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经之路

抄一部心经,点一盏心灯

用户工具

站点工具


csz:宣讲员3期学习

**这是本文档旧的修订版!**

蓝狮子谈修行的方法

01.宣讲员的4个做事原则

1.不要公开称赞七师傅。别人讲没关系,自己不讲。避免让别人觉得这个组织在搞个人崇拜。
2.相互之间的称呼是同学。不是家人、同修、师兄。家人-执着;同修-不是学佛。同学-一同学习。在修行的方面,不做任何强制的要求。
3.不要公开的群里说一些内部沟通词觉察、世间八法、观念头、礼物。新手村、智慧心城、天空岛、这些比较别扭,不好。看七哥说话的方式。
4.所有的修行都是针对自己,不要好为人师、不拿这些东西要求别人。想对方的处境,看见别人有烦恼-向内求。这不是该说的话。没有信任!生气了要去觉察-看念头-这也是不可以说的。不好。修行相关的东西只能要求自己。用普通人的方式去提醒对方。不要看上去是个修行人,但是差的老远。我们就是一个普通人。开玩笑都不要说这些的,是个普通人,不要装成一个不普通的人,装成让别人觉得自己很厉害,没必要。


02.不另有所图

不另有所求。赞美不要怀着目的去赞美;发愿-消除业障-让自己病好;抄经-随文入观;病痛的体验能够理解别人正在经历的病痛,只是发愿、利他,不是为了自己。发愿一定要足够的纯粹。

修行-长智慧-处理世俗事情。这个发心就是不好,对修行也不好。修行-对峙烦恼——修行-利益别人(真的走上这条路之后),在这个方面越来越纯粹。利他-变成自己使命。把身体放到一边,死不了,我接着干,身体不会束缚住-四爷爷的故事;当自己目的是为了自己,这时候就想想自己的目的。觉察的用途,看见自私,想放下,把自己心胸打开一点;慢慢的训练让自己更加的纯粹。

‘我知道会获得更好的,所以去利他。’-某种意义上就是另有所图。做不到、想不到也不是一个坏事。不是让别人看起来你高大上、善良;修行目的是从心出发;因为我执太重-没有智慧。做-为了自己-加重我执。不考虑自己就不会加强自己的执着。‘我达到A(为自己)–就B(做善事、供养)’;这不是一个修行的很好的方法;反过来,我自己愿意做B,回向给A。提醒自己不要另有所图,让自己更加的纯粹一点。


03. 你的角度有多大?

绿荷老师讲的四种人,但是厉害的人你看不出来是什么样的人;修行好的人的例子,大明星、企业家、底层的人,和每一个人聊天都挺好的;魏亮同学身上的按钮消失;周围的人,有的人看见哪都有挑毛病,有的人能看见,觉得无所谓,很正常,区别在哪?

一个人的角度有多大?我们能够接纳的空间有多大?在自己成熟、成长的过程中,角度越来越大。最大的角度:360度,一开始很容易,但后面越来越难。看见一个模式-展开一点;更厉害的是不管角度、退到原点,哪个角度都能够适应,没有自己看不惯、接受不了;我们习惯的是有角度的方式,修行好的人-回到原点,让自己呆在原点。七哥:教我们如何停在原点。


04. 修行是什么?对治我们的心、情绪、执着和挂碍

在日常生活中修行,看见同学发觉察到怎么样、有什么感恩。在七哥看来都不是修行。变成生活中的感悟、记录自己的体会。

真正的修行是对治我们的心-降服其心。听-说-但不能理解(很多人)

最核心的宗旨:对治自己的心。无论做什么,只要是想对治自己的心。关键因素:被情绪控制;有些事情过不去;七哥家里的故事;
出家是一个形式。有没有东西挂碍住自己-这就是对治心的时候。不是善恶、行业、背景。这些都是不重要的。每个人都要去对治自己的心。这是修行最终要去达到的。

从心出发、在心上下功夫!关键是自己的挂碍、执著点是什么?看见自己之后,自己是能够选择自己的行为方式、自己是自由的。真正的自由-不会被事情控制,你是可以选择的,选择什么都是可以的(必须-选择)。

