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本文档旧的修订版!**
小羊船长认证随手记
5月7日
蓝狮子任务:
【今日练习】
【背景】泽碧同学参加了空明行的行走活动。提出了两个疑惑:
这一程除了行走,其余大部分的时间是在寺院、法事、埋葬小动物、早课。。。宗教的内容非常之多,于我,难得的机会近距离接触了寺院,很殊胜,同时,也有一点担心:会不会与必经之路去宗教化的发展定位相背离了?
关于乞食,毕竟做为未出家人,我们没有为对方做任何事,这样去乞食,真的可以吗?我们的为众生祈福,可以做为乞食的理由吗?我当时的确很为施舍的店主感动,但也的确升起这样的困惑。
【问题】如果泽碧是你船上的同学,你会如何回复?
【要求】每个学员根据自己的理解,用文字回复。500 字以内。注意检查格式和错别字。
小羊的理解:
很感恩泽碧同学对必经之路发展的思考和提出的建议,能参加空明行的同学,都是带着很大的勇气报名的,也相信是对必经之路很信任的同学。
我说一下个人的看法:
空明行第一次组织线上直播课的时候,我听到同学分享的过程,也疑惑过,这种活动对于没有宗教信仰的同学来说,可能会挺容易让他们的心里落下信仰组织的印象,比如我。不过那一次的线上直播课,同学分享的,都是自己在这个过程中,自己看见了习气怎么对治,如何面对的真实情况。
这一次的空明行有了一些在寺院里的活动,除了这是一个很好的降伏自己习气的活动之外,到寺庙去参加活动,也只是入乡随俗而已。就像小羊,小羊没有宗教信仰,但到了寺庙,也会跟着上香,我更多的会觉得这是一种尊重(恭敬心)。
在空明行中,我们如何把必经之路所教的觉察练习容易到这一次的活动中,在行走过程中遇到的人,事让我们看见了怎样的起心动念,自己如何对治处理,通过行走,有没有让自己的某些执著脱落。这是空明行的比较大的一个意义。如果只是在寺庙参加功课,我想这样的活动组织可能会早早地被蓝狮子老师和轮值主席团叫停。
蓝狮子老师说,必经之路不是一个宗教组织。我想,必经之路做的,是在更多的实际状况里去宗教化。
比如:没有在每一次的活动分享会上诵经做功课,没有讨论某个功课应该做什么样的仪轨才符合标准,也不会讨论应该读多少部经典,诵读多少部经典才算圆满,才能消业障…
相反地,因为有提倡去宗教化,我们在每一次的交流分享中,把分享的重点,会放在同学把觉察融入生活所发生的真实体验和遇到的疑问。这些体验和疑问我们也不是通过某种神通去达到和解决的。而是通过同学自己的真实实践,发生的。
另外,我个人觉得,去宗教化是必经之路发展的一个原则和方向,但也不是需要完全摒除所有的和宗教有关的活动。过于强调和去除,反而会让人觉得太过刻意。而且,结缘必经之路的同学大多是因为抄写经典,经典本身也是属于宗教传承的一部分,如果说自己完全的去宗教化,也可能有点此地无银三百两了。
关于【乞讨】的疑问:
我问了一下自己,如果是我去乞讨,会不会心里想着我为众生祈福而做的这件事。
我心里边的答案是:不会。
我会去乞讨食物,因为我需要这份食物,也因为我需要去放下我的面子。
为众生祈福这件事,不是所有人都会信,甚至我自己也不是真的能做到。但在乞讨这个事情上,我确实存在想留住面子的执著。我能做的,是对自己的习气,自己的执著的入手对治。乞讨就正好是这样的一个修行入口。
我的见解很浅很浅,这也仅是一点个人看法,供泽碧同学参考。
【今日练习】2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写出你的阅读体会。500 字以内。宗萨老师-我分享一下我的发愿
提醒:不是要你做笔记,是你看完文章后,自己的心得体会,和修行相关的。
小羊的阅读心得:
1. 宗萨老师在文章中所描述的方法,和我们目前在天空训练营学习的【静坐觉察】-观念头,练习要点和原则都是一致的。而且宗萨老师在文章里边也提到,这个方法并不是他所创,老师在之前的分享也提到过这一点,这个方法,是佛经中也提到过的方法。
- 想起了蓝狮子老师以前也提到过的另外一点,越是畅销的书,越是意义有限(原话不是这样的,只是个大概意思)。
同样的道理,越是简单的,越是难让人直接相信的,就像觉察的方法,观念头的方法。
越是复杂的,越有人趋之若鹜。比如觉得念诵了多少遍咒语、仪轨,比做了多少次的观念头会更重要。
- 阿弥陀佛发的48个愿力,宗萨老师在文章里边提了2个有趣的愿,一个对应“生”,一个对应“死”,看到这两个大愿的时候,心里挺震撼的。所愿的是希望众生真的能了知真相,脱离苦海。为了实现自己的愿,是坚定地付出。发愿和付出我感觉是不可分割的。自己发愿的时候,也需要真实地去付出,去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