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z:weichen:dslm:bsftl
差别
这里会显示出您选择的修订版和当前版本之间的差别。
两侧同时换到之前的修订记录前一修订版后一修订版 | 前一修订版 | ||
csz:weichen:dslm:bsftl [2024/09/11 04:31] – weichen | csz:weichen:dslm:bsftl [2024/09/11 11:01] (当前版本) – weichen | ||
---|---|---|---|
行 2: | 行 2: | ||
**索达吉堪布 著** | **索达吉堪布 著** | ||
+ | |||
+ | [[csz: | ||
### 前 言 | ### 前 言 | ||
行 44: | 行 46: | ||
### 附 记 | ### 附 记 | ||
- | |||
### 前 言 | ### 前 言 | ||
行 77: | 行 78: | ||
最后诚挚祈祷:愿本书能对有缘者的今生来世有所助益;愿其能遣除不明真相者对佛法的误解;愿所有世人皆能登上佛法宝船,并平安抵达解脱彼岸。 | 最后诚挚祈祷:愿本书能对有缘者的今生来世有所助益;愿其能遣除不明真相者对佛法的误解;愿所有世人皆能登上佛法宝船,并平安抵达解脱彼岸。 | ||
- | 索达吉作于色达喇荣 | + | **索达吉作于色达喇荣** |
公元二零零三年八月二十五日 | 公元二零零三年八月二十五日 | ||
博士访谈录(一) | 博士访谈录(一) | ||
- | ### 佛教与科学冲突吗? | + | ### (一)佛教与科学冲突吗? |
对于佛教与科学是否互相冲突这一问题,从不同的出发点去看自然就会有不同的答案。当我们把目光聚焦在科学发展给人类带来的负面影响上时,我们将不得不承认科学在很大程度上、很广范围内对人类生命带来危害、为战争爆发提供方便。公正地说,利用科学实施国与国之间的毁灭性打击、利用科学大搞恐怖活动,都能让利用科学维护世界和平、利用科学进行反恐怖活动等项工作处于被动、难以防范的状态。 | 对于佛教与科学是否互相冲突这一问题,从不同的出发点去看自然就会有不同的答案。当我们把目光聚焦在科学发展给人类带来的负面影响上时,我们将不得不承认科学在很大程度上、很广范围内对人类生命带来危害、为战争爆发提供方便。公正地说,利用科学实施国与国之间的毁灭性打击、利用科学大搞恐怖活动,都能让利用科学维护世界和平、利用科学进行反恐怖活动等项工作处于被动、难以防范的状态。 | ||
行 104: | 行 105: | ||
博士访谈录(二) | 博士访谈录(二) | ||
- | ### 梦兆感应 | + | ### (二)梦兆感应 |
学佛者如能真正按佛教要求身体力行,那么无论白天还是夜晚,也不管是在做事还是处于睡梦当中,他都可以亲身感受到种种验相与感应。但如果修行者本人信心不够,或者精进不够,或者本身就未按照佛教经论及祖师大德教言去做,那他要想得到实际受用、觉受、甚至利益就无异于痴人说梦了。这个时候,如果还要埋怨佛法不灵验,那岂不更是错上加错、颠倒黑白? | 学佛者如能真正按佛教要求身体力行,那么无论白天还是夜晚,也不管是在做事还是处于睡梦当中,他都可以亲身感受到种种验相与感应。但如果修行者本人信心不够,或者精进不够,或者本身就未按照佛教经论及祖师大德教言去做,那他要想得到实际受用、觉受、甚至利益就无异于痴人说梦了。这个时候,如果还要埋怨佛法不灵验,那岂不更是错上加错、颠倒黑白? | ||
行 134: | 行 135: | ||
此刻,明亮的阳光洒满这个沿海城市的每一个角落,不过在朗朗晴空之下,又有几人能分得清梦与现实之间的距离呢?…… | 此刻,明亮的阳光洒满这个沿海城市的每一个角落,不过在朗朗晴空之下,又有几人能分得清梦与现实之间的距离呢?…… | ||
- | ### 博士访谈录(三) | + | 博士访谈录(三) |
- | + | ### (三)智慧是最佳财富 | |
- | 智慧是最佳财富 | + | |
政治经济学之父、英国经济学家威廉? | 政治经济学之父、英国经济学家威廉? | ||
行 168: | 行 168: | ||
