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本文档旧的修订版!**
今日作业
【今日练习】
【背景】泽碧同学参加了空明行的行走活动。提出了两个疑惑:
这一程除了行走,其余大部分的时间是在寺院、法事、埋葬小动物、早课。。。宗教的内容非常之多,于我,难得的机会近距离接触了寺院,很殊胜,同时,也有一点担心:会不会与必经之路去宗教化的发展定位相背离了?
关于乞食,毕竟做为未出家人,我们没有为对方做任何事,这样去乞食,真的可以吗?我们的为众生祈福,可以做为乞食的理由吗?我当时的确很为施舍的店主感动,但也的确升起这样的困惑。
【问题】如果泽碧是你船上的同学,你会如何回复?[抱拳]
【要求】每个学员根据自己的理解,用文字回复。500 字以内。注意检查格式和错别字。
@所有人
全方楹
很感谢泽碧同学的担心,真诚的提出问题,时时心系必经之路。
必经之路是一个公益组织,是倡导人们在生活中修行,增长智慧,减少烦恼,目前这没有变。
寺院、法事、埋葬小动物、早课。。。包括读经和持咒都是宗教性质,同时行走带着觉察,还有发愿开始行走和做这一切也是修行,就和我们在必经之路做小七,做村长,船长,每天静坐,练习觉察,即刻觉察一样,没有区别,路径不一样而已。
泽碧同学更能接受必经之路线上修行的方式,与空明行的修行方式不一样,完全没问题,你是自由的。
修行就是从心上下功夫,去除我执,空明行的方式和体验项目也都是围绕这带领着有些同学修行的;所以她与必经之路的使命是一样的。
你的第二个问题关于乞讨,它恰好也是佛教里去除我执的其中一个修行方式,在南传佛教是固定的功课,乞讨不是为了自己去乞讨,乞讨是为了给众生布施的机会的。
我的个人看法,供你参考。不妥之处,也请蓝狮子指正。
蓝狮子
泽碧同学,
第一个问题,你担心的问题,是确实存在的。这也是我们应该小心的地方。
必经之路的使命之一,是引导大家在生活中修行。这点要清楚。我们提醒自己,不能把必经之路做成一个宗教组织。你知道是为什么。但我们也不能走到另外一个极端:反对宗教。
所以,平时的活动,正常开展,和宗教无关,没问题;偶尔有活动,地点是在宗教场所,有宗教活动,也属于正常。
但这里确实需要把握好“度”,否则容易让人产的很误会。类似的活动,在开展之前,组织者需提前和同学们说清楚,大家自愿参加。
[抱拳]
泽碧同学,
关于乞食,我们没有为对方做任何事,真的可以吗? 可以为众生祈福,作为理由吗?
真是个好问题。我相信很多人会有这样的疑问。
但在我看来,这也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
- 从表面上看,“乞食”环节,大家提前都知道的。有同学不接受不理解,不报名就好。
- 为众生祈福,对于发心大的同学来说,这个理由,是真的很好。不过,我也知道,很多人不会真的这么想。就像,我们行走,发愿是为了众生而行走。很多人是不信的,觉得这和众生有毛关系?
所以,这方面不能强求。你的疑问,刚好也提醒了组织者,和同学们解读这个环节时,要考虑到同学的接受度。
- 我们没有为对方做任何事,真的可以乞食吗?
你担心的理由有道理,也符合道德观念,不过,可以换一种方式思考。
同样的问题:你在大街上,没有为他人做任何事,真的可以问路吗?你没有为蓝狮子做任何事,真的可以跟他请教吗?……
如果你真的想占人便宜,或许是不合适的。如果一碗饭,对对方来说很重要,或许合适不合适的。 但这在我看来,就是个游戏。对你来说,敢去要饭是个游戏;对对方来说,他的任何反应,都是游戏。
但,这个环节,确实可以优化。例如,以后大家去“乞食”,所有乞食成功的,都给他们送钱过去。或许这样,大家就没有压力了。
这两个问题的回答,没有标准答案。 我的回复也只是供大家参考。
要提醒大家,大家回答同学的问题,要看见同学的疑惑点在哪里。
把主要的回答,放在同学的“疑惑”之处。
大家以后的回复,要注意用词。
必经之路不是宗教组织,但里面有很多同学是有宗教信仰的。
类似: - 越是复杂的,越有人趋之若鹜。比如觉得念诵了多少遍咒语、仪轨,比做了多少次的观念头会更重要。 - 相比形式上的“念咒,拜佛”,发愿才是真正的修行。
这种描述,会容易给人造成误会,可能会造成一些学相应方法的同学起情绪,还可能会被人摘录后,用来“攻击”必经之路: - 必经之路的船长说:念咒不是修行,发愿才是修行! - 必经之路的船长说:持咒和念佛,都不如观念头。
你们平时留意蓝狮子的所有表达,都不会说别的修行方法不好,甚至也不说别的课程不好。一方面,是避免这些问题。另一方面,大家要知道,不同的人,适合不同的方法。不能那么绝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