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经之路

抄一部心经,点一盏心灯

用户工具

站点工具


csz:liyanhong:dushu:juechazhidao5

差别

这里会显示出您选择的修订版和当前版本之间的差别。

到此差别页面的链接

两侧同时换到之前的修订记录前一修订版
后一修订版
前一修订版
csz:liyanhong:dushu:juechazhidao5 [2025/01/28 16:54] liyanhongcsz:liyanhong:dushu:juechazhidao5 [2025/04/20 19:36] (当前版本) liyanhong
行 1: 行 1:
 [[csz:liyanhong|返回李延红的天空营]] [[csz:liyanhong|返回李延红的天空营]]
  
 +[[csz:liyanhong:mybyby|返回李延红摩鱼班预备营]]
  
 第五章 用觉察对治情绪 第五章 用觉察对治情绪
行 158: 行 159:
 情绪是念头,看见念头,这个念头就消失了。原理是如此,但现实生活中,经常的情况是,知道了自己在发怒,知道自己在焦虑,还是继续发怒还是继续焦虑,为何情绪并没有消失? 情绪是念头,看见念头,这个念头就消失了。原理是如此,但现实生活中,经常的情况是,知道了自己在发怒,知道自己在焦虑,还是继续发怒还是继续焦虑,为何情绪并没有消失?
  
-一刹为一念,二十念为一瞬,二十瞬为一弹指,二十弹指为一罗预,二十罗预为一须臾。一昼夜为三十须臾。— 《摩诃僧祗律》+一刹为一念,二十念为一瞬,二十瞬为一弹指,二十弹指为一罗预,二十罗预为一须臾。一昼夜为三十须臾。— 《摩诃僧祗zhī律》
  
 如以现代时间计算,一须臾为四十八分钟,一罗预为一百四十四秒,一弹指为七点二秒,一瞬为零点三六秒,一刹那是零点零一八秒,是为一念。如果此处的“一念 如以现代时间计算,一须臾为四十八分钟,一罗预为一百四十四秒,一弹指为七点二秒,一瞬为零点三六秒,一刹那是零点零一八秒,是为一念。如果此处的“一念
行 309: 行 310:
 5.【改】,是要改变行为,尽量是真实发生的行为,而不是表决心,说自己改变了某些想法。例如看见自己想抱怨的念头,最后改的部分说:“我以后不抱怨他了。”这就是表决心。类似这种情况下,可以改成:“内心给他送个祝福!”当然,如果真的这么改,你是真的做了这件事,内心是真的祝福了人家。 5.【改】,是要改变行为,尽量是真实发生的行为,而不是表决心,说自己改变了某些想法。例如看见自己想抱怨的念头,最后改的部分说:“我以后不抱怨他了。”这就是表决心。类似这种情况下,可以改成:“内心给他送个祝福!”当然,如果真的这么改,你是真的做了这件事,内心是真的祝福了人家。
  
-6. 实际发生对治情绪的过程并非理想,但为了交一个漂亮作业,把文字改得符合要求,这样意义不大。作业,要真实记录。你可以自评时写出来,哪些地方做得不对。这样下次再遇到类似情绪,你就知道该如何处理了。+6.实际发生对治情绪的过程并非理想,但为了交一个漂亮作业,把文字改得符合要求,这样意义不大。作业,要真实记录。你可以自评时写出来,哪些地方做得不对。这样下次再遇到类似情绪,你就知道该如何处理了。
  
 上次有个同学讲了自己的经历。 上次有个同学讲了自己的经历。
行 434: 行 435:
  
