲述关于闹铃觉察的要领。大家过来点评一下
刘伟的点评
船长您好
我看不懂,想请船长您说说该怎样做这个作业。
以及作业要求是哪些。
我看作业描述是自己设定好闹铃,闹铃响时,开始留意此刻身体姿势和感觉。
留意正在想什么,说什么,做什么,这些都要写下来,提交对吗?
另外写这个作业有什么要求呢。是当时记录。还是晚上慢慢回忆写下来好呢?
恳请船长再给我说说
师父的点评
这位船长,是在专门解答:【闹铃觉察】定格的那一瞬间。
之后的内容没有提。不怪船长,是我选择了这一段。大家做了提醒,或者没做提醒,不是问题。
我设置这个题目,是想让大家考虑一个问题:设置【闹铃觉察】的目的是什么?
知道了这个作业的目的,就不用死记作业的要求和要领。因为一切练习的要求,都是为目的服务的。
有不少疑惑的问题:
身:扫描身体,扫描要不要很细致?要不要尽可能的扫描细致,描写细致?
语:是最简单的。不多讲。
意:记不清念头怎么办?记什么时候的念头?是闹铃响之前的,还是响的时候?或者是记录的时候?
这些疑惑的问题,如果教材上没有写,蓝狮子也没说过,该如何回答同学?
这就需要大家对这个作业设计的原理、目的,有足够的思考和理解。
只有理解了其本质,才能得心应手指导同学。
这个作业设计的目的是什么?
让大家练习回到当下
练习感受当下的身体
练习看见当下的念头
总之,就是练习知道一切的正在发生:自己在做什么、说什么、想什么。
如果针对这个目的,作业要求会是什么?
其实,具体要求,不重要的。 重要的是,能不能看出同学作业中,是否在描述这些。
我讲一下可能的情况
- 我看过有些作业,做了很细节的身体扫描。包括手指脚趾大腿小腿……我就知道他扫描了身体。下次,我会建议他不用这么细致描述了,扫描就好。会感知身体,去感知身体就好。
- 因为细致的描述,哪怕是扫描,也很花时间的。意义不大。已经回到当下了,会感知身体了,也感知了身体,太细节的就不用了。
- 但是如果他写得很含糊,只说,身:我在坐着。那我会要求他,感知手指,感知脚的位置,感知大腿小腿……
- 念头记不住,描述不准确。不是多大的事。
- 同学知道了如何感知身体(包括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如何看当下的念头,接下来几分钟尽量保持觉察,也就知道方向了。
- 哪怕你现在重新开始观念头,记念头也可以的。尽量记录闹钟响的那一刻的念头。忘了?就忘了,当下看看念头,记几个也可以的。
- 因为,本来训练的就是,让你当下看见念头,船长不是真的对【同学闹钟响的那一刻想什么】感兴趣,而是对同学【是不是会回到当下观念头】感兴趣。
第三条。船长需要知道真正要关注点是什么。
不能停留在形式要求上。
这不是知识要求,而是对修行的要求。
每个同学的情况都不一样。点评可能也会不一样,甚至要求都不一样。
例如,有些同学根本不明白什么是看念头(还问,是用眼睛看吗),可能需要引导他如何看念头,能看见一个念头,就要鼓励……
嗯,这些大概是我对【闹铃觉察】的理解,不算标准答案啊。
大家有想法也可以提。
有些作业,有船长的解读和理解,比我更深刻。
上次我和大梅讨论【发愿】和【自他交换】,就感触颇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