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周我们将要看修心七要,59句口诀。
我下面说说不另有所图。
不要带着目的来修行,
所以我们宣讲员不要另有所图。
按钮消失了,和颜悦色 我们周围有些人,看见哪都看不惯 大家有没发现,我们角度可以从锐角平钝角甚至平角, 我们在接受自己角度的时候,但能达到360度吗,我们修行的时候,看见一种模式就展开一点,还有一种就是退到原点。有些人不出门,修行的厉害的人,说什么都对,原为他已经到达原点。 我教大家如何停留在原点。 我们今天的作业,我会发三个视频的链接。大家看一下怎么练习。
我们讲的修行究竟是什么? 日常我们讲的修行,我要修炼一下,同学们发表的觉察,有很多已经不是觉察,而是生活中的感悟。我们真正讲的修行是真正为了对质我们的心,是为了降服我们的心。
从事一些不好职业的如屠夫可以修行吗,只要你是在对质自己的心,不管你是屠夫还是黑社会,你会不会被情绪,你会不会被控制。
像我家里人,对他们这么好,他们还是骗你的钱,我现在已经看开了。 真正对质自己的心,做善事还是错事,你是从事什么行业,你有什么背影,这些都不是很重要。很多人更多的一面,只是我们没有发现。这是我们修行最终要达到,我们修行是从心出发,我发现几乎没有人不需要对治自己的心,对治我们的心,对治我们的挂碍,才是我们真正要做的。你真正做到以后,你可以选择生气或是和颜悦色,当家里人这样对我的时候,我可以选择坚决要回来,也可以选择分了,还可以选择不要,我没有挂碍以后,我就可以选择了。你真正没有挂碍了。
你真正的放下,是见或不见都可以。你可以发火也可以不发火。一个人修行好还是不好,不是我们可以看到了,只有佛陀才能知道,只有真正的成就者才能看到。
修行是修心,这个表述不是很完整,因你本自具足。
我们对质我们的心,在生活中修行,我们要对治我们的情绪和烦恼。不是让我们看上去像是一个很特别的人。修行的目的是什么
对质我们的烦恼和情绪
情绪和烦恼是大海的波浪一样。
丁丁的痛苦从哪里来,我被骗,我很失败,我最信任的朋友背叛了自己。
如果不考虑自己,痛苦的点在哪?
考虑自己的时候,痛苦就出来了。考虑别人的时候,你会怜悯他,你会慈悲。
当你不了解众生的时候,为什么这些人发起菩提心,你不考虑自己了吗,就是一个最快的成佛的方法。天地为了万物,天地不为自己,是无私也好,是自私也好。
我们评判的时候,凭什么你的就对了,小孩子的就不对了,只是你的经历告诉你,什么是漂亮。
这个僧人一直去普渡众生。他是否是很自私。
为什么要成佛,成佛只是一个形象的概念化的东西告诉我。
真正的智慧是成为佛陀一样的人。
接下来我们要讲的是对治我们生活中的情绪和烦恼,从心出发,纯粹是手段也是目的,我们不是为了高尚而变得纯粹,而是对质我们的心而变得纯粹。
怕就怕在你不坚持去练习,通过练习,可以解决生活中80%的烦心甚至更多,我不是在讲经说法,不是在说传承。
而是在生活中修行修行的一点点经验。
我们对身边的人特别挑剔。确实我们会遇到这样一些人。
我们真正利他。一些办公室说我是为人民服务,但我不为刁民服务。必经之路,我们过来之后每一个人都是利他。我们这个群40多人,有没有人是你看不惯的。
我们对陌生人特别好,我们对家里人特别挑剔,我们对身边的人,我们去挑的毛病。
下次我们要讲的修心七要,最开始是阿底峡尊者,开始找了个孟加拉待者,特别能惹他生气,特地带到藏地。
我们组织存在很多问题,但我们做这些事情的目的是什么, 修行和利他 帮助别人,服务精神领域的公益组织。在生活中修行,增长智慧。如果我们这个组织特别有效率。
我出关以后,发现徐建犯错了,
我们是借事修人,我们所谓利他,是从身边的人开始。
栈长需要我们吗,我们需要这些栈长。
上善若水,你碰见了厉害的人你很厉害,碰见不厉害的人你就不厉害,完全和光同尘。
什么执着,我就喜欢将事情做得特别完美,这就是我修行的入口。真正的修行是强化他,而不是脱离它。所有的障碍都是修行的入口。
最大的角度就是360度。你看不惯的都在角度之外,那些修行比较好的,基本上都觉得这些比较正常。
你看不惯,是因为你的角度太小。你到任何一个角度出来。
我来教大家的方法,是教大家回到原点的方法。
我将无我,如果深究来说,本来就无我,无常时发生,
别人能通过文字看到你的人。每次去剥离的时候都是男同学。所谓回到原点,就是接纳。关键你是不是真正理解到接纳。
你不要去贴标签。你只要贴任何一个标签。
因为太简单,所以我们的头脑是不适应的。我们习惯把简单的事情搞复杂。观念头注意不要被他带走。
你想到这个名字,就停住了,不要被以前做的事情的想法带走了。
观,止,观念头本身叫观,观呼吸就叫做止。
背要直,不容易打瞌睡。练习观的时候不要躺下来,躺下来可以观。很难发现不想东西,你平时没有观念头,没有觉察他,如果你什么都不想,就算成就了。你是天空,
真正厉害的人你是看不出来的,你都能看出来厉害的人一定是不厉害的人。
当你强调自己的性格的时候,正是修行时,这说明你的修行还不行。
我们对世界的要更深刻一点。
修行人总是把自己放得很低。
牺牲自己,别人不愿做的事你又愿意做。
修行人,像水一样。
我们要做考拉。
如果你没有真正地踏上这条路。既然是无我,你怎么会有老虎的特性。
为什么要修行,对,要恒顺众生,遇到病人你就是医生,看到贫穷的人你就可
你可以变,觉察,使你可以变演员。一个好演员可以正面,反面,大佬。如果你认为演员可以演,为什么你不可以演。
如果你身上的执着点太多了,你就会起情绪。
只要你保持觉察,随时可以演戏。你可以知道自己的执着点和业力。
这样做会不会太虚假?
