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经之路

抄一部心经,点一盏心灯

用户工具

站点工具


csz:juezhi:25gzxx:ydxd:jczsd7

差别

这里会显示出您选择的修订版和当前版本之间的差别。

到此差别页面的链接

两侧同时换到之前的修订记录前一修订版
后一修订版
前一修订版
csz:juezhi:25gzxx:ydxd:jczsd7 [2025/04/06 20:08] – [4月5日] juezhicsz:juezhi:25gzxx:ydxd:jczsd7 [2025/04/09 17:36] (当前版本) – [4月6日] juezhi
行 2: 行 2:
  
 [[csz:juezhi:25gzxx:ydxd|👉返回上一页]] [[csz:juezhi:25gzxx:ydxd|👉返回上一页]]
 +
 ###4月4日 ###4月4日
 +
 +《觉察之道》第7章7.1-7.2
  
 不期待证悟,但要一辈子修行。  不期待证悟,但要一辈子修行。 
行 40: 行 43:
  
 “自我”会利用一切机会,来获得关注。生病了,是一个人最容易编故事的时候。此刻,能看见头脑的编故事,很难得。一旦看见头脑的这种小把戏,小把戏自然就不起作用了。这就是把修行融入到生活中。以前出现类似情况,总是编故事,现在能不编故事了,这就是进步。【想起以前自己生病了,也会如此,原来是为了获得关注。】 “自我”会利用一切机会,来获得关注。生病了,是一个人最容易编故事的时候。此刻,能看见头脑的编故事,很难得。一旦看见头脑的这种小把戏,小把戏自然就不起作用了。这就是把修行融入到生活中。以前出现类似情况,总是编故事,现在能不编故事了,这就是进步。【想起以前自己生病了,也会如此,原来是为了获得关注。】
 +
 ###4月5日 ###4月5日
 +
 +《觉察之道》第7章7.3
  
 修行,可以让你认识自己。以前你总觉自己还不错,那只是你觉得,或者只是外表看是如此。你遇到事情,习惯找别人的问题,习惯推卸责任,习惯维护自己,对自己宽松,对他人严格,这是“自我”的模式。如果你不看清这个模式,就会被“自我”欺骗:我很好,问题都是别人的。而修行,是向内求,看自己的问题,一点一点认识自己,自然能看见自己很多问题。因此,并非修行让你变差了,而是你以前不知道自己原来这么差。【遇到事情,习惯维护自己,是“自我”的模式。】 修行,可以让你认识自己。以前你总觉自己还不错,那只是你觉得,或者只是外表看是如此。你遇到事情,习惯找别人的问题,习惯推卸责任,习惯维护自己,对自己宽松,对他人严格,这是“自我”的模式。如果你不看清这个模式,就会被“自我”欺骗:我很好,问题都是别人的。而修行,是向内求,看自己的问题,一点一点认识自己,自然能看见自己很多问题。因此,并非修行让你变差了,而是你以前不知道自己原来这么差。【遇到事情,习惯维护自己,是“自我”的模式。】
行 56: 行 62:
  
 修行可以让人增长智慧,让人认识真相,让人得大自在。这么说过于笼统。如果你还要继续问,那就是:我们无法决定生活,但修行可以让我们决定如何面对生活。【这句话以前读的时候没注意到,这次看到了。修行可以让人增长智慧,认识真相,得大自在。修行可以让我们决定如何面对生活!】 修行可以让人增长智慧,让人认识真相,让人得大自在。这么说过于笼统。如果你还要继续问,那就是:我们无法决定生活,但修行可以让我们决定如何面对生活。【这句话以前读的时候没注意到,这次看到了。修行可以让人增长智慧,认识真相,得大自在。修行可以让我们决定如何面对生活!】
 +###4月6日
  
