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经之路

抄一部心经,点一盏心灯

用户工具

站点工具


csz:miwu:xinqideyemian25

差别

这里会显示出您选择的修订版和当前版本之间的差别。

到此差别页面的链接

两侧同时换到之前的修订记录前一修订版
后一修订版
前一修订版
csz:miwu:xinqideyemian25 [2025/04/10 14:35] miwucsz:miwu:xinqideyemian25 [2025/04/11 14:21] (当前版本) miwu
行 1: 行 1:
- 
 1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1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行 76: 行 75:
 ###念头方生方灭,方灭方生。如果能反复看见,则可以让情绪能量减弱,逐渐消失。 ###念头方生方灭,方灭方生。如果能反复看见,则可以让情绪能量减弱,逐渐消失。
  
-当情绪过于激烈,盯住情绪就很困难,我们可以分解这个过程。觉察到情绪升起,###看见情绪念头,情绪还没有消失,知道。你感受情绪的能量所在,可能会集中在胸部、腹部、喉咙等。此刻,你身体一定有某些部位和平时感受不一样,感受它们。让觉知保持在能量所在之地,体会那种感觉,知道,此刻,那个部位会自然开始放松。你继续看见情绪的念头,知道。此过程要短,要快,要及时。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也是转移注意力,是在强制打断之前的激烈情绪念头的链条。只要此链条被打断,情绪也会减弱。那种感觉还在,但情绪此时已经减弱或消失,这就是盯住情绪。+###当情绪过于激烈,盯住情绪就很困难,我们可以分解这个过程。觉察到情绪升起,###看见情绪念头,情绪还没有消失,知道。你感受情绪的能量所在,可能会集中在胸部、腹部、喉咙等。此刻,你身体一定有某些部位和平时感受不一样,感受它们。让觉知保持在能量所在之地,体会那种感觉,知道,此刻,那个部位会自然开始放松。你继续看见情绪的念头,知道。此过程要短,要快,要及时。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也是转移注意力,是在强制打断之前的激烈情绪念头的链条。只要此链条被打断,情绪也会减弱。那种感觉还在,但情绪此时已经减弱或消失,这就是盯住情绪。
  
-如果情绪过于激烈,类似于“恐惧”、“愤怒”等,更要重视“盯住”情绪。此刻可以认真体会当下的身体感受,研究自己身体的状态和感受,就像研究一个发病的精神病人一样研究自己的身体。一旦你开始做“类似研究”,身体也会自然放松,此刻你已经在情绪之外了。随之,情绪也会减弱。+如果情绪过于激烈,类似于“恐惧”、“愤怒”等,更要重视“盯住”情绪。 
 +###此刻可以认真体会当下的身体感受,研究自己身体的状态和感受,就像研究一个发病的精神病人一样研究自己的身体。一旦你开始做“类似研究”,身体也会自然放松,此刻你已经在情绪之外了。随之,情绪也会减弱。
  以上过程中,要确保自己不被当下情绪带走。例如你听见有人说你的坏话,火冒三丈,看见情绪,盯住情绪,发现还是有怒火,感受能量都堆积在胸口,胸口难受,想起以前对他那么好,他居然多次背后诽谤自己,真是狼心狗肺……这就是没有盯住,从想起以前的一些事情开始,就已经被情绪带走,要及时看见,知道。否则这就是个觉察失败的例子。  以上过程中,要确保自己不被当下情绪带走。例如你听见有人说你的坏话,火冒三丈,看见情绪,盯住情绪,发现还是有怒火,感受能量都堆积在胸口,胸口难受,想起以前对他那么好,他居然多次背后诽谤自己,真是狼心狗肺……这就是没有盯住,从想起以前的一些事情开始,就已经被情绪带走,要及时看见,知道。否则这就是个觉察失败的例子。
  