如果你是为了让大家认为你是个修行人,让别人仰视你,让自己挣更多的钱,那就是虚伪。
如果你发心是为了别人,那就是慈悲。同一件事,可以是虚伪也可以是慈悲。关键是看你的发心。从心出发,心是一切的根本。心在哪里。
当你的心是善的时候,不善也是善。
当你的心是不善的时候,善也是不善。
我们从练习觉察开始,我们要了解真正的我是谁,你的角度就能打开了,你至少能到平角。
如果你能保持这种状态,你就能到达原点。
身体的觉受是个念头,挠头也是个念头,痛也是个念头,要及时认出是个念头,想起某个人也是个念头,当看别人比较好的时候,产生嫉妒的心,就是个念头。 你是认出来是个念头。想起你要完成作业,这本身就是个念头。你想你上学的经历,这也是个念头,等你看见是个念头,你已经被带走了,你越早认出念头就越好。你越在念头之前看出来就越好。
你想起与前夫以前的事情,你认出念头来,你知道就好,知道就行,不要然后了,没有然后了,有了然后就被念头带走了。对不起,你一旦有个新的东西,就被带走了。你在打坐的时候认出念头,你在后面就会越认越快。当你念头比较强烈,你可能。。。
什么不是念头,一切都是念头,你先记住,到后面你就知道一切都是念头。
但你不要被火烧死了,也不逃跑。
你要快速地认出念头。你要尽量快速地认出念头。你要更尽快地认出来,你在想我今天要夸哪七个人。
你及早看见,你及早听到声音,后面来不及判断,你最好认出念的头。
然后你会发现前期你尽量避免声音的干扰。你会发现念头有减少的趋势,念头会减少的。你曾经为了一个念头,居然让你难受了这么久。有些人打坐的时候会认出自己曾经为了一个念头这么痛苦与执着,泪流满面。这时候,你才真真正正改变你的思维的方式,打座的时候,你不用管你的状态,你知道就好,不管是有念还是无念,你都不用管。
当你打座时,一切都是念头,那么我是谁。我也是个念头,那谁在观念头,所以这个逻辑就非常微妙,没有我了,难道是海浪在观。不是海浪在观,没有我了,谁在观,是一个念头观另一个念头吗,只有一个念头,我在哪,我就是哪个观,因为真正的我就是那个观。我就是那个观,请问我在哪,真正的我就是那个观。
没有我了,那只有观念头。真正的我,就是那个观,真正的无我,就是那个观。我就是那个观,观是个啥,观是个状态,还是动作?请问观在哪,观到底是什么 我们都说观在观另外的东西。
观就是没有别的东西了。它本身是主体也是客体,念头本身就是观,它本身不是念头。我们先不讲念头是个观。
心经的第一句话是什么,观自在菩萨,你看见这个念头,请问是谁知道了?我是谁,知道知道,我就是那个知啊。
真正的我就是那个知,真正的我就是那个观。
什么是知,知是不生不灭。你那让那个知不生不灭吗,你怎么知道你在看直播。必定有一个东西告诉你,有个东西叫做“知”,知道你的动作,也可以叫作“觉”,知道知道,知就是道。
为什么我不选别的词。道可道,可以说的就是道。什么是真正的我,他必须要有发生。
你看见的所有念头,就是觉察告诉你的。你的知就是所谓的告诉,这个时候念头,有觉才有我。这有点深。
当你真正发生的时候,你不由自主就会哭。你不要用头脑想,因为你用头脑想是想不出来。觉是可以变故的。三千大千世界,如来悉知。如来为什么知道,佛陀是知道。如果你看山,如果一个人在中阴身的时候,他也知道。你看见个僧人,你看见一个人,就是一个念头,传递过来就是个念头。
我说我目光所及都是自己,我看见的居然都是我自己。我就是那微弱的光。这一刻你是自我受到最大挑战的时候。
真正的世界就是个念头。等你真正有这个体验,你最爱的人是个念头,你伤心是个念头,这件事本身也是个念头。
如果你真的发现,你伤心也是个念头,伤心本身是空性。你最爱的女儿是个念头,所以你很伤心也是个念头,不仅伤心是个念头,而且前面那句话也是个念头,最好是用空性来对质、你是那个观,你是那个知,你就回到了原点。
但情绪不可能没有。什么情绪都没有,那不是人。你是有情众生。生活中的烦恼。
我就是那个观。你就是那个觉,度一切苦厄。念头的起落,你是悲伤还是开心,跟你一毛钱关系都没有。
起来就起来,灭就灭。
如果你拿电影放映机,光源就是那个觉。我们都是一个比方。没有好和坏,真正厉害的人要时刻停留在那个觉上头。你练习就是让你知道什么是觉,因为本身就只有知道。
究竟的角度来说,觉和知,实际上有没有,道德经,佛经,有生于无,我,无中生有。你能看懂一些了。
空性的理解和体悟,我还不够深入。
真正的我,是无法被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