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蓝狮子【今日任务】
船长需要了解每个练习作业,不只是知道该如何做,还要了解作业的来龙去脉。例如:
总之,对每个作业,有充分的了解,可以指导同学并解答同学的问题,还可以根据同学的情况,对作业做些修改,甚至自己对同学设计新的作业。
每位同学,在自己的 wiki 上,把自己对觉察作业的理解写出来(可以根据上面的 5 条展开)。作业包括:
提醒和注意:
@所有人
设计这个作业的目的。
静坐觉察是所有觉察练习中的基础和重点,只有熟练掌握静坐觉察,并且长期坚持静坐觉察,才能真正体会和熟练运用觉察——观念头,从而达到在生活中修行。所以的觉察练习,从观念头开始,而静坐觉察,就是让我们从静坐中可以清晰看见念头开始练习。静坐觉察练习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看见念头的能力,是否能够及时看见念头,是否可以清晰准确看见念头,,等等
做作业练习的要领有哪些。
练习静坐觉察的要领:看见念头。
口诀:知道有念、知道无念、知道就好。
所有这些要求都是通过眼、耳、鼻、舌、身的关闭静止,从而把所有感知都放在观念头上。 我们的身体,就像是一杯浑浊的水,把五官、五蕴都尽量关闭,只剩下意,就可以更加清晰地看见念头,就像浑浊的水,不再搅动时,可以清晰看见水中杂质一样,清晰可见。
作业练习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有哪些,如何应对。
问题1:有些同学会问:“不会盘腿,可以吗?” 答:可以的,我们不是为了练腿,坐在椅子上,只要保持脊背挺直,也是可以观念头的。
问题2:我可以打坐很长时间,这样是不是最好? 答:不一定,我们只是为了练习看见念头的能力,如果时间长,我们能比过一块石头,或者站着睡觉的牛羊吗?
问题3:我静坐很容易犯困,怎么办? 答:如果实在太困,就先睡觉,然后再打坐观念头;不要为了打坐而打坐;
问题4:我总是看不见念头啊? 答:首先还是需要知道,什么是念头。
我们说静坐时观念头,一切的感受、想法,都是念头,身体看见的、听到的、感受到的疼痛或者痒等,都是念头,头脑里出现的想法就是念头,要看见这些。我们的作业记录,也是要求同学们在初期记录,头有点昏沉 知道;听见狗叫声 知道;腿有点麻 知道。。。。等等,这些都是念头,知道就好,知道了,就打断了念头,回到当下的静坐状态就好。
作业的应用场景,适合在生活中哪些情况下练习。
我们说的静坐觉察,是要在一个安静、不被打扰的环境中进行,时间没有要求,早晨、中午、晚上都可以,坐在床上、沙发上、椅子上、地板上都可以的。
这个作业设计,有什么背景或缘起吗?
静坐觉察是源于很多古老功课,比如佛教、道教的打坐。 佛祖释迦摩尼,就是在菩提树下静坐7天后得道证悟。
希望同学可以在更加宽松的状态下,练习静坐觉察,通过不断练习,增强看见念头的能力,能够静下心来,静能生慧;
顾名思义,随机+静坐
要领:
要求:尽量不被外界环境影响,把所有的影响都当成念头,知道就好。
口诀:知道有念,知道无念,知道就好。
问题1: 随机静坐可以代替静坐吗?
答:不能完全代替静坐觉察。随机静坐觉察,也是帮助我们练习静坐觉察,观念头的方式之一,但是,因为时间和环境会复杂一些,考验我们能够更加静下心观念头的能力,一般持续时间较短,建议把静坐觉察和随机静坐觉察结合练习;
问题2: 随机静坐每次练习多长时间?