 整个盯住情绪的过程分解,有些生硬,只是为了方便你理解。总结起来只有两点:一、看见情绪,反复看见情绪。二、如果情绪很强烈,通过感知身体的方式来确保自己不被情绪带走。一开始可以刻意练习,等熟练掌握后,看见、盯住都会成为你的自然反应。盯住情绪的目的,是让自己不被当下情绪带走。如果你确信自己不会被情绪带走,哪怕感觉情绪还未完全消失,这个过程也可以结束了。 整个盯住情绪的过程分解,有些生硬,只是为了方便你理解。总结起来只有两点:一、看见情绪,反复看见情绪。二、如果情绪很强烈,通过感知身体的方式来确保自己不被情绪带走。一开始可以刻意练习,等熟练掌握后,看见、盯住都会成为你的自然反应。盯住情绪的目的,是让自己不被当下情绪带走。如果你确信自己不会被情绪带走,哪怕感觉情绪还未完全消失,这个过程也可以结束了。
 +
 +
 +5.4 挖执著点
 +挖情绪背后的执著点,很重要,也很有意思,这是一个向内求的过程。当你向内求,就不会再去责怪他人,不责怪他人,就不会生气。当然,这又容易让人进入另外一个极端,特别是对那些本来就习惯性自责或自卑的人来说,更是如此。
 +
 +###-自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论语
 +
 +
 +5.4 挖执著点
 +
 +挖情绪背后的执著点,很重要,也很有意思,这是一个向内求的过程当你向内求,就不会再去责怪他人,不责怪他人,就不会生气。当然,这又容易让人进入另
 +
 +外一个极端,特别是对那些本来就习惯性自责或自卑的人来说,更是如此。但论语说: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
 +省而不疚  悲而不痛 怒而不愤  虑而不焦 
 +
 +执著,是我们长久以来养成的习气。挖掘执著点,包括发现自己习惯性的反应模式。就像上面的例子, J 同学习惯性想自己的不好,习惯性否定自己,这就是反
 +
 +应模式。能看见这种模式,就能打断它,后面那么多故事,自然也就不会出现了!自己的反应模式,常常视而不见。就像有人习惯性地挑人毛病,习惯性说人不
 +
 +好,习惯性抱怨老公,习惯性抱怨婆婆,习惯性自吹自擂,这种人生活中很多。但我们常常只发现别人是这样的,很少会意识到自己是这样的
 +
 +这就是为什么修行需要一个老师。老师是一面镜子,能照出你本来的模样。
 +
 +Y 同学的所有回复,都是在试图说服领导同意批假,完全没有关注领导说话的内容。如果 Y 同学能看见这个执著点,退一步,跟领导沟通:公司最近是有什么
 +
 +特殊项目吗?要不我就不请假了吧,虽然钱交了,应该可以退款的。您两个小孩都病了啊?严重吗
 +
 +挖执著点,尽量挖得具体。类似“我就是我执太重”、“我接受不了失败”、“我接受不了他人的批评”等,这些也算执著点,但短期很难解决。你尽量找出那些你可以减弱或可以放下的执著点。
 +
 +我居然接受不了小孩上学迟到。是啊,多大点事啊。
 +
 +我平时反复要求,还那么生气,他都戒不了酒,我如果不管他,他岂不是天天都喝酒?万一出事了怎么办?”当你有这个想法,要看见它,你在担心未来,而不是
 +
 +在当下。而且,不是让你不管,而是让你不执著结果本身。你可以继续提醒,但也知道他不会听。你还可以偶尔陪他喝点,或者做好准备他喝多了你照顾他,总
 +
 +之,就是不再期待他一定会戒酒。
 +
 +挖执著点,一开始很难挖得那么准确,就算挖得不准确,挖得不够深,都没关系,只要不是挖别人的问题就好。不要让挖执著成为你的一个新的执著。等练习觉
