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z:juezhi:25gzxx:ydxd:jczsd5
差别
这里会显示出您选择的修订版和当前版本之间的差别。
两侧同时换到之前的修订记录前一修订版后一修订版 | 前一修订版 | ||
csz:juezhi:25gzxx:ydxd:jczsd5 [2025/03/31 20:16] – juezhi | csz:juezhi:25gzxx:ydxd:jczsd5 [2025/04/02 18:05] (当前版本) – [3月29日] juezhi | ||
---|---|---|---|
行 2: | 行 2: | ||
[[csz: | [[csz: | ||
- | |||
### | ### | ||
行 35: | 行 34: | ||
挖执著点,没有标准答案。同一个场景,同一种情绪,不同的人,其执著点可能会不一样。就算是同一个人,到底是因为什么执著导致会出现某个情绪,也无法真正确定。你可以找修行的老师或者同学来帮你挖执著点,但他们的结果,也只是供你参考。无需纠结挖得够不够深,如果挖得不够,下次情绪再次出现,那就继续再挖,不会有什么损失。【执着点挖的不够深没事,下次可以继续挖,记住了,下次不要纠结。】 | 挖执著点,没有标准答案。同一个场景,同一种情绪,不同的人,其执著点可能会不一样。就算是同一个人,到底是因为什么执著导致会出现某个情绪,也无法真正确定。你可以找修行的老师或者同学来帮你挖执著点,但他们的结果,也只是供你参考。无需纠结挖得够不够深,如果挖得不够,下次情绪再次出现,那就继续再挖,不会有什么损失。【执着点挖的不够深没事,下次可以继续挖,记住了,下次不要纠结。】 | ||
- | 挖执著点,尽量挖得具体,否则起不到期望的作用。类似“我就是我执太重”、“我接受不了失败”、“我接受不了他人的批评”等,这些也算执著点,但短期很难解决。你尽量找出那些你可以减弱或可以放下的执著点。 | + | 挖执著点,尽量挖得具体,否则起不到期望的作用。类似“我就是我执太重”、“我接受不了失败”、“我接受不了他人的批评”等,这些也算执著点,但短期很难解决。你尽量找出那些你可以减弱或可以放下的执著点。【记得刚开始,我挖的执著点也不够具体,后面船长说尽量挖得具体一点,这样更利于放下执著】 |
- | 挖出执著点后,要有改变的决心和步骤。挖出执著点,是希望能放下它。执著少一点,自在就多一点。一旦挖出执著点,要认真对待,要有放下它的决心,思考如何放下它。【这一点自己做的不好,之前挖出执着点后,我就没怎么管了,下次要认真对待,多想一下如何当下这个执着】 | + | 挖出执著点后,要有改变的决心和步骤。挖出执著点,是希望能放下它。执著少一点,自在就多一点。一旦挖出执著点,要认真对待,要有放下它的决心,思考如何放下它。【这一点自己做的不好,之前挖出执着点后,我就没怎么管了,下次要认真对待,要想一下如何去放下这个执着,采取行动。】 |
行 44: | 行 43: | ||
【感想】有情绪,就用【看盯挖改】四步骤。 | 【感想】有情绪,就用【看盯挖改】四步骤。 | ||
- | |||
### | ### | ||
行 72: | 行 70: | ||
更好的对治情绪的一些方法: | 更好的对治情绪的一些方法: | ||
+ | |||
- 不迁怒 | - 不迁怒 | ||
- 不甩锅 | - 不甩锅 | ||
行 81: | 行 80: | ||
- 《在看戏中修行》有了觉察,看戏就很容易了。 | - 《在看戏中修行》有了觉察,看戏就很容易了。 | ||
- 提起同理心。 | - 提起同理心。 | ||
- | |||
- | |||
### | ### | ||
- | 《觉察之道》看至第5章5.6 | + | 《觉察之道》第5章5.5-5.6 |
- | 什么是修行?修行是降伏其心。当你被习气带走,那就不是修行,当你能从习气的轮回中跳出来,就是降伏其心。 | + | 什么是修行?修行是降伏其心。当你被习气带走,那就不是修行,当你能从习气的轮回中跳出来,就是降伏其心。【跳出习气的轮回】 |
- | 不占便宜是修行,占便宜也是修行。要区别是不是修行,不看外在行为如何,而是看是否朝“心”上下功夫。 | + | 不占便宜是修行,占便宜也是修行。要区别是不是修行,不看外在行为如何,而是看是否朝“心”上下功夫。【论心不论迹】 |
