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经之路

抄一部心经,点一盏心灯

用户工具

站点工具


csz:joy:shgzread

差别

这里会显示出您选择的修订版和当前版本之间的差别。

到此差别页面的链接

两侧同时换到之前的修订记录前一修订版
后一修订版
前一修订版
csz:joy:shgzread [2025/03/18 17:31] joycsz:joy:shgzread [2025/03/29 11:42] (当前版本) joy
行 167: 行 167:
 别想太多,听话照做就好。一开始可以给自己定个小目标:坚持练习一百天。 别想太多,听话照做就好。一开始可以给自己定个小目标:坚持练习一百天。
  
 +**3月19日,第7章P112~122**
 +
 +衡量修行是否有进步的三个指标之一,情绪指标包括情绪爆发的频率和被情绪影响的时间长短。所以有的同学情绪爆发了,但是被情绪影响的时间变短了,也是进步了。
 +对于情形需爆发频率比较高的同学,可以去记录每天情绪爆发的次数,记录两个星期。
 +
 +修行作业,也并不是记录什么大的事件,而是记录自己心念的变化。
 +
 +“贬低别人,能证明自己有价值。说别人的问题,能降低自己的渺小感。”这个点评值得反复琢磨,反复学习。我以前也是如此,自动反应式地看见别人的问题,原来是这样的一个模式。“你看见的世界,是你内心的映射。”这个案例和点评也可以诠释“你眼里的别人是你自己”吧。
 +
 +这些案例和点评太好看了,想反复看。
 +
 +**3月19日,应用篇:在吃饭中修行**
 +
 +“就算你把头一直埋在被子里,天还是会亮,太阳还是会出来。”这个逻辑让人产生敬畏,就算对因果不确定,也会敬畏几分。
 +
 +**3月19日,应用篇:在吃屎中修行**
 +
 +这篇文章很有意思,以后开村时可以作为读书会共读文章。
 +
 +**3月19日,应用篇:在嗔恨中修行**
 +
 +对一个真正的修行人来说,愤怒产生,应该感到高兴:哈,修行的机会又来了!有
 +意思的是,只要开始这么想,愤怒瞬间减弱了。
 +
 +所有的改变,一定是来自内在。如果一个人不想改变,一个人不想修行,就算佛陀在他身边,也无法让他有任何变化。
 +
 +一个人悟性好坏,其实也是他福报多少的体现。
 +
 +一个好的修行人是什么样子?有人骂他害他对他不好,他也无动于衷吗?不是的。
 +可能他会不高兴,会不开心,甚至会觉得对方有些过分,他会指出对方的问题,或者责怪对方,但内心不会有“恨”。这叫嗔而不恨。“嗔”在口,而“恨”在心。
 +
 +嗔恨无法消除嗔恨,如同黑暗无法消除黑暗。但把光带进来,黑暗就消失了,同样,
 +当爱出现,嗔恨也就消失了。
 +
 +**3月25日阅读《在病痛中修行》**
 +
 +“人只要活着,肯定会有不舒服。这是不可避免的,就像天晴下雨不可避免一
 +样。”原来是这个逻辑啊。人之所以痛苦不是因为生病,是因为抗拒生病。
 +
 +**3月25日阅读《在嫉妒中修行》**
 +
 +“罗素说:对治嫉妒最好的方法是快乐。”看到了这句话。
 +在物质层面拥有越多的人,对别人要求越多;在精神层面拥有越多的人,会对别人要求越少。
 +
 +嫉妒最典型的表现形式,就是内心抱怨,抱怨各种不公平。
 +嫉妒的另一个典型表现形式,是挑毛病。一旦觉察到自己在挑人毛病,可以反观一下:是不是嫉妒产生了?
 +“看到了自己的嫉妒,你就祝福对方;想避免别人嫉妒自己,你可以示弱。”原来“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是这个意思。
 +
 +**3月25日阅读《在保持初心中修行》**
 +
 +善为道者……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
 +通过文章中几个案例的描述,体会到了保持初学者的心那种小心与谨慎。
 +
 +**3月26日阅读《在看戏中修行》**
 +
 +“朋友找你诉苦,你发现他很消极很片面还很自负,你总想提醒他,此时要提醒自己:我要看戏。他演的就是那么一个角色,自己不想改,你就看戏好了啊。来说段相声:嗯!对!是啊!不容易。”看到这段笑出声,太好玩了。
 +
 +“觉察力越强,看的戏就会越精彩!”
 +
 +**3月27日阅读《随时准备死去》**
 +
 +**3月27日阅读《像修行人一样生活》**
 +
 +逃避现实,每天假装自己很好,这很消极,至少不算积极。
 +“一名修行人,会给自己定一些原则。在生活中,有些事坚决不做,这就是持戒,也是守原则。”原来“坚决不摸鱼”也是在持戒。我的戒律守得不好。
 +
 +**3月27日阅读《一切都是游戏》**
 +
 +用玩游戏的状态来生活。其实是一种既松弛又投入的状态。我在工作上做不到游戏的状态,因为一点也不投入,还执着结果。
 +
 +**3月27日阅读《世界上最大的甩锅侠》**
 +
 +自我真的是毫无逻辑,而且常常善于把我们带沟里。
 +
 +**3月27日阅读《怪话连篇》**
 +
 +“修行,要像小孩子。老子说要复归于婴儿。耶稣说要像小孩子一样。小孩子的三个特征:全然的、无知的、信任的。”
 +“修行,需要信任,无条件地信任。只有信任,才会让头脑停止。而头脑,往往是修行的最大障碍。”
 +我很缺乏信任,缺乏对这个世界的信任,喜欢用头脑。在做小七的的过程就是在拓展自己的信任。我发现每做一次村长,我的信任都会增加一点。
 +
 +不要做一只模仿的猴子,要真的找到自己的人生主线。如果还没找到,那就做好
 +当下的事。
 +
 +“让我被欺骗,而不防卫欺骗者。”
 +
 +“人为什么喜欢抱怨?因为抱怨可以掩盖自己的无能。”
 +
 +**3月28日阅读P192~195**
 +
 +**3月29日阅读P196~214**
 +
 +整书读完,有意犹未尽、怅然若失的感觉。
 +
 +《禅定与智慧》摘录:
 +
 +假设你要去峇里岛六天,你生命中的这六天就已经被控制了,没有弹性。
 +
 +只要有时间,就有痛苦。
 +
 +我们生命中的痛苦主要来自期望。这事情必须得这样,它将会是这样,这就是痛苦的来源。
 +
 +如果你没有希望或期待,而事情发生了,那就是惊喜,那就是乐趣。
 +
 +我们要的是免于执迷,免于把拖鞋放整齐的执迷,以及其他有关食物、购物、原则等等的执著。
 +
 +证悟真的就只是从执迷、偏执妄想当中解放出来。
csz/joy/shgzread.1742290263.txt.gz · 最后更改: 2025/03/18 17:31 由 jo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