 +
 +察到一定程度,某一天,情绪背后的执著点,会自己浮现出来,也会自己脱落。那一刻,你会彻底放下。
 +
 +
 +
 +【看见情绪】,指一旦有情绪出现,及时看见,这点很重要。要尽量早,否则一旦错过,后面很容易被情绪带走,那时就算再次看见,也很难盯住。
 +
 +要求自己:一旦看见,全力以赴。
 +
 +不要想:“这次太生气了,我下次再练习”,“365 天,我这几天不修行就好了”
 +
 +……要看见这种想法,这是“自我”的把戏,有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
 +
 +一旦看见,全力以赴,绝不妥协!(练习及时看见情绪的重要方法就是静坐)
 +
 +【盯住情绪】,有时只是看见情绪,意识到自己想发火、想抱怨,情绪会自己消失。但有些情绪比较强烈,那就需要盯住情绪,若情绪还不消失,可以用感受身
 +
 +体的方法来继续盯住。做到不继续,不被情绪带走。类似想起以前如何如何,担心以后如何如何,这些都是被带走。情绪比较激烈时,此刻看一看在情绪中,自
 +
 +己的身体是什么状态、什么感受,像研究一个精神病人一样研究自己。一旦你这么做,情绪本身自然会减弱,你也不会被情绪带走。所谓的情绪消失,就是明确
 +
 +知道自己不会跟随情绪,不会被带走了。此时可能身体还有些感觉,也关系不大,可以开始挖掘执著点。
 +
 +【挖执著点】,关键是找自身的原因,看看情绪背后自己的执著点是什么。此刻,只要不继续找他人的问题,哪怕找自己的问题找得不太准,也没关系。
 +
 +当想要挖的那一瞬间,会有些念头出现,瞬间明白自己的问题在哪里。练习越多,会看得越深越清晰。还可以等情绪结束后,再来挖掘情绪背后更深层次的执著
 +
 +点。
 +有时看见了自己的执著,也不一定真的能放下,下次遇到类似的情况,还会生气。这就需要反复练习,以及针对自己的执著点来对治。例如发现自己的执著点是
 +
 +“只能接受孩子成绩优秀”,这个执著点就很难放下,需要提升你的见地。
 +
 +【改变行为】,最后一步是验证对治情绪是否成功的标准。针对这类情绪,自己以往的行为模式有没有改变。一般来说,和以往的行为反过来做就可以。反者道
 +
 +之动。反过来做,本身就是切断习气的控制链条,也会减弱自己的执著。例如,看见小孩房间乱七八糟,以往都会大声呵斥。这次看见情绪,就不呵斥了,自己
 +
 +默默帮收拾整齐。这就是改变行为。
 +
 +准备抱怨的,改成另一种处理方式;准备生气的,换成平和地沟通;准备责骂的,也要停止。
 +
 +改,在一开始,需要刻意要求自己,必须改变以往的行为模式。当练习多了,那个最合适的行为会自己出现,一念之间就会知道,什么是当下最合适的行为。
 +
 +
 +我不生气了就已经很了不起了,还要我给你说好听的?
 +
 +--那个一进家门听到婆婆抱怨厨房不干净的媳妇改变行为-问婆婆哪里不干净,我来扫
 +
 +看盯挖改-模板
 +
 +今天和美工沟通页面事宜,我想做些小改变,美工又以原来的理由说不改,要改,让我领导找她领导和她说,当时脑子里一团小火苗升起,想怼回去【看】
 +
 +意识放在脑门的小火苗上,几秒就没了【盯】
 +
 +执著原来公司的工作模式是对的,且我的意愿都是对的【挖】
 +
 +我没怼,多走了几步找过往的案例,告诉她为啥要改的原因。也听从她的建议找我的领导和她的领导沟通去了,这件事结束【改】
 +
 +
 +同学一般是早上把云空间录制视频发过来我转换放小鹅通,但今晚 23:30 才发过来,我一贯作风是收到后马上弄。这次我收到时,虽然未睡觉,但想明天再搞