答:最少3-5分钟,时间越长越好。不建议少于3分钟,因为少于3分钟,人刚刚静坐时,会有一个从动到静的适应过程,差不多需要1-2分钟,刚刚静下来,还没完全进入状态,就停止,这样效果不是太好,当然,随时练习,就不不练要好。贵在坚持和练习。
记得宗萨老师有篇文章就写,对于现代人来说,节奏快,如果能够每天坚持两分钟禅定,就会非常好。个人觉得,我们已经走在修行的道路上,就要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练习静坐是最基础的功课。
随机静坐,对于环境的要求,相对比较宽松,不用安静、光线比较暗,等要求,在公园、办公室、车站等车、坐地铁,站着、坐着,都可以练习。
这个作业的设计,最主要是让同学们随时提起觉察,随时可以开始练习,增加静坐觉察的练习次数和时间,保持更长时间的静心状态。
动作觉察,动作+觉察
动作觉察练习非常重要,是践行在生活中修行的重要入口。通过日常生活中的行住坐卧,方方面面的动作中,带着觉察,可以说,把生活无处不觉察,
要领:感知动作、看见念头、回到当下;接下来几分钟尽量保持在觉察状态。
问题1:有必要练习这么多种类的动作觉察吗?
答:动作觉察,练习种类很多:起床觉察、刷牙觉察、吃饭觉察、走路觉察、开车觉察、抄经觉察、吃桔子觉察等等,其实这么多种类的练习,万变不离其宗,都是要求我们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时刻提起觉察,带着觉察去做事,知道自己当前的身体状态、是否说话、念头有没有,等等;
动作觉察练习,在生活工作中随时随地可以进行,甚至睡觉前,起床时就开始动作觉察。包罗万象,处处觉察、时时觉察;
佛陀开悟后,第一次开示,就是叫小孩子吃桔子觉察,
观想桔子的成长过程、生长环境,如何到我们的手里;
自己观看橘子的外观,闻味道,用手感知桔子的温度、手感,
撕桔子皮时的动作,声音,味道,想法;
慢慢放进嘴里,仔细感受橘瓣在嘴里的味道、
流经口腔,食管的过程,
整个过程,缓慢,把感知放在每一个动作上,随时观自己的起心动念,不跟随、不评判,回到当下吃桔子的过程。
能看见才自由,情绪觉察练习是觉察之道练习的重点与核心,只有多次、反复的练习,不断的看见,才能对治情绪,
减少情绪,主要是指负面情绪,不做情绪的奴隶,不被情绪控制,不是我们练习修行的目的,但是,通过对治情绪的练习,也是我们降服自心的过程。
问题1: 我看不见自己的情绪,写不出作业,怎么办?
答: 这种现象,可能会有几种情况:
问题2: 每次都是情绪起来以后,事后才发现被情绪带跑了,这该怎么办?
这种情况,是看见念头不及时的原因导致的,需要加强看见念头的能力,多做静坐觉察,可以增加静坐次数和时长,随着练习的增加,会有效果;
情绪觉察,一般是在负面情绪出现的时候,及时运用看盯挖改四步,及时对治情绪,不被情绪所控制;
遇到突发事件,一定要先处理情绪,再处理事情!
情绪不强烈时,也可以用看挖改和看改练习,还可以用我看见记录。
觉察是我们修行的根本,佛陀在开悟后,有弟子问,这个修行叫什么名字时,佛陀说“觉察之道”,所以,我们练习觉察,也是最简单,最强大和最根本的修行方式。
修行就是降伏自心,增长智慧,对治情绪也是在练习向内求,朝心上下刀子的过程;
即刻觉察,是为了让同学们能够每天多次提起觉察,时刻保持觉察的状态。
问题1; 即刻觉察与闹铃觉察的区别是什么?
答:真是个好问题!即刻觉察是主动练习,闹铃觉察是被动练习,但是基本要领是一样的;
问题2: 即刻觉察练习每天次数多少合适?
答:越多越好!老师给过一个标准,可以做为一个练习标准,但是,次数不是最关键,每次认真完成觉察要领,并尽量保持觉察状态才是重点;
即刻觉察随时随地都可以练习,比如吃饭、走路、说话、开会等等,都可以练习,如果条件不合适,可以不用可以深呼吸三次的动作,自然回到当下,该做什么继续去做就好;
即刻-立刻-马上
就像老师点你名,提醒你要觉察了
问题1: 我不知道怎么觉察?