 5.8 问与答\\  5.8 问与答\\ 
-1. 看见情绪和压抑情绪,有什么区别?\\ + 
 +1.看见情绪和压抑情绪,有什么区别?\\  
 答:看见情绪,不跟随,不评判,挖掘背后的执著点,当下的情绪自动被化解。压抑情绪,则是一种忍受,强迫自己表面不跟随情绪,内心依然有情绪,只是不表现出来。\\  答:看见情绪,不跟随,不评判,挖掘背后的执著点,当下的情绪自动被化解。压抑情绪,则是一种忍受,强迫自己表面不跟随情绪,内心依然有情绪,只是不表现出来。\\ 
 前者可能让情绪消失,后者是让情绪加强。下次再出现类似的事情,前者可能不会再有情绪出现,就算有也可能较弱,依然可以轻松化解。而后者的情绪却一定会出现,而且会更强烈,结果往往是比以往爆发得更厉害。\\  前者可能让情绪消失,后者是让情绪加强。下次再出现类似的事情,前者可能不会再有情绪出现,就算有也可能较弱,依然可以轻松化解。而后者的情绪却一定会出现,而且会更强烈,结果往往是比以往爆发得更厉害。\\ 
-2. 有时看见了情绪,还是不想停下来,想让情绪爆发出来,这正常吗?\\ + 
 +2.有时看见了情绪,还是不想停下来,想让情绪爆发出来,这正常吗?\\  
 答:当你练习觉察还不够,这种情况很常见。情绪出现,你看见不够及时,容易被情绪带走,当情绪比较激烈时,你虽然看见了,但那一瞬间,会出现很多理由,让你继续。例如:“如果不给他一个教训,他永远不会改,以后就废了。”“如果我不发火,她会得寸进尺。”“我知道我伤心,这不是很正常吗?我想念他,就是想念”类似这种,还是被情绪带走了。\\  答:当你练习觉察还不够,这种情况很常见。情绪出现,你看见不够及时,容易被情绪带走,当情绪比较激烈时,你虽然看见了,但那一瞬间,会出现很多理由,让你继续。例如:“如果不给他一个教训,他永远不会改,以后就废了。”“如果我不发火,她会得寸进尺。”“我知道我伤心,这不是很正常吗?我想念他,就是想念”类似这种,还是被情绪带走了。\\ 
 要知道,这是“自我”的小把戏。遇到这种情况,一定要警惕,不要落入自我的圈套。给自己定一个原则:一旦看见,全力以赴。不要有任何妥协!\\  要知道,这是“自我”的小把戏。遇到这种情况,一定要警惕,不要落入自我的圈套。给自己定一个原则:一旦看见,全力以赴。不要有任何妥协!\\ 
 一开始练习,觉察可能会失败(还是被情绪带走),没关系,不要因此自责懊悔。翻篇,下次继续练习就好。反正也不会比以前更差了,不是吗?\\  一开始练习,觉察可能会失败(还是被情绪带走),没关系,不要因此自责懊悔。翻篇,下次继续练习就好。反正也不会比以前更差了,不是吗?\\ 
-3. 有时看见了情绪,也知道执著点,但还是改不了。例如女儿的学习不好,还不努力,每次遇到都会生气。\\ + 
 +3.有时看见了情绪,也知道执著点,但还是改不了。例如女儿的学习不好,还不努力,每次遇到都会生气。\\  
 答:这是正常现象。放下执著,并不容易。有时理论明白了,不一定做得到。有两种方法可以让我们放下。坚持练习觉察,长时间练习。当你修行到一定深度,智慧增长,有些执著会自动脱落。有些执著放不下,是因为还不够痛吧。当足够痛时,自然放下了。\\  答:这是正常现象。放下执著,并不容易。有时理论明白了,不一定做得到。有两种方法可以让我们放下。坚持练习觉察,长时间练习。当你修行到一定深度,智慧增长,有些执著会自动脱落。有些执著放不下,是因为还不够痛吧。当足够痛时,自然放下了。\\ 