 +
 +了。下意识告诉自己:“扮睡着了,明天才回她信息,不要发圈,不要在群里发言。”
 +
 +后来看到了自己这个狡猾、不诚实的念头。“别人又没有叫我马上弄,我自己作贼心虚,这是什么习气呀?!”
 +
 +之后大方回复同学:“辛苦啦,明天处理!”。里面有“看、挖、改”。看见自己的念头(想撒谎);挖出自己的习气(喜欢撒谎);接下来改变了
 +
 +行为(大方回复)
 +
 +在藏地,若有人去世,家属会请一些出家人到家里念经超度,会念四十九天。
 +
 +一次,有个出家僧人去某户人家念经,中午时分,户主过来给每个僧人发东西吃。
 +
 +这个僧人看见,有一样自己特别喜欢吃的饼干,非常开心。因为他离得比较远,心想:哎呀,要是分到我这里没有了怎么办?瞬间,僧人看见了自己这个念头
 +
 +,惭愧心涌起来。看见了惭愧。等户主到他面前,正准备给他分饼干时,他把碗反过来放着,说:“谢谢,不用给我了!”
 +
 +你在这个故事中看见了什么?那个僧人最后也可以分到喜欢的饼干,提醒自己不挂碍就好了,他为何还要把碗反过来放着?
 +
 +
 +【看】,是看见自己的情绪和念头,不是看见某个现象,不是看见别人的情绪
 +
 +【盯】,是盯住情绪,通常用感受身体的方式来盯住情绪。并非盯住某件事情的发展过程。目的,是不被情绪带走。
 +
 +【挖】,是挖掘自己的问题,并非找别人的问题。“我的执著点是:看不惯素质差的人。”这就是在找别人的问题。
 +
 +【改】,是要改变行为,尽量是真实发生的行为,而不是表决心,说自己改变了某些想法。例如看见自己想抱怨的念头,最后改的部分说:“我以后不抱怨他
 +
 +了。”这就是表决心。类似这种情况下,可以改成:“内心给他送个祝福!”当然,如果真的这么改,你是真的做了这件事,内心是真的祝福了人家。
 +   
 +
 +您让我看见自己的恐惧,我看见了,但是还是很害怕,怎么办啊?
 +
 +这种情况就是没有【盯】住。“还是很害怕,怎么办?”这是被恐惧带走了。你看见了“恐惧”,“恐惧” 如果不消失,你就好好研究一下此刻身体的感受。(但不
 +
 +要回到过去跑到未来)
 +
 +是真的要研究,像研究精神病一样研究自己。不要想:“研究这个有什么用?
 +
 +我害怕的事依然存在,我该怎么办?”这是方法,方法是让你执行的,不是让你理解的。不要管有什么用,不要问为什么,直接去做。
 +
 +当你真的去做了,情绪消失了,再来【挖】恐惧背后自己的执著是什么,再来处理“怎么办”的问题。
 +
 +要把情绪和事情分开,不要在情绪中处理事情。有恐惧,这是情绪。该怎么办?这是事情。如果你情绪一直存在,智慧就无法出现,智商也不在线,事情自然处
 +
 +理不好。等情绪消失了,再来处理事情。
 +
 +这个例子中,如果没有了“恐惧”,此刻可以挖掘自己恐惧背后到底是在担心什么。可能是担心女儿抑郁,或者担心她身体不好。最坏的情况是什么?“如果她抑郁
 +
 +了,我就不要她了吗?无论她遇到什么情况,我都会不离不弃。”到此刻,最坏的情况,你也可以接受了。现在该做什么,那就去做什么。恐惧,已经不在了
 +
 +类似的场景还有“我知道自己很焦虑,但就是停不下来啊”,“我知道自己很伤心,想停下来,但还是很伤心,怎么办”。这些状况,你自己分析吧。
 +
 +为什么不要想:“研究这个有什么用?
 +
 +有人可能不理解为何要这样。这就像你中了敌人的毒箭,医生要给你处理伤口治病救人,你非要问,这是什么毒?这种毒是如何配置的?敌人为什么要用这种
 +
 +毒?为什么你这么做可以解毒?
