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见》第一章 读书摘要与笔记
《正见》内容摘要
第一次出游,见到受病苦折磨的躯体目睹了人身的脆弱
第二次出游,“什么是老?”悉达多问道。
第三次出游,看到死亡,每个人都会死,每一个人都会。不论你是富裕或贫穷、种性高贵或低贱,都无法避免死亡。这是生在这世界上所有人的最终命运。回来后,悉达多对于自己无力保护他的子民、 父母, 以及挚爱的妻子耶输陀罗、儿子罗睺罗免于必然的死亡,感到极度的沮丧。
他在殿中徘徊,发现从净饭王到最低下的仆人,个个都睡得不省人事。 宫女们睡到张口打鼾、 四肢横陈, 戴着珠宝的手指浸在咖哩酱中。她们状若残花,风华尽失。她们美貌的消逝,正是世事无常的明证。
他身为一家之主,决心牺牲安逸,离家远行,为的是让家人获得最需要、最珍贵的东西,即使他们并不了解。 我们很难想象隔天早上净饭王是多么悲伤与失望。
“她身体各部分,经长期使用都已经耗损了。
在这个资讯时代,斩首、斗牛、血腥谋杀等衰坏与死亡的影像环绕着我们。这些影像非但没有提醒我们最终的命运,反而被拿来作为娱乐和获取利润之用。死亡早已成为一种消费产品。偶尔想到死亡的时候,所思索的却是“我会得到多少遗产?”或者“我的骨灰要洒在什么地方?”诸如此类的事。从这个观点来说,我们才是太天真了。
在日常生活当中, 我们会不由自主的认自己和他人避开真相。我们对衰朽的征象已经产生了免疫力。我们告诉自己「不要老想着这些事」,并且用正面的方式来鼓励自己。我们在生日派对中吹熄蜡烛来庆生,而事实上熄灭的蜡烛应该用来提醒自己,离死亡又缩短了一年。我们以烟火与香槟庆祝新年,只让自己忘掉旧的一年永不复返、新的一年难以预料的事实。然而,任何事情都可能发生。 当这个“任何事情”令人不满意的时候,我们就会故意转移注意力,如同母亲用玩具和小摇鼓分散孩子们的注意力一样。 如果心情不好, 我们就会去逛街,下馆子或看电影。我们编织梦想,瞄准终生成就,诸如海边别墅、徽章、奖座、提早退休、名单、好朋友、好家人、好名声,最好还要上吉尼斯世界纪录。到了晚年我们还要有个忠诚的伴侣一起坐豪华游轮旅行,或养纯种贵宾狗。杂志和电视介绍并强化这种快乐和成功的模范让人们去追求,不断地创造新的幻象来引诱我们。这些所谓成功的观念,就是我们大人的婴儿摇鼓。不论是念头或是行为, 我们在一天当中所做的任何事, 几乎没有一样显示出我们觉知生命是多么的脆弱。我们浪费时间在影城等候一部烂电影开演,或急着赶回家去看电视现场节目。当我们坐着看广告、等待……,此生的光阴就逐渐消逝了。
在很多地方我们也和悉达多一样。 我们有自己的宫殿——不论是贫民区的单房公寓、郊区的双层别墅或在巴黎的顶层阁楼。我们也有各自的耶输陀罗和罗睺罗。我们也许不是拥有孔雀的王子,但我们有事业、宠物猫咪和数不清的责任在身。所有的事情老是出状况。家电坏了、邻居吵架、天花板漏水。亲爱的人死了;我们还是执着于家庭的典型,梦想着我们的血统、脸型轮廓、姓氏及传统都能由子孙留传下去。
我们的社会,会期待悉达多留在宫中,享受权势,继承皇统,因为我们习惯以“你拥有什么”,而不是以“你是什么样的人”来评断他人。
在我们的世界中,成功的典范就是比尔·盖兹。我们很少想到甘地式的成功。
在某些亚洲及西方社会中,父母要求孩子们在学校取得成就所给的压力,已经超过身心健康的承受度。孩子们要有好成绩才能申请到长春滕名校,要有长春藤的学位才能获得花旗银行的高薪职位。凡此种种,都是为了让家族的光辉永垂不朽。有些父母对家族的荣耀感特别强烈,如果要选择让孩子去拯救整个村庄,或是当大企业的执行长,他们会选择后者。
想象你的儿子有个显赫又赚钱的事业,但他洞悉了老死之后,突然辞职。他再也看不出一天工作十四小时、巴结老板、贪婪地并吞对手、破坏环境、压榨童工、压力不断,只换得一年几周休假的生活有什么意义。他说要卖掉所有的股票,全数捐给孤儿院,然后去浪迹天涯。这时候你会怎么做?祝福他并向朋友夸耀你的儿子醒悟了吗?还是斥责他这是完全不负责任的行为,并且送他去看心理医生?