人类已在自己的文明史上留下了几千年的足迹,这其中,物质的丰裕与精神的健全一直是我们孜孜以求的两项最主要的目标。不可否认的是,达成这一目标当然可以有众多的路径,就像我们已在上文分析过的那样,土地、货币、知识、智慧都会带来财富。但我以为,如果说很多种手段、方法都会因时间的筛选而渐渐退出人们历史视域的话,那就只剩下了一种永恒不变的可为全人类、全宇宙带来财富、幸福、康宁、和谐的手段与工具,它就是——佛法的智慧!我们短暂的这一期生命可能不会成为佛法终极智慧的完全见证人,那就让地老天荒去为佛法作证吧。 | 人类已在自己的文明史上留下了几千年的足迹,这其中,物质的丰裕与精神的健全一直是我们孜孜以求的两项最主要的目标。不可否认的是,达成这一目标当然可以有众多的路径,就像我们已在上文分析过的那样,土地、货币、知识、智慧都会带来财富。但我以为,如果说很多种手段、方法都会因时间的筛选而渐渐退出人们历史视域的话,那就只剩下了一种永恒不变的可为全人类、全宇宙带来财富、幸福、康宁、和谐的手段与工具,它就是——佛法的智慧!我们短暂的这一期生命可能不会成为佛法终极智慧的完全见证人,那就让地老天荒去为佛法作证吧。 | ||
- | ### 博士访谈录(四) | ||
- | 佛教与物理学 | + | 博士访谈录(四) |
+ | |||
+ | ### (四)佛教与物理学 | ||
佛教的道理非常深奥,且涉及面广,它可以包容世间的一切学问。而在物理学中,佛法的义理更是可以得到直观呈现。物理学中所承认的诸如万事万物互相观待、互相联系、不存在绝对静止等观点,与佛法宣示的万法无常观非常接近。另外,佛教有部宗所扶择的无方微尘、无分刹那,也与物理学从分子、原子一直到夸克的物质结构认知序列相当吻合。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与佛教的世俗因果律相比,相同之处也颇多。而且不论是牛顿还是爱因斯坦,他们晚年的困惑与再思索亦与佛法考虑的问题密切相关。至于现当代的物理学家抉择外部世界所得到的结论,与小乘佛教观察器世界的结果也往往不谋而合。 | 佛教的道理非常深奥,且涉及面广,它可以包容世间的一切学问。而在物理学中,佛法的义理更是可以得到直观呈现。物理学中所承认的诸如万事万物互相观待、互相联系、不存在绝对静止等观点,与佛法宣示的万法无常观非常接近。另外,佛教有部宗所扶择的无方微尘、无分刹那,也与物理学从分子、原子一直到夸克的物质结构认知序列相当吻合。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与佛教的世俗因果律相比,相同之处也颇多。而且不论是牛顿还是爱因斯坦,他们晚年的困惑与再思索亦与佛法考虑的问题密切相关。至于现当代的物理学家抉择外部世界所得到的结论,与小乘佛教观察器世界的结果也往往不谋而合。 | ||
行 193: | 行 194: | ||
桂先生的话是他内心真实体验的真实传达,这番自白应该对后来者、后代中,那些对佛法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人们有所帮助,研究世间学问之人亦可从中获取真实利益。 | 桂先生的话是他内心真实体验的真实传达,这番自白应该对后来者、后代中,那些对佛法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人们有所帮助,研究世间学问之人亦可从中获取真实利益。 | ||
- | ### 博士访谈录(五) | + | 博士访谈录(五) |
- | 如何面对死亡 | + | ### (五)如何面对死亡 |
世间人大多对未来充满幻想与期盼,故而他们才会对将来的生活、事业、前途等处处算计、时时营求。不过在种种的安排与计划中,没有宗教信仰、或修行不上道的所谓“教徒”们,却总是缺乏或忽略了对必然到来的死亡以及后世的打算。在与社会各界人士交流时,对这一点更是感触深刻:他们的人生设计几乎全部针对今生的短暂时日,这多少有点像只知今天不知明日的味道。当人们的目光短浅到如此地步时,他们可能完全意识不到,其实不论富裕也罢,贫穷也罢,在无法摆脱的死亡面前,恐怖的阴影是会侵夺掉所有自以为是、所有自认为把握、创造了自已命运的人们那点浮沫似的自信与成就感的。真希望人人都能了解并直面死亡,并最终借助佛法的帮助超越死亡。我相信没有哪一种世间学问能如佛法一样,可以让我们真正计划好自己的人生,可以让我们轻松驾驭驶向永恒、自在彼岸的生命航船。 | 世间人大多对未来充满幻想与期盼,故而他们才会对将来的生活、事业、前途等处处算计、时时营求。