以前有个失恋的人的故事,‘我已经400多天没联系过’,我已经放下。其实他内心是没有放下。放下:见或者不见、都是一样的。对于小孩教育:你可以选择发火或者不发火。

心对治的很好,但是自己行为不对。济公佛活、修行好的人拥有金钱。修行的好坏:不是表象可以看见,不是我们可以判断-只有佛陀能够证。我们不要去判断。修行是修心,但是心本来就是圆满的,不用修——对治。也不是究竟。对治是双方的,但是理解之后,不是分开的。

心比较抽象,对应到生活中:情绪和烦恼。在生活中修行-对治情绪和烦恼-大海里面的波浪一样。不是一定要表现出来一个特殊的样子。

纯粹、利他、不为自己——高尚的人。好像很矛盾,但是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对治我们的烦恼和情绪,来宣讲营让自己纯粹一点;目的不是让自己成长、目的是帮助他人。必经之路让人开始走上一条增长智慧的路、这个时候是宣讲员觉得高兴的时候。利他、纯粹?在生活中的很多的烦恼,丁丁同学的例子,损失金钱、能力、信任;因为生活中的烦恼,痛苦都离不开一个点:‘我’,多有的痛苦都是和自己相关的,不考虑自己,痛苦依附在哪?一切痛苦的来源都是因为考虑自己的时候。痛苦一定是在自我身上的。七师傅这么辛苦,我不会痛苦。因为这件事情和自己无关,只会慈悲心、同情。只有考虑自己的时候才会痛苦。

新手村的同学收获、触动很大。为什么?因为在这个地方,很多人真的不考虑自己,不是品德,是因为这个环境,完全不考虑自己的一个服务。纯粹、利他的时候是没有烦恼的。这时候烦恼消失、智慧开启。别人说是讲不明白的。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对治我们的心。

学佛的人:发菩提心、利他,为什么要普度众生?强迫自己相信?因为这就是最好的、稳当的成佛的法门,这也是一个方法,从某种意义上,这也是一种自私!天地的例子-不为自己。自私、无私都只是一个标签。都是自己的一个评判的标准。凭什么就是对的、错的。

不管别人、管自己。对治自己的心。为什么要成佛?成佛只是一个形象的、概念化的东西告诉你是这样的。真正的是让自己增长智慧、让自己觉醒。

接下来的内容,都是对治情绪和烦恼,从心出发。纯粹、利他都是手段,不是目的!生活中的烦恼,只要愿意用、坚持练习。怕的就是自己不用、不练习。这种方式和大德们讲的都是一样的。

总结:修行-对治自己的心;自己的挂碍、执着-自己的情绪和烦恼;纯粹、利他都是自己方法,并不是目的。当痛苦无所依的时候,痛苦就消失了!‘我’是这一切痛苦的来源。

05. 在必经之路如何修行?回到原点的方法

故事1:北京派出所的的故事-为人民服务-不为刁民服务。问题:我们在必经之路,服务精神领域的公益组织、利他、纯粹;有没有人是自己看不惯的?

我们对陌生人很好,对家里人挑剔。身边的人就是挑毛病。因为必经之路有一些事情是这样的。只是自己没有意识到,利他是要抛开自己。越是自己看不惯,越是拿这个练习。-阿底峡尊者来藏地的故事。

故事2:人多、经历丰富、能力强。当过领导的人,看问题比较敏锐的能力、存在问题,有的人就会起烦恼。效率低、办事不好。产生类似的想法。很正常,本身就存在问题,但是大家要明白:必经之路的目的是修行、利他,在生活中修行,增长智慧;如果变得非常有效率,一定能够增长智慧吗?不一定。组织变得好了,是不是能够增长智慧;傲慢心出来,内心怎么样,自己清楚。

问题:怎么样才能够增长智慧?

