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阴三阳 | 六气 | |||
---|---|---|---|---|
通俗 | 风、寒、暑、湿、燥、火 | |||
学术 | 风木、寒水、相火、君火、燥金、湿土 | |||
三阴 | 厥阴风木、少阴君火、太阴湿土 | 太阴 | 少阴 | 厥阴 |
三阳 | 少阳相火、阳明燥金、太阳寒水 | 太阳 | 阳明 | 少阳 |
人体层面,三阴三阳牵涉两个方面
- 脏腑层面:脏腑是生命形态的内核机关,
- 经络层面:而经络的作用至少有两重,
- 是联系个体生命形态的内内外外,
- 是作为个体生命形态与天地之间的重要交通。
这里的三
- 同样不离于三才,
- 不离于天地人的元素。
从人的层面来说,
三阴三阳涵括了人体的经络系统,即三阴三阳经。
经分手足
手三阴手三阳经 | 足三阴足三阳经 | ||||||
---|---|---|---|---|---|---|---|
手三阴经 | 手太阴肺经 | 手少阴心经 | 手厥阴心包经 | 足三阴经 | 足太阴脾经 | 足少阴肾经 | 足厥阴肝经 |
手三阳经 | 手太阳小肠经 | 手阳明大肠经 | 手少阳三焦经 | 足三阳经 | 足太阳膀胱经 | 足阳明胃经 | 足少阳胆经 |
胆胃大小肠三焦膀胱,这些似乎是人与动物所专有。
而经络的名相就不一样了,三阴三阳并非人所独有,天地也有这般称谓。
所以,从脏腑的层面,除了三焦,其他我们都能从西医那里找到相同的称谓,或者相近的内涵,
但是,唯独经络,我们很难从西医那里找到相应的东西。
经络,无论从名相还是内涵,都是中医所独有的!
为什么在中医行内,会有“不知经络,开口动手便错”
三焦,即上焦应天,中焦应人,下焦应地。
上 | 中 | 下 |
---|---|---|
天 | 人 | 地 |
上焦 | 中焦 | 下焦 |
心窝鸠尾以上 | 鸠尾至肚脐神阙 | 神阙以下 |
黄帝内针针法的定位原则,很重要的就是来自三才,来自三焦。
所以,我们首先要从区位上来认识三焦的意义。
当然,这只是一个大致的区分,而实际的情况是三才一体,分之不可分,合又不胜合。
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比如作为天部的上焦区域,这个区域有没有三才?
这个区域能不能分上中下呢?一样能分!针法的灵活,针法的造诣,针法的千变万化,往往就从这些里面体现。
如果单从技法的层面,三才三焦是黄帝内针的重中之重,需要特别留意。
三焦属于手少阳经,在六气关乎相火。
不过在我的认识中,三焦还不仅仅是相火。
从焦的造字看,下面的灬音“标”,意为烈火;
上面的隹音“锥”,是短尾鸟的总称。
鸟在火上烤,不就是现在流行的烧烤吗?当烤得焦香扑鼻,闻到这股焦香,自然胃口大开。
《伤寒论》中,少阳病的主方小柴胡汤善治默默不欲饮食,或许与此相关。
将下面的灬当作相火似无疑义,那么这个鸟呢?人身上到哪去找这个鸟呢?
鸟在中医里其实还有另外的意思,叫作羽虫,羽虫五行为火。
因此,焦实际上是两个火,下面的如果是相火,上面自然就是君火了。
故善用针者,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以右治左,以左治右。”
“阳病治阴,阴病治阳,定其血气,各守其乡”。
黄帝内针的口诀,也是整个《内经》的口诀,是整个中医的口诀。得诀归来方看书
“桴鼓之效”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一敲就响,立竿见影。 这个成语常用于中医医案中,形象地比喻治疗效果显著,如同鼓槌敲击鼓面一样迅速见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