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经之路

抄一部心经,点一盏心灯

用户工具

站点工具


csz:weichen:mybyby:reading:notes:lztj

微尘读六祖坛经

初祖二祖:将心来!

返回摩鱼班预备营

这是一则大家耳熟能详的禅宗公案,但大多数人都只看懂了字面意思:

“慧可”又名神光,是禅宗二祖。他在拜见“达摩”之前,想必备受煎熬。公元500年左右的一天,大雪纷飞。在达摩祖师面壁的洞外,他一动不动地站了一夜。到黎明时,积雪已没过了膝盖,但他却没有半点退意。

然后,史上最经典的对话发生了:“弟子这颗心啊,怎么都无法获得安宁,乞求师父授我安心之法。”“那你先把心拿来,我好给你安。”达摩祖师云淡风轻地回答。可他找了半天,怎么也找不到。

这时,达摩祖师却说“此心已安”,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宋代普庵禅师曾对这个故事做过点评,他说:“从无始以来所有至今,生死不绝,皆是妄心。过去未来现在,皆不可得。便知即今真心,遍一切处,更无一法可当情。”

这里重点提到了“妄心”与“真心”这组概念。他认为妄心是生死流转的根本,当情现相,虚妄不实。众生都具有真心,也可称为“佛性”“觉性”,但大家只认其作用显现的“妄心”,而无法认知其光明寂然的自体。

三祖四祖:谁缚汝?

“僧璨”是禅宗三祖,公元592年,年仅十四岁的沙弥“道信”来拜访他,求一个解脱之法。“谁捆绑的你?”三祖问得很是犀利。是啊,手脚长在自己身上,究竟是谁让你不得解脱呢?

在后文里道信禅师“于言下大悟”,最终成为禅宗四祖。《宗镜录》里说:“无人缚汝,汝自想为缚也。”意思是说,将人束缚住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的妄想分别

谁缚汝?将心来!将这两则公案故事放在一起读,别有一番滋味。外在的束缚虚妄不实,内在的心念同样稍纵即逝。如果无休止地攀缘外境,或者执着那个内在的“我”,都是辛苦徒劳的。

自己的妄想分别:

善恶的分别及自己的承诺和诺言,如果引起自己的情绪,算是自我的执着吗,算是“自己的妄想分别”吗?

如果这些对应的只是利已就是自我的执着与妄想,如果对应的是利他,是利益众生就不是自我,也就没有分别,不会有所期待。

放下所有的期待,包括对修行的期待,虽然你愿意为修行付出生命,但仍然要放下对修行的期待。就连放下也得放下。

承诺的时候不应有期待,就像发愿时不应当有所期待。期待伴随的是执着、自我、情绪和痛苦,是为了自己的快乐,唯有利他,唯有纯粹,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只有为了别人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才是利他,才是慈悲心。

音乐:哪烂陀 | | wiki

csz/weichen/mybyby/reading/notes/lztj.txt · 最后更改: 2025/03/29 11:24 由 weich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