不过在种种的安排与计划中,没有宗教信仰、或修行不上道的所谓“教徒”们,却总是缺乏或忽略了对必然到来的死亡以及后世的打算。在与社会各界人士交流时,对这一点更是感触深刻:他们的人生设计几乎全部针对今生的短暂时日,这多少有点像只知今天不知明日的味道。当人们的目光短浅到如此地步时,他们可能完全意识不到,其实不论富裕也罢,贫穷也罢,在无法摆脱的死亡面前,恐怖的阴影是会侵夺掉所有自以为是、所有自认为把握、创造了自已命运的人们那点浮沫似的自信与成就感的。真希望人人都能了解并直面死亡,并最终借助佛法的帮助超越死亡。我相信没有哪一种世间学问能如佛法一样,可以让我们真正计划好自己的人生,可以让我们轻松驾驭驶向永恒、自在彼岸的生命航船。 | ||
行 227: | 行 228: | ||
生命如果展开了它那最美妙的真实,我们的每一天便都可活在健康与安详之中。到那时,死除了意味着更高质量的再生外,哪里又会有一丝一毫的苦痛?! | 生命如果展开了它那最美妙的真实,我们的每一天便都可活在健康与安详之中。到那时,死除了意味着更高质量的再生外,哪里又会有一丝一毫的苦痛?! | ||
- | ### 博士访谈录(六) | + | 博士访谈录(六) |
- | 精神的归宿 | + | ### (六)精神的归宿 |
人们对宗教的信仰往往来自于正确了知宗教精神后产生的信心,而各个不同的宗教,适应的也是各种根机的众生,他们凭借对各自所信奉宗教的理解与信心,在信仰这面大旗的感召下,灵魂充实地度过此生。宗教信仰并不仅仅是一个个体找到精神归宿的问题,它还牵涉到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准与文化质量。从某种意义而言,自由选择的正确宗教信仰,将对整个人类未来的发展方向产生不可估量的正面影响。 | 人们对宗教的信仰往往来自于正确了知宗教精神后产生的信心,而各个不同的宗教,适应的也是各种根机的众生,他们凭借对各自所信奉宗教的理解与信心,在信仰这面大旗的感召下,灵魂充实地度过此生。宗教信仰并不仅仅是一个个体找到精神归宿的问题,它还牵涉到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准与文化质量。从某种意义而言,自由选择的正确宗教信仰,将对整个人类未来的发展方向产生不可估量的正面影响。 | ||
行 258: | 行 259: | ||
给自己留一点时间用来研修佛法,能不能得到究竟利益那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 给自己留一点时间用来研修佛法,能不能得到究竟利益那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 ||
- | ### 博士访谈录(七) | + | 博士访谈录(七) |
- | 佛法妙不可言 | + | ### (七)佛法妙不可言 |
佛教的内涵浩瀚无边,如世间千门万种的知识体系一样,只要人人选择相应自己兴趣爱好的门类深入进去,则多多少少都会获得一些收获与心得。有些人也许害怕学不懂佛教的深邃理论,便全盘放弃了对佛法的闻思与实修,这种做法实在是太可惜了。我们不怕人们不懂佛法,只怕他们不入佛门。只要入得此门,那就绝不会空手而返,不同层次的众生根据不同的精进程度都必获不同层次的利益。如果再深入下去的话,你一定会被佛法渐渐吸引。 | 佛教的内涵浩瀚无边,如世间千门万种的知识体系一样,只要人人选择相应自己兴趣爱好的门类深入进去,则多多少少都会获得一些收获与心得。有些人也许害怕学不懂佛教的深邃理论,便全盘放弃了对佛法的闻思与实修,这种做法实在是太可惜了。我们不怕人们不懂佛法,只怕他们不入佛门。只要入得此门,那就绝不会空手而返,不同层次的众生根据不同的精进程度都必获不同层次的利益。如果再深入下去的话,你一定会被佛法渐渐吸引。 | ||
行 282: | 行 283: | ||
韩博士的话很有道理,又充满一定的实修味道,我相信不论在家出家,甚或不信佛教之人,都可从中看到一个正信佛教徒对佛法的正确理解。在闪电般的短暂人生中,能希求佛法所标明的崇高境界,只会给你带来妙不可言的好处而不会有丝毫损害。如果还要自觉或不自觉地身陷邪见的大坑而不愿自拔,那就实在可怜可叹了。 | 韩博士的话很有道理,又充满一定的实修味道,我相信不论在家出家,甚或不信佛教之人,都可从中看到一个正信佛教徒对佛法的正确理解。在闪电般的短暂人生中,能希求佛法所标明的崇高境界,只会给你带来妙不可言的好处而不会有丝毫损害。如果还要自觉或不自觉地身陷邪见的大坑而不愿自拔,那就实在可怜可叹了。 | ||
