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z:huimin-z:gd
差别
这里会显示出您选择的修订版和当前版本之间的差别。
两侧同时换到之前的修订记录前一修订版 | |||
csz:huimin-z:gd [2025/05/17 20:32] – huimin-z | csz:huimin-z:gd [2025/05/17 20:40] (当前版本) – huimin-z | ||
---|---|---|---|
行 22: | 行 22: | ||
--- | --- | ||
- | 不要觉得这是古文,又讲修行,很难理解。\\ | + | 不要觉得这是古文,又讲修行,很难理解。你结合觉察的练习方法,应该能理解大部分六祖的描述。我举几个例子啊: |
- | 你结合觉察的练习方法,应该能理解大部分六祖的描述。我举几个例子啊: | + | |
念念无滞:就是看见念头,只是知道,不跟随。\\ | 念念无滞:就是看见念头,只是知道,不跟随。\\ | ||
念念无间,不离自性:就是时刻知道,及时看见每个念头,时刻保持觉察。\\ | 念念无间,不离自性:就是时刻知道,及时看见每个念头,时刻保持觉察。\\ | ||
心即不轻,常行普敬:就是保持谦卑,初学者的心。 | 心即不轻,常行普敬:就是保持谦卑,初学者的心。 | ||
+ | |||
+ | <color # | ||
+ | |||
+ | 总觉得别人不好,看见别人的问题,自我很强大,就是无功。\\ | ||
+ | 总被欲望牵引,跟随妄念东北西走,就是无德。\\ | ||
+ | 因为“我执”很重,“自我”强大,就会总挑别人的错,觉得自己了不起,看轻他人。\\ | ||
+ | 这就没有“功德”。 | ||
+ | |||
+ | 嗯,以咱们生活中修行的概念,我的一些翻译。个人理解,并非标准啊[抱拳] | ||
+ | |||
+ | 六祖这一段,讲功德的本质和原理,也讲其外在形式。《六祖坛经》中的很多观点,是可以印证《觉察》这个方法的。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读一读[抱拳] | ||
+ | |||
+ | <color # | ||
+ | |||
+ | 能时刻保持觉察,就是功。\\ | ||
+ | 在保持觉察中,处理日常事情,不挂碍,事来则应,事去不留,就是德。\\ | ||
+ | 这么看,若在生活中,练习觉察,本身就是在积累“功德”。 | ||
+ | |||
+ | 什么是功德?换一种方式回答: | ||
+ | |||
+ | <color # | ||
+ |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是德。</ | ||
+ | |||
+ | 若无“功”,做很多事,看上去是“德”,但不是功德。所以,若无自净其意,众善奉行(利他)不一定是修行。 | ||
+ | |||
+ | 功德,看上去是有些“宗教”意思,甚至有人会觉得有点“玄乎”或者“迷信”。如果解开形式和迷雾,< | ||
+ | |||
+ | <color # | ||
+ | |||
+ | 我看了六祖的讲述,可以简单理解为: | ||
+ | |||
+ | 功,是修心功夫。\\ | ||
+ | 德,是做人德行。 | ||
+ | |||
+ | <color # | ||
+ | |||
+ | 觉察是功,无我是德. | ||
+ | |||
+ | --- | ||
+ | |||
+ | 自净其意,不是让你更纯粹,而是让你能看见自己的“不纯粹”。\\ | ||
+ | 自净其意,是看见各种习气和模式,能不被其控制。\\ | ||
+ | 自净其意,是一步步看见“自我”,认识“自我”。\\ | ||
+ | 自净其意,是一步步看见“ 我执”,放下“我执”。\\ | ||
+ | |||
+ | 我不知道该如何解释,反正,就是那个意思:真正朝心上下功夫。 |
csz/huimin-z/gd.txt · 最后更改: 2025/05/17 20:40 由 huimin-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