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克
* 愿这篇文章能让每一个阅读它的同学受益 * 愿不能从这篇文章里受益的同学,忽视它的链接
一张近照
必经工作履历:
* 35村宝典村毕业
* 浙江省智慧栈联络员摸鱼近一年
* 修行AI小组成员
* 14.1期般若Pro天空营蓝鹰号毕业
* AI醒来村创始村长(希望不是最后一个村长)
* 四处打零工:向导、观察员、水手……
————————————————————
正文
写在最前面的话
一直在寻找“我的人生的意义”、“我人生的目标”、“只有我能做的事情”。 出走半生,答案没有找到,结果连“我”都快要丢掉了。
泽碧同学说,自我介绍可以写自己的家乡、家庭情况、求学经历、工作经历……想了一阵,觉得好像写什么都不对。自己过了一个很“复杂”的前半生?有时会跟朋友们开玩笑,说把我的履历拆开来,能写出三份完全不一样的简历,外人还没法把这三个人联系在一起。例如我是:
- 湖南人,却定居在不能吃辣的温州;
- 理科生,看得最多的书却是文史哲;
- 本科学的是物理,现在的工作领域却是国学(偏周易和术数);
- 研究生学的是做芯片,前两份工作却去了互联网大厂;
- 以为自己是个追求事业成就的人,却在互联网最红火的时候,为了感情辞职回了小城市;
- 在硅谷顶级的会议上发表过多篇oral论文,常年坐在大城市的高档写字楼里办公,三十而立后却整日奔波在拆迁现场、废旧仓库、法院案件执行现场……
- 考了一级造价工程师、资产评估师等等职业资格证书后,却又回到了互联网行业做回自己的产品经理本行。
童年*如梦令
所有的“应该”,都是苦的种子
我出生在湖南的一个小城市,跟大多数同学相比,自己的童年应该算是很幸福的。独生子女,爸妈都是工薪阶级,关系也还算和睦。家里的积蓄主要给爷爷拿来治病了,但也没有负债的压力。
记得小学一年级时,一个开始融雪的冬天,跟着大院里的二年级姐姐一起上学,我一边倒退着走路一边跟她聊天,结果掉进了一个下水道里(井盖被人偷走了)。同行的姐姐估计没见过这么大的阵仗,下了一跳,然后自己上学去了。自己在井水里拼命挣扎,还好路过的农民伯伯听到井里有小孩子喊救命,于是把我救了上来。也许是因为这件事,在整个童年甚至青年期间,我都会觉得帮助别人比关注自己更快乐。初中时还会在日记本里写,自己如果有一颗糖,拿给别人吃的快乐会大于自己把糖吃掉。
还是在一年级的时候,自己放学路上经常跟着院子里的哥哥姐姐们爬墙爬树,爸妈问起来总会撒谎说没有。最后终于有一天把自己的腿摔断了。在动手术的过程中又出了医疗事故,医生把有病菌的钢钉直接钉在了我的骨头里,于是一个简单的手术发展成了慢性骨髓炎。因为我妈妈就在这个医院工作,担心影响工作,各种申诉赔偿最后也不了了之。于是小学期间有一大块的时间就是在医院里度过,无聊的时间只能通过看书来打发。于是锻炼出了非常快的阅读速度,以至于父母都无法相信,总觉得我是跳着看书的,经常拿书里的细节内容来验证我有没有真的看进去。
于是因为经常动手术,而且自己在学习上有一点点天赋,整个小学初中阶段我听得最多的话就是“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这个孩子以后肯定能上清华北大的”。然而,每一个“应该”背后都是苦的种子,更何况是比“应该”更加执念深重的“肯定”呢?于是整个童年阶段我都把考上清华北大作为自己人生的意义和目标,最终,这个目标在高考前轰然倒塌。
青少年*小重山
人和人的差别有时比人和狗之间还大。
高考(失利)正常发挥,自己最终去了武汉大学,按照自己的兴趣学的是物理。因为自己以前的人生目标已经崩塌,而小镇做题家在缤纷多彩的大学校园里又是那么的不起眼,于是四年里大部分时间都是郁郁寡欢。一度曾经沮丧到连游戏都没法玩,电视小说也看不进去,因为“热闹都是他们的,而我什么都没有。”刚入校园那会,觉得“人生既没有意义又没有意思”,后来慢慢觉得“人生可能有意义,但没有意思”。直到最后考研考上了北大,填补了心中那个巨大的空洞,才算缓了过来。
在物理系学习的时候,会做很多关于这个世界的实验和理论推导。例如大二有个作业就是需要徒手从“能量守恒定律”推导出“这个世界的物理定理不随时间而改变”、从“动量守恒定律”推导出“这个世界的物理定律不随空间位置而改变”。于是奠定了非常坚固的唯物主义世界观,因为任何涉及物质的“神通”“法术”背后都代表着物理定律的失效,从而让整个人类社会的科技瞬间崩塌。直到工作多年以后,一位精通占卜算卦的校友兼同事(也是我目前的老板&合伙人),让我亲眼见证了不少神奇的对未来的预测,才让我坚固的世界观里出现了些许裂缝,于是才选择了现在的职业。
