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经之路

抄一部心经,点一盏心灯

用户工具

站点工具


csz:miwu:xinqideyemian12

差别

这里会显示出您选择的修订版和当前版本之间的差别。

到此差别页面的链接

两侧同时换到之前的修订记录前一修订版
后一修订版
前一修订版
csz:miwu:xinqideyemian12 [2025/03/17 21:06] miwucsz:miwu:xinqideyemian12 [2025/03/17 21:28] (当前版本) miwu
行 107: 行 107:
 只是知道, 只是知道,
  
-就像在一旁看着小 +就像在一旁看着小孩子的各种行为动作一样,这就是觉察 
-孩子的各种行为动作一样,这就是觉察+ 
 +8讲一个故事。 
 + 
 +一个妈妈带着自己的小孩,在大街上散步。 
 +小孩有好几岁了,妈妈不用一直牵着他,但马路上人来人往,车水马龙,所 
 +以妈妈一直注视着小孩 
 +小孩一路自己玩着各种游戏,时而跑几步,时而蹲下来,时而捡石子,时而摘花草。他完全不知道妈妈一直在看着他,这也根本不重要。 
 + 
 +当对面有汽车过来,妈妈马上打断了小孩的游戏,把他拉到了一边。等汽车过去,妈妈又放开手,继续只是看着,小孩也继续玩耍。 
 + 
 +故事中的小孩,相当于平时的自己;故事中妈妈看着小孩,就相当于觉察;汽车来 
 +了,相当于情绪。 
 + 
 +我们说提起觉察,其实这个表达方式并不准确,因为觉察一直都在(那个“觉”一 
 +直都在),只是我们平时不会意识到。就像那个妈妈一直在看着自己的小孩,但小孩不 
 +知道,或者小孩根本没关心这件事。此时若有人问小孩,你知道你妈妈一直在看着你吗?小孩或许会回答:是啊,她一直在看着我。但当小孩玩自己的游戏时,他完全忽略了这 
 +件事。如果小孩遇到陌生人,感觉到了危险,小孩会第一时间想起妈妈在看着他,他可 
 +以随时向妈妈求救。 
 + 
 +这个故事还解释了,为什么觉察不会影响我们日常的行为。 
 + 
 +你该工作时工作,该思 
 +考时思考,该睡觉时睡觉,该快乐时快乐,该悲伤时悲伤。但这些都无法困扰你,无法 
 +束缚你,因为你可以随时跳出这个状态,只要你愿意。 
 + 
 +就像小孩可以一直玩自己想玩的 
 +游戏,但妈妈可以随时打断他,只要妈妈愿意。 
 +这只是个比喻,若要讲得更究竟一点,故事中的妈妈、小孩、汽车都是“你”。 
 + 
 +当你能“看见”某个念头,这个念头会自己停止。你可以让念头继续或不继续,此 
 +时你是自由的。就像我知道我在写文章,我可以继续写,也可以停下来。 
 + 
 +就像妈妈看见 
 +小孩在玩游戏,可以选择让他继续,也可以选择让他停下来。因此,当你保持觉察,并 
 +不会影响生活。 
 + 
 +上次有同学说:“对啊!我在发火的时候,也知道自己在发火,但还是选择继续发 
 +火,我是自由的。” 
 +不,这种情况大概率还是被情绪控制了。你不是选择了发火,而是你根本无法停下 
 +来。你根本不是主人,而是奴隶,是一台按照模式反应的机器。 
 + 
 +你找的这个理由,只是 
 +“自我”的一个小把戏。“自我”很强大,它能把你学习到的一切都变成自己,然后用来 
 +对付你,包括修行方法。 
 + 
 +“修行了就不应该发脾气了吗?” 
 +一开始,你可以这么认为,毕竟你还不懂如何控制情绪。 
 + 
 +但当你真正懂了,有一定的 
 +修行能力了,你会发现:你可以在没有愤怒时愤怒,这叫怒而不愤。 
 + 
 +愤怒也叫怒愤,“愤” 
 +就是心贲,有心振起、隆起的意思,表示郁结于心,狂躁不安。“怒”是发怒,明显地 
 +表形于外的生气。 
 + 
 +怒而不愤,是指表现得很生气,但内心并不郁结不挂碍。 
 +你就像一个优秀的演员,这个场景需要你演什么,你就是那个被需要的角色,没有 
 +丝毫偏差,你知道自己是个演员。你只是演员吗?不止如此,你还是编剧加导演! 
 + 
 +因此一开始,一旦情绪出现,就用觉察来对治,不要放任情绪爆发。 
 + 
 +类似的情绪还有焦虑。当我们担心某件事(一般指担心未来会发生某件事),就会焦虑。“虑”是思考、考虑,“焦”是担心、着急。 
 + 
 +当你看见自己的焦虑,可以做到只是考虑应对方法,而不担心着急,这就是“虑而不焦”。 
  
  
  
csz/miwu/xinqideyemian12.1742216792.txt.gz · 最后更改: 2025/03/17 21:06 由 miw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