 +《觉察之道》第7章7.4-7.5
  
-###4月6+某一天,当你不再关心自己的进步与否,只是关心他人的痛苦有没有变少一点;当你不再关心自己的得失,只是关心世界有没有变得美好一点;当你不再关心自己能不能去极乐世界,只是关心他人有没有走上修行之路。那时,说明你修行真的进步了!【向往这一天,真正做到关心他人胜过自己。】 
 + 
 + 
 +你或许会说:“那不是我的目标,我没这么高尚!”  
 + 
 +不,这根本不是高尚与否的问题。 当那天到来的时候,你的“自我”已经消失。当“我”都已消失,“执著”能依附何处?又哪会有烦恼呢?当“自我”消失,“真我”就出现了,慈悲也就出现了。那时,你会爱众生,如同以前爱自己。【慈悲出现,爱众生如爱自己。】 
 + 
 +一个真正有智慧的人,会让人如沐春风,不会让人觉得“无情”。虽然你看破了游戏,但偶尔玩一玩游戏不算是问题。就像你偶尔陪小孩玩玩托马斯小火车,也可以的。能做到和光同尘,需要更高的智慧。 【让人如沐春风,做到和光同尘,这是方向。】 
 + 
 +修行,不会让人冷漠。修行,让你认识自己,认识生命。生命是流动的,生命本身是爱,爱怎么会冷漠?修行会让你变得真实、勇敢、纯粹。就像你本来不喜欢应酬,但为了在朋友间留个好印象,你假装喜欢应酬,这就是虚伪。现在你不在意他们的评价,你表达的是真实的自己。这是勇敢,不是冷漠。【希望自己在修行的路上,越来越真实、勇敢、纯粹,表达真实的自己。】 
 + 
 +修行不会让人冷漠,相反,你修行时间越久,你越会爱上这个世界。你会爱每一朵花,每一片云,你会爱每一个人,你会爱上生活中每一件小事,包括你的噩梦和脸上的粉刺。【偶尔状态好的时候会有这个感觉,我爱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一切。我爱所有人,我也爱自己。但很多时候没这个感觉,继续坚持修行。】 
 + 
 +宗萨老师如是说: “与任何人相处,时间长了肯定都能看出毛病,因为眼睛就是业力专门为我们准备 的。因此,我们需要认清自己的评判标准来自于自我,而不要轻易评论他人的是非功过。其实,你看到的,只是业力允许你看到的。我喜欢的一定是我缺失的,我讨厌的一定是我亦有的,于是释怀!”【我讨厌的,我也亦有。不轻易评判他人。修行之后,我对他人的评判确实少了很多。】 
 + 
 +当你想挑人毛病时,要及时看见。然后想起这段话。是的,你喜欢的一定是你缺失的,你讨厌的一定是你也有的。【及时看见】 
 + 
 +龙洋老师如是说: “我们生活在人间,没有一个人是没有缺点的,如果没有缺点,那就是佛,不会在人间。要是在人间的话,就是为了度化众生而来的。只要是众生,肯定就有缺点,缺点重重才会在六道中轮回。即便他有一点点优点,也值得我们学习,值得我们惊叹:‘作为众生,他们竟然有优点!’哪怕只有一两个优点,也要看成是了不起的事情。”【这段话看过好多遍,每次看都很受用。每个人都有缺点,我们要多看见别人的优点,有一两个优点就值得我们学习!】 
 + 
 +“自我”会用各种方法来维护自己,包括修行。修行,是让我们放下执着。包括对晋升、金钱的执著。如果看见了自己在这方面的执著,对治方法,就是“反过来做”。然而,修行并不是让我们不接受晋升,不涨工资。而是让我们不要执着这些。有,挺好。没有,也挺好。 
 + 
 +你仍然可以努力工作!但努力工作,是真的为了工作,为了服务客户,为了服务学生,而不是为了晋升!【修行是让我们不要执着这些所谓的“好结果”,但还是要努力去做。】 
 + 
 +###4月7 
 + 
 +《觉察之道》第8章 
 + 
 +修行,需要融入到生活的日常小事、点点滴滴。这就是我们说的在生活中修行。修行作业,也并不是记录什么大的事件,而是记录自己心念的变化。很可能只是一念之间,但环境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真正的修行人,能不被对境带走。愚者被境转,智者能转境。 
 +【修行要融入到生活的点点滴滴。修行作业,记录心念变化。在记录作业上,我做的不好,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 
 +…… 
 + 
 +开始上课,心情不好了!看着,一直看着。看见自己没有觉察气得很!难过,真的是白练了,这破功就在瞬间!沮丧得很,带走到现在。  
 +翻篇,明天再来! 
 + 
 +修行就是这样,你一次成功,不代表每次都能成功;同样,你一次失败,也不代表每次都会失败。  
 + 
 +最差不过是回到学习觉察之前,但现在学习了觉察,只要成功一次,就比以前好,就是胜利。这难道不值得高兴吗?  
 + 
 +这篇作业,最大的亮点是最后六个字:翻篇,明天再来! 
 + 
 +【感悟】这第一个觉察案例,就是曾经的自己,因为遇到对境,没有觉察,感觉到沮丧,被带走很久,哈哈,后面知道了,翻篇再来!下次再遇到类似情况,不再评判自己,也没有沮丧了。 
 + 
 + 
 +###4月8日 
 + 
 +《觉察之道》第8章(看完) 
 + 
 +你看见的世界,是你内心的映射。在你心里,很多人当上领导,是靠巴结走关系上位的。而自己不屑于这么做……  
 + 
 +从工作角度讲,哪天你总是一眼看见领导厉害的地方,看见别人厉害的地方,你的眼光就提升了。眼光提升,工作能力自然会提升。那时你内心的想法,说出的话,都会不一样。 
 + 
 +是啊,少男少女,多美好的年龄,多美好的经历啊。 可惜你错过了。  
 + 
 +少男少女的恶作剧,是美好的事;做作业,反而是件无聊的事。  
 + 
 +但“自我”不希望别人的美好发生。“自我”希望别人少给自己惹麻烦,“自我”希望学生成绩优秀,自己受到表扬……  
 + 
 +自我,关注的是自己的得失,不关注他人的美好。 所以,自我总在错过。 【是的,错过了不少。】 
 + 
 +挖,是可以挖得这么深的。 其实也不需要挖,当你真正看见,这些模式会自己显现出来。  
 + 
 +当你只是去看见,哪怕学生偷偷讲小话,做小动作,考试打小抄,都是美好的事。 
 + 
 +你想想自己,和同学一起回忆起学生时代这些事,你不觉得美好吗?【哈哈,很美好。】 
 + 
 +并非说,你会支持他们这么做,你扮演的是那个老师的角色,但你知道这件事很美好,情绪就不会控制你。  
 + 
 +你可以制止他们,批评他们,他们也会停止,但他们知道你并没有生气,你喜欢他们。 【当下该做什么做什么,可以制止,但不会生气。】 
 + 
 +就是这种自由的状态,你会看见很多很多美好,你会感激每一个学生,包括那个最调皮的学生。 【不被情绪控制,这种自由的状态真好。】 
 + 
 +你会真的关心学生,而不只是关心成绩。你会关心他们快不快乐,而不是听不听话。
  
  
csz/juezhi/25gzxx/ydxd/jczsd7.1743941324.txt.gz · 最后更改: 2025/04/06 20:08 由 juez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