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经之路

抄一部心经,点一盏心灯

用户工具

站点工具


csz:hualuocaozhang:zyxy:start

中医学习

艾灸

艾灸分为调理灸、温和灸

天阳 喜洋洋 地阳

时间

上午为好

节假日、放松时间段

冬至、夏至、立冬、立夏 节气前后3天

原则

先上后下

先阳后阴

先背后腹

先躯干后四肢

穴位

1、小孩子 身柱

2、女子 八髎穴

关元、心俞、涌泉、百会

每个穴位30分钟,上下配穴

阿是穴-哪里不适灸哪里

丰隆穴-去湿寒

三阴交、八髎穴

膻中、天突、曲池、中脘、血池

大椎、中脘、足三里、涌泉

膻中、关元、涌泉

病征

上热下寒,中焦不通:跪坐、泡脚来引火下行。

找不到病征的,从四肢到腹部

尿多-肾虚。六味地黄丸、八髎穴、小肚子

鼻炎:迎香穴、印堂、头枕骨

注意事项

施灸者、被灸者要放松

心神合一

先开穴:揉按穴位

灸前后都多喝水

要保暖

直径4、5、6皆可

调理3个月


实践在生活中 12月份有一天腰突然很痛,(吸气都痛)。可能按摩店出来受寒了,衣服也有些短,没有及时换长衣服。

买来艾条,自己开始灸,第二天就有好转。坚持做了一周,基本不痛了。

后来回到家中,艾灸中有一团气堵着,不痛。

感受老祖先留下的治疗方法简易和强大


鼻炎

2025年3月29日

中医:随症状治疗 表部症状和肺有关系脾肾有关 外治➕吃中药💊

反复发作原因 望、闻、问、切、触 辩证? 阳虚,正气不足,陷入温症。外邪侵入 (温度高鼻通)

不通、想睡觉、冷等外表相

肺!功能实?虚?

痒、怕冷 /寒

干燥、黄鼻涕 /热

脾、肾也可能有问题

1、按摩

迎香穴、印堂穴、人中穴、合谷穴

左病右治、右病左治

中焦穴位(调脾胃)

2、下针

虚?实?补?泄?

万变不离其宗(阴阳)

艾灸适合寒湿体质

命门穴、至阳穴

肺腧穴、大椎穴、太溪穴、昆仑穴、三阴交、足三里

3、方剂(六经辩证)

寸脉弱/肺虚

两胁苦

芳香开窍药物

细辛

防风

小柴胡汤

4、锻炼身体改变生活习惯


发烧、感冒

老师讲治病

2025年1月11日

适用于健康的成年人,小孩子。

体表温度上升,中医角度:人体免疫机制

气的角度(气-阳性的能量)

半表半里:肝、胆、腺体、脏器内的体液

:上呼吸道

:消化道、胃肠道、

1、表症:外邪入侵(寒、热、病毒等) 肌体反应:派兵保护。(调动阳气能量的过程)出现发烧的现象

阳气不足,会感觉寒冷补阳

 麻黄、生姜、桂枝, 加杏仁:补津液

布洛芬发汗机制:抑制人体环氧化酶,抑制前列腺素产生,下丘脑(人体体温中枢)。误导和欺骗神经系统,废掉免疫系统.打开国门。容易反复???后遗症:人虚弱。

中医从外部增加阳气,增加兵源。

表症:冷,不喝水,只想吃热的

核心:增加人体阳气

2、半表半里症:不仅发冷,还有:恶心、呕吐、口苦、头晕、咽干

不能简单用发汗的药,常用:小柴胡汤

3、里症:消化系统。里热:体温高,不怕冷,想吃凉的,舌苔黄

不能发汗、用“清热”

麻杏石甘汤  生石膏50g、一副药就退烧   

综合症:

小柴胡汤+麻杏石甘汤   用量柴胡20黄芩10炙甘草10<color #ffaec9>半夏(呕吐时用)10生姜10-30克大枣 党参10麻黄10生石膏20

按体重120斤来计算,生石膏量可调整

注意辅助出汗:捂被、热粥。不能吹风

值得关注的问题 1、津液 生脉饮

《伤寒论》

肺:温热化水。清肺排毒汤😎(5个以上的经方结合用)99%治愈率

西医误治,不辨寒热

疾病的发生和人、天气有关

往来寒热 柴胡桂枝汤

(里热)成人商阳穴、少商穴刺血 5-6滴 小孩子热气往手指尖端起出去

通气:大拇指三面推(从指头尖推向指根、合谷、鱼际)。

学习中医的次序和方法

  1. 首先学习针灸: - 原因:针灸涉及的知识较少,容易上手并能快速见到成效,增强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 推荐方法:学习类似于黄帝内针这种翘觉派的针灸方法,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见到疗效。
  2. 学习中医基础理论: - 阴阳五行理论:这是中医的核心理论之一,理解了阴阳五行才能更好地进行辩证和治疗。 - 脏相学说:了解人体脏腑的运行规律和功能,相当于中医的生理学和病理学。
  3. 黄帝内经的学习: - 建议:不建议初学者一开始就系统学习黄帝内经,因为内容复杂且为古文文言文,容易让人知难而退。 - 替代方法:可以先学习一些框架性的东西,如《医道正源》,帮助建立对中医思想体系的框架性认知。

学习中医的具体步骤

  1. 针灸学习: - 学习经络循行走向和基本针灸支持,特别是黄帝内针这种方法。 - 通过实践针灸,快速见到疗效,增强学习兴趣。
  2. 中医基础理论: - 学习阴阳五行理论和藏象学说,理解中医的生理学和病理学。 - 可以通过《医道正源》建立框架性认知,再深入学习阴阳五行和藏象学说。
  3. 诊断学(辩证方法): - 学习望闻问切四诊合参,重点是舌诊和问诊。 - 脉诊可以稍后学习,因为较难掌握。
  4. 药学和方剂: - 学习中药的药性和功效,推荐《神农本草经》。 - 学习方剂时,结合实际应用,边学边查,推荐《伤寒论》和《金匮要略》。

实践和应用

1. 外治法:

  1. 学习推拿手法、刮痧、艾灸等外治法,作为针灸的补充。
  2. 这些方法在特定情况下比针灸更有优势。

2. 临床实践:

  1. 通过实际应用针灸和方剂,积累经验,提升中医技能。
  2. 特别是学习《伤寒论》中的太阳病篇,掌握常见外感病的处理方法。

其他建议

1. 结合西医基础知识:

  1. 学习一些西医的解剖学和生理学基础知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中医理论。

2. 灵活机动:

  1. 学习中医要灵活,不能拘泥于一种方法,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手段。

立心书院·中医学习专栏

《归元法》视频

参考用书《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

明亮的眼睛

2025年4月19日

眼睛的疾病有很多层次,常规的方法今天不是重点

眼睛的生理结构

认识人体的维度,形 、气、 神

形的层次:西医研究很清楚

保养的方法西医也讲了

治疗的方法

气的层面发生了变化,

在气和神的方面要

气的层面:来自《黄帝内经》

明目地黄汤 杞菊地黄丸

治疗眼睛的功法

肺有问题反应在眼睛,眼白有黑点

肝入目

酸入肝(柠檬水)抑郁

干眼症:🌸的露水杭白菊

针灸(手法):和眼睛有关的所有的经络疏通

返回花落草长主页

csz/hualuocaozhang/zyxy/start.txt · 最后更改: 2025/04/19 15:31 由 hualuocaozh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