答:按照作业卡片内容,闹铃响起是,先从头到脚,看一遍自己的身体状态,越细致越好,比如:是站着还是坐着、身体在做什么动作中,手、腿、脚都是在什么位置,脸部表情是什么样?语——是否在说话,在说什么?意,当时想什么?一定及时记录下来;
问题2: 做这个练习有什么用?
闹铃觉察练习是初步接触觉察练习的必要练习,对后面的动作练习、情绪觉察中的盯的步骤都非常关键,感知动作,看见念头、回到当下。
随时随地都可以练习,只要闹钟响起,停下来,观察自己当时的状态
发愿是破除自我,削弱我执的最究竟的方法。
可以让“自我”无所作为,还可以培养慈悲心。
而当慈悲心生起,自我就会减弱,烦恼也自然会减少。
问题1: 我不敢发愿,怕真的承担别人的痛苦和疾病了,怎么办?
答:首先我们要放弃自我,勇于承担,其次,如果你真的有这种神通,应该是恭喜你,不用担心,大概率,你是不会出现那种情况的;
问题2: 我觉得发愿没什么用呀?
答:我们强调发愿要真诚,不要向读书本一样,念一遍就完,这样就不是真诚, 当你发愿时,要安静下来,内心里发出愿望,并且反复发愿,如果可以,建议出声音,随着练习次数的增多,你的慈悲心会慢慢升起的;
晨起发愿:一般在早晨起床后,开始一天的工作前发愿,如果能够在静坐后,下座前做晨起发愿,会非常好;
慈悲发愿:在自己生病,或者看到别人生病时,内心真诚发愿,愿意承担他人的痛苦时;
遇事发愿:在我们遇到比较困难决定时,做遇事发愿,把决定权交出去,选择有利于众生的结果,我们都可以接受;
发愿是很多信仰的练习中都有,是培养慈悲心的方式
善良 24 小时,是借助善良主题,让大家练习长时间保持觉察、看见念头,把修行融入到生活的点滴之中。
每一个“不善”的念头出现,及时看见,不跟随。要诚实,不自我欺骗,要看见自我编故事
问题1: 我没有记录那么多条?
答:我们善良24小时同学们长时间保持觉察状态,看到念头;
尽可能多地看见自己的念头,全身心投入本次挑战,至少在 24 小时之内,努力利他,做一个善良的人。
我看见,很灵动,很随意,就像老子的合于道,目的只有一个,学会看见,通过日常,随时看见,这里的看见,其实就是觉察,带着觉知,面对自己和周围的人和事。
随时随地,随心记录。可以是看见自己,也可以看见别人的按钮和习气
方楹在新手村的创意,看见即自由。
何为勇士?不再害怕被伤害!
修行最大的敌人,不是欲望,而是虚伪。
看见自己想说谎的念头,最终选择不说谎,哪怕善意的谎言也不说。真话不全说,假话绝不说。
关键在于要及时看见自己想抱怨的念头,发现自己正在抱怨。
勇士之道
如果没有明天,你还有哪些事情放不下?
当你认真思考这个问题,或许你能发现隐藏很深的执著点,或许你能看清很多自己的执着点;
把每一天当成最后一天来过,你会看到,很多我们以前认为必须的事,其实根本没有那么重要;
把每一天当成最后一天来过,我们只做最重要的事情;
如果人生再来一次,我还会如此过一生吗?我会做哪些改变?
如果还有明天,余生我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
这些思考,会需要我们安静下来,认真对待,不逃避,不躲闪,你会发现,其实真的没有那么多的必须。
问题1 :
我没想过这个问题,不知道怎么写? 答:我们每个人都会有生老病死,一定要勇敢面对;
都可以,找个单独的时间1-2个小时,安静的思考这些问题。
向死而生能够让我们更加珍惜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