- | ### 博士访谈录(八) | + | 博士访谈录(八) |
- | 应下苦功 | + | ### (八)应下苦功 |
工人工作要用功,农民种地要用功,牧民放牧牦牛也得用功,我们每个人不论干什么事、从事哪种工作都要用功努力。而在如此多的可供用心下功夫的领域中,我们应该向哪方面努力迈进呢? | 工人工作要用功,农民种地要用功,牧民放牧牦牛也得用功,我们每个人不论干什么事、从事哪种工作都要用功努力。而在如此多的可供用心下功夫的领域中,我们应该向哪方面努力迈进呢? | ||
行 311: | 行 312: | ||
我与苏博士交谈的时间并不长,他还有许多研究佛法的境界、心得来不及表达。我觉得他的很多观点都有借鉴价值,比如关于各派相融的观点。舒州龙门佛眼和尚曾说过:“未达境唯心,起种种分别。达境唯心已,分别即不生。分别既不生,便舍外尘相。”从中表露出的“此性本来清净,具足万德。但以随染净二缘,而有差别。”的观点,与大圆满的见解并没有什么本质不同。对一个真懂佛理的人来说,各宗各派最究竟的见解无有差异。我们所要做的不是分别过来、摇摆过去,指东指西,关键问题是一门深入、真下功夫。蜻蜓点水似的学佛怕是永远也达不到即生成佛的目标,如果真想圆满果地,那就必须放下一切、无所畏惧地勇往直前! | 我与苏博士交谈的时间并不长,他还有许多研究佛法的境界、心得来不及表达。我觉得他的很多观点都有借鉴价值,比如关于各派相融的观点。舒州龙门佛眼和尚曾说过:“未达境唯心,起种种分别。达境唯心已,分别即不生。分别既不生,便舍外尘相。”从中表露出的“此性本来清净,具足万德。但以随染净二缘,而有差别。”的观点,与大圆满的见解并没有什么本质不同。对一个真懂佛理的人来说,各宗各派最究竟的见解无有差异。我们所要做的不是分别过来、摇摆过去,指东指西,关键问题是一门深入、真下功夫。蜻蜓点水似的学佛怕是永远也达不到即生成佛的目标,如果真想圆满果地,那就必须放下一切、无所畏惧地勇往直前! | ||
- | ### 博士访谈录(九) | + | 博士访谈录(九) |
- | 战胜苦难 | + | ### (九)战胜苦难 |
生存于人世间,人们必须依赖各种方法生活。不论你生活的内容、质量是什么,为之而付出的代价都很多。在佛教所说的轮回即是痛苦的世界中,只要你身陷轮回中,你就决定难以摆脱种种苦难,不管是精神的还是物质层面的。放眼四周,在茫茫人流中,有多少人整日脸上挂着满足而自在的微笑?扪心自问,夜深人静时,又有几个人能感觉自己获得了真正的安乐? | 生存于人世间,人们必须依赖各种方法生活。不论你生活的内容、质量是什么,为之而付出的代价都很多。在佛教所说的轮回即是痛苦的世界中,只要你身陷轮回中,你就决定难以摆脱种种苦难,不管是精神的还是物质层面的。放眼四周,在茫茫人流中,有多少人整日脸上挂着满足而自在的微笑?扪心自问,夜深人静时,又有几个人能感觉自己获得了真正的安乐? | ||
行 346: | 行 347: | ||
而观心之法,你只能在佛法当中才能找到对它最究竟、最广泛、最细致的描述。 | 而观心之法,你只能在佛法当中才能找到对它最究竟、最广泛、最细致的描述。 | ||
- | ### 博士访谈录(十) | + | 博士访谈录(十) |
- | 向往净土 | + | ### (十)向往净土 |
从数量上说来,海内外的知识分子可谓人数壮观、难以数计。如果不深入了解的话,很多不信佛教的人士可能想当然地就认定这些人是自己坚定排佛的同盟军,因在他们的所谓“科学”目光观照下,这些笃信科技文明的人类知识精英天然就应该与“愚昧”的佛教势不两立。 | 从数量上说来,海内外的知识分子可谓人数壮观、难以数计。如果不深入了解的话,很多不信佛教的人士可能想当然地就认定这些人是自己坚定排佛的同盟军,因在他们的所谓“科学”目光观照下,这些笃信科技文明的人类知识精英天然就应该与“愚昧”的佛教势不两立。 | ||
行 376: | 行 377: | ||
- | ### 博士访谈录(十一) | + | 博士访谈录(十一) |
- | 佛教需要严谨的逻辑推理 | + | ### (十一)佛教需要严谨的逻辑推理 |