 有个妈妈对女儿的学习很焦虑,时不时因此发脾气,因为学习,对女儿打骂。后来女儿上高中了,抑郁症很严重,不愿学习,也学不进去,甚至轻生,几次自杀未遂,不得不休学在家。前些天妈妈跟我说,只要女儿健康,能正常生活就好,成绩差没关系,不上学都可以接受。\\  有个妈妈对女儿的学习很焦虑,时不时因此发脾气,因为学习,对女儿打骂。后来女儿上高中了,抑郁症很严重,不愿学习,也学不进去,甚至轻生,几次自杀未遂,不得不休学在家。前些天妈妈跟我说,只要女儿健康,能正常生活就好,成绩差没关系,不上学都可以接受。\\ 
-4. 用觉察对治情绪,就是让自己没有情绪吗?\\ + 
 +4.用觉察对治情绪,就是让自己没有情绪吗?\\  
 答:并非如此。用觉察对治情绪,不是让你没有情绪,而是让你不被情绪控制。面对情绪,你是自由的。\\  答:并非如此。用觉察对治情绪,不是让你没有情绪,而是让你不被情绪控制。面对情绪,你是自由的。\\ 
 而且就算你学会了觉察,情绪依然会出现。不只是如此,就算你修行得很好,喜怒哀乐依然会出现,希望和恐惧仍然像从前一般升起。普通人和修行人的区别在于如何看待情绪和面对情绪时的反应。普通人会本能地接受或拒绝,因此产生执著或厌恶,被情绪带走;而对修行人来讲,无论升起什么情绪,都能从容面对,理解其自然、原始的状态,不会由此产生执著,也不会被其控制。\\  而且就算你学会了觉察,情绪依然会出现。不只是如此,就算你修行得很好,喜怒哀乐依然会出现,希望和恐惧仍然像从前一般升起。普通人和修行人的区别在于如何看待情绪和面对情绪时的反应。普通人会本能地接受或拒绝,因此产生执著或厌恶,被情绪带走;而对修行人来讲,无论升起什么情绪,都能从容面对,理解其自然、原始的状态,不会由此产生执著,也不会被其控制。\\ 
 就像天空。天空在那里,无论做什么,白云和乌云迟早都会出现。天空要做的,只是看见。\\  就像天空。天空在那里,无论做什么,白云和乌云迟早都会出现。天空要做的,只是看见。\\ 
-5. 老师好,遇到对境通过觉察虽然行为有了暂时的改变,但情绪却一直都在,只算是忍,比如遇到对方几十年的模式,这一点该怎么破?是通过不断的觉察练习,直到执着自然脱落么?\\ + 
 +5.老师好,遇到对境通过觉察虽然行为有了暂时的改变,但情绪却一直都在,只算是忍,比如遇到对方几十年的模式,这一点该怎么破?是通过不断的觉察练习,直到执着自然脱落么?\\  
 答:不是的。如果你的情绪一直在,那不叫改变,那叫积累。遇到了对方几十年的模式,也不是要破了这个模式,更不要想改变对方。\\  答:不是的。如果你的情绪一直在,那不叫改变,那叫积累。遇到了对方几十年的模式,也不是要破了这个模式,更不要想改变对方。\\ 
 自己有情绪,问题一定在自己身上,不要把责任甩锅到对方身上。哪怕对方品德不行,脾气不行,甚至酗酒、吸毒、赌博、家暴,你可以选择离开,也可以选择接受,但情绪在这里不会有任何作用。无论你是忍还是不忍。\\  自己有情绪,问题一定在自己身上,不要把责任甩锅到对方身上。哪怕对方品德不行,脾气不行,甚至酗酒、吸毒、赌博、家暴,你可以选择离开,也可以选择接受,但情绪在这里不会有任何作用。无论你是忍还是不忍。\\ 
 +
 平时,你不喜欢老天爷下雨,你要怎么破?哦,你说那是自然现象,自己根本就不在意。那对方几十年的模式,就不能是自然现象?你要么接受,要么远离。就这么简单。你要出门,但不喜欢路上荆棘满地,你要怎么忍?你要么不出门,要么穿上鞋,就这么简单。你不能要求把外面所有路上都铺上地毯吧?\\  平时,你不喜欢老天爷下雨,你要怎么破?哦,你说那是自然现象,自己根本就不在意。那对方几十年的模式,就不能是自然现象?你要么接受,要么远离。就这么简单。你要出门,但不喜欢路上荆棘满地,你要怎么忍?你要么不出门,要么穿上鞋,就这么简单。你不能要求把外面所有路上都铺上地毯吧?\\ 
 +