组织出现问题不用担心,担心的是没有问题。无论什么背景、职位,你看见必经之路存在的问题,你不用焦虑;必须要有问题。七师傅一定会找其他事情来,让大家没有那么的顺利。不存在问题比较难的。人、流程不合适;七哥希望有人去把这些事情改了。不能故意存在这些问题。菩萨也累-又无助的时候;相帮-又回到以前的样子。,怎么讲,就是不改。菩萨找佛祖-普度众生这件事情,做不了;佛祖说:再难也要做,就像一个母亲在做梦,梦见自己的小孩掉进河里,心里的悲伤和焦虑,呼喊呼救,自己也想办法救;最后把小孩救起来。这就和菩萨普度众生一样的,整个过程都是一个梦。小孩不存在、事情也不存在。

我们做这件事情,不是为了必经之路变得特别厉害的一个组织。希望通过这些事情来修人犯错没关系,别错过就好 犯错不着急,但是错过就着急。在生活中修行,新手村的同学5天体悟在生活中修行,可能性不大。真正锻炼的是志愿者-小七。众生是枝叶根须、菩萨是果。这些事情,借是修人。从身边的人开始利他,越是自己看不顺眼的人,更是要去帮他。问题-也不是退缩和抱怨的原因。

虽然是个梦,但是还是要救小孩。该做还是要去做,一切努力都是一个目的:为了修行。

第三个点:我可能不适合帮助某些同学,因为自己的一些性格。这些都是一些习气,正面的习气也是习气,为什么要坚强自己的习气?修行最后还是只能做自己喜欢的方式,这也是自己修行不够。别人需要我成为什么,我就成为什么,这就是修行厉害——和光同尘。

认为自己的工作方式是怎么样的,不是优点,反而成为一个执着。执着于做公益、执着于让别人信佛、这些都是执着。一个人没有自己的时候,就什么样子都可以

绿荷老师讲的4种人格:老虎、孔雀、考拉、猫头鹰。厉害的人是没有定性,没有执著点。完全的松下来。总是强调自己的方式,这也是自己的一个入口。多工作是优点,但是对于修行可能是一个执着。

修行-脱离而不是强化。

人的频域特别宽。魏亮同学的例子。身上的按钮减少。有人看哪里都是问题,有人觉得是问题没有关系的。包容度不过,人生的包容度有多大。角度越来越大,就是一种进步。对于自己看不惯的问题,都可以从自己的角度去看。自己的包容度还不够。所有的问题、障碍、执着都是修行的入口,如果你的内心真的认为这个是一个修行。看自己内心里面的事情-对治自己的心。

最大的角度-360°;事情在角度之外,自己就会产生问题,自己接受不了。看不惯的东西特别多,是自己的角度太小。修行好的人,都觉得这些事情比较正常。

最厉害的人-回到原点。接受任何一个角度,这就是修行的目标。回到原点的方法。

不说妄语:自己有体验、有深度的话;有些话就不要说了。我将无我:本来就无我;人生路漫漫-无常时刻都在;短期、中期、长期-智慧、福报。别人能够通过文字看见人。

回到原点的方法:回到原点-接纳;接纳,佛法里面的不二(不要去判断、贴标签,不认为是好还是坏);老子智慧里面的美丑、善恶的论述;觉察是‘知道’;只是看见,知道,不要跟着走;知道就停;简单到我们头脑不愿意去相信;修行是把复杂的事情搞简单。因为习气是习惯念头一个个走,静坐:重点关注的是不要被念头带走。人,越真实、越真诚越好。不跟随很重要,看见念头就停了。抄经的时候关注念头,用基本的方式;打坐的时候去观念头。留下‘意’这时候就去观。就是觉察这个念头。比较好的方式是微闭眼睛。开始念头很多,制造念头,比如数息21次,这个时候开始观,但是不要一直在数息;意识过一遍自己的身体。就开始观念头。练习觉察是止;背直:气脉通、不容易瞌睡。早上,人还没清醒的时候做个10分钟挺好的;‘痒’也是一个念头。