 +
 +用觉察对治情绪的四步中,最关键也是最难的是第一步:及时看见“情绪的念头”。若不能及时看见情绪,后续一切都无从谈起。想要及时看见情绪,最好的方法
 +
 +是坚持“静坐觉察”练习。
 +
 +这四步中,第三步很重要:挖掘情绪背后的执著点。一旦我们能挖掘出自己的执著点,就有机会放下这些执著,能引起我们情绪的事情也会越来越少,生活就会变得自在。
 +
 +
 +接下来介绍一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对治情绪。
 +
 +• 不迁怒。当情绪出现后,我们很容易迁怒他人。当我们生气时,常常对接下来的人和事很不友好。例如,你在公司被老板批评,心里不爽,回到家里,猫跑了
 +
 +过来,你很不耐烦,一脚把它踢开。这就是迁怒。由于“迁怒”产生的情绪,很难挖到当下的执著点。“迁怒”是“自我”常见的一种反应模式,要及时看见。一旦看
 +
 +见,自然就不会被其影响。
 +
 +• 不甩锅。当问题出现,自我习惯性会“甩锅”:把责任推给别人。老板提醒你今天迟到了,你说路上实在太堵车了,还有个家伙开车不守规矩;你接电话时没拿
 +
 +稳把手机摔了,抱怨那个打电话给你的人,这个时候打什么电话!你吃饭时咬到了舌头,抱怨女儿,为何吃饭时总喜欢找自己说话!可以查看文章【最大的甩锅
 +
 +侠】。
 +• 在某处贴条“觉察”。可以在办公桌上打印两个大字“觉察”,这样可以时时提醒自己,在与同事沟通时提起觉察。同样,还可以在手机壳背面贴两个字:觉察。
 +
 +自己拿起手机时,会提醒自己提起觉察。这对时常想摸手机的人也有帮助。
 +
 +• 在事前提醒自己觉察。有时我们知道某些场合会容易引发自己情绪,就提前提醒自己:接下来要时刻保持觉察。例如下午的绩效会议之前,知道会有不公平,
 +
 +提醒自己提起觉察;回家见父母,知道他们会催婚,提醒自己提起觉察;下班晚了,知道婆婆会抱怨,在进门之前提醒自己提起觉察。
 +
 +• 了解世间八法。人们常常会陷入八大陷阱中:希望得到,不希望失去;希望快乐,不希望痛苦;希望得到表扬,不希望被批评;希望得到关注,不希望被冷
 +
 +落。这八件事,会让我们日常的情绪起伏不定。如果实在挖不到情绪背后的执著点,可以往世间八法上靠。
 +
 +• 停止编故事。头脑是世界上最好的编剧,出现任何对境,头脑会快速编出故事。听见婆婆的抱怨,会联想到她以前一直看不起自己,挑自己毛病;看见爱人乱
 +
 +丢袜子,会想起过去无数次他不注意收拾,所有的琐事都是自己在忙,还得不到任何肯定;遇见小孩贪玩,会想起曾经说了多少次他都不听话,成绩越来越差,
 +
 +习惯越来越不好,再这么下去就完了……这些都是编故事。停止编故事,情绪自然会消失。
 +
 +• 找情绪按钮。别人一提到某事,你就会爆发情绪。这就是情绪按钮。例如,一看见小孩玩游戏,你就会发火。说明小孩玩游戏,就是你的情绪按钮;一有人问
 +
 +你找男朋友的事,你就会烦躁。说明这件事就是你的情绪按钮。你知道了自己的情绪按钮,当别人再来按它时,你自然就能及时觉察,避免情绪爆发。同样,你
 +
 +也可以找到他人的情绪按钮,尽量避免按到对方的按钮。当然,你也可以故意按他的按钮,等着看好戏。
 +
 +• 在看戏中修行。有了觉察,看戏就很容易了。而且你完全可以做到,不只在有情绪时才看戏,任何时候你都能看戏。生活多美好啊! 顺境时看喜剧,困境时看
 +
 +悲剧,平时看肥皂剧。剧情不满意,还能自己改剧情。
 +