 你要看见情绪背后的执著点,然后逐步放下这个执著。咱们教的很多方法,都在处理这个问题。\\  你要看见情绪背后的执著点,然后逐步放下这个执著。咱们教的很多方法,都在处理这个问题。\\ 
-6. 我遇到情绪,经常通过转念的方式来化解,这和用觉察对治情绪,有区别吗?\\ + 
 +6.我遇到情绪,经常通过转念的方式来化解,这和用觉察对治情绪,有区别吗?\\  
 答:转念,也需要能看见自己的情绪,生活中能做到这个程度,挺不错的。不过,转念,还不能称为修行。\\  答:转念,也需要能看见自己的情绪,生活中能做到这个程度,挺不错的。不过,转念,还不能称为修行。\\ 
 你走路时,有个快递小哥骑车撞了你一下,没有道歉就离开了。你生气,但马上想到,快递小哥也不容易,可能他有个很急的快递要送,就原谅他了。这是转念。这种转念,对于偶然事件,是很不错的方式。\\  你走路时,有个快递小哥骑车撞了你一下,没有道歉就离开了。你生气,但马上想到,快递小哥也不容易,可能他有个很急的快递要送,就原谅他了。这是转念。这种转念,对于偶然事件,是很不错的方式。\\ 
 快递小哥撞了你,你生气,看见自己生气,也可能会挖掘出自己的习气,例如小心眼或包容性差:别人无意的碰撞,自己也会生气,还想去骂人家。然后在内心祝福快递小哥平安。这就是用觉察对治情绪。\\  快递小哥撞了你,你生气,看见自己生气,也可能会挖掘出自己的习气,例如小心眼或包容性差:别人无意的碰撞,自己也会生气,还想去骂人家。然后在内心祝福快递小哥平安。这就是用觉察对治情绪。\\ 
-转念,能理解别人,能解决问题,但并没有朝心上下功夫,觉察,会看见自己的习气,并对治习气,是降伏自心。\\ +转念,能理解别人,能解决问题,但并没有朝心上下功夫,觉察,会看见自己的习气,并对治习气,是降伏自心。\\ (朗读10止,实际读完)
 转念,是说服自我;觉察,是消除自我。\\  转念,是说服自我;觉察,是消除自我。\\ 
 +
 5.9 思考与练习\\  5.9 思考与练习\\ 
 +
 1. 根据对治情绪的四个步骤,尝试用觉察对治自己的“生气”。记录觉察过程、每天生气的次数,坚持两周。\\  1. 根据对治情绪的四个步骤,尝试用觉察对治自己的“生气”。记录觉察过程、每天生气的次数,坚持两周。\\ 
 +
 2. 找出自己的情绪按钮或反应模式,至少找出三个。\\  2. 找出自己的情绪按钮或反应模式,至少找出三个。\\ 
 +
 3. 选择自己熟悉的某人,至少找出他存在的三个情绪按钮或者反应模式。\\  3. 选择自己熟悉的某人,至少找出他存在的三个情绪按钮或者反应模式。\\ 
 +
 4. 阅读参考文章《在嗔恨中修行》,写出心得体会。\\  4. 阅读参考文章《在嗔恨中修行》,写出心得体会。\\ 
 +
 5. 阅读参考文章《在嫉妒中修行》,写出心得体会。\\  5. 阅读参考文章《在嫉妒中修行》,写出心得体会。\\ 
 +
 6. 阅读参考文章《在病痛中修行》,写出心得体会。\\  6. 阅读参考文章《在病痛中修行》,写出心得体会。\\ 
  
-[[csz:liyanhong|返回李延红的天空营]]+ 
 + 
 +[[csz:liyanhong:mybyby|返回李延红摩鱼班预备]] 
 + 
 + 
 +[[csz:liyanhong|返回李延红的主页]]
csz/liyanhong/dushu/juechazhidao5.1738054491.txt.gz · 最后更改: 2025/01/28 16:54 由 liyanh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