佛教徒在社会总人口中所占比例并不多,佛法在全社会的普及面也并非广大。就我所知,除了不丹、泰国等国家全民信佛之外,虔信佛陀教言之地当以藏区首屈一指。这里的人们诚奉佛法,大多数人都具有正知正见。如果再比照汉地,我们就会发现,尽管表面看来佛教似乎在汉地颇为盛行,念佛之人与参禅之众较为多见,但深入观察后,人们不难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至少从显现及现有资料来看,禅门与净宗历来都乏少对佛法深层理论的探讨,特别是眼下的净士法门,几乎全为念佛的老年人们所充斥。持诵佛号当然具有无量功德,这在佛经中早有明载。但在科技发达、众生分别念日渐增盛的当下,深入经藏的佛理研究对广大民众,特别是对知识分子而言,就更具有不可替代的殊胜吸引力,而这一点恰恰就是藏传佛教的优势所在。 | 佛教徒在社会总人口中所占比例并不多,佛法在全社会的普及面也并非广大。就我所知,除了不丹、泰国等国家全民信佛之外,虔信佛陀教言之地当以藏区首屈一指。这里的人们诚奉佛法,大多数人都具有正知正见。如果再比照汉地,我们就会发现,尽管表面看来佛教似乎在汉地颇为盛行,念佛之人与参禅之众较为多见,但深入观察后,人们不难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至少从显现及现有资料来看,禅门与净宗历来都乏少对佛法深层理论的探讨,特别是眼下的净士法门,几乎全为念佛的老年人们所充斥。持诵佛号当然具有无量功德,这在佛经中早有明载。但在科技发达、众生分别念日渐增盛的当下,深入经藏的佛理研究对广大民众,特别是对知识分子而言,就更具有不可替代的殊胜吸引力,而这一点恰恰就是藏传佛教的优势所在。 | ||
行 396: | 行 397: | ||
在美国,近年来成立了一些专研心理的机构,它们的指导思想都是想从佛法当中汲取改造与再塑人格、人心的养料。我本人的博士论文也以《佛教与精神分析》为题,就相关问题阐述我的一些看法与观点。我想我一生的奋斗,都会朝着把佛学与现代心理科学相结合的方向而努力! | 在美国,近年来成立了一些专研心理的机构,它们的指导思想都是想从佛法当中汲取改造与再塑人格、人心的养料。我本人的博士论文也以《佛教与精神分析》为题,就相关问题阐述我的一些看法与观点。我想我一生的奋斗,都会朝着把佛学与现代心理科学相结合的方向而努力! | ||
- | ### 博士访谈录(十二) | + | 博士访谈录(十二) |
- | 学佛并非精神有毛病 | + | ### (十二)学佛并非精神有毛病 |
不同社会、国家都有不同的教育体系与方式,在某些国家和地区,推行倡导的皆属唯物论的思想体系。在这种教育氛围中成长的人们,很难接受六道轮回的存在事实,种种关乎人类、自然、宇宙的神秘现象的宗教学阐释,也绝少能获得他们的认同。 | 不同社会、国家都有不同的教育体系与方式,在某些国家和地区,推行倡导的皆属唯物论的思想体系。在这种教育氛围中成长的人们,很难接受六道轮回的存在事实,种种关乎人类、自然、宇宙的神秘现象的宗教学阐释,也绝少能获得他们的认同。 | ||
行 432: | 行 433: | ||
扪心自问一下,谁才是真正的精神病? | 扪心自问一下,谁才是真正的精神病? | ||
- | ### 博士访谈录(十三) | + | 博士访谈录(十三) |
- | 佛教要与社会相适应 | + | ### (十三)佛教要与社会相适应 |
在任何一个团体、社会、国家当中,人们的生活内容无不可以相应于佛教的种种理念。有人也许会认为佛教属一种古老、原始的宗教,它根本就无法与现代社会相应。如果深究起来的话,这种论调只能看作是没经过认真观察就妄下的结论。佛法的诞生尽管离现在已有两千多年,但它的悲智精神却可利益每个人的生活、工作,只要你愿意接受它的教义。 | 在任何一个团体、社会、国家当中,人们的生活内容无不可以相应于佛教的种种理念。有人也许会认为佛教属一种古老、原始的宗教,它根本就无法与现代社会相应。如果深究起来的话,这种论调只能看作是没经过认真观察就妄下的结论。佛法的诞生尽管离现在已有两千多年,但它的悲智精神却可利益每个人的生活、工作,只要你愿意接受它的教义。 | ||
行 460: | 行 461: | ||
理论只有被群众掌握才会变成物质力量,佛教也只有与社会相结合才能改造社会。 | 理论只有被群众掌握才会变成物质力量,佛教也只有与社会相结合才能改造社会。 | ||
