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z:juezhi:25gzxx:ydxd:jczsd4
差别
这里会显示出您选择的修订版和当前版本之间的差别。
两侧同时换到之前的修订记录前一修订版后一修订版 | 前一修订版 | ||
csz:juezhi:25gzxx:ydxd:jczsd4 [2025/03/29 22:31] – juezhi | csz:juezhi:25gzxx:ydxd:jczsd4 [2025/04/02 18:36] (当前版本) – [3月27日] juezhi | ||
---|---|---|---|
行 2: | 行 2: | ||
[[csz: | [[csz: | ||
- | |||
### | ### | ||
行 20: | 行 19: | ||
这种练习,就是观念头,我们称之为“静坐觉察”,也就是座上修。用这个方法练习,让自己能及时看见念头。你能及时看见每一个念头,当情绪出现,自然也能看见。情绪本质也只不过是一个念头接着一个念头而已。一旦你能看见情绪的念头,就有机会摆脱情绪的控制。 | 这种练习,就是观念头,我们称之为“静坐觉察”,也就是座上修。用这个方法练习,让自己能及时看见念头。你能及时看见每一个念头,当情绪出现,自然也能看见。情绪本质也只不过是一个念头接着一个念头而已。一旦你能看见情绪的念头,就有机会摆脱情绪的控制。 | ||
- | 静坐觉察的原则:尽量看见每一个念头,及时看见,不判断,不跟随。口诀:知道有念,知道无念,知道就好。如果再提炼一下:“知道”就好。【知道】 | + | 静坐觉察的原则:尽量看见每一个念头,及时看见,不判断,不跟随。口诀:知道有念,知道无念,知道就好。如果再提炼一下:“知道”就好。 |
- | 就像你坐在某个咖啡店,看着玻璃窗外的人来人往、车来车往。你不关心他们是谁,也不评判他们的美丑,只是知道他们来了,路过了,又消失了。【这个比喻真好】 | + | 就像你坐在某个咖啡店,看着玻璃窗外的人来人往、车来车往。你不关心他们是谁,也不评判他们的美丑,只是知道他们来了,路过了,又消失了。【这个比喻真好,体会一下】 |
这个方法,在禅修中叫“观”。也是《心经》的第一个字,“观自在”的“观”。 这个方法,也是“止”。当看见念头,不再跟随,之前的念头也自然停止。就如你在大街上看见有人在吵架,好奇想去看个究竟。此时,你看见自己想看八卦的想法,不再跟随,这个想法自然就停止了。【观、止】 | 这个方法,在禅修中叫“观”。也是《心经》的第一个字,“观自在”的“观”。 这个方法,也是“止”。当看见念头,不再跟随,之前的念头也自然停止。就如你在大街上看见有人在吵架,好奇想去看个究竟。此时,你看见自己想看八卦的想法,不再跟随,这个想法自然就停止了。【观、止】 | ||
行 28: | 行 27: | ||
打卡,是让你自己可以监督自己,用工具来帮助自己克服惰性。这一个小时,可以让你静心,能增强专注力,能增长智慧。【确实,需要有个工具监督自己,自己的惰性太强大。】 | 打卡,是让你自己可以监督自己,用工具来帮助自己克服惰性。这一个小时,可以让你静心,能增强专注力,能增长智慧。【确实,需要有个工具监督自己,自己的惰性太强大。】 | ||
- | “自我”有自我防护的意识,一旦“自我”被威胁,就会找各种理由保护自己。当你被批评,你第一反应是解释、反驳或愤怒;当你遇到可能有损自己利益的事情,第一反应是排斥、拒绝。“自我”,想要证明自己存在,必须有事可做,任何时候,必须做点什么。 | + | “自我”有自我防护的意识,一旦“自我”被威胁,就会找各种理由保护自己。当你被批评,你第一反应是解释、反驳或愤怒;当你遇到可能有损自己利益的事情,第一反应是排斥、拒绝。“自我”,想要证明自己存在,必须有事可做,任何时候,必须做点什么。【深有体会】 |
觉察,要求不跟随,要求什么都不做,是一种削弱“自我”的方法。 | 觉察,要求不跟随,要求什么都不做,是一种削弱“自我”的方法。 | ||
行 36: | 行 35: | ||
【感悟】修行,需要实修,需要践行,持之以恒的去练习觉察。座上修(静坐觉察)必不可少,要每天坚持练习。“觉察”要求什么也不做,可以削弱自我。 | 【感悟】修行,需要实修,需要践行,持之以恒的去练习觉察。座上修(静坐觉察)必不可少,要每天坚持练习。“觉察”要求什么也不做,可以削弱自我。 | ||
- | |||
### | ### | ||
行 62: | 行 60: | ||
是的,把修行当成一种生活方式,而练习觉察就是这种方式的表现形式。不只是静坐觉察,还有把觉察融入生活中。当你带着觉察生活,你会发现生活开始变得精彩,世界开始变得不同。 | 是的,把修行当成一种生活方式,而练习觉察就是这种方式的表现形式。不只是静坐觉察,还有把觉察融入生活中。当你带着觉察生活,你会发现生活开始变得精彩,世界开始变得不同。 | ||
+ | |||
+ | 【笔记】 | ||
+ | |||
+ | 1. 静坐的时候,把一切都当做念头。让一切自己发生,只是看着,知道就好。 | ||
+ | 2. 静坐觉察,只是知道,什么都不做,此刻,你和存在是一体的。 | ||
+ | 3. 状态不好时,练习觉察,就是好的状态。练习本身就是道。 | ||
+ | 4. 重视静坐觉察,不要当成完成任务,它是一种美好,一种回归,一个连接。 | ||