 +• 提起同理心。从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提起同理心,很容易化解我们的情绪。当你抱怨快递小哥送餐太慢时,想起他们这么晚了还在工作,是真的很辛苦,抱
 +
 +怨情绪自然会消失;当你看见老公因一点小事发脾气,你想到他压力太大,也就不和他计较了。要提醒的是,提起同理心,让情绪得到缓解,仍然需要及时提起
 +
 +觉察以及挖掘自己情绪背后的执著点。否则下一次遇到类似的场景,你还是会爆发情绪。连续三次快递小哥都把你的包裹弄破了,你或许会忍无可忍:你们太过
 +
 +分了,已经好几次了!这次必须给我一个交代!
 +
 +
 +J 同学的情绪之所以过去了,是因为J 同学转念了,还把猫想象成了一只有爱心的喵。
 +
 +而我之所以情绪消失了,是因为找到自己的执著点:我居然要求一只猫会听懂人话。是我错了,自然也就不责怪猫了。
 +
 +什么是修行?修行是降伏其心。当你被习气带走,那就不是修行,当你能从习气的轮回中跳出来,就是降伏其心。
 +
 +再回头看上面两个例子,我们的习气,就是遇到对境,产生情绪,被情绪影响,一圈又一圈而无法脱离。所以,第一个例子,就不算修行。第二个例子中,我没
 +
 +有被情绪带走,及时从情绪中跳出来,看见了自己的习气,化解了情绪,这就是修行。
 +
 +修行,不是让自己什么都不计较。看两个有意思的例子:
 +
 +这是同一位同学一次交的两个案例。
 +
 +第一个案例,看见想占便宜,选择不占便宜。
 +
 +第二个案例,看见自己好面子,选择了继续占便宜。
 +
 +都是很好的修行案例。看明白了吗?
 +
 +不占便宜是修行,占便宜也是修行。
 +
 +要区别是不是修行,不看外在行为如何,而是看是否朝“心”上下功夫。
 +
 +修行论心不论迹。
 +
 +上班路上开车,为了快一点,一直超车并道,忽然“看见”自己这个模式,瞬间规矩了。
 +
 +过去好多年啊,每次上下班路上,我都是如此,还出过两次剐蹭事故。其实并没有能快几分钟,而我晚到几分钟也没什么关系。忽然有种想哭的冲动。
 +
 +此刻有人要超车并道,我笑了,减了速,让他过去。
 +
 +是的,我超越了!我知道,就在今天早上。谢谢觉察之道!
 +
 +这就是修行。
 +并非因为 F 同学开车规矩了,而是因为他能不再被习气控制。
 +修行,不是为了让人变得善良,但懂修行的人,会自然变得善良
 +
 +
 +有时看见了情绪,还是不想停下来,想让情绪爆发出来,这正常吗?
 +
 +要知道,这是“自我”的小把戏。遇到这种情况,一定要警惕,不要落入自我的圈套。给自己定一个原则:一旦看见,全力以赴。不要有任何妥协!
 +
 +11 自己有情绪,问题一定在自己身上,不要把责任甩锅到对方身上。哪怕对方品德不行,脾气不行,甚至酗酒、吸毒、赌博、家暴,你可以选择离开,也可以选
 +择接受,但情绪在这里不会有任何作用。无论你是忍还是不忍。
 +
 +平时,你不喜欢老天爷下雨,你要怎么破?哦,你说那是自然现象,自己根本就不在意。那对方几十年的模式,就不能是自然现象?你要么接受,要么远离。就
 +
 +这么简单。你要出门,但不喜欢路上荆棘满地,你要怎么忍?你要么不出门,要么穿上鞋,就这么简单。你不能要求把外面所有路上都铺上地毯吧
  
csz/miwu/xinqideyemian25.1744266915.txt.gz · 最后更改: 2025/04/10 14:35 由 miw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