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z:vita:myb:shbzy:gzxx:0330
差别
这里会显示出您选择的修订版和当前版本之间的差别。
两侧同时换到之前的修订记录前一修订版后一修订版 | 前一修订版 | ||
csz:vita:myb:shbzy:gzxx:0330 [2025/04/11 21:03] – vita | csz:vita:myb:shbzy:gzxx:0330 [2025/04/22 19:30] (当前版本) – vita | ||
---|---|---|---|
行 1: | 行 1: | ||
[[csz: | [[csz: | ||
- | #复习《觉察之道》第五章② | + | #《禅定与智慧》 |
🪴< | 🪴< | ||
- | 3、如何盯住情绪 | + | 一、何谓禅定? |
- | 摩诃僧 律 :一刹为一念,二十念为一瞬,二十瞬为一弹指,二十弹指为一罗预,二十罗预为一须臾。一昼夜为三十须臾。 | + | 1、双腿盘坐,身躯挺直,几分钟内什么事都不做。 |
- | 当你处于某种强烈情绪时,看见念头,念头消失,但很快同样的情绪念头继续升起。导致情绪无法立即消失。就像:你知道自己在发怒,但停不下来。 | + | 2、不做任何事是一个非常非常珍贵的力量和能力。因为,我们的心即便一瞬间也不能被冷落,它必须忙碌。 |
- | 一旦被情绪控制,跟随情绪流转,情绪的能量会越来越强烈,随之带来烦恼和痛苦。 | + | |
- | 盯住情绪,就是反复看见。念头方生方灭,方灭方生。能反复看见,可以让情绪能量减弱,逐渐消失。 | + | 原因是,当你坐着,几分钟内什么事也不做。我们都有的基本不安全感便开始浮上表面。而这是我们不想要的情况。我们需要隐藏这个基本的不安全感。我们需要假装它不存在,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最后基本上要寻找某种娱乐。 |
- | 分解过程: | + | 佛法的精髓是智慧。不单是道德与戒律。“如果没有智慧,所谓的悲心、爱心、慈心和戒律,就成了盲目愚昧的举动。”——寂天 |
- | 觉察到情绪升起,看见情绪念头,情绪还没有消失,知道。 | + | 我们需要培养智慧,这是修禅定的主要原因。 |
- | 你感受情绪的能量所做,可能会集中在胸部、腹部、喉咙等。你身体一定有某些部位和平时感受不一样,感受它们。 | + | 二、何谓智慧? |
- | 让觉知保持在能量所在之地,体会那种感觉。那个部位会自然开始放松。 | + | |
- | 你继续看见情绪的念头,知道。 | + | 佛教的根本见地是,你自心的本性就是所谓的“本善”(basic goodness),你必须自己去发觉它。这就是智慧。 |
- | 此过程要短,要快,要及时。 | + | 智慧是心处于正常状态的顶峰。当你的心体验到绝对的正常状态,那就是智慧。 |
- | 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也是转移注意力,是在强制打断之前的激烈情绪念头的链条。只要此链条被打断,情绪也会减弱。那种感觉还在,但情绪此时已经减弱或消失。 | + | 三、何谓正常状态? |
- | 如果情绪过于激烈,类似于恐惧愤怒等,更要重视盯住情绪。此刻可以认真体会当下的身体感受,研究自己身体的状态和感受,就像研究一个发病的精神病人一样研究自己的身体。一旦你开始做“类似研究”,身体也会自然放松,此刻你已经在情绪之外了。随之,情绪会减弱。 | + | 正常是非常相对的。心理学家虚构出所谓的正常,然后再依此为人治疗,努力帮助人们达到那个“正常状态”。 |
- | 以上过程中,要确保自己不被当下情绪带走。 | + | 从圣者的观点来看,我们所经历的每一件事,只要是透过自我去体验的,就是不正常。 |
- | 总结: | + | 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很独特,但同时,每一个人又都害怕自己完全的独特。因为你若是完全独特,就会被孤立。你必须稍微被社会接纳,必须稍微于他人协调一些。 |
- | 看见情绪,反复看见情绪;如果情绪很强烈,通过感知身体的方式来确保自己不被情绪带走。 | + | |
- | 一开始刻意练习,熟练掌握后,看见、盯住会成为你的自然反应。 | + | 男女关系的基础就完整地呈现出不正常。两个人不太正常是,关系就会起作用。当其中一人变得完全正常,他或她没有了嫉妒、骄傲、嗔恨、热情、占有欲等,这个关系就无法作用了。因为另外一方会变得很没有安全感。 |
