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
【今日练习】1
【背景】泽碧同学参加了空明行的行走活动。提出了两个疑惑:
这一程除了行走,其余大部分的时间是在寺院、法事、埋葬小动物、早课。。。宗教的内容非常之多,于我,难得的机会近距离接触了寺院,很殊胜,同时,也有一点担心:会不会与必经之路去宗教化的发展定位相背离了?
关于乞食,毕竟做为未出家人,我们没有为对方做任何事,这样去乞食,真的可以吗?我们的为众生祈福,可以做为乞食的理由吗?我当时的确很为施舍的店主感动,但也的确升起这样的困惑。
【问题】如果泽碧是你船上的同学,你会如何回复?
【要求】每个学员根据自己的理解,用文字回复。500 字以内。注意检查格式和错别字。
泽碧同学好呀~谢谢你的提问,很具有代表性,相信其他同学也会有类似疑惑。 行走过程中经历的这一切都是很好的体验呢。必经之路是引导大家在生活中修行的纯公益组织,加入的同学有些是有自己的宗教信仰,有些是佛教徒,我们说的必经之路去宗教化,是指在必经之路里,不要去劝别人学佛,或是信佛等等。甚至如果你觉得“回向”什么的不太合适,你也可以完全不用。我们可以祈福,希望国家和平昌盛,去宗教化,就是尽量避开这些。类似空明行活动大家都是了解活动内容后自由自愿参与体验的,所以和必经的定位并不违背。
关于乞食,如果发心是为众生祈福行走,这是在发大愿,本身是在利益他人,而众生也包括了每一位施舍食物的人。如果行愿的过程中当下需要乞食就去乞食,乞食也是整个行走过程的一部分,就像人饿了就需要吃东西,不需要特别的理由。另外,乞食也是一个破除我执的方式之一,需要放下自己的面子,放下他人的眼光,看见自己内心的各种挂碍……相信通过行走中乞食,您对修行和对自己又有了更深的认识。
供您参考。
【今日练习】2
阅读一篇文章《我分享一下我的发愿》,写出你的阅读体会。500 字以内。
提醒:不是要你做笔记,是你看完文章后,自己的心得体会,和修行相关的。
阅读体会: 1.看见念头的那一瞬间,念头就会落下,即“回到当下”,当下,即“知道”的那一刹那,就是阿弥陀佛所在之处,也就是觉性(佛性),就在前一个念头落下到新一个念头起来的空隙。觉察之道练习的【静坐觉察】等各种“看见念头、回到当下的”练习,能让我们觉知到阿弥陀佛,体验到空性,《心经》中的“观自在”“照见五蕴皆空”也是同理。大道至简。刻意练习只是“观”尽量不跟随评判,有机会保持观空的相续,即“安住当下”,当下就是“无”,包含一切,阿弥陀佛无处不在。大道至简。
2.佛,不是因为是佛才发大愿,而是发了大愿、一直在行这个愿,才成佛。我们如佛一样发大愿,能体会到佛性的力量,进入佛的状态,能破除对死亡等所有无常的恐惧,破除“我执”,发大愿没有一丁点是为了自己,都是利他,是利益别人这个世界需要的,而非自己的欲望想成为的,这也是真正意义上的做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