- | ### 博士访谈录(十四) | + | 博士访谈录(十四) |
- | 佛法与唯心、唯物 | + | ### (十四)佛法与唯心、唯物 |
世间不学佛法之人,正因其不学,从而认定佛法与辩证唯物主义大相径庭、背道而弛;又正因其想当然地认定佛法乃唯心、形而上学之迷信余孽,故而更不肯认真研习。如此相袭,以致以讹传讹,再也摸索不着佛法门槛。其实如果客观、公正地审视一下此种现象,我们不难发现,大多数整天讨伐佛教之人,往往自己根本分不清何为唯物、何为唯心,也搞不懂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真正分野。只是在一种似是而非的被动灌输下,他们肤浅地以为只要批判了佛教就可以证明自己的唯物主义者身份。在这种氛围影响下,佛教怎么可能得到人们的公平对待。 | 世间不学佛法之人,正因其不学,从而认定佛法与辩证唯物主义大相径庭、背道而弛;又正因其想当然地认定佛法乃唯心、形而上学之迷信余孽,故而更不肯认真研习。如此相袭,以致以讹传讹,再也摸索不着佛法门槛。其实如果客观、公正地审视一下此种现象,我们不难发现,大多数整天讨伐佛教之人,往往自己根本分不清何为唯物、何为唯心,也搞不懂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真正分野。只是在一种似是而非的被动灌输下,他们肤浅地以为只要批判了佛教就可以证明自己的唯物主义者身份。在这种氛围影响下,佛教怎么可能得到人们的公平对待。 | ||
行 497: | 行 498: | ||
的确如此,说来说去,选择的自由依然在你手中。何去何从,请审慎思维后再作决定。 | 的确如此,说来说去,选择的自由依然在你手中。何去何从,请审慎思维后再作决定。 | ||
- | ### 博士访谈录(十五) | + | 博士访谈录(十五) |
- | 真正的皈依 | + | ### (十五)真正的皈依 |
许多人都认为只要心中有佛就足够了,皈依不皈依的只是一个形式问题,用不着特别强调。说这话的人一般可分为两种,第一类人士可能根本就不了解佛教,他们凭着不知道从哪里得来的关于佛教的一鳞半爪的“知识”,经常在酒足饭饱之后,腆着装满了众生血肉的大肚子,抹着两片油光光的嘴皮大言不惭地说道:“不都说‘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 | 许多人都认为只要心中有佛就足够了,皈依不皈依的只是一个形式问题,用不着特别强调。说这话的人一般可分为两种,第一类人士可能根本就不了解佛教,他们凭着不知道从哪里得来的关于佛教的一鳞半爪的“知识”,经常在酒足饭饱之后,腆着装满了众生血肉的大肚子,抹着两片油光光的嘴皮大言不惭地说道:“不都说‘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 | ||
行 542: | 行 543: | ||
福自我立,命自我求,也只能希望人们都能好自为之。 | 福自我立,命自我求,也只能希望人们都能好自为之。 | ||
- | ### 博士访谈录(十六) | + | 博士访谈录(十六) |
- | 自性清净 | + | ### (十六)自性清净 |
自性清净的功德利益实乃不可思议,一个修行者若真做到了清净自性,那么他将毫无疑问地获得等持、总持、智慧、神通等功德。这个道理理解起来其实非常简单,如果把我们的心比喻为一潭清澈宁静的湖泊,那么日月星宿、山川景致自然就能现于其中。同理,若心清净无染,一切功德又焉能隐没不现。伟大的佛教修行人无垢光尊者就曾讲过:“五眼六通均需依赖清净安住之心而获得,如若心随外境,则无法断除分别念。若心海性湖纹丝不动,日月星辰定当不灭而显现。故观心、入定实为重要!” | 自性清净的功德利益实乃不可思议,一个修行者若真做到了清净自性,那么他将毫无疑问地获得等持、总持、智慧、神通等功德。这个道理理解起来其实非常简单,如果把我们的心比喻为一潭清澈宁静的湖泊,那么日月星宿、山川景致自然就能现于其中。同理,若心清净无染,一切功德又焉能隐没不现。伟大的佛教修行人无垢光尊者就曾讲过:“五眼六通均需依赖清净安住之心而获得,如若心随外境,则无法断除分别念。若心海性湖纹丝不动,日月星辰定当不灭而显现。故观心、入定实为重要!” | ||
行 572: | 行 573: | ||