读后感:
当我小的时候,父母和学校的老师们都希望我成绩优秀,努力学习,在班里名列前茅。我的小学班主任是语文老师,对作业要求严格,对课堂纪律毫不松懈,尤其是对成绩普通和中等生,毫不留情。被罚多了,我在上课时总是小心冀冀,不断提醒自己不要和同学说话,然而总是不可避免有的时候产生一句话的交流,每次被罚的仍是我,要不罚抄,要不罚站,年幼的我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我记得有一天,小学毕业成绩出来后,我的成绩并没有像以往一样糟糕,超越了部分的中等生。
当老师再一次批评我在课堂上说话时,我站了起来,我大声辩驳,我没有,我真的没有,我感觉老师又一次误会我了。老师很诧异地看着我,因为她想不到我会反抗,她什么也没说,我也就坐下来继续听课了。
这么多年来,我还记着。
然而,传统的教育并没有在我女儿身上有改变,学校还是这样要求,好成线考上好学校,才有好的前途,于是我女儿又重复了和我一样的故事,语文老师也是班主任,不断地罚她抄写,罚站,孩子的妈妈对孩子也很严格,然而这一切并没有使我女儿的学习更努力,她压力大的时候,喜欢通过画画,读书来解压。
书中提到,在我们的世界中,成功的典范就是比尔·盖兹。从我们年轻的时候,我们就编织梦想,瞄准终生成就,年复一年的追求,诸如海边别墅、徽章、奖座、提早退休、名单、好朋友、好家人、好名声,最好还要上吉尼斯世界纪录。
但事实上是,所有的事情老是出状况。
生活总是充满了各种无常,就像文章的标题一样,造作无常 ,家里的老人又出状况了,120,手术,急救,家电又坏了,顶楼的房子天花板漏水了,家里的老房子地面又反水了,小区没有物业,邻居又吵架了,我牵涉其中,结果是吵得更厉害了。
去年的10月以前,我心情不好的时候,我会购物,朋友教我,你心情不好了,可以买东西哄哄自己,教错了吗,有效吗,有效吧,但是治标不治本,这种暂时的治愈,并没有解决心的问题。我仍然在追逐梦想,追逐以上的梦想,会产生更多的不满足,也是欲望的种子生长的过程,在追逐这些梦想过程中,产生了比较心,轻慢心,分别心,贪小便宜的恶习一旦养成,往往会让人坠入万劫不复的深渊,脾气也越来越差。
我们很难想象当悉达多王子离开王宫后,净饭王是多么悲伤与失望。我也在想自己,如果我的孩子这么做,我是失望还是支持?为什么一个心智正常的人,会对明知终将消散或不得不舍弃的东西而流血流泪?王宫内外并没有任何地方可以逃避死亡。即使耗尽王室的财富,也不能为他延续生命一分一秒。悉达多是带着某种天真的想法离开王宫的,虽然他不能让他的妻儿长生不老,但是他的探索却没有白费。 今晚,我们不是因为这样的因缘坐在一起吗?
乔达摩.悉达多放弃了我们普通人眼中的最高成就,毅然走上了修行的道路,为的是让家人获得最需要、最珍贵的东西,即使家人并不了解这一点。
前两天和学长们交流,我感悟到无论是恶因还是善因,它们就像一颗小小的种子,但长成参天大树的时候,已然果实磊磊了。
恶的种子,我要通过觉察之剑及时斩断。
善的种子,却要小心呵护,善护念,我希望在以后的日子里小心呵护每颗善的种子,生根发芽,利益众生。
刘伟同学:全然活在当下,享受当下的每一刻,哪怕知道下一刻即将死亡,也要平静地察觉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