对治头脑里面想东西。平时念头也很多;最难的就是什么都不做,什么都不想。最终念头是浪花、乌云白云;看见就好。你是天空、你是大海。想着快乐这种事情很好,就像想着善恶这种事情一样的。你是一个天空,但是你希望每天都是白云。我们要做的事情,随他来去,都挺好的。原点:爱流动挺好、痛苦也可以流动;原点是真正的接纳,不判断了。有排斥,就不是圆满的。只是理解,但是真正体验到才是真的理论上明白了。现在的明白和只是差不多;随着不断的打坐,慢慢的体会和经历。问题:一点点证悟就觉得自己悟了。但是自己不知道自己的井口只有这么点大;打坐是加固自己的理解,体验不重要;想到的所有事情都是念头。

都是念头,那么‘我’在哪?发现自己能够看见念头细微,尽量做到念头没出来就看见;这个时候念头越来越快,做到这个的时候会发现这是一个好的状态,最后发现自己念头越来越少;这个时候反过来看,是谁在观?我是谁?我就是那个观,我就是那个念头。开始有这个变化之后,自己之前的逻辑开始被打破、逻辑被打破。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有的人就是这样,这个过程中会变得很怪,和生活中的烦恼结合起来,这个时候智慧就升起来。真正厉害的时候已经看不出来很怪,厉害-和光同尘。

静坐的方法、过程中去练习。希望自己想要进步的时候,就让自己真诚一点。

总结:1.利他从身边的人开始(找自己看不惯的人组队),不要说,要去做。2.必经之路存在问题,借事修人。3.总是强调个人性格特点的时候,这时候就是要去修行的时候。无论性格的好坏,如果有,就是修行还不好;把自己化开。4.尽量让自己角度打开。5.怎么做觉察-如何觉察。6.怎么通过自己的表达方式,尽量说一些自己修行认识的话,尽量避免传播一些很浅的话。话无深浅,是自己水平不够。

06. 在生活中如何通过觉察“演戏”?

温柔的力量-女>男。发挥自己在生活中的优势,能量比以前更大;和水一样,遇见什么,变成什么,哪低往哪走。处下符合一个自己想要的一个特点。水利万物、处众人之所恶。真正的利他-没点损失,怎么提现。别人不想做,自己做,牺牲自己利益的时候才能体现利他。水处下,但是那个山上没有水?在哪都行。不知道怎么努力的时候,去看一看水。

如果真正的踏上这条路,安慰;走上这条路,修行-无我;无我,你就不会有任何的特性,你认为自己是老虎,同时也认为自己是一直考拉;不是只能是某一面。厉害的人-和光同尘。可以变成任何类型。

我们为什么变成任何类型?要恒顺众生。‘佛里佛气’,哈哈哈!说话要注意技巧,针对对象来选择说什么。换一种方式:演戏。人生如戏,要真的演戏。家里-考拉;表演节目-孔雀;公司-老虎。基本的方法:觉察。变不了,是因为自己不会用觉察。好演员的例子,演什么像什么;难道你不可以演吗?生活中的事情,很多事情与演员有什么区别。在生活中时刻觉察的时候,你自己会觉察对方需要一个什么角色;而不是让习气带着自己走;转换态度就可以。

为什么我平时没有觉察,做不到呢?现在的我,做不到,被念头控制了。遇见问题的时候,想不起来觉察。自己追求爽,但是已经成为情绪的奴隶-束缚,没有自由。没有觉察想着要演戏,没有自由了。保持住觉察,自己什么时候都能够演戏。

问题:苦、烦恼从哪里来;这个世界为什么是这个样子的。这个时候开始明白为什么要想内求。这样做人是不是太虚伪了,每天都在演戏,我不能真正的做自己。如果演戏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域(所赚钱、高看-这就是虚伪;反过来:让别人快乐,让别人过得好-慈悲);只是发心不同,一件事情也变了。从心出发。保持觉察,在生活中演戏。

问题:这样是不是太累了?累是自我证明自己存在的把戏。累不累的问题不用去考虑。真正的我是不生不灭,没有定性,可以变成任何形状,如果这个方式做得更彻底:恒顺众生。看戏-演戏。不要让别人来适应你,让自己去适应别人。

关于练习觉察的事情

csz/宣讲员3期学习.1731746971.txt.gz · 最后更改: 2024/11/16 16:49 由 das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