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z:宣讲员3期学习
差别
这里会显示出您选择的修订版和当前版本之间的差别。
两侧同时换到之前的修订记录前一修订版后一修订版 | 前一修订版 | ||
csz:宣讲员3期学习 [2024/12/08 13:27] – dashu | csz:宣讲员3期学习 [2024/12/12 14:39] (当前版本) – dashu | ||
---|---|---|---|
行 358: | 行 358: | ||
出家之后,对子女日常的关爱欠缺,但是这个好像也不是特别有关系。七哥的挂碍可能是小孩子比较依赖自己的时候可能会有迟疑。 | 出家之后,对子女日常的关爱欠缺,但是这个好像也不是特别有关系。七哥的挂碍可能是小孩子比较依赖自己的时候可能会有迟疑。 | ||
- | **5.安住阿赖耶** | + | **5.安住阿赖耶识** |
**6.下座修虚幻之子**在生活中的日常运用。当你已经知道生活如梦的时候还是按照正常的生活去做。我们能够理解觉性,但是还是回到自己的生活中。对应‘止’‘观’。 | **6.下座修虚幻之子**在生活中的日常运用。当你已经知道生活如梦的时候还是按照正常的生活去做。我们能够理解觉性,但是还是回到自己的生活中。对应‘止’‘观’。 | ||
行 380: | 行 380: | ||
例子5:惠珊同学的例子。经常比较悲伤。悲伤有一个明确的原因,陷入过去的情绪中,时间从现在回到了过去。时间是虚幻的。如果这个时候没有觉察,这个时候就继续下去。有觉察-为什么我现在这么悲伤-我在悲伤什么呢?这个时候冷静思考是不成立的,过去了就过去了,不会在回来的,这个时候已经截断了这个情绪。这个时候有个选择,自己选择继续悲伤下去;因为想象中的东西是能够让自己满足的。**自我的特点就是让自己特别的激烈-受刺激、风光、温暖、极端的道路。**觉察到不要悲伤,有个念头就起来说那我想一想呗,另一个念头起来,自己是有选择的,在各种情绪里面用觉察在里面修行。**在情绪起来的时候,觉察是最好的对峙方法。** | 例子5:惠珊同学的例子。经常比较悲伤。悲伤有一个明确的原因,陷入过去的情绪中,时间从现在回到了过去。时间是虚幻的。如果这个时候没有觉察,这个时候就继续下去。有觉察-为什么我现在这么悲伤-我在悲伤什么呢?这个时候冷静思考是不成立的,过去了就过去了,不会在回来的,这个时候已经截断了这个情绪。这个时候有个选择,自己选择继续悲伤下去;因为想象中的东西是能够让自己满足的。**自我的特点就是让自己特别的激烈-受刺激、风光、温暖、极端的道路。**觉察到不要悲伤,有个念头就起来说那我想一想呗,另一个念头起来,自己是有选择的,在各种情绪里面用觉察在里面修行。**在情绪起来的时候,觉察是最好的对峙方法。** | ||
- | 坐下修虚幻之子,及时提醒自己,结合空性、无常、执着的方法去对治,自己的情绪是可以消失的。今天的课程是最实用的,让自己在生活中去实践、用。越是有用的东西本身就没有那么的性感;如果是特别好玩,但是确实对生活中就没那么有用。在生活中保持这个练习,就可以演戏了。有了觉察是自己演戏的基本功,也是恒顺众生的基本功;想演谁就演谁,但是觉察不 | + | 坐下修虚幻之子,及时提醒自己,结合空性、无常、执着的方法去对治,自己的情绪是可以消失的。今天的课程是最实用的,让自己在生活中去实践、用。越是有用的东西本身就没有那么的性感;如果是特别好玩,但是确实对生活中就没那么有用。在生活中保持这个练习,就可以演戏了。有了觉察是自己演戏的基本功,也是恒顺众生的基本功;想演谁就演谁,但是觉察不在,自己可能演的下不来台。 |
+ | |||
+ | 七哥在觉察上受益比较多,想让更多的人去收货这个礼物。练习觉察、执着、欲望减少,附加的产品就是自己的智慧开启,然后在生活中的事情就简单很多了,自然的就顺其自然了。 | ||
+ | |||
+ | 发火,心里有点后悔,但是自己会找很多的理由告诉自己发火没有问题的。但是有觉察的时候是能够跳出来的,找无数的理由让自己表演,自己说服自己。经常和别人诉苦,不是别人要听,是自己想要证明自己的对的。这个时候就是自己演猴戏。**不要变成一只候** | ||
+ | |||
+ | 运用才是这个练习的根本。别人不尊重我。找理由还是觉察。(凭什么要尊重我)看尽自己在演猴戏,这个时候是自己在生活中修行的开始。我们在生活中的任何判断都可以判断,该去批评或者是表扬,知道是自己的选择,你不是在演猴戏。 | ||
+ | |||
+ | 两个同学没打坐,两个同学不同的反应模式。其实七哥一点都不生气,就是看见每个人的反应模式。其实七哥知道自己在干嘛,就是希望重视,然后去做。很多时候就是被自己模式和反应带走。 | ||
+ | |||