+ | 5. 把修行当成一种生活方式,把觉察融入生活中。 | ||
+ | |||
行 94: | 行 101: | ||
你可能以为:一个动作不是念头,一个想法才是念头。不是的,你能知道一个动作发生,这件事,本身就是个念头。就像你听到一个声音,这件事也是个念头。【感悟:动作和想法都是念头。】 | 你可能以为:一个动作不是念头,一个想法才是念头。不是的,你能知道一个动作发生,这件事,本身就是个念头。就像你听到一个声音,这件事也是个念头。【感悟:动作和想法都是念头。】 | ||
- | |||
- | |||
- | ### | ||
- | |||
- | 《觉察之道》看至第五章5.4 | ||
- | |||
- | |||
- | 如果你相信觉察这个方法,请长期练习觉察,坚持座上修和座下修的练习,这是一辈子的事。 | ||
- | |||
- | 从短期看,练习觉察可以对治情绪,让自己不被负面情绪困扰;从中期看,练习觉察有助于放下执著,让生活更加自在;从长期看,练习觉察能让你觉醒,体验空性,达到真正解脱。真实不虚。 | ||
- | |||
- | 情绪出现的过程,大概是这样的:遇到某个对境,触发自己的执著点,负面情绪出现。从本质上讲,情绪,只是一个念头,一个念头接一个念头。人之所以会爆发情绪,是被念头带走。也就是此刻,成了念头的奴隶,成了情绪的奴隶。如果你能成为念头的主人,也就成了情绪的主人。用觉察对治情绪,就是教你如何成为情绪的主人。 | ||
- | |||
- | 情绪的本质是念头,只要能看见念头,此刻,念头会消失。因此,对治情绪的第一步:及时“看见”情绪。看见情绪的升起,看见念头的出现。原则是:尽早看见情绪的念头,越早越好。 | ||
- | |||
- | 对治情绪的第二步:“盯住”情绪。情绪出现,你觉察到情绪的念头,然后一直“盯住情绪”,盯住自己的愤怒,盯住自己的悲伤,盯住自己的焦虑,直到它们减弱,甚至消失。 | ||
- | |||
- | 情绪本身具备能量,情绪的持续和爆发,也需要“自我”给它能量。如果你能“盯住”情绪,不被情绪念头带走,不让相关念头出现,情绪无法补充能量,自然也会慢慢消失。 | ||
- | |||
- | 意识到自己被带走,赶紧回来,继续盯住情绪。所谓的盯住,就是一直知道自己的所有状态。就像座上修时,念头来了,知道!只是知道! | ||
- | |||
- | 当情绪得到暂时的缓解,接下来进行第三步:“挖掘”情绪背后的执著点。每个情绪背后都有执著点。如果能看见这个执著点,至少在当下这一刻,我们能彻底化解情绪。 | ||
- | |||
- | 有时我们无法瞬间挖掘自己背后的执著点,也没关系,可以等事情过去以后,再来分析,继续反思。这种反思并非“反省”,反省,是自己情绪爆发了,事后懊悔,然后找出自己哪里做错了。但我们事后反思执著点,只是研究自己的情绪。 | ||
- | |||
- | 对治情绪的最后一步:改变行为。所有陷在情绪之中的人,都是愚蠢的,没有例外。有个原则:先处理情绪,再处理事情。对自己是如此,对他人也是如此。 | ||
- | |||
- | 所有不改变行为的情绪对治,都算失败。当你看见自己的习气和模式,不再被其控制,不随其流转,这本身就是修行。改变行为,本身就是在改变习气。 | ||
- | |||
- | 【看盯挖改】,可以有多种组合。【看挖改】,情绪看一眼就消失,不用盯;【看盯改挖】,看见情绪、盯住情绪、改变行为,挖执著点这件事,可以事后进行;【看改】,看见情绪,直接改变行为。 | ||
- | |||
- | 执著,是我们长久以来养成的习气。挖掘执著点,包括发现自己习惯性的反应模式。就像上面的例子,J 同学习惯性想自己的不好,习惯性否定自己,这就是反应模式。能看见这种模式,就能打断它,后面那么多故事,自然也就不会出现了! | ||
- | |||
- | 挖执著点,没有标准答案。同一个场景,同一种情绪,不同的人,其执著点可能会不一样。就算是同一个人,到底是因为什么执著导致会出现某个情绪,也无法真正确定。你可以找修行的老师或者同学来帮你挖执著点,但他们的结果,也只是供你参考。无需纠结挖得够不够深,如果挖得不够,下次情绪再次出现,那就继续再挖,不会有什么损失。 | ||
- | |||
- | |||
- | 挖执著点,尽量挖得具体,否则起不到期望的作用。类似“我就是我执太重”、“我接受不了失败”、“我接受不了他人的批评”等,这些也算执著点,但短期很难解决。你尽量找出那些你可以减弱或可以放下的执著点。 | ||
- | |||
- | |||
- | 挖出执著点后,要有改变的决心和步骤。挖出执著点,是希望能放下它。执著少一点,自在就多一点。一旦挖出执著点,要认真对待,要有放下它的决心,思考如何放下它。 | ||
- | |||
- | |||
- | 挖执著点,一开始很难挖得那么准确,就算挖得不准确,挖得不够深,都没关系,只要不是挖别人的问题就好。不要让挖执著成为你的一个新的执著。等练习觉察到一定程度,某一天,情绪背后的执著点,会自己浮现出来,也会自己脱落。那一刻,你会彻底放下。 | ||
csz/juezhi/25gzxx/ydxd/jczsd4.1743258665.txt.gz · 最后更改: 2025/03/29 22:31 由 juez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