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蓝狮子老师,宗翎老师,绿荷七七,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是必经的行者,但是还不是“必经行者”,现在点灯人也才闯了一关,来深海班还是扣豆豆来的,我的那个心疼呀。所以每每想起这件事情就很惭愧。有人问我:”你是行者,‘必经行者’哦,很厉害的哦!”这个时候我会一脸黑线:“你才是‘必经行者’,你全家都是‘必经行者’!”当然也没有人这么问,我也只是这么一说。
我毕业于新手村44村抱朴村,我的村长叫小澜,才和貌双全,一曲琵琶肝肠断,大珠小珠落玉盘,同学们都记得的伐?天空营毕业于14期优钵罗号,我的船长叫瑞丽,智慧又美丽,一针见血评作业,降伏其心提见地,同学们都知道的伐?
我兴趣虽广,但擅长泛泛,爱好不多,还时常改变,目前的爱好是修行,运动,看书。
一、俗世行:扎根乡村舞粉墨
我来自丝绸之乡——四川南充,原中国民主同盟主席张澜的故乡。我在农村长大、工作和生活,虽没有城市的繁华和热闹,却充满了烟火气和人情味。
我出生于上世纪70年代,今年多少岁呢?嗯,还不到80,刚好今年本命年。按说今年要穿红内裤的,但是我接触了修行之后就破了这个相了,无所谓——然而队友却给我买了回来,这个时候我一脸红线,穿就穿呗,谢谢小主,我们川渝男人是说话算话的哈,无所谓——
我们那个年代,而且在偏远农村,条件比较艰苦。读小学的时候夏天都是赤脚上学,一群人翻山越岭,说说笑笑,可开心了。谁一不小心踢到凸处,血流出来,我们大家就会笑称他是“铁脚板儿”(四川话跟“踢脚板儿”同音),他也会毫不在意,继续上学。跟现在相比,会感觉到很苦,但是我们那个时候却是感觉很欢乐,踢了脚也只是“痛而不苦”的。初中的时候也是每天早上天不亮就出发走七八里地去上早自习,晚上晚自习后天黑透了又走回家,又是一群人说说笑笑,可开心了。也基本没有培训班,不卷不躺地学习。
后来为了早日捧上“铁饭碗”,就去读了那个年代特有的“中师”。所以我和队友都是老师,高中生层次,文化程度不高。我毕业后一直在老家附近农村学校任教,中途有几年脱产学习和停薪留职的经历,后回原学校继续任教至今,学习、工作经历相对简单。一生普通平凡,碌碌无为。以前梦想发财,现在连这个梦想也破灭了。
现在家里母亲已年迈,父亲过世得早。我育有二女,大女儿大学在读,小女儿小学在读。
二、入世行:缘聚必经心开阔
小时候,男孩都有一个武侠梦,我也是。我也想要身怀绝技,抱打不平。后来上世纪九十年代气功热,我开始接触气功,关注玄学,慢慢进一步接触了修行。但那时候是为了自己健康长寿,身负异能,了脱生死,都是属于术的层面,也都是为了自己。后来经历了生活的一些挫折,也曾痛苦不堪无法自拔,无数次去找寻人生的意义,终无明。
三生有幸,偶遇鬼脚七,寻迹而至必经之路,慢慢探得一二究竟。新手村,天空营,预备营,越修越知来之不易,越修越觉自己无知,越修越知要受扰亦能行,就越不想离开。目前做过云空间抄经带领员、路考员、培训员,观察员,水手。我深知在必经之路的服务还远远不够,还需要继续努力。
虽然跟了必经之路这么久,但惭愧的是感觉自己变化不大,远没有“虚空粉碎,大地平沉”的体验。现在自己仍然七情六欲盛,仍然贪恋财色名食睡。只是生活中略微有了一点点看见的能力,也稍稍有了一些利他的心念。偶尔也会莫名喜悦,但我不知道这是不是法喜。以前工作时的努力,对学生的关爱,更多的是出于为自己的名利,为自我的满足,生活中也是更在乎自己的利益。通过在必经之路的学习,我渐渐懂得了知足,明白了我其实什么都不缺,除了智慧。以前看见学生翻来覆去地讲解后仍然做错时便会升起怒火,甚至体罚学生,现在我知道了我其实也是这样的学生,有时老师讲了801遍后我仍然也会不太明白,所以现在我对学生也多了一些包容和不期待。正如蓝狮子老师分享时说的:“老师是一个很重要职业,因为它影响的是孩子。我们老师应该给自己提更高的要求,我们需要为这个社会,为这个世界做出点什么。我们内心里边是不是充满爱,是不是真的爱孩子,能接纳孩子?一个好老师可能会帮到很多人,可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听了老师的话,我更多地感受到了肩上的责任,明白了自己需要更好地去践行在生活中修行。
三、感恩行:同学相伴永不辍
感恩蓝狮子老师。老师犹如一盏明灯,照亮我前行的正确道路,让我明白了真正的修行是向内求,是降服自心,是无我利他。
感恩在必经之路遇到的同学们,小澜、小静、瑞丽、金凤,超越、吴迪大将军,小芳,郭菁、健一等等同学,感谢你们对我无我利他的托举和关照,是你们的托举让我成长和进步,让我在修行路上不孤单,也得以时时熏习,走得更远。
感恩我的父母,让我得人身,更让我在爱的滋养中成长。
修行是一条不归路,要有大决心,大勇气,既要实修,更要践行。且修行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人生处处是修行,事事是修行,大至出生入死,小至起心动念,皆是修行的入口。我要坚持好三三零,把修行当成最重要的事,落实在每一件事上,争取不被外界的喧嚣和诱惑所动摇,不被内心的懒惰和懈怠所羁绊。在日常生活中,以觉察为灯,以慈悲为怀,勇于面对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在每一次的挑战中磨砺心性,在每一次的抉择中降服自心,让修行成为一种习惯,一种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