不管你信不信佛教,我想看了曼石博士的学佛心得后,也许你就会对其中描述的种种境界生起一定程度的好奇乃至向往之意。其实,佛教的天地广大到无法以算数譬喻可以言尽的境地,如果错过深入其中亲身探奇览胜的机会,恐怕你只能永远望着别人在佛法之巅尽览无限风光了。 | 不管你信不信佛教,我想看了曼石博士的学佛心得后,也许你就会对其中描述的种种境界生起一定程度的好奇乃至向往之意。其实,佛教的天地广大到无法以算数譬喻可以言尽的境地,如果错过深入其中亲身探奇览胜的机会,恐怕你只能永远望着别人在佛法之巅尽览无限风光了。 | ||
- | ### 博士访谈录(十七) | + | 博士访谈录(十七) |
- | 短暂的对话 | + | ### (十七)短暂的对话 |
上午同步翻译完晋美彭措法王传授的《贤愚经》,时间就已接近正午了。回到小木屋后简单地炒了一个白菜,正准备就着糌粑吃午饭时,一个背着背包的中年人匆匆闯进了我的院子。我并不认识他,不过他却知道我。献上哈达后,他就开始了自我介绍。一听才了解到他原来是一位研究地震的博士,此次是专门到甘孜州搞地震普查的,路过色达时自己从山下的洛若乡走进了喇荣沟。 | 上午同步翻译完晋美彭措法王传授的《贤愚经》,时间就已接近正午了。回到小木屋后简单地炒了一个白菜,正准备就着糌粑吃午饭时,一个背着背包的中年人匆匆闯进了我的院子。我并不认识他,不过他却知道我。献上哈达后,他就开始了自我介绍。一听才了解到他原来是一位研究地震的博士,此次是专门到甘孜州搞地震普查的,路过色达时自己从山下的洛若乡走进了喇荣沟。 | ||
行 612: | 行 613: | ||
在谈话过程中,圆善博士还供养了我一首他自己写的偈颂,内容多是对我的赞叹之句。我个人以为那里面的文词应属出于恭敬心的一种夸饰,故而此处略去不用。但他的自述却非常有内容、有价值,这才是读者所应关注的重点。望有缘者审慎深思! | 在谈话过程中,圆善博士还供养了我一首他自己写的偈颂,内容多是对我的赞叹之句。我个人以为那里面的文词应属出于恭敬心的一种夸饰,故而此处略去不用。但他的自述却非常有内容、有价值,这才是读者所应关注的重点。望有缘者审慎深思! | ||
- | ### 博士访谈录(十八) | + | 博士访谈录(十八) |
- | 放下情执 清净梵行 | + | ### (十八)放下情执 清净梵行 |
如是博士毕业于南京大学,在她于川大读硕士期间,我就与她相识了。印象中,这个活泼可爱的女大学生非常健谈,尽管所学专业是宗教学,但她对种种社会思潮、思想动态、人心走向的了解与捕捉却异常敏感、准确。言谈中,多次听她讲起过自己对爱情现象的分析与看法,可能她周围的许多人都为情所困,故而才引得她对这个问题格外关注吧。 | 如是博士毕业于南京大学,在她于川大读硕士期间,我就与她相识了。印象中,这个活泼可爱的女大学生非常健谈,尽管所学专业是宗教学,但她对种种社会思潮、思想动态、人心走向的了解与捕捉却异常敏感、准确。言谈中,多次听她讲起过自己对爱情现象的分析与看法,可能她周围的许多人都为情所困,故而才引得她对这个问题格外关注吧。 | ||
行 642: | 行 643: | ||
因此从心底随喜如是博士的选择——不出家并不意味着可以放心大胆地执著情感,在家生活有时更能考验一个人的品性,因他面临的诱惑与选择只会更多。清净梵行并非一朝一夕之行为准则,在持久的坚持过程中,我们会读到一颗心灵的重返纯洁状态的历史,并体会坚韧、博大、重归清净的诞生过程。 | 因此从心底随喜如是博士的选择——不出家并不意味着可以放心大胆地执著情感,在家生活有时更能考验一个人的品性,因他面临的诱惑与选择只会更多。清净梵行并非一朝一夕之行为准则,在持久的坚持过程中,我们会读到一颗心灵的重返纯洁状态的历史,并体会坚韧、博大、重归清净的诞生过程。 | ||
- | ### 博士访谈录(十九) | + | 博士访谈录(十九) |
- | 科学的归宿——佛教 | + | ### (十九)科学的归宿——佛教 |