- | 盯住情绪的目的:让自己不被当下情绪带走。 | + | 试着给你的伴侣他或她所要的自由,完全的自由。他或她会变得很担心。你的伴侣希望你有一点占有欲,一点点就好。如果太多,你的伴侣又会感到窒息。 |
+ | |||
+ | 我们做的每一件事都不正常。因为它们都起源于自我、执着、嫉妒、骄傲、嗔恨等等。我们做的每一件事都变成造作而不正常。 | ||
+ | |||
+ | 只要你不正常,你就不自由。你想融入社会,所以你总会去做别人要你做的事。你以为是出于自己的自由意志,但终究你会成为你的选择的受害者。 | ||
+ | |||
+ | 四、如何变得正常? | ||
+ | |||
+ | 禅定,这是我们必须做的。禅定的藏文“贡”,它的意思是“逐渐习惯于”。当我们身体坐直,就算只做二分钟,你是去切断念头的锁链。 | ||
+ | |||
+ | 通常,每当我们想到某件事,就会采取一些行动来满足这个念头。在禅定的过程里,不管什么念头出现,你就只要看着,然后结束念头的锁链。你不会自动地到达正常,不会一夜间就到达正常,但你可以身体坐直并且什么都不做,不正常就没有机会出现。 | ||
+ | ——《觉察之道》中的不评判,不跟随。只是知道,知道就好。 | ||
+ | |||
+ | 如果你坐着,不做任何事,甚至不做白日梦,那么你所做的就是截断念头的锁链。 | ||
+ | |||
+ | 我们现在的样子:焦虑、希望、恐惧、沮丧、愤怒、昏沉,如同泥泞的池塘。 | ||
+ | |||
+ | 我们渴望干净的、清新的、澄澈的水,渴望清明澄澈的心灵状态。 | ||
+ | |||
+ | 佛法可能是佛教徒最顽固的障碍。“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金刚经》 | ||
+ | |||
+ | 佛法或者修道就像船,它们是方法,是必要的迷惑,是必要的诡计。就像一根刺,有刺刺进你的手掌,你需要另一根刺把它挑出来。 | ||
+ | |||
+ | 五、为何禅定? | ||
+ | |||
+ | 清楚我们的动机,是要使心灵变得澄净。——自净其意 | ||
+ | |||
+ | ——孰能浊以静之徐清。《老子》 | ||
+ | |||
+ | 六、怎么做呢? | ||
+ | |||
+ | 身体坐直,至少暂时坐直。一段时间之后,你甚至不用坐直。保持这样的禅修几年后,在任何地方、环境中都可以禅定。外在的障碍不再对你产生影响。 | ||
+ | |||
+ | 对初学者来说,规范是必要的。坐直、止语、不接听电话、禅定的两分钟内电话铃响也不要去关掉。如果想抓头或背,不要抓;如果想清喉咙,不要清。 | ||
+ | |||
+ | 禅定基本上是不做任何事的艺术。——禅定是什么事都不做。 | ||
+ | 什么事都不做是重要的行为。因为我们做太多事了,这是我们的问题。 | ||
+ | |||
+ | 我们计划又计划,这就是乐趣。一旦假期来临,结果就是争吵。只要有时间,就有痛苦。 | ||
+ | |||
+ | 我们生命中的痛苦主要来自期望:这事情必须得这样,它将会是这样。 这就是痛苦的来源。如果你没有希望或期待,而事情发生了,那就是惊喜,那就是乐趣。 | ||
+ | |||
+ | 七、如何知道禅定发生作用? | ||
+ | |||
+ | 禅定真的就是度假。如果你每天做二分钟,这二分钟对你而言就是度假,因为在这二分钟里你什么事也没做。你没做计划,没有盼望,没有恐惧,没有期待,这二分钟会给你从来没有过的放松。 | ||
+ | |||
+ | 假如你持续花更多的时间,并以更大的程度做下去,全知、洞察或智慧就非常接近了。 | ||
+ | 智慧基本上是“知道”。 | ||
+ | |||
+ | 不要养成“我只在佛堂里打坐”的习惯。不限时间地点。 | ||
+ | |||
+ | 在极端的情况下,修禅定。比如情绪最激烈的当头;中了大乐透;在极端的时刻,试着禅定。 | ||
+ | |||
+ | 我们的目标是要达到正常。 | ||
+ | |||
+ | 那么不正常是什么?只要你还在做事情、还在忙碌、只要你还在追求一个目标,你就不正常。 | ||
+ | |||
+ | 身体坐直二分钟,不做任何事;就算还是不正常,你至少比较接近正常状态了,这已经是很大的成就,确实是很大的成就。如果能够持续每天做二分钟,你的执迷、困扰、顾忌会越来越少。 |
csz/vita/myb/shbzy/gzxx/0330.1744376634.txt.gz · 最后更改: 2025/04/11 21:03 由 vi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