+ | 如意同学的剥洋葱。如意同学找师傅过来做讲座都挺好的。七哥看见后就觉不行,我们是一个公益平台,不是一个佛法平台。当时如意同学第一反应是要发言。觉察到自己模式的时候,自己是不会掉进去的,觉察起来的时候,自己是很自由的。当时的一刻,自己就会陷入自己的一个模式中。但是当时真的情况不是这个样子的,而是在解释的时候把自己说服了。如果自己内心这些小的想法,时刻的去看见,做很多事情的时候会从容一些。 | ||
+ | |||
+ | 方法学会了,自己只是存在一个对治的快慢的事情,觉察好的时候就能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无微不至。真正的有觉察的时候,是不害怕被冤枉的。对自己和老师的信息比较足的时候,自己都认。练习的时间越久,对很多人的第一念是非常准确的。当自己怕被误解的时候,看看那个‘怕’。被人觉得差,自己反而更安全。原则还是自己得有智慧。如果没有智慧,慈悲、利他,没有智慧都是很难的。不是让自己变成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有求必应的人。跟着自己习性发生变化,这就是一种进步。如果是和自己以前的习气是反过来的时候,觉察的时候就会比之前重要。怎么做不重要,重要的是被习气带走还是有自己的一种觉察之后的选择。 | ||
+ | |||
+ | **自我对自己的欺骗**我已经觉察到了,但是我还是要这样做。会找很多的理由让自己爆发出来。自我用修行的方式欺骗自己。让自己爽,还是要让自己爆发出来。只要是带着情绪的,就一定是自己的问题。如果觉察到了,不带着情绪,吵,这个时候就没有问题。当看见别人问题的时候,我发现自己有更严重的问题。我这么差,有什么资格觉得别人不好呢?自己在其他方面的问题很多、很严重,怎么还能够去批评对方吗?看见别人过,自己的一些业力和其他一些影响受到这个影响。‘若见他人非,自非即是左’看见他人的过错,是自己的过错,不是别人的过错。解决方案:1.每个人都有一个生活的方式;每个人的生活方式是不一样的。我们能够说这两种生活方式的好或者坏吗?——抽象为这只是对方的一个生活方式,难道要让它变成自己渴望的生活方式去生活。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别人也很难接受我们的生活方式,但是只是生活方式而已;共识里面会有一些行为共识。但是对于修行人,这只是一个别人的生活方式。菩萨不改变任何人的生活方式,而是自己的改变。2.更彻底的是,练习觉察的时候,一切都是个念头,看不惯的人是个念头,这个事情是个念头,本身就是自己的一个判断,认为这个问题存在。‘心净则佛土净’这就是为什么佛陀看着什么地方都是美好的地方。有个女人,你觉得长得丑,小孩认为漂亮,那么这个人是丑还是漂亮。本身这个人无所谓这个东西。每个人都给他贴一个标签;它本身就是空性的,自己的一个定义。**抽象为一个生活方式;本身就是空性的**在不同的角度有着不同的理解。想体会的更深,只有一个办法,就是多练习觉察。 | ||
+ | |||
+ | ---- | ||
+ | ##11. 第三要:转恶缘成菩提道,第四要:修持的大力 | ||
+ | |||
+ | 越是受苦,越想要好好修行。日子过的比较舒服,什么都好,怎么可能会过来听七哥讲。状态好的时候遇见七哥,会擦肩而过。 | ||
+ | |||
+ | 七哥自己的例子,亲哥、姐是自己生活中的经历。哥哥被高利贷追,在家里写字什么的;让七哥回去处理,用房子来抵债的故事。后来哥哥被抓进监狱的事情。姐姐贷款的事情。就是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心态。七哥当时也是过不去。家人在心里的有很大的阴影。不用觉得自己最惨。有钱的时候就会想方设法来身上搞钱,没钱了么就反而关心七哥自己了。 | ||
+ | |||
+ | 来宣讲营,不是找安慰、朋友;我们是过来找修行,在生活中修行的。这个时候也不需要安慰,需要安慰,说明‘我’还在。 | ||
+ | |||
+ | 真正的修行人就是要去修自他交换,破除自己。 | ||
+ | |||
+ | 烦恼就像是自己衣服上的油渍,但是衣服是衣服,脏是脏;但是这油渍也是衣服,只不过沾了油渍,分不开的。有了恐惧的念头,也是念头,念头也是觉性的体现。在生活中必须做的要求是:学会觉察。就是认真的去做生活中的这些觉察记录。如果自己能够持续随时的提起觉察,生活会很有意思的。演戏-幽默。生活就比较有意思。觉察很短,有这个简单的方式,是很苦,但是也有很多的欢乐。 | ||
+ | |||
+ | 7.施受二法交换修。 | ||
csz/宣讲员3期学习.1733635633.txt.gz · 最后更改: 2024/12/08 13:27 由 das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