在观待佛教与科学之间的关系问题上,有些佛弟子以为科学乃世间分别念的产物,根本无须拿来与出世间的佛法相比较、相借鉴;另有些佛教徒则以为了解了解科学的大概情况也无不可,如果没有时间与精力,亦可将之弃而不顾。我本人则认为,在当前这样一个错乱繁杂的世界中,身为佛教徒,了解、明辨科学原理与科技发展动态应属分内之事与当为之举。不过,在这一过程中,须要佛教徒自始至终都能保持住佛法所赋予他的清醒、坚定的智慧,千万不要在一大堆令人眼花缭乱的科学公式与琳琅满目的科技成果中迷失自己。在对比佛教原理与科学观念时,最好不要受世人影响,动不动就说佛法证明了某条科学原理的正确性,似乎佛法天然就应该为科学当配角、作注脚,因为大量的科技事实及科学发展动态都证明,佛法的绝大多数理念,科学根本无法予以验证,因其思想的深刻与先进远超科学现有的衡量能力。另外,在进行对比研究时,还要清晰地看到并尽力剔除科技的单方面及畸形发展对人类社会的负面影响。 | 在观待佛教与科学之间的关系问题上,有些佛弟子以为科学乃世间分别念的产物,根本无须拿来与出世间的佛法相比较、相借鉴;另有些佛教徒则以为了解了解科学的大概情况也无不可,如果没有时间与精力,亦可将之弃而不顾。我本人则认为,在当前这样一个错乱繁杂的世界中,身为佛教徒,了解、明辨科学原理与科技发展动态应属分内之事与当为之举。不过,在这一过程中,须要佛教徒自始至终都能保持住佛法所赋予他的清醒、坚定的智慧,千万不要在一大堆令人眼花缭乱的科学公式与琳琅满目的科技成果中迷失自己。在对比佛教原理与科学观念时,最好不要受世人影响,动不动就说佛法证明了某条科学原理的正确性,似乎佛法天然就应该为科学当配角、作注脚,因为大量的科技事实及科学发展动态都证明,佛法的绝大多数理念,科学根本无法予以验证,因其思想的深刻与先进远超科学现有的衡量能力。另外,在进行对比研究时,还要清晰地看到并尽力剔除科技的单方面及畸形发展对人类社会的负面影响。 | ||
行 679: | 行 680: | ||
博士的话我基本未进行任何增删,既然人们普遍认为知识分子的智商超越一般凡夫之上,那我也就尽量原话照录,以求能提供给世人一个完整、真实的知识分子佛学思考录,对圆魏以及收录在本书中的其他博士的话语都采取了这一原则立场。语言不在多,而在于是否正确地表达、传达了真理,希望一切有缘接触到本书的知识分子或普通读者们,都能在别人的亲身经历以及心路历程中,多多少少寻觅到一些能照亮今生来世之走向的真理之光。 | 博士的话我基本未进行任何增删,既然人们普遍认为知识分子的智商超越一般凡夫之上,那我也就尽量原话照录,以求能提供给世人一个完整、真实的知识分子佛学思考录,对圆魏以及收录在本书中的其他博士的话语都采取了这一原则立场。语言不在多,而在于是否正确地表达、传达了真理,希望一切有缘接触到本书的知识分子或普通读者们,都能在别人的亲身经历以及心路历程中,多多少少寻觅到一些能照亮今生来世之走向的真理之光。 | ||
- | |||
### 附记: | ### 附记: | ||
就在本书即将付印之时,我又收到一封博士后的来信。来信者名圆悲,前不久刚到佛学院参学过,当时未曾留意她本人的一些个人情况,这次,承她在信中进行了详细的自我介绍,使人得以大略窥见一位高级知识分子信仰佛教的来龙去脉。这封信来得真是巧,它为本书的圆满完成又创造了一个非常好的缘起。经圆悲本人同意,现将原信附录于此以供读者诸君参考。原信中原本有一大段对我本人所患疾病的问询及圆悲女士提出的相应治疗建议,因与《博士访谈录》主旨无关,故删去不用,至于别的内容则完全如实照录,未作丝毫改动,特此说明。 | 就在本书即将付印之时,我又收到一封博士后的来信。来信者名圆悲,前不久刚到佛学院参学过,当时未曾留意她本人的一些个人情况,这次,承她在信中进行了详细的自我介绍,使人得以大略窥见一位高级知识分子信仰佛教的来龙去脉。这封信来得真是巧,它为本书的圆满完成又创造了一个非常好的缘起。经圆悲本人同意,现将原信附录于此以供读者诸君参考。原信中原本有一大段对我本人所患疾病的问询及圆悲女士提出的相应治疗建议,因与《博士访谈录》主旨无关,故删去不用,至于别的内容则完全如实照录,未作丝毫改动,特此说明。 | ||
- | 上师: | + | **上师:** |
您好! | 您好! | ||
行 705: | 行 705: | ||
随信附上一些资料,祝您早日康复!吉祥如意! | 随信附上一些资料,祝您早日康复!吉祥如意! | ||
- | 弟子圆悲(这是您八月六日为弟子取的法名) | + | **弟子圆悲**(这是您八月六日为弟子取的法名) |
二零零三年八月二十日深夜 | 二零零三年八月二十日深夜 | ||
csz/weichen/dslm/bsftl.1726000265.txt.gz · 最后更改: 2024/09/11 04:31 由 weich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