本科毕业后,考上了北大的研究生,专业方向是制作芯片的工艺研究。因为跟了不错的老师,所以发表了不少顶级会议的论文(内容倒挺水的,对整个世界也没啥帮助)。在学习和研究的过程中,深切体会到了人与人之间天赋和努力的差别。自己辛辛苦苦研究一个月的进展,在真正有天赋的人手里,可能只需要花一星期吧。于是就不愿意把科研作为自己的人生方向了,觉得如果做科研,自己一辈子都在研究大牛们的边角料吧。那岂不是我人生的价值也只是别人的边角料?《哪吒2》里说“人们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人和人之间的天赋差异又何尝不是一座大山?就好像我每天打坐了那么久,还是没有什么体验倒是不挂碍这件事。
中青年* 西江月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原本自己是打算研究生毕业后出国深造的,因为女朋友(现在的队友)临时反悔,于是自己匆匆忙忙开始找工作,最终进了一家互联网大厂,做管培生和产品经理。工作的前三年,因为机缘巧合,深得领导器重,升职加薪年年拉满。每天的工作内容也很轻松自由,三年来就没怎么加过班。也是从那时起,开始关注“鬼脚七”公众号,学习电商方面的一些知识。
不过人性就是这样,不管处在多好的环境里,总要给自己找些烦恼和对境。那会也经常觉得不开心,觉得自己很厉害,领导没有给我发挥才能的环境。以至于最后离职时,领导请我吃饭,我还泪眼婆娑地跟他说了一句“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现在想起来真是尴尬得要在地上扣出三室两厅了。
在我刚开始找工作时,队友曾经说,只要我在国内,哪个城市都行。然而当我在北京发展一帆风顺的时候,队友却变卦了,说她不想离开浙江(她是温州人,在自己家的小公司工作)。我如果要留在北京,就只能分手。于是自己匆匆找了杭州的另一个大厂的工作。可惜因为自己跟《红楼梦》里的晴雯那样,“心比天高,身为下贱”,同时也因为招我的领导急于换部门,导致我在新公司的工作特别不顺,自己抑郁了大半年,每天都倍感煎熬。最后选择了离职,去了温州的队友家公司工作。
记得有句形容女生嫁错了人的话是“原本以为他能遮风避雨,结果风雨都是他带来的”。这句话放在我也有点道理。原以为回到了队友家公司,一方面能家庭团圆,把小家过好,另一方面还能跟队友一起接过她们家的小公司,两个人一起拼搏出一份事业。结果….向外求都是求不到的。于是在四五年后,当朋友邀请我去他公司继续做产品工作时,我选择了再次离开。同时在不间断的带娃过程中(两个孩子相隔三岁),自己的睡眠质量和身体健康也下降得比较明显,每天都处于很沮丧困顿的状态中,于是在23年10月的一个晚上,打开了新手村的报名表。那会报名表里需要填“如果能消除情绪困扰,你愿意付出什么?”我记得很清楚,当时我填的是:
“我愿意付出生命中所有的正面情绪,来换取没有负面情绪困扰。”
在必经*清平乐
听风八百遍,才知是人间。
自己接触佛学其实也很多年了,陆陆续续地当做闲书来看,也不知道怎么实修。属于看着觉得“有道理”,实际生活时觉得“不相干”。在进入新手村之前,自己看了一本美国进化心理学家写的关于佛教思想书《洞见》,英文名直译过来就是“为什么佛学理论是真的”。从心理学实证角度解释了佛学里的基本概念,例如“无我”“诸法皆幻”等等。看完这本书后,适逢《觉察之道》横空出世,顿时觉得这本书可以“科学修仙”“直入金丹境界”(玩笑话)。于是自己看了几遍觉察之道后,报名参加了新手村。然后毕业后,有退转,有懈怠,也有机缘巧合和俊池船长托举,这才磕磕碰碰走到了深海班。
在摩鱼班预备营练习“慈悲之盾”的时候,有一次忽然想起了尘封已久的利他思想:
- 当自己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觉得帮助他人比满足自己更快乐;
- 当自己是个少年的时候,觉得自己的生命是别人救下来的,自己这辈子要做个对他人有用的好人;
- 当自己是个青年的时候,觉得自己的人生意义就在于,通过做出好用的互联网产品,让大家的生活变得更美好一点点。例如那会我会想,如果我付出一个月的生命来工作,让整个淘宝上的用户在操作时能省下1分钟,那我给这个世界多赚回了多少分钟的生命啊!
- 然而当我去了传统行业,接触了底层的拆迁工作、司法工作……见识了世态炎凉人性丑恶时,慢慢想法就变了。会觉得,就这样丑恶自私的人性,凭什么要我付出自己的人生,让他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
也许,爱上概念里的“众生”“人们”很容易,但爱上每一个具体的人真的很难很难。
现在,我希望自己在不断修行后的某一天,
能够看着自己记忆深处那位热爱世间和他人的少年,
对着他不断远去的背影,
叫住他,跟他说一声,
“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