- | 修行,不是为了让人变得善良,但懂修行的人,会自然变得善良。 | + | 放下执著,并不容易。有时理论明白了,不一定做得到。有两种方法可以让我们放下。坚持练习觉察,长时间练习。当你修行到一定深度,智慧增长,有些执著会自动脱落。【对应到自己,明白了理论,但还没做到,还需长时间练习觉察,目前修行还尚浅,继续加油!】 |
+ | 看见情绪,不跟随,不评判,挖掘背后的执著点,当下的情绪自动被化解。压抑情绪,则是一种忍受,强迫自己表面不跟随情绪,内心依然有情绪,只是不表现出来。 | ||
- | 放下执著,并不容易。有时理论明白了,不一定做得到。有两种方法可以让我们放下。坚持练习觉察,长时间练习。当你修行到一定深度,智慧增长,有些执著会自动脱落。有 | + | 用觉察对治情绪,不是让你没有情绪,而是让你不被情绪控制。面对情绪,你是自由的。【用觉察对治情绪,不是没有情绪,而是不被情绪控制,你是自由的!】 |
- | + | ||
- | 看见情绪,不跟随,不评判,挖掘背后的执著点,当下的情绪自动被化解。压抑情绪,则是一种忍受,强迫自己表面不跟随情绪,内心依然有情绪,只是不表现出来。 | + | |
- | 用觉察对治情绪,不是让你没有情绪,而是让你不被情绪控制。面对情绪,你是自由的。 | ||
- | 普通人和修行人的区别在于如何看待情绪和面对情绪时的反应。普通人会本能地接受或拒绝,因此产生执著或厌恶,被情绪带走;而对修行人来讲,无论升起什么情绪,都能从容面对,理解其自然、原始的状态,不会由此产生执著,也不会被其控制。 | + | 普通人和修行人的区别在于如何看待情绪和面对情绪时的反应。普通人会本能地接受或拒绝,因此产生执著或厌恶,被情绪带走;而对修行人来讲,无论升起什么情绪,都能从容面对,理解其自然、原始的状态,不会由此产生执著,也不会被其控制。【那就做个修行人,好好修行。】 |
- |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如果这个世界厚待你,你就把它解释为好的;如果这个世界没有厚待你,你就认为它是坏的。但是,自然从不厚待任何人。既然自然不厚待任何人,那所有人对自然好、坏、对、错的评判,都只是自己心的投射。 | + |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如果这个世界厚待你,你就把它解释为好的;如果这个世界没有厚待你,你就认为它是坏的。但是,自然从不厚待任何人。既然自然不厚待任何人,那所有人对自然好、坏、对、错的评判,都只是自己心的投射。【这个世界没有好坏,都是自己心的投射。】 |
- | 有时你能及时看见情绪,但盯不住,还是会被情绪带走。这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因为你定力还不够,不太理解“盯”的方法;另一种可能是因为你的执著太深,习气太重,所以还是被带走了。 | + | 有时你能及时看见情绪,但盯不住,还是会被情绪带走。这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因为你定力还不够,不太理解“盯”的方法;另一种可能是因为你的执著太深,习气太重,所以还是被带走了。【以前读没注意到这句,这次看到了】 |
- | 执著指对人、事物、现象、思想、经验等视为真实不变,而生起贪著的心态,不能超脱。换句话说,执著就是指你认定了某个想法,或希望完成某个目标,对其结果的看重或贪求远大于其他。 | + | 执著指对人、事物、现象、思想、经验等视为真实不变,而生起贪著的心态,不能超脱。换句话说,执著就是指你认定了某个想法,或希望完成某个目标,对其结果的看重或贪求远大于其他。【以前读没注意到这句,这次认真看一下】 |
- | 执著和坚持,容易混淆。坚持,更多强调是过程,指一个人的品质,而执著,是偏向结果,指一个人看重的对象。人,经常会看重金钱、名声、美色、身体等,有人要是损失金钱,或者别人议论,就容易大受打击,甚至轻生自杀,这就是执著于结果。 | + | 执著和坚持,容易混淆。坚持,更多强调是过程,指一个人的品质,而执著,是偏向结果,指一个人看重的对象。人,经常会看重金钱、名声、美色、身体等,有人要是损失金钱,或者别人议论,就容易大受打击,甚至轻生自杀,这就是执著于结果。【以前那个年代,大家普遍很穷,有人丢钱了就可能自杀,听过现实里的一个例子。原来这就是执著于结果。】 |
csz/juezhi/25gzxx/ydxd/jczsd5.1743423369.txt.gz · 最后更改: 2025